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统一战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291&run=13

一、党外人士工作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坚持民主协商和情况通报制度,全县每项重要政策和重大
决策的出台,都做到通报协商在决策之前。自1990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或委托有关
部门共召开各种类型的协商会、 座谈会、通报会200余次。每次协商座谈会后,都本
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办理。县里制
定了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的意见,历届县几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都与2~3名党外代表人
士建立了联系,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每逢重大节日都主动登门走访看望党
外代表人士。县委统战部建立了与党外代表人士季度座谈会制度,协助县委组织召开
了各种形式的情况通报会和协商座谈会。1990年,县委批转了县政协《关于加强政治
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县及乡镇每次组织的行业、行风、改善投资环境检查
以及一些重要会议的落实检查活动,均邀请了党外代表人士参与。据不完全统计,16
年来, 县直各系统、乡镇共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的各类检查活动160余次。党外人
士在人大、政协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中的安排符合中央要求,
在考察和遴选政协委员、 党外人大代表中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并进行酝酿协商及
民主选举。2003年1月在进行人大、政协换届时,全县190名人大代表中,党外人士76
人,占总数的40%;170名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103人,占总数的60.6%;党外代表人
士中有1人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担任县政府副县长,3人担任县政协副主席。
16年来广泛发动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和所联系群众开展调研,撰写议案、
提案, 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提交了2000多件有情况有分析的建议,70%被
采纳,有许多议案、提案进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县主要领导对部分重点提
案作了批示。
党外人士提拔使用 1989年以来,县委统战部、组织部、县人事局抽调人员,联
合开展了5次全县非党干部情况调查, 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调查报告;县委组织部
印发了《关于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选拔党外副局级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县
委统战部、组织部联合向县委提出了《关于选配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的意见》,
并3次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党外人士推荐、培养、安排工作的意见》。1990年11月,
县委统战部向县委写出了《关于对部分党外人士考察和安排意见的报告》,推荐部分
党外人士担任了政府部门领导职务。 2003年1月换届后,党外人士安排数量有了较大
增长, 全县有党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县政府副县长1人,县政协副主席3人,
副科级领导干部6人;党外人大常委会委员3人,党外政协常委21人。在党政机关、企
事业单位担任中层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有160多人。 1996年和2002年,县委统战部会
同县委组织部两次研究制定了全县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安排五年规划。为摸清党外干部
实情,县委组织、统战部门紧密配合,一方面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特别是澄清党外
无人才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坚持每隔两年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党外干部调查
统计和优秀党外干部推荐活动,经协商研究,制定和充实《党外后备领导干部名单》,
通过进行重点考察,向县委提出培养使用意见,确保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党外后备干部
队伍供县委挑选使用。 2002年8月,制定《党外后备干部名单》,共有党外后备干部
30名。为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后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尽量安排部分党外
后备干部担任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场所,每年都在县
委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参训,并选送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到省、
市学院培训。 至2003年底, 全县参加培训的党外干部和党外代表人士300多人次。
1997年以来, 采取"一推双考"的办法,在全县两次公开招考党外领导干部,有5名党
外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3人担任了县直部门副职,2人担任了乡镇副职。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1996年,在全县确定了31个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聘请
了31名联络员。1998年,根据部分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变化和职务变动情况,将联络
点定为24处,联络员定为28人。同年,开展了评选"十佳党外知识分子"活动,涌现出
了一批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先进典型。 1999年,在平阴电视台开辟了"十佳党外知
识分子专栏"。 自1998年以来,全县先后推荐市委统战部表彰奖励的党外知识分子建
功立业先进典型有12人。
二、民族宗教工作
2003年底,平阴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238人,包括回、满、蒙古、朝鲜、壮、黎、
傈僳、苗、瑶、仫佬、土家、彝等17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杂居,多散
居住在城镇。在民族工作中,平阴县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
惯,搞好民族团结,在生产、生活中多关心、多照顾,为全县少数民族排忧解难,做
好服务工作,维护全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平阴县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 主要有天主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道教、
佛教5种宗教。 至2003年底,信教群众5613人。有天主教爱国会和基督教"三自"(自
治、自养、自传)爱国运动委员会两个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35人。全县有平阴镇
胡庄村、 李沟乡白云峪村和孝直镇西湿口山村3个天主教信教群众聚居村。胡庄尖山
与上海佘山、吉林市圣母山并称中国天主教三大圣地。
平阴县各级党政组织都十分重视宗教工作。每年坚持举办1~2次宗教人士培训班,
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班上开设宗教政策课,由县委、县政
府主要领导授课。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积极稳妥
地做好落实宗教房产问题。从1993年7月13日至8月10日,协调县公安局、县民族宗教
办公室完成了对全县宗教堂点和教职人员的登记发证工作。
三、对台工作
涉台宣传教育 1988年至2003年,县台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台办)坚持不
懈地抓好对台宣传工作。在全县中小学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涉台知识的宣传教育,共印
发《涉台教育宣传提纲》 6000余份,购买涉台宣传挂图300套和《中国台湾问题》图
书150余本。 1993年, 平阴县举办第四届玫瑰阿胶文化艺术节活动, 县台办购买了
《山东名乡之旅》、《改革开放的山东》、《现代中国(济南专辑)》80余册,连同
县印制的《玫瑰之乡平阴》 等图册100余本,分别赠送给前来的台胞台商。1995年上
半年, 在《台声》杂志第8期"济南专栏(平阴专页)"刊登宣传介绍平阴县情况的文
章18篇, 图片30多张,共计3.5万多字。1999年,县台办与县教委、县土管局联合举
办了全县中小学"土管杯"涉台知识竞赛, 有15000多名中小学学生参加了竞赛活动。
2000年,县台办与团县委、县教委联合举办了"药山杯宝岛在我心中"青少年涉台知识
答卷活动, 全县青少年和中小学学生在积极购买 《祖国宝岛台湾(青少年读本)》
一书的同时,填写涉台知识答卷3000多份。
对台经济 平阴县把对台经济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企业用地、基础设
施、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台商落户平阴。1996年台商赖恒雄有感于平阴的
热情诚恳和优惠政策,投资250万美元独资兴建了济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1996年6月,
平阴县在县城西部规划了6.4平方公里的济西工业园区, 吸引港台客商集中投资、连
片开发。切实保护台商合法权益,为台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针对个别部门到企业乱
收费的情况,县里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
展环境的意见》。至2003年底,平阴县已兴办台资企业3家,资产总计10238.7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677万元。3家台资企业出口实现销售
收入10406.1万元,实现利润1820.9万元。
对台交往交流 新中国成立前, 平阴县去台人员153人, 加上他们的子女, 在
台平阴籍同胞近1000人。去台人员中平阴籍比较有影响的人物有:原国民党中将张琦、
邓鸿钧,少将赵承英、柳锡铭、王纪生,著名文学家张放等。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前
来平阴探亲、 旅游观光、考察项目、投资办厂的台胞总数426人次,有11个台湾工商
社团先后到平阴进行了实地考察, 有3位台胞来平阴县定居。多年来,县台办通过加
强与台胞的通信、通邮联系,搞好接待服务、邀请台商到平阴参加对台招商引资洽谈
会,以及组团赴台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加强与台胞台商的交往交流。每年春节前,
都向有联系的80余位台胞台商邮寄贺年(信)卡,表达节日的祝福,使他们切身感受
到祖国大陆的关怀和家乡的亲情温暖。对来县观光旅游和考察投资的台胞台商都给以
热情、 细致、周到的接待。2002年,平阴县组织9人的考察交流团,赴台进行了参观
交流和招商活动。

平阴籍台湾著名作家张放(中)与夫人返乡探亲

台属工作 至2003年,全县有台属1000余人。1990年10月,平阴县台属侨属联谊
会成立, 设会长1人,副会长2人,秘书长1人。1998年10月,举行了第二次台属侨属
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成员。多年来,县台办认真做好台属工作,鼓励他们
为"三引进"牵线搭桥。1993年,县台办发动全县台属给在台亲友写信、打电话、发邀
请,介绍平阴县的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邀请他们返乡探亲考察投资,促成了32位台
胞台商来平阴探亲并作投资考察。 1994年,又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3次动员台属为
振兴家乡经济牵线搭桥做贡献的会议, 并向全县台属发出了倡议书。县委、县政府
于2001年4月26日在《济南日报》 专版介绍平阴,进行招商引资。县台办发动台属向
35名重点台胞台商发了"致台胞朋友的一封信",邮寄了介绍平阴招商引资的《济南日
报》平阴专版,促成了12位台商来考察。其次为台属办实事,排忧解难,鼓励台属发
展经济致富。支持鼓励台属兴办经济实体,勤劳致富,主动向他们介绍有关优惠政策
规定,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台属办家具厂因当年投资较大,资金出
现困难,县台办主动找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帮助解决贷款5万元。先后帮助3名台属子
女解决了就业问题, 组织台属外出参观学习25人次, 为台属发展经济提供各种信息
14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