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五保供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399&run=13

2003年,全县共有五保户987户、1146人,实行集中和分散两种供养形式。
一、集中供养
从1991年开始, 安城、店子、洪范池3个乡镇先后进行了敬老院搬迁,在乡镇驻
地或位置较好的地点新建起敬老院; 孔村、玫瑰、孝直3个乡镇新建或续建了二层楼
房; 刁山坡镇投资40余万元按仿古形式对原有房屋进行了改造;李沟、栾湾、玫瑰3
个乡镇对陈旧房屋进行了翻修。2003年,县民政局投资20万元对栾湾乡、李沟乡的两
个敬老院按省一级院标准进行了扩建改造。全县所有敬老院实现了"四通"(通电、通
自来水、通硬化道路、通电话),普遍设有浴室、医务室、娱乐活动室,配有彩电、
冰箱和洗衣机。院民房间配有沙发、茶几、橱柜等生活用品,夏天有电风扇,冬季集
中供暖气。对庭院进行了美化绿化, 为院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至2003年底,
全县11处乡镇敬老院共占地8.6公顷, 房屋建筑面积33169平方米,集中供养425户、
534人,集中供养率为46.6%。
供养经费全部实行乡镇统筹。院民生活费用每人每年在1800元以上,每人每月至
少有10元的零花钱,敬老院费用得到基本保障。同时各敬老院积极发展院办经济,实
行以副补院, 全县11处乡镇敬老院每年的蔬菜种植面积都保持在3.3公顷左右,工副
业项目20个以上,最多的年份达到36个,经营纯收入一般在15万元上下,2003年收入
17万元,对敬老院经费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1988年,全县各敬老院均开展了争创"省文明敬老院"活动。1990年贯彻落实《山
东省乡镇敬老院管理规程》,建立了责任制,实行挂牌服务。1995年,县民政局制定
了《平阴县敬老院百分考核标准》 ,对敬老院实行百分考核。 1999年,敬老院实行
等级管理, 各敬老院均建立健全1个公约,11项职责和10项制度,敬老院管理服务水
平不断提高。1989年11月,在全省敬老院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县民政局作了典型
发言,并被表彰为"全省敬老院管理先进单位"。1988年至1991年,全县有11处敬老院
被省老龄委、省民政厅授予"文明敬老院"称号。1995年至1998年,平阴镇敬老院被民
政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敬老院", 安城乡、刁山坡镇、玫瑰镇敬老院被省民政厅评为"
全省模范敬老院"。1999年,平阴镇、安城乡、东阿镇、孝直镇、刁山坡镇、玫瑰镇、
孔村镇等7处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其余4处被评为省二级敬老院。平阴县成为
全省惟一一个全部上等级且没有三级敬老院的县。

平阴镇敬老院老人在下棋

二、分散供养
2003年,全县分散供养562户、612人,供养经费实行乡镇统筹。粮食的筹集办法
不完全统一, 多数乡镇实行乡镇统筹, 少数乡镇由所在村供给。乡镇负担每人每年
180元~360元。 其余住、用、穿、医、护等费用从村提留中解决,粮食每人每年250
公斤,保障了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供养粮、款和生活用煤(柴)由
乡镇敬老院和村两委分别安排人员按规定时间送到户。对五保户住房,每年汛期前进
行一次检查,有危、漏情况及时维修或撤出,确保其居住安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
由村"两委"安排专人进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