第一辑 计划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418&run=13

一、中长期计划
1988年到2003年共编制实施了四个五年计划:
《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基本任务是: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1.55亿元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翻
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6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10.4%, 到1988年达到2.88亿元,提前两年实现翻第一番,财政收入达
到2088万元,平均增长8%;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2.5亿元,平均增长14%;农民人均收
入达到800元。 发展重点是:调整开发农业,改造整顿工业,发展建筑建材和农副产
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水平。
《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主要任务是: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科技进步,扩大改革开放,搞好横向联合,继续上新、创新,
强化经营管理,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工业
经济的现代化、集团化,保证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四番,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把平阴建成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文明整洁,具有玫瑰特色的开放型、多
功能城市。 发展目标是:到199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递增15.5%,达到24亿元;国民
生产总值平均递增15.7%,达到8亿元;国民收入年均递增16.3%,达到7亿元;农业总
产值年均递增8%,达到3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2%,达到16亿元。
《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主要任务是:
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综合优势,培植主导产业,推进科技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加快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力争
把平阴建成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明整洁、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鲁西南的区
域性商贸服务中心。总体布局是:实施点轴梯度开发战略,推进点、线、面结合,逐
步形成三次产业"二、三、一"总体发展格局。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年均递增19.7%,达到64亿元;国民收入年均递增25%,达到5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年
均递增15.4%,达到1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达到2亿元;农业总产值年
均递增13.3%,达到14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5.6%, 达到150亿元。三次产业结
构由1993年的27:54:19,到2000年调整为6:44:50。
《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主要任务是:
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强化龙头企业和
农产品市场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着力营造工业经济新优势,
加快第二产业升级,培植战略优势产业,创立平阴名牌体系;提高服务业的档次水平,
促进城乡繁荣昌盛。发展目标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
值分别达到13亿元、38亿元、2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12%、14%。地方财政收入年
均增长12%,达到2.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1:50:32.9。
二、年度计划
1988年,重点是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经
理)负责制;继续控制投资规模,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压缩非生产性建设;加强建
设用地计划管理;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始实行自筹投资购买重点企业债券。商品房建
设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管理,属指令性计划。1989年,针对出现的经济过热情况,按照
中共中央"治理、整顿、调整、改革"的要求,计划的重点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严
格控制总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社会集团购买力,增加有效供给,缓解总供
需之间的矛盾;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实行专营,对
重要物资实行最高限价。1990年,重点是突出抓好水利建设,大抓棉花生产;调整产
品结构,继续贯彻有保有压方针,深入开展"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拓宽销售渠道,强化产品经销;促进经济稳定发展。1991年,重点是按照计划经济与
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增
强工业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培植发展后劲,增强经济实力。开始征收固定资产投资
方向调节税,并实行投资许可证制度。自有外汇进口计划开始纳入地区国民经济计划
管理。借外贸体制改革的时机,强化外贸企业,促其发展。1992年,重点是突出抓好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开放力度,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第三产业。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指标体系, 加强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计划, 强化计划的导向作用。
1993年,重点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改革
计划管理体制。计划体制转变为以建立中长期计划为主体,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
性、政策性,提高计划的信息量和对经济走势的分析和预测能力。1994年,重点是深
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合
理划分各级投资权,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强化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实行"开源"与"
节流"并举。 物资计划指标只下达数量,使用方向由各部门统筹安排。1995年,重点
是把奔小康建强村、强乡放在首位,促进全县农村工作的全面振兴,围绕解决基础农
业面临的"矛盾",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多渠道增加农业
投入,确保粮棉收入,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立足本县工业基础,对现有骨干企业,继
续搞改造;对已见成效的大项目,筹资金,保重点,使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全县主要
经济计划指标为: 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 增长10.9%; 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
40.4%; 农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7.1%;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45%;出口商品
供货值7亿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6‰以内。
1996年,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方针,抓住增加经济总量、规模化、集团化
经营、依靠科技进步规范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五个关键;实行经济体制转
轨、经营机制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分散扩张
向规模经济三个转变;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发展与后劲的统一,经济建设与社会
发展的统一。 主要计划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26亿元,增长18.2%;工农业总产值55
亿元, 增长13.9%;农业总产值8亿元,增长6.7%;工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1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 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1997年,
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改善城乡面貌,巩固和完善宏观经济
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使全县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巩固和发展"九五"计划开局以来的良好势头。1998年,重点是增加农业投入,强
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
以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广开融资渠道,切实抓好重
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科教兴城战略,尊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放手发展个体
和私营经济。主要计划指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增长16.7%;农业总产值11.5
亿元,增长9.5%;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
增长17.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1999年,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
全面实现小康为目标,组织实施好"5510"工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
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化企业改革,优
化经营机制,增强工业经济整体活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支撑
能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投资对经济
增长的拉动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好经济生活
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计划指标是:国内生产总
值达到44.5亿元,增长14%;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增长6.58%;第二产业增
加值达到19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7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13.5亿元, 增长17.4%。2000年,巩固发展三次产业"二、三、一"结构,重
点发展市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用足用活债权转股、利用
财政债券贴息搞技术改革、扩大股市直接融资三项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健
康发展;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培养和招聘高素质人才;抓
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资金的筹集,启动和扩大个体、集体投资;扩大居民消
费需求,开拓市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
续发展战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主要计划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5
亿元, 增长12%; 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55亿元, 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20.8亿元, 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15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5.6亿元,增长8.3%。
2001年,重点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个主题、走好五条路子"的工作思路,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
提高;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持续上升;引进引办和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突破;
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财政金融保持平衡;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宏
观调控主要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02亿元, 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9.71亿元, 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
达到14.71亿元,增长11.4%。2002年,工作重点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
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企业技改创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
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场建设和旅游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保
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 促进经济与社会协
调发展。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53.78亿元,增长12%; 第一产业增加值
10.2亿元, 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7.1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6.44
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2.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 2003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4亿元, 增长
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8.94亿元,增长
13.6%; 第三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按可比口径
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4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亿元,
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增长43%;出口创汇7300万美元,增长7.7%。农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0元,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三、专项规划
平阴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详见第十二卷商贸旅游)
平阴县玫瑰产业发展规划 2001年编制。规划目标是:以规模化生产为重点,加
快玫瑰花生产、加工及鲜花基地建设,扩规模、上档次、提总量、增效益;以产业化
经营为方向,着重发展以玫瑰系列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
的发展模式;以玫瑰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主体,搞好玫瑰观赏园区建设和旅游
景点、城镇的玫瑰绿化,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尽快使平阴玫瑰这一资源优势转
化为强大的社会优势和经济优势。经过五年(2002~2006)努力,力争全县玫瑰生产
和系列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玫瑰与经济、玫瑰与文化、玫瑰与旅
游、玫瑰与城镇建设、玫瑰与园林、玫瑰与生态环境、玫瑰与人民生活和谐统一的人
文自然景观,再铸"中国玫瑰之乡"的新辉煌。规划期内重点搞好玫瑰生产基地开发、
玫瑰系列产品开发、玫瑰旅游文化开发、玫瑰科研开发、玫瑰品牌开发及生态环境保
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