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人民武装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368&run=13

1988年至2003年,平阴县人民武装部紧紧围绕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发挥职
能作用,积极做好征兵、民兵建设、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
一、基层武装部
1988年,全县设平阴镇、刁山坡镇、东阿镇、孔村镇、孝直镇、玫瑰乡、洪范池
乡、旧县乡、李沟乡、店子乡、安城乡、栾湾乡、县直机关、国棉七厂、铝厂、济南
华玫矿业公司等16个乡镇、厂企武装部。1996年1月旧县乡武装部移交东平县武装部。
2002年5月,设立福胶集团武装部。2003年3月,设立鲁西化工平阴化肥厂武装部。至
2003年底,全县设平阴镇、玫瑰镇、刁山坡镇、东阿镇、洪范池镇、孝直镇、孔村镇、
栾湾乡、安城乡、店子乡、李沟乡、济南华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平阴铝厂、济
南第七棉纺织厂、山东福胶集团、鲁西化工平阴第三化肥厂、县直机关等17个基层武
装部。
二、征兵
1988年至1998年,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根据1998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
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的最低服役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2年。其间实现
了连年无责任退兵的目标, 连续16年被省、市征兵办公室评为征兵先进单位。 先后
有82人被上级评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除1988年没有征集兵员、1989年春季征兵、
1990年春冬两季征兵外,其他时间均为冬季征兵。
三、民兵工作
组织建设 1993年, 全县有基干民兵3519人,普通民兵36290人,组建民兵营连
497个。 2000年,基干民兵3500人,普通民兵33927人,组建民兵营连461个。2003年
底,对全县基干民兵作出重大调整,各乡镇基干民兵由原来的一个营调整为1~2个连,
在县直单位、厂矿企业组建16个专业技术分队和对口专业分队,全县基干民兵3500人,
普通民兵27654人,组建民兵连营457个,其中基干民兵连37个。

光荣入伍

民兵训练基地 1985年建成民兵训练基地, 总建筑面积10189平方米。2003年12
月由原老办公楼改建民兵训练基地,总面积1700平方米。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 始建于1994年3月, 1995年10月正式启用,占地面积为2666
平方米。
军事训练 1991年,平阴县民兵参加山东省军事比武夺得全省第一名,受到了省
政府、省军区的表彰奖励。1996年,调整了民兵训练任务,减少普通基干民兵的训练
人数,增加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人数,重点是通信分队、医疗救护分队和民兵应急分
队的训练人数。 2000年,平阴县有6人通过省军区"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
做思想工作)教练员考核。
四、拥政爱民
自1988年起,全县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民兵"带建"作用,累计修建了
乡村公路500多公里,建绿色经济长廊工程100多公里。先后建立扶贫点60多个。协助
地方公安保障了全县50余次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每年的夏收和秋种期间,先后组织
6000多个小分队帮助全县军烈属、伤残军人等300多个家庭收种庄稼120多公顷。1996
年8月,城区1000多名民兵在平阴镇上盆王村的黄河大堤抗洪抢险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确保了700多公顷粮田、 4个村庄2万多人和县城的安全。1997年至2002年,县人武部
与驻平阴部队采取舟桥专业定向挂钩训练的方法, 先后组织1.2万名民兵和武装干部
进行舟桥专业技术训练。通过专业训练的民兵成为黄河防汛的一支重要力量,这种做
法受到省、市和省军区的表彰,并先后被省级以上多家媒体报道。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平阴县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五、国防教育
1988年至2003年,县人武部坚持每年利用农村大集作阵地,开展国防教育。在乡
镇驻地集市上设立国防知识咨询站,放置国防知识图片展板,散发国防教育宣传材料,
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兵役法》 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此项活动多次受到省市、两级军区的肯定,先后3次转
发了平阴县的经验做法,被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单位采访报道。1994年11月,县委、
县政府、县人武部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县干部、群众、青少年和民兵中广泛开展了向
驻军55094部队涌现的"献身国防的英雄战士高清波烈士"学习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
2002年2月,山东福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广森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关心国防建
设十佳人物"。 店子乡柳滩村村民戴秀兰的儿子于1994年中专毕业,当时正好赶上北
京武警部队来征兵,戴秀兰认为,部队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大学校,于是就送孩子参
了军。儿子入伍后积极上进,很快入了党,提了副班长。可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下
半年戴秀兰的丈夫患脑血管病突然病故。出了这么大的事,邻里乡亲都劝她让儿子回
来, 深明大义的戴秀兰却坚持说:"家里塌了天,比起部队的事也是小事,俺不能为
这事分了孩子的心, 影响他的工作。"并按农村的风俗,忍着悲痛替儿子给老伴摔了
老盆。办完丧事,她怕儿子探家,知道了父亲的事,一时受不了,会影响工作,于是
她就主动到部队看望儿子, 并告诉他家中一切都好。后来在丈夫去世3年时间里,她
以夫妻二人的名义给儿子写了31封信,封封报平安。戴秀兰支持儿子在部队安心服役
的事迹传到部队后,引起部队首长的高度重视,把这位可敬的母亲请去给战士做报告。
在部队20天的时间里, 戴秀兰先后做了7场报告,听众达3000多人次。县委、县政府
领导知道戴秀兰的事迹后,亲自给她送去了"拥军好母亲"光荣匾和慰问金。并在全县
开展"学习戴秀兰、 做戴秀兰,支持国防、建设国防"教育活动。2002年7月戴秀兰被
省妇联、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授予山东省"十佳兵妈妈"称号。

“兵妈妈”戴秀兰慰问新入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