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抗灾救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396&run=13

平阴县自然灾害发生频繁,1988年至2003年共发生干旱、洪涝、冰雹和病虫等自
然灾害39次。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冰雹,期间共发生17次。灾情重,损失大,造成受灾
群众灾后生活困难程度重的主要是旱灾。
1988年、 1989年平阴县遭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特大干旱, 1~9月份降水
301.4毫米, 比常年同期降雨减少295.2毫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3110公顷,其中
因干旱受灾面积21930公顷,成灾面积14149.26公顷。成灾人口19.62万人,其中特重
灾民26739人。灾后,为137个村、11287户、46520人安排统销粮1233吨,为8036户、
30879人发救灾款17.9万元,其中安排口粮救济款15.98万元,救济7226户、 29618人。
为290户313人发放治疗疾病款3700元。 为522户、948人救济衣被1037件,计款15500
元。 进入1989年以后,仍持续大旱,全年仅降雨282.4毫米,为自1960年有降水记录
以来最少的一年。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7667公顷,成灾20800公顷,减产8成以上至
绝收的5667公顷(不包括因灾失种面积) ,因灾减产粮食47446吨,也是平阴县历史
上减产幅度最大的一年。成灾人口19.88万人,其中特重灾民67912人。面对持续干旱,
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县纪委和64个部门, 抽调1100多名县
乡机关干部, 深入重灾村,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抗旱种麦、抗旱保苗,全县有334台运
水车,864辆地排车投入抗旱种麦,使全县完成了18267公顷的播种任务。同时全面做
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 1989年麦季至1990年春季, 全县安排统销粮5556吨, 解
决了43372户 (次) 、170897人(次)的吃粮困难,发放自然灾害救济款57万元,
救济19120户(次)、76237人(次)。各村利用救灾救济互助储金会储金9.11万元,
为1035户受灾群众解决了临时生活困难。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全县共组织开
山打石组326个、1710人;小型建筑队105个、1535人;有5240名劳力外出务工;3860
人搞起了临时性经营,总从业人员12000人。
1992年,平阴县遇到干旱、暴风雨和冰雹的交替袭击。1~6月仅降水96.6毫米,
比常年同期减少59.5%, 严重影响了秋作物播种和正常生长。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
33100公顷,成灾面积17921公顷。7月23日下午3时25分~40分,洪范池、孝直、东阿、
刁山坡4乡镇43个村遭受暴风雨、冰雹袭击,风力8级以上,冰雹小的如红枣,大的直
径10厘米左右、重达0.55公斤,刮倒、折断树木13850棵,倒塌民房125间。是年,粮
食作物因灾减产36445吨。 1993年春,由县财政局、民政局、粮食局为受灾群众安排
借粮指标500吨,安排借给有偿还能力的灾民3359户、13436人。每公斤借粮由政府给
予4分仓储费补助, 借粮户自己负担2分。为420户、1681人特困灾民买口粮76吨,发
放救灾款19万元,用于灾民困难户购买口粮、治疗疾病、购置衣被和按规定为借粮户
支付仓储费。
1996年7月起, 平阴县接连出现内涝、洪水、冰雹、病虫害、低温等自然灾害,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0426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4138公顷(绝产面积2760公顷),倒
塌民房90间, 损坏民房433间,沿黄积水面积3000公顷,冲毁道路18公里,冲毁渠道
3000米,冲毁扬水站5座,淹没树株18万棵,因灾减产粮食40620吨,经济总损失7272
万元。灾后发放救灾款20万元,用于灾民修建房屋、治疗疾病和生活困难救济,共救
济3825户、11820人,发放救灾救济储备粮55吨,救济812户、2493人。
2002年,平阴县再次遭到严重干旱。从年初至8月20日仅降雨209毫米,出现了罕
见的伏旱天气,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5600公顷, 其中成灾面积19687公顷(绝产面
积14667公顷) , 因灾减产粮食115900吨,减产经济作物3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2.6
亿元。成灾人口29万人,其中特重灾民10.1万人,重灾民12.5万人。 县委、 县政府
组织广大受灾群众,投入抗旱双保和生产自救工作,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补贴群众,
提引黄河水保墒、 造墒。 安排400万元用于乡镇补贴农业税收减免。 安排救灾款
263.2万元,救灾面粉234吨、大米8吨、衣物500件,救济29213户、10.17万人。
1988年至2003年,全县共下拨使用救灾款1323.54万元(1998年前包括扶贫款),
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生活困难。
1988年至2003年平阴县自然灾害救济款使用情况表
表17-6 单位:万元
┏━━━━━┯━━━━━━┯━━━━━┯━━━━━━┯━━━━━┯━━━━━┯━━━━━━┯━━━━━┓
┃ 年 份 │ 使用款数 │ 年 份 │ 使用款数 │ 年 份 │ 使用款数 │ 年 份 │ 使用款数 ┃
┠─────┼──────┼─────┼──────┼─────┼─────┼──────┼─────┨
┃ 1988 │ 39.54 │ 1992 │ 116.47 │ 1996 │ 74.68 │ 2000 │ 75.94 ┃
┠─────┼──────┼─────┼──────┼─────┼─────┼──────┼─────┨
┃ 1989 │ 47.35 │ 1993 │ 65.69 │ 1997 │ 96.40 │ 2001 │ 67.00 ┃
┠─────┼──────┼─────┼──────┼─────┼─────┼──────┼─────┨
┃ 1990 │ 74.15 │ 1994 │ 41.28 │ 1998 │ 17.80 │ 2002 │ 263.20 ┃
┠─────┼──────┼─────┼──────┼─────┼─────┼──────┼─────┨
┃ 1991 │ 101.87 │ 1995 │ 55.27 │ 1999 │ 66.75 │ 2003 │ 120.15 ┃
┗━━━━━┷━━━━━━┷━━━━━┷━━━━━━┷━━━━━┷━━━━━┷━━━━━━┷━━━━━┛
注:1998年以前数字包括救灾扶贫款项。
为增强抗灾救灾工作能力, 1994年,平阴县本着"丰年多储,平年少储,灾年使
用"的原则,在刁山坡、玫瑰、安城3个经济条件不同的乡镇试点建立了乡镇救灾救济
储备粮制度,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向乡镇交1公斤~1.5公斤粮食积累储备,以备灾荒时
使用。1995年,全县所有乡镇都建立了此项制度。自乡镇救灾救济储备粮制度建立后,
全县共收缴入库储备粮1820吨,累计使用1125吨,在救灾救济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在做好本县救灾救济工作的同时,平阴县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多
次组织发动干部群众进行募捐,支援菏泽、济宁、长江和松花江流域各省市、新疆等
灾区或贫困地区的灾民和贫困群众。 1991年、 1993年、1996年、1998年、2001年、
2003年共发动组织过9次募捐活动, 共募集款147.1万元、 化肥160吨、衣被48655件
(床)、布匹1200米。每次募集活动结束后,县民政局都及时将款物上交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