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环境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190&run=13

1979年平阴县开始清扫城区街道、修建公共厕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县城建
设的发展,环境卫生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环卫事业不断发展壮大。1984年街道两旁开
始放置垃圾箱和卫生箱。 1985年开始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1986年6月平阴县环境卫
生管理所建立。1987年,平阴县城被评为"全省爱国卫生先进县城"。1988年,县环卫
处被省爱国卫生委员会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1995年新建起了占地2公顷的粪便
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至2003年底,县环卫处有环卫机
械车辆18台(部),固定资产400余万元。街道建有水冲式公厕9处,县城街道全日保
洁面积128万平方米。 先后10余次被授予"泉城环卫杯"竞赛先进单位。县环卫处在全
县开展的"行风万人评"活动中获得十佳单位称号, 被县政府纠风办树为"行风建设示
范窗口"先进单位, 被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一次。1993年、1994年、1999年平阴县先
后3次获得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一、环卫作业
道路保洁 街道清扫保洁坚持一日两普扫, 全日守岗拣扫保清洁和"五净"、"五
无"、"四一样"标准。"五净",即路面净、墙根净、路沿净、树根净、电线杆净;"五
无", 即无果皮纸屑、无杂草、无砖头瓦块、无污泥粪土、无牲畜粪便;"四一样",
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晴天和雨天一个样、检查和不检查一个样、人行道和主干道
一个样。 1985年,县城主要街道保洁面积5.8万平方米。随着县城道路的不断延伸拓
展,保洁面积逐年增长,至2003年底,全日保洁面积128万平方米。
主干道洒水 1985年济南市财政局捐赠消防车1部, 改装成洒水车,用于洒水。
1986年从天桥环卫所调入5吨洒水车1部, 1997年济南市环卫局赠10吨洒水车1辆。每
年春、夏、秋季节,天气干燥或雨后泥沙较多时,早上定时洒水,冲刷道路,湿润空
气,降低扬尘。
垃圾清运 县环卫部门成立初期, 清运工作只有3名临时工承担。1986年调入一
部半新130汽车改装后, 从事垃圾清运,同年购置130垃圾车1部,提高了机械运输水
平。是年县政府发布《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1987年县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
加强垃圾、粪便管理的规定》,县建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
生活垃圾箱32个, 卫生箱66个。1990年新建电动垃圾台2处,卫生箱86个,垃圾箱56
个,130垃圾自卸车3台(部),新增东风垃圾自卸车1部。1991年7月环境卫生监察中
队成立, 使垃圾管理和清运开始向容器化、定点化和机械化发展。1992年购置130自
卸垃圾车1部。 1994年购东风5吨垃圾自卸车1部。1995年自制垃圾箱26个,节约资金
5000余元, 县城垃圾箱总数达82个,更换卫生箱20个。1996年新建垃圾台2处。1997
年购置3吨装载机1台。2002年建造地下垃圾集装箱、中转站池53处,购置摆臂垃圾集
装箱运输车2辆, 使人工装垃圾的数量减少了80%以上。是年9月,济南市环卫系统在
平阴县召开了"改革垃圾收运方式,提升环卫工作水平"现场会,《大众日报》、《济
南日报》等进行报道。
粪便清挖 1986年12月购置南京产130型粪便自吸车后, 改写了全靠人工掏挖、
地排车上装油桶改制的粪便车、12马力拖拉机加水桶改装的粪便车清运粪便的历史。
随着水冲式厕所的增多,旱厕逐渐减少。清挖作业做到了"四不"、"四净"、"四一样"
和"一达到"、"二满意"。"四不",即不丢段、不漏门、不闪坑、不滴漏;"四净",即
扫净、挖净、容器净、地盘净;"一达到",即达到清挖的次数;"二满意"即领导满意
和用户满意。 1993年购置2辆北京产130底盘改装成双排粪罐车,1995年购置1台东风
牌5吨粪便自吸车,1台2吨粪罐车。
渣土管理 1991年成立环境卫生监察中队, 2002年1月成立环卫处渣土管理科。
工作中严格审核"申报表"、"准运证",做到依法管理、强化管理,监察有依据、处罚
有证据、办理有手续、处理有结果。
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 1985年开始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体育场院墙北、公园鱼
池以南的地方为垃圾处理场。 1988年9月,征用平阴镇北土楼村耕地1000平方米、非
耕地5334平方米, 新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新建房屋4间。1991年12月又征用该
村土地1933平方米,用于垃圾粪便处理。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为防止济平干渠引水
工程和自来水场的污染,经市环卫局,县环保、水利、气象等部门论证后,又进行了
二次转场,于1994年11月征用平阴镇东关村耕地19267.6平方米、非耕地733平方米,
新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 1995年5月新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正式启用,10月,新建
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管理房10间, 完成了新垃圾场的道路、供电、供水设施以及2个50
立方米的无害化发酵池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垃圾粪便化处理技术标准分拣、过
筛、 药物喷洒消毒、拌肥、积肥、发酵、掩埋等手段进行处理,年处理能力8万立方
米,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二、环卫设施
公厕建设 1988年前, 县城在市场门坊内、平阴一中西南角和老汽车站建有3处
水冲式公厕。 1988年8月在黄河路北段建水冲式公厕1处。1989年8月,征用平阴镇南
门村土地340平方米,新建老酒厂公厕1处。同年,在儿童乐园处新建水冲式公厕1处。
1990年接管老广场路西1处水冲式公厕, 是当时全县惟一的收费公厕。1999年采用谁
投资谁受益的形式, 由个人投资在翠屏街西段针织厂桥头建公厕1处。2000年在锦水
河以南、榆山路西新建1处两层楼水冲式公厕,也是县城第一座高标准公厕;原有的2
处旱厕改造为水冲式公厕并建有储粪发酵池。2001年,采用单位出土地、个人投资的
方式在三株酒厂北和老城关公社旧址新建集商品房、 垃圾台于一体的公厕2处(对外
承包期35年,到期后产权归环卫处)。至2003年底,县城街道公厕发展到9处。
地下垃圾集装箱、 池建设 2002年6月,投资80万元建设地下垃圾集装箱中转站
53处,箱池、集装箱皆由县环卫工人自行设计施工。
三、创建卫生县城
1988年以来,县环卫部门广泛开展环卫工作宣传,提高居民环卫意识,号召全社
会都来爱护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养成垃圾定点投放的良好习惯。同时增加环卫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环卫部门自身建设与管理。1992年,平阴县通过市级卫生县
城达标验收,获市级卫生县城称号。1993年,通过省级卫生县城达标验收,获省级卫
生县城称号。1994年、1999年继续保持了省级卫生县城的称号。1988年,县环卫处被
省爱国卫生委员会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先后10余次被授予"泉城环卫杯"竞赛先
进单位。县环卫处在全县开展的"行风万人评"活动中获得十佳称号,被县政府纠风办
树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先进单位、标兵单位、文明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一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