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科学技术协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301&run=13

1956年平阴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1982年8月召开了县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至
1987年,共有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21个,会员1288名;乡镇专业科学技术研究会
32个,会员869人;村村建立科协,有会员3100人。
一、代表大会
1989年6月2日至3日,平阴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190人,
特邀代表9人。 会议审议通过科协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平阴县科协章
程》、《平阴县乡镇科协章程》、《平阴县全县性学会组织通则》,选举产生了县科
协二届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委员35人, 常委15人)。1997年5月24日,平阴县科学
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 与会代表191人,特邀代表10人。会议听
取审议通过县科协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新的《平阴县科协章程》,选举
产生了县科协三届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委员37人,常委11人)。2002年9月7日平阴
县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184人,正式代表171人,特邀代表13
人。会议听取审议通过县科协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修改通过了新的《平阴县科
协章程》,选举产生了县科协四届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委员37人,常委11人)。
二、主要工作和活动
科普宣传 1988年至2003年, 县科协先后开展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步入信息时代"、"创新、创新、再创新,迎接科技新时代"、"崇尚科学、破除
迷信"、 "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等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2002年初,在平阴广
场举办"2002平阴科普之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邀请省"科普大篷车"前来宣传。2003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县科协认识早,行动快,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
投身到防治"非典"斗争,采取科普展览、科普赶集等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预防"
非典"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征订《山东科技报防治"非典"科普专刊》12万份、防治"非
典"科普挂图1000余张,并及时发放到全县346个村农民手中。在县城榆山路开展预防"
非典"科普一条街活动, 制作展板30多块,举办《依靠科学,战胜非典》大型科普展
览,发放《普及科学知识,全民预防非典》、《预防非典知识问答》、《养生保健知
识》等宣传资料一万多份,咨询群众近万人次,为在全社会构筑抗击"非典"的坚强群
众防线,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防治非典先进集体"。自1990年起,
县科协与县委宣传部、 县文明办在全县农村联合开展了"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
创建科普文明乡镇、 村"活动,将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
来, 至2003年底,平阴镇、安城乡被评为省级科普先进乡镇,店子乡、孔村镇等5个
乡镇被评为市级科普先进乡镇, 店子乡盛屯村、东阿镇东黑山村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
科普先进村,平阴镇西关村、李沟乡王楼村等30个村被评为市级科普先进村。

科普宣传活动

科技培训 1988年至2003年,县科协坚持以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
以农村科普学校、农函大分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阵地,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面
向农村广大党员、 基层干部举办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等培训班200多期,受培训
人员10万多人次。组织科普赶集、送科技下乡50多次,放映科技影像上千场次,印发
各类技术资料、 明白纸100多万份,向群众无偿赠送各类科技书刊1万余册。2001年
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应对入世对全县农业带来的挑战,提高农产
品质量,县农学会组织科技人员分赴全县11个乡镇,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巡回举办
培训班13期,培训4500人次,县水利水产学会、县林果学会还多次将培训班办到了田
间地头、果园中。
科技示范推广 1992年, 县科协在全县范围内兴办科技服务实体。同年4月,济
南市科协在平阴县东阿镇召开"发挥科协组织作用,加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
在全市推广了平阴县东阿镇科协兴办科技服务实体的做法和经验。东阿镇东门村科协
是全省第一个兴办科技服务实体的村级科协。先后引进推广了各类农村实用新技术百
余项,新产品60余个,各类农作物和蔬菜新品种计80余个,其中县科协自身引进推广
了地瓜土壤康复技术、EM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喷得宝"、"菌毒灵"等新产品以及优质
鲜食玉米、优质鲜食地瓜、面包麦以及"棵八两"大豆、"掖单"系列玉米、"绿衣天使"
黄瓜、"277"旱稻、黑花生等农作物和蔬菜新品种,其中仅鲜食地瓜一项,就引进了"
日本山川紫"、"花心王"、"菜薯"、"美国黑薯"以及"苏薯系列"、"鲁薯系列"、"烟薯
系列"等共40多个新品种。1990年,在平阴县首次引进"掖单"系列玉米良种和"棵八两"
大豆良种, "掖单"13号玉米最高公顷产量达1万公斤,"棵八两"大豆最高公顷产量达
到5250公斤。四元杂交瘦肉型猪综合技术推广等获济南市科技兴农一等奖,小尾寒羊
综合技术推广等获济南市科技兴农二等奖,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推广等获济南市科技兴
农三等奖。1996年,在全县引进推广EM生物技术,降低了养殖业的饲养成本,提高了
养殖效益。EM生物技术在全县的推广应用情况拍制成科教片后,被省委组织部选为农
村党员电化教育教材在全省发行推广。在全县科协系统中实施科普示范工程,领办、
创办各级各类科普示范基地30多处,其中地瓜康复工程示范基地、红提葡萄示范基地、
红荷包杏示范基地、 优质鲜食地瓜示范基地等先后被市科协命名为"济南市科普示范
基地", 优质鲜食地瓜示范基地、红提葡萄示范基地、玫瑰花千亩高产示范园等先后
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2000年,优质鲜食地瓜示范基地又被中国作
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鲜食地瓜区试验基地。
青少年科普活动 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分别于1998年12月、 2000年7月、
2002年3月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会员260人。1988年至1999年,先后
开展了"知我齐鲁、爱我中华"等主题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以及"中小学奥林匹克"竞
赛、青少年农业科技成果竞赛、中小学昆虫考察竞赛、青少年"科技兴鲁"和计算机知
识竞赛、青少年科学实践与生物百项竞赛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自2000年起,组织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及"评选科普小博士"、"博士进校园"等活动,共收集小发
明、 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各类学生作品2100余件,筛选、报送省市参评200余
件,其中6件获省级奖,60余件获市级奖。在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160名学生获国
家级奖,176名获省级奖,336名获市级奖。在历届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县
教委、 县科协均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001年,县科协被授予"山东省青少年科普
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会工作 1988年至2003年,平阴县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
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举办各种学术
报告会、 研讨会、论证会1000余次,交流、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100多篇,其中947篇
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在济南市第六届、第七届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
平阴县有60篇论文获奖,在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暨济南市科协第二
届青年学术年会上,平阴县有16篇论文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县实验小学教师刘文
革撰写的《开展四结合研究,改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论文在年会上
作了交流, 被评为一等奖。2003年,平阴县举办首届学术年会,征集论文145篇,10
人作了大会交流,涉及城市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等学科
领域。编辑出版了《平阴县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选编》。各学术团体在举办各具特
色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坚持学术交流成果化,将学术交流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合理化建议160余条。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 1988年至2003年, 县科协加强了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以下简称农技协)的改造提升工作,积极探索新型运行机制,加快了全县农技协的
发展。至2003年底,全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发展到124个,会员9832人,涉及种植、
养殖、加工等多个行业。县蔬菜协会、安城乡鲜食地瓜协会、孔村镇红提葡萄协会等
农技协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技协、济南市"十佳"农技协、济南市先进农技协等。
科技之家建设 县科协密切同广大科技人员的联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反映
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不断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建设科技工
作者之家。1988年至2003年,先后推荐30多名中、青年科技人员参加了济南市青年科
技奖、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市青年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其中孟宪水、李子春、
卢本荣等6人先后获济南市第二、 三、四届青年科技奖,周长旭、刘怀珠等12人先后
被授予第二、三届"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反邪教工作 2000年11月,平阴县在济南市率先成立县级反邪教协会,团体会员
31个, 个人会员39名。协会成立后,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宗旨,采取多种方式,
开展了科技界揭批"法轮功"座谈会、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大型科普展览、"科普进
校园"、 "反邪教万人签名"、"庆新春反对邪教老年文体比赛"等活动,邀请省反邪教
协会专家举办专题报告会,用科学道理和社会事实教育人、说服人,为维护全县社会
稳定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