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各金融机构经营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282&run=13

一、中国工商银行平阴县支行
中国工商银行平阴县支行自1984年成立以来,不断开发推广金融新产品。在稳定
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同时,1987年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政策,开办票据
承兑贴现;开发了技术改造贷款和企业(个体经营)抵押贷款;开办信托投资业务。
1988年,开办保值储蓄和有奖储蓄、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应用计算机处
理。1989年,率先开办了为企事业单位代发工资业务。1990年开办外汇储蓄业务和签
发外汇携带证业务。1991年,开办银行承兑汇票和担保业务。1994年,开办个人储蓄
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国际结算业务。1995年,开发"牡丹"信用卡产品投入市场。1997
年起,开展了票据贴现贷款业务、代收费业务(代收电话、煤气、电话费),代收品
种不断增加。1998年,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开办了个人住房贷款。1999年,开办了上门
收款业务和开具存款证明业务。 2000年, 开办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旅游贷款业务。
2001年起,陆续开发了"银证通"、"银保通"、"交费通"、"电话银行"、"网上银行"、"
汇款直通车"、"银关通"、"即时通"、"理财宝"等电子金融产品成本,开办了"国内信
用证"、 "出口保理"、"打包放款"、"结售汇"、"个人外汇买卖"、"大额外汇交易"等
外汇业务;开办了代理基金发行银行本票等业务。
以科技创新提高服务手段,逐步实现服务手段的电子化。1988年4月1日,同城票
据交换应用计算机处理; 计息实现微型电算化处理。1991年8月,会计业务、储蓄业
务和事后监督业务实现单机处理。1993年,会计结算、储蓄网全部实现计算机处理,
开通了济南市区域联网通存通兑。 1997年会计储蓄业务进入省行ES/9000大型计算机
处理,实现了全省联网,资金汇划24小时内到账,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1999年,
现金出纳业务全部应用计算机处理;新上ATM自动取款机1台。2000年实行会计电算化
管理,启动了对公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计算机联网,储蓄业务全国通存
通兑,资金汇划实时到账,至此实现了全部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至2003年,计算机业
务程序经过了几次版本升级, 一是形成了科学、 规范、 高效的全功能银行系统
(Nove2.0版本) ,集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二是形成了集监测、分
析、审核、台账于一体的信贷管理系统(CM2002);三是业务处理自动化进程不断加
速,先后配备ATM自动取款机3台,各大银行的信用卡均能使用办理查询、取款业务;
配置自动登折机,缩短了客户业务处理时间。
工商银行平阴县支行成立以来,保持了"无案件、无事故"记录。至2003年末,各
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8444万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2604万元(其中个人贷款4581万
元),外币储蓄余额68万美元。2003年,实现利息收入3614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
177万元;办理票据贴现6.15亿元,净收入128万元;实现净利润1121万元。
二、中国农业银行平阴县支行
从1986年到2003年,中国农业银行平阴县支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
体制的转变,实现了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轨,在服务范围、经营方式、
经营产品、经营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4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分门
办公,1996年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离,自此,中国农业银
行平阴县支行步入商业化经营轨道。2001年,农行系统推广实施ABIS综合应用系统,
顺利实现了前台操作系统的升级换代, 一线员工实施综合柜员制。同时,投资近100
万元在中心储蓄所和城区办事处两个营业网点增设ATM自动取款机和查询及补登折机
(BCM) 各1台,自动取款机24小时对外服务。2002年以来,先后开通了"银保通"、"
银证通"、 "网上银行"业务,实现了同业合作的网络化。至2003年末,平阴农行各项
存款60231万元,较1988年增长55528万元;各项贷款37926万元,较1988年增长30236
万元。
三、中国建设银行平阴县支行
1988年, 建设银行平阴县支行经办拨贷款4711万元; 通过审查预决算和标底,
为国家节约投资186万元。 1990年,治理整顿,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当年共收回贷款
143万元。 同时为支持企业发展调入资金1000余万元。1991年,充分利用贷款调控作
用,调剂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2384万元;管理和经办固定资产投
资项目124个, 投资4738万元。1992年,重点支持平阴县房地产开发、煤气站等基础
项目建设,同时承办平阴县房改金融工作。1994年,建设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
行政职能移交。 房改金融开立公积金账户151户。1996年,为重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近亿元。1998年,推行"双大"(大企业、大行业)战略,对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加大
信贷力度,确保了利税大户的生产和运转。2000年,实行"抓管理,促效益",撤并储
蓄机构7个, 精简分流人员27人,充实前台业务人员,深化优质服务,实行"承诺"服
务,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2001年,共收回不良贷款2581万元。代理保险、代收费、
代客户理财及工程预决算审查等业务得到长足发展。 至2003年底, 全口径存款余额
27594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25686万元,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3547万元,个人消费贷款
3841万元;核销呆账贷款1306万元;中间业务收入23万元。2003年,被省建行营业部
评为2003年度工作先进单位。

建设银行营业楼

四、平阴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1994年前,平阴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国农业银行平阴县支行合署办公。1994年
5月, 平阴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平阴县支行正式分门办公,成立平阴县农村
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1988年至1994年间,平阴县农村信用社业务发
展较为缓慢。1994年,联社独立对外营业以来,坚持"勤俭办社、稳健经营"的办社方
针,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2000年,率先在济南市农信系统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
在贷款方式上,由原来的单一保证贷款发展为保证、抵押、质押、联户联保、综合授
信、发放农户贷款证等多种方式。在资金投向上,实行"三优先、四倾斜"。在支农服
务上,开展了联系村户活动、贷后跟踪服务活动和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三下乡"
活动。在贷款结构上,农业贷款余额由对外营业初期的2575万元,增长到66919万元,
增长了26倍,农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由31%提高到了83%,全县农户贷款证覆盖面
达到了65%以上, 位于全市农信系统首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贷款种类上,由原
来种类单一逐步发展为农业贷款、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坚持狠抓员工综
合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县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由联社对外营业初期的不
足20人发展到2003年的179人, 具有会计员、经济员以上专业职称的员工由过去的20
多人发展到2003年的194人。
1994年,储蓄业务实现微机操作。2000年,实现济南地区通存通兑。2002年,实
现全省通存通兑,并开办"信通卡"业务,建成现代化的电子网络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
设立了ATM自动取款机, 并逐步开展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收税款、代签银行承兑
汇票等多项中间业务。 至2003年底,联社各项存款由1994年对外营业初期的11068万
元发展到76606万元,各项贷款由8400万元增加到79405万元,股本金由26万元增长到
5139万元,存、贷款余额分别是10年前的7倍和10倍,股本金增长了197倍。经营效益
由以前大部分社亏损,到2003年实现社社盈余,实现利润1661万元。
五、中国银行平阴支行
1992年11月,中国银行平阴支行在平阴县城五岭路11号挂牌营业。1993年,在平
阴县第六届珠算比赛大会上,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1994年,开办了国际结
算业务。1995年3月,在全县金融系统首开外币储蓄业务,5月在全县同业首倡文明优
质服务, 9月储蓄存取款实现济南地区通存通兑,12月该行从县城五岭路迁址至榆山
路, 新办公大楼启用。1996年,全行开展了以讲改革、讲政治、讲法纪、 讲效益,
提高服务水平为内容的"四讲一服务"活动。 1997年3月,在平阴商场设立了县内首台
ATM自动提款机。 1999年,被授予"济南市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中国银行电子联
行、 天地对接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金融系统各家银行之间的通汇。2002年4月,与
海外直接通汇业务、 自营结售汇业务、国际结算"B"模式等陆续开办,为自营进出口
企业、 三资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了有力保障。2003年3月,相继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平阴
分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阴分公司签订协议, 开始代理个人保险业务;5月,开
办个人外汇买卖"外汇宝"业务;12月,中国银行平阴支行商场储蓄所、宏源路储蓄所
同时升格为分理处。 2004年3月,开办外汇理财"汇聚宝"业务。至2003年底,中国银
行平阴支行各项人民币一般性存款余额为27013万元, 较1993年同期增长1245.27%,
外币存款余额为210万美元, 较1993年同期增长1809.09%。2003年12月末贷款余额为
9407万元,较1993年同期增长1106.03%,贷款收息率为98.72%,贷款不良率为0.13%。
2003年, 累计完成国际业务结算量4477万美元,办理票据贴现11254万元、银行承兑
汇票21751万元、个人实盘外汇买卖307万美元,代理保险159万元。实现营业利润290
万元,账面利润455万元,较1993年同期增长3295.52%。
六、平阴县城市信用合作社
1993年3月,平阴县城市信用社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1994年4月后下设老城服务
部和南土服务部两处网点。1995年两个服务部迁址并更名为平阴县城市信用合作社广
场服务部和平阴县城市信用合作社龙山服务部。同年在济南市郊县中率先使用微机结
算系统设备,开始手、机并用记、结账。1996年对公结算、汇兑、储蓄、稽核业务等
全部实现微机化; 逐步办理市内同城票据交换;代人民银行签发省内汇票; 推广使
用商业汇票业务; 开办邮划、 电划、 异地托收承付结算的专特快邮件寄发业务。
1998年开办了山东特约联行电子结算业务。至1998年底,实现各项存款3503万元,较
1993年同期增长2571万元。当年贷款余额2651万元,较1993年同期增长2034万元。因
金融体制改革,1998年底撤销,并入平阴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管理。
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阴县支行
1996年11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阴县支行正式成立。从成立至1997年,农发行
平阴县支行相继发放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1200万元,扶持平阴县30万亩节水
灌溉项目,其中包括20万亩大田低压管道灌溉和10万亩果树微灌,与灌渠相比节水77
%、节能70%,年增经济效益9000万元。发放500万元水利基础设施贷款, 支持县农机
局大型工程机械沿黄项目和县水利制管厂节水配套工程。 发放15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支持平阴"九五"科技助残项目和全县1.5万公顷蔬菜、 林果发展计划。1997年底,农
业综合开发贷款和扶贫贷款由农发行平阴县支行划转到农业银行平阴县支行管理,农
业发展银行平阴县支行实行对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的专项管理。1998年,农发行
平阴县支行履行国务院颁布《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理办法》关于
粮、 棉、油收购的"三项政策"(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以"收
多少粮, 贷多少款"的原则发放粮、棉、油贷款,全力提供政策性信贷资金,大力支
持粮食、棉花收购,加强对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实行信贷员派驻企业制度,
企业购销申报、银行审查制度以及"购贷、销还、三日一查库存粮"的管理制度,确保
了收购资金安全和资金的封闭运行,根除了粮食收购期间给农民打"白条"现象。1997
年至2004年, 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贷款46250万元,棉花收购贷款1691万元,累计支持
粮棉购销企业购销粮食47760万公斤,收购皮棉31.81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