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泉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20&run=13

平阴县境内出露泉水较多,泉在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沟谷与坡脚出露。在洪范池
镇、旧县乡等低山丘陵区,有较大面积的厚层石灰岩在出露地表,风化严重,裂隙发
育。该层石灰岩下伏红色纸状页岩,具有不透水性,是良好的隔水层,因此在厚层石
灰岩裂隙岩溶中流动的地下水,沿裂隙涌出,形成泉水。全县共有30处泉水出露(包
括旧县乡5处泉,1996年该乡整建制划归东平县)。在出露泉中,常年不涸的有5处,
书院泉等17处泉在旧志中有记载。泉水在地形分布上,一般出露于山间谷地,高程在
海拔75米~110米之间, 多属裂隙下降泉。泉的涌水量大小不一,差异性较大,季节
性强。根据泉水观测资料和水资源调查估算,县境内泉水涌水量在400万立方米/年以
上。书院泉流量较大,流量随降水变化,丰水年(期)流量大,枯水年(期)流量小,
最大流量1立方米/秒以上, 最小流量11.2升/秒。从1986年至2002年泉水观测资料分
析, 最大平均流量为1991年200升/秒,最小平均流量为2002年31.4升/秒,流量最大
值是最小值的6倍多。书院泉多年平均流量93.05升/秒,多年平均产水量约293万立方
米。洪范池与书院泉有相似特点,由于洪范池流量较小,其变化幅度范围在5.4升/秒
~13.1升/秒之间,多年平均流量8.24升/秒,多年平均产水量26万立方米左右。扈泉
枯水季节断流, 暴雨后流量高达1000升/秒以上,史有"扈泉涌碧"之称。其余泉流量
较小,季节性强,汛期泉涌,枯水季节断流,属季节性泉。上述泉群泉水一部分为人
畜饮用,一部分灌溉农田,其余大部分形成地表水流入水库、河流,部分由水库、河
流渗漏补给地下水。
一、洪范池泉群
洪范池泉群位于洪范池镇浪溪河中上游右侧, 分布面积约9平方公里。著名的有
洪范池、书院泉、扈泉、墨池泉、狼泉、白雁泉、拔箭泉、丁泉、长沟泉,称为洪范
九泉。洪范泉群水质甘洌清凉,含有钙、氯、钾、钠、镁等丰富的矿物质。用浪溪河
水泡制的阿胶历经千年不衰,誉为圣药,驰名中外。洪范地下水资源被国家地质部门
认定为国家标准的天然矿泉水。 在2004年4月揭晓的济南新七十二名泉评选中,洪范
池泉群被列为济南市十大泉群之一,洪范池、书院泉(东流泉)、扈泉以及位于云翠
山上的日月泉均在济南市新七十二名泉之列。该泉群水涌量约占全县泉水涌量的3/4。
洪范池 位于洪范池镇政府驻地北院内龙祠前,泉水旱涝如一,四季不涸(详见
第十一卷第十类旅游)。
书院泉 位于洪范池镇天池山下书院村。明代中丞刘隅曾临泉建书院。曾名东流
泉。 泉水从村东天池山脚下的岩石缝隙散溢流出,汇入边长约8米的石砌方池。池中
水藻摇曳,清澈见底。该泉常年涌流,水极盛,是洪范池泉群中涌水量最大的一泉,
日涌水量达1万立方米。 泉水从池南壁的石雕龙口中跌落至一方形小池,再流入半圆
形水池,随之喷珠吐玉,沿小溪盘村绕户,穿林润木,汇入浪溪河。书院依山抱水,
风景如画,历来为文人名宦流连忘返之佳处。旧《东阿县志》收录了大量古人吟诵东
流泉的诗作。明代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留诗赞曰:"风雷鸣丹谷,
林亭依翠岑。一樽今日酒,千里故人心。树动三秋色,泉飞万壑音。夜凉横吹起,欲
听水龙吟。"
扈泉 北距洪范池1公里, 在书院村以南扈山坳,因北临古扈城遗址而得名。扈
山坳在云翠山山阴,峭壁陡立。山坳西壁下端,天然溶洞幽深莫测,扈泉便从这洞中
涌出。平时细水长流,遇大雨盛水时期,泉水从洞中由下而上喷涌而出,跌下山谷,
形成瀑布, 触岩抵石,声传数里。岩壁悬有古柏,石隙挤出青条。古人将此景称作"
扈泉涌碧", 为东阿古八景之一,如今南壁悬崖上,仍镌刻着明朝巡抚都御史孟一脉
书写的"扈泉涌碧"四个朱红大字。
墨池泉 在扈泉西北百余米处。 泉池为边长7米的石砌方池,甚深,水色如墨,
故名。取之又澄清透亮。此泉能随朝夕及月缺、月圆有潮汐,传说为东海海眼,堪称
奇观。
狼泉 位于洪范池东5公里处, 大寨山东侧。此泉因常有狼来饮水,故名。泉水
下游与其他八泉汇成河流,因狼泉位于最上游,故名狼溪河,因此名不雅后演化为浪
溪河。此泉已修入大寨村水库内。
白雁泉 在洪范池镇白雁泉村中,村以泉得名。村北为龙头山,泉即在山之南坡。
泉池东侧原有元皇庆一年(1312年)《天平观碑志》记载,汉王刘邦伐楚带兵路过这
里,天气炎热,士兵干渴难忍,四处寻水,忽见一群白雁从山下惊起,王曰必有泉。
便令军士察之, 果然。 人们便将此泉称为"白雁泉"。泉水颇佳,四季涌流,日涌量
850立方米左右。 村民皆取此水饮用。泉池由巨块石砌岸,水呈碧绿,深不见底,水
自池南壁石雕龙头口中泻入一方形小池,尔后流入水渠,灌溉农田。
拔箭泉 在洪范池镇白雁泉村东首高地上。相传汉王刘邦带兵喝过白雁泉的水后,
发现不远的地方也有白雁,于是便张弓射去。雁受惊飞走,箭却插在地上。军士将箭
拔起,随箭涌出一眼清泉,故名"拔箭泉"。此泉水势好,常年不涸,泉涌量与白雁泉
相埒。 泉池颇大,呈正方形,边长19米,深3米,石砌。池中砌一南北向石墙,将池
一分为二,东池狭长而水深,西池面阔而水浅。池南壁分别留有溢水口,盛水季节,
泉水经此泻出,沿河渠流进村庄和田间,兴灌溉之利。
丁泉 位于洪范池镇丁泉村东首, 华盖山(又名韩寨)西侧山脚下,又名"丁兰
泉"。 相传此处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里,故而得名。泉池长9米,宽5米,深
3.5米, 以青石砌垒。水自岩缝涌出,汇为清池,澄澈明丽,再由大池西侧石雕龙头
口中跌入小池,常年不断,日涌水量约1400立方米。水从溢水口泄下,浪花四溅,沿
街旁小溪漫流。 大池池岸四周,围以0.8米高的石雕栏杆。临池,昔日建有庙宇,现
存遗址。 石栏北侧嵌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修丁泉池碑记》碑。碑载:"此池不
知浚自何代, 元至正年间已重修。"1958年为兴水利,对泉池进行改建,并勒《改建
丁泉水池碑记》石刻。池水极为澄明,池底绿藻清晰可见。该泉水势很好,久旱不涸,
可供全村人饮用、洗浣。
长沟泉 散落在一条长6.5公里的深沟中。 这条深沟起源于洪范池镇最南部南刘
庄村,经李山头、任庄、陈庄、闫庄、张海,顺势蜿蜒北至洪范池汇泉水库。因沟东
西两侧皆系高山,沟内随处有涓涓细流涌出,故名长沟泉。
日月泉 位于洪范池镇云翠山元代南天观内。 遗址北侧有"回阳洞",又称"长春
洞"。 洞口朝北,洞内南壁下有一清泉,涓涓细流,跌进一圆形和一半圆形池中,如
同日月形状,故名"日月泉"。泉水甘冽,常年不涸。昔日观内道士,即于此泉汲水烹
茶为饮。
天乳泉 位于洪范池镇大寨山上。山顶两岩对峙,中间有石梁相连,称"天门观"。
北岩的侧面有巨石探出,似乳形,石面中部凹进,内有山水渗出,滴滴下坠,故名天
乳泉。
二、翠屏山泉池
翠屏山位于平阴县城西南13公里,因山上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
山上较有名的泉池有6处,即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朝阳泉、向阳泉和落阳泉。
杨枝泉、 有本泉、浸润泉 在宝峰寺东侧山崖处,清光绪《平阴县志》有"承以
石盆, 久旱不枯"的记载。三泉相距最远不足10米。杨枝泉在一石窟内,泉水自正面
石壁上方缝隙中渗出,顺势流下,形成数支细流,状如杨(柳)枝。窟壁上造佛像三
尊, 勒《杨枝泉说》《宝峰院记》等古石刻。有本泉在石窟西侧约4米处,为一自然
洞穴,水从穴中涌出,泻入洞前小池,铿锵有韵。洞外两侧岩石上分别镌"有本泉"三
字和诗刻一方。 在有本泉西侧上方约5米处的石岩上,勒有"浸润泉"三个大字,字下
即为浸润泉。清光绪《平阴县志》有载,称浸润泉"可供千人饮,不溢不涸",今枯水
季节时有干涸;盛水季节,泉水从岩缝中渗流而出,滋花润木。岩缝西旁有凿于唐天
宝十一年(752年)的石佛龛两个,内有造像12尊,甚为精美。
朝阳泉 亦名"龙须泉",在翠屏山东侧半山腰。水自岩壁间流出,汇入池中,四
季不涸。池西、北壁为自然山岩,东、南部系人工石砌。池上方山崖处刻"龙须泉"三
字。
向阳泉 在翠屏山南,故名。泉水自山腰下的石缝中渗出,积于自然池中,终年
积水。池周砌以石墙,高1米,南侧留有水口,泉水经此流向山下。
落阳泉 亦名夕阳泉。在翠屏山西侧的山腰陡崖下。水从数处石隙中流出,四季
不断,蓄水成池,夕阳正好得以照射,发出灿烂的光辉,故名。盛水时节,水势颇大,
池水外溢,漫流于石上。泉池上方巨大岩石上,镌有"落阳泉"和"石门槛"巨字。
三、其他主要泉池
马跑泉 在孝直镇马跑泉村南侧,赤沟山北崖。村以泉得名。泉水自岩洞石缝中
渗出,伏流四五米,跌入边长约3米,深约2米的石砌方池。尔后从池中泻出,蜿蜒流
入汇河。此泉长流不息,村民皆以此为饮。盛水时,涌流之声数里可闻。泉池北岸立
有石碑,上题泉名。村民传说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路过此地,士卒口渴,所骑战马跑而
出泉,故名"马跑泉"。后来乡民为纪念刘秀,在泉旁建汉王庙。"文化大革命"时期庙
毁,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汉王庙记》石碑现存于泉旁。
灵醴泉 在平阴县城南青龙山金斗峪西北坡。清光绪《平阴县志》有载,称之为"
金斗峪泉"。今泉在人工砌垒的石洞中,洞高3米。水从洞壁滴下,叮咚作响,汇为自
然圆池,直径2.5米,深约1米。洞前石砌券门上嵌石匾,题"灵醴泉"三字,为乾隆二
十三年(1758年)邑人张翊鸿书。因泉水甘美,附近居民多至此汲水烹茶。
虎豹泉 在栾湾乡虎豹川村中,因村东为虎山,村西为豹山,故名。泉池井陉,
直径1.3米,深12米,平时水深10.5米,盛时漾溢。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测涌量146立
方米/日。 水质清洌甘美,为村民饮用水源,天长日久,汲水绳索将井口青石勒出道
道槽沟,深达2厘米~7厘米。泉畔倒卧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虎豹川修庙穿
井立石记名》碑。
天井泉 又名石井泉, 在安城乡段天井村西北约200米处。地处山涧,为天然石
井,故名。井深五六米,常年涌水,沿山涧而下,为安栾河源头之一。清光绪《平阴
县志》载:泉涌甚急,势如趵突,喷珠泄玑,声闻数里。因景观壮丽,称"天井飞泉",
为旧时平阴八景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兴修水利,在泉北侧筑堤建坝,拦河蓄水,称
段天水库,天井泉即没于水库之中。水库石坝高约8米,上嵌"腹吞飞泉水,灌溉千亩
田"、"驯服洪水"等石刻。水涨时,库水从溢洪道泻下,盛景不减当年。
南泉、北泉 位于云门山北侧山脚下,玫瑰镇南泉村东部。在穿越村庄的山峪沟
底两侧, 有两眼清泉,因方位分别曰"南泉"和"北泉"。皆为石砌方池,南泉池长2.5
米,宽约2米;北泉池长2米,呈正方形,两泉相距四五米,同出一脉,均四季长流。
附近的南泉村、北泉村即分别以此泉池取名。
抱珠泉 位于县城东南的贤子峪东山脚下, 距县城约5公里。因两泉池相邻,均
呈不规则圆形而得名。大池东南两侧紧靠石崖,是一个人工开凿的石井,直径约4米,
深约5米,水从东南侧石缝中涌出,汇而成池,水满后溢入北侧的小池。小池直径2米,
深约3米,水满后从西侧溢入山沟,汇成小溪,顺峪流出。
平阴县主要泉池调查情况表
表2-2
┏━━━━━┯━━━━━━━━━━━━━━┯━━━━━━┯━━━━━━━━┯━━━━━━━━━━━━━━━┓
┃ 泉池名称 │ 所在位置 │流量(升/秒 │年涌水量(万立方│ 备 考 ┃
┃ │ │) │米) │ ┃
┠─────┼──────────────┼──────┼────────┼───────────────┨
┃ 洪范池 │洪范池镇政府北邻 │ 8.24 │ 26.0 │常年不干涸;流量、产水量为1986┃
┃ (龙池) │ │ │ │年至2002年多年平均数 ┃
┠─────┼──────────────┼──────┼────────┼───────────────┨
┃ 书院泉 │洪范池镇书院村东首 │ 93.05 │ 293.4 │常年不干涸;流量、产水量为1986┃
┃(东流泉)│ │ │ │年至2002年多年平均数 ┃
┠─────┼──────────────┼──────┼────────┼───────────────┨
┃ 扈泉 │洪范池镇北崖村西南400米 │ │ 30.5 │特枯水年断流,但可用水泵提引 ┃
┠─────┼──────────────┼──────┼────────┼───────────────┨
┃ 日月泉 │洪范池镇南天观 │ │ 2.0 │常年不涸,泉水流量甚小。 ┃
┠─────┼──────────────┼──────┼────────┼───────────────┨
┃ 丁泉 │洪范池镇丁泉村中 │ 10.88 │ 34.3 │特枯水年断流 ┃
┠─────┼──────────────┼──────┼────────┼───────────────┨
┃ 白雁泉 │洪范池镇白雁泉村中 │ 6.68 │ 21.1 │特枯水年断流 ┃
┠─────┼──────────────┼──────┼────────┼───────────────┨
┃ 拔箭泉 │洪范池镇白雁泉村东 │ │ 4.7 │枯水年断流 ┃
┠─────┼──────────────┼──────┼────────┼───────────────┨
┃ 天池泉 │洪范池镇东池村天池山 │ │ │已无涌水 ┃
┠─────┼──────────────┼──────┼────────┼───────────────┨
┃ 长沟泉 │洪范池镇张海至南刘庄冲沟 │ │ │已被山体滑坡掩埋 ┃
┠─────┼──────────────┼──────┼────────┼───────────────┨
┃ 扎虎泉 │洪范池镇任庄村山西侧 │ │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狼泉 │洪范池镇丁泉村(大寨山下) │ │ │没入水库 ┃
┠─────┼──────────────┼──────┼────────┼───────────────┨
┃ 马跑泉 │孝直镇马跑泉村中 │ │ 17.5 │常年不涸 ┃
┠─────┼──────────────┼──────┼────────┼───────────────┨
┃ 东拔箭泉 │孝直镇东山村东南200米 │ │ 12.3 │常年不涸 ┃
┠─────┼──────────────┼──────┼────────┼───────────────┨
┃ 汇泉 │孝直镇马跑泉西南 │ │ 2.0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南泉 │玫瑰镇南泉村北 │ 11.12 │ 35.1 │常年不涸 ┃
┠─────┼──────────────┼──────┼────────┼───────────────┨
┃ 浸润泉 │玫瑰镇胡庄村南翠屏山 │ │ 3.6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天井泉 │安城乡段天村西水库南 │ │ 11.0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石榴峪泉 │安城乡东毛铺村石榴峪 │ │ 8.0 │没入水库 ┃
┠─────┼──────────────┼──────┼────────┼───────────────┨
┃ 毛铺泉 │安城乡东毛铺村东北 │ │ 15.0 │常年不涸,汛期喷涌 ┃
┠─────┼──────────────┼──────┼────────┼───────────────┨
┃ 虎豹泉 │栾湾乡虎豹川村中 │ │ 1.1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柳沟泉 │孔村镇郭柳沟村 │ │ │已被掩埋 ┃
┠─────┼──────────────┼──────┼────────┼───────────────┨
┃ 牛角泉 │孔村镇柿子园村西南牛角山下 │ │ 17.3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太液泉 │孔村镇 │ │ │ ┃
┠─────┼──────────────┼──────┼────────┼───────────────┨
┃ 大佛寺泉 │平阴镇大佛寺村南1000米 │ │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
┃ 龙山泉 │东阿镇北张新村北300米 │ │ 13.4 │汛期溢流,属季节性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