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县城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187&run=13

平阴县城始建于东汉, 唐、宋时城内分为东关、西关、南门和北门,主要街巷6
条。清末民初县城商业繁华,各地商贾云集。解放后由于老城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1952年将县城址东移1公里始建新城。至1987年,城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建有五岭路、
榆山路、 黄河路、翠屏街、府前街、东关街、东沟街等7条主要道路,街道总长9747
米。
1988年以来,县城建设依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体现以人为本,旧城改造与新城
建设相结合,从改善发展硬环境着手,较大规模地进行了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和住宅
小区建设。至2003年底,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9.25万人。一个交通方
便、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经济繁荣、具有山水园林城市和玫瑰之乡特色的现代化小
城市初步形成。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等城市公用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至2003
年, 有公园水厂、黄河水厂两处水厂,水井13眼,日供水能力3.5万立方米,城区供
水管网总长40公里; 在济南市各县(市)区中最早用上天然气。2003年,全县有3家
液化石油气贮罐站,贮气罐6个,贮存能力300立方,换气站40家,全县居民液化石油
气普及率90%。 天然气管网长度25公里,居民用户6900多户,工业用户15家,日供气
2.8万立方, 县城居民天然气普及率60%;冬季集中供暖用户已发展到110多个单位,
供热面积81万平方米, 形成了遍布县城的供热管网;有城乡公交线路7条,营运客车
28辆29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