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商品购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244&run=13

一、农副产品收购
供销社经营的农副产品主要有果品、玫瑰花、棉花、粮食、瓜干等几十个品种。
1988年至2003年累计收购总额17291万元, 平均年收购额1080万元。 累计收购苹果
29214吨,玫瑰花2781吨,棉花7899吨,粮食72281吨。所收购农副产品全部由收购单
位自主销往县内、外各经营或生产企业。
二、生产资料销售
农业生产资料是供销社的主营商品,除中小农具外,主要经营品种有各种化肥、
农药、农地膜等。1988年至2003年, 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累计达33884万元。1997年
全年达4505万元,为历年来最高。1999年至2003年,受承包、租赁经营影响,统计数
据呈逐年下降趋势。
化肥 1988年,全县销售氮肥37274吨、磷肥10225吨、复合肥3343吨,是化肥
销售最好的年份。和其他商品一样,化肥经营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逐步放开搞活的
市场经济过程。1996年前,尿素、磷酸二铵等优质化肥均由省有关部门按计划分配、
调拨,全省执行统一零售价。磷肥、碳酸氢铵等地产化肥的购销于1990年逐步放开,
由经营单位自主经营,执行指导价格,1990年仅碳酸氢铵一种,全县供销社各经营单
位亏损140万元。在化肥经营方式上,为了保证粮、棉生产,国家从1989年起实行"粮
棉肥挂钩"办法, 即优质肥的供应与粮食部门收购的农民粮油、棉麻公司收购的棉花
挂购,按购粮棉的数量多少由粮食、棉麻印制供应票证,供销社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供
应化肥。1997年后取消"粮棉肥挂购"政策, 化肥完全由供销社、 生产厂家和农民之
间自主经营, 国家不再出台定价或指导价。2002年底,为加强化肥市场监管,县供
销社经与县工商部门协商,对全县化肥经营网点进行了调查,制定了由县农业生产资
料公司委托供销社各基层门店、 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办法。2003年,全县经营网点140
余处。1998年至2003年,累计销售氮肥284084吨、磷肥68824吨、复合肥70279吨。
农药 农药是供销社经营农资商品的重要品种之一,农药销量的多少受病虫害
发生程度和药效高低(即用量)影响。1988年至2003年,累计销售各种农药1052吨。
1990年后高效农药用销量逐年减少。
农地膜 1988年至2003年, 累计销售农地膜730吨。1990年后,农地膜主要用于
种菜、养蚕等。1992年,销售农地膜73吨,为较高年份。
三、生活资料销售
供销社担负向农民供应生活资料的重要任务, 其网点90%在农村。所经营的商品
有棉麻类、茶叶类、干鲜果及调味品、日杂百货、布匹服装、五金交电等几十类数千
个品种。由于生活资料市场放开早、力度大,加之供销社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
的发展, 因而生活资料经营最为困难。1988年,全系统生活资料零售额6034万元,
至2002年下降至1117万元。 1988年至2003年累计消费品零售额66246万元。
日用工业品 计划经济时期,日用工业品属供销社兼营商品,一些紧俏商品如自
行车、手表、缝纫机、火柴等均按供应人口范围分配经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
市场商品的丰富, 原有的经营格局被打破。 自行车,1988年至1998年每年销量都在
2000辆以上, 1988年销量6019辆;缝纫机,1988年至1996年每年销量在800架~2100
架之间, 1988年销量2079架; 手表, 1988年至1992年每年销量在2000只以上,
1988年销售5066只,此后由于受价格低廉的电子表冲击,其销量逐年减少。1988年由
于受抢购风影响, 当年销量是常年的2倍多。1990年后,随着个体私营商业的增多,
供销社系统日用工业品销量逐年下降,相当一部分日用工业品退出了商品统计目录。
副食品 副食品除糕点等食品外,主要品种有食糖、卷烟、茶叶和各类酒。副食
品经营经历了高度计划经济时期销售稳定、市场开放初期稳步增长到市场完全放开销
量逐步下降的过程。食糖1988年至1997年年销量在200吨~450吨之间;茶叶1988年至
1995年年销量30吨~55吨;各种酒1988年至1998年年销量600吨~860吨,1999年以后
销量逐年下降。
四、废旧物资回收
平阴县属工业、农业混合地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较多,收购的废品主要有废金
属、 废纸、废塑料、破布条等20多种。1988年至2003年,累计收购废钢铁22004吨,
杂铜192吨。 近年主要收购废钢铁。所收废品由企业自主销往县内外经营生产企业。
收购废品的个体业户走乡串户收购,占领了废品收购市场,对供销社回收单位冲击较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