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运输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167&run=13

一、客运管理
1997年12月之前,全县道路客运由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管理。1997年12月成立县
交通局客运管理所,管理人员5人,至2003年管理人员增至8人,全部为经过培训合格、
核发执法证件的运政管理人员。 配有客运管理专用车1辆,录像机、照相机、采访机
各1部,具体负责全县道路客运管理。
专项整治 1989年2月至1992年6月首次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治理整顿。客运市场
着重解决伪造倒卖车票、涨价与变相涨价、贪污票款、偷漏税费问题,整治客运业户
脱班甩客、个体客车不按规定站点停靠和自行改变行车线路,争抢客源、干扰他人正
常经营的行为,解决运行路线混乱、不挂票价表、车容不整洁等问题,纠正环境"脏、
乱、差"和服务态度"冷、横、硬"问题,规范了客运经营行为。2001年7月至12月开展
全县第二次清理整顿道路客货运输秩序。客运市场清理整顿的重点是收费项目,纠正
客运经营中擅自压价、杀价行为,严令客运代理、站场经营明码标价,禁止客运经营
权有偿出让或拍卖,清理查处无证、无牌、无合法营运手续的客运汽车,清理查处抢
客、宰客、甩客、超员、欺行霸市、打架斗殴违法违章行为。并清理整顿三轮出租客
运, 对三轮出租车统一编号,办证纳入管理。2002年8月至10月,对道路客货运输市
场进行重点整治,主要对县城客运车辆,特别是三轮出租车乱停乱放,无证经营进行
清理。 2003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开展了打击道路运输"四黑"专项整治活动,治理
的重点是"黑车"、 "黑户"、"黑线"、"黑班"。重点打击无"道路运输证"、无"经营许
可证"的客车,不按核定线路营运的客车,不按核定站点、班次运行的客车。
年度审验 自1989年开始,每年4月至6月对道路客运进行年审。审验的重点内容:
客运经营者具备的经营资质、开车技术条件、营运证件、票证使用、规费缴纳、营运
线路或区域、线路标志牌、票价表,休业、停班、新增、过户、更新、报停手续、客
车车容车貌,客车级型、技术状况、驾驶员上岗证等。
客运结构调控 1994年,平阴长途汽车站对社会客运汽车开放,与社会客运经营
业户签订进站协议,按照客运管理机关审批核准的营运方式、经营区域,以及核准的
客运路线、班次和发车时刻,组织调度指挥营运,解决了社会客运汽车乱停乱放老大
难问题,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全县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2000年以来,通
过开业审批、年度审验、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业户发展技术先进、性能安全可靠舒
适的客车,淘汰老旧客车及效率低、污染环境的农用客车。至2003年末,全县客车基
本更新, 老旧、农用客车全部退出客运市场,增加了技术性能较为先进的中级客车8
辆。客运企业的调整,按照"政企分开,规模经营和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客运业户进
行重组。1998年成立、2000年改制的平阴县通达公交客运综合服务中心,在县交通局
指导监督下,把全部县内客运车辆、部分县外短途客运车辆纳入代理范围,并于2000
年开始开辟了7条城乡公交线路。 该企业与各客运业户签订营运客车代理挂靠合同,
实现了集中管理经营,解决了客运市场散、乱现象,实现了客运市场集约化、规模化
经营和规范化服务。
二、货运管理
平阴县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实行县、乡(镇)分级管理。县交通局设县交通局运输
管理所, 具体负责全县的道路货运管理; 乡(镇)设交通运输管理所,具体负责乡
(镇)道路运输管理。1988年,县交通局设有平阴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以及城关、栾
湾、 孔村、孝直、玫瑰、东阿、刁山坡7个交通运输管理所,有管理人员28人。1997
年增设安城交通运输管理所。2003年,县交通局设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以及城关、栾
湾、安城、孔村、孝直、玫瑰、东阿、刁山坡8个交通运输管理所,有管理人员63人,
全部为通过培训合格,领有行政执法证件的运政管理人员,各所配有工作车、微机。
专项治理整顿 1989年2月至1992年6月全县首次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治理整顿,
推行了营业性运输车辆"先审批、后购置"制度,完成了整顿运输经营行为和各种违章
行为,强化了交通管理和运力总量控制,初步优化了运输结构,对重点货源推行合同
运输, 初步建立起宏观调控和监督体系。2001年4月至12月,开展全县第二次清理整
顿道路运输秩序活动。此项整治活动,以县财政、物价部门牵头,对各项交通规费进
行了清理;组建了股份制企业平阴县物流信息综合服务中心,购置了微机、电视等办
公设备, 加入了交通"华夏交通在线",7户配货业户全部进入该中心经营;通过集中
整治,为41家沙场,65家石子厂、白灰厂的机械装卸办理了营业执照,纳入正常管理;
清理"黑车"164辆,欠逃缴交通规费业户106家;对危险货物运输业户进行清理整顿,
将3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纳入平阴县物流信息综合服务中心联运车队,统一管理、经
营; 对货物出租车清理一遍,查处黑出租车5辆;成立县交通局城市车辆管理处,对
县城内停靠的各类车辆进行统一管理。2002年8月至9月,对全县道路运输市场进行重
点整治,县交通局抽调人员,组成核查小组,主要在城区采取设点或流动形式对货运
车辆、 无牌无证车辆、乱停乱放车辆、非法经营车辆进行清理整治。2003年3月20日
至6月27日, 开展了道路货运市场百日整治活动,清理整顿驻地经营机构、审核货运
企业的经营资格、经营范围、运输质量和技术业务规范,整顿货运出租市场、对危险
货物运输进行规范化管理, 清理搬家运输、打击非法经营。2003年9月15日至10月20
日,开展了打击道路运输"四黑"专项整治运动。重点打击普货运输车辆从事危险货物
运输,打击非营业性车辆从事营业性运输,打击不按规定参加年审、不按规定缴纳规
费、违规经营行为。活动期间检查车辆4000余辆,查处违章1200余辆,纳入管理客货
车辆290辆, 补交规费20多万元,查处违规汽车维修业户65户,纳入管理27户,取缔
38户。
年度审验 自1989年开始,每年4月至6月对全县营业性货运车辆进行年度审验,
重点审验运输业户的经营资质、开业技术条件、营运证件、票据、路单的使用、各项
规费缴纳,新增、过户、更新、报停手续,运价执行,定期强制车辆维护,车辆技术
状况,危货运输标志、手续,驾驶员资质等。
货运结构调控 (1) 运力结构调控。1988年至1993年运力结构调控的重点是运
力投放额度计划管理,克服运力运量失衡、运力盲目发展的状况;1994年至2003年运
力结构调控的重点是对营业性道路运力从总量控制为主转移到运力结构为主。2001年
至2003年期间, 运力结构调控效果明显。2000年末全县营业性货运汽车788辆,主要
为中小型货运汽车, 每车平均吨位只有3.4吨位,拖拉机、三轮机动车分别为3044辆
和1024辆,运力效率低、能耗大、污染环境,不适应货物运输的需要。通过2001年至
2003年期间的强化运力调控优化运力结构,大型、重型货运汽车大量增加,拖拉机、
三轮机动车明显减少, 运力结构逐步优化合理。 2003年末,全县有营业性货运汽车
875辆,车平均吨位4.1吨位,比2000年增加0.7吨位,其中大型汽车332辆2330吨位,
比2000年增加182辆1273吨位; 重型汽车39辆342吨位,比2000年增加19辆167吨位;
拖拉机1710辆,比2000年减少1334辆;三轮机动车337辆,比2000年减少687辆。(2)
企业组织结构调控。2002年按照政企分开、规模经营和"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全县汽
车货运企业进行重组,建立了四级货运企业平阴县物流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将分散的
3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纳入统一经营、管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将全县30多
家不具经营资质的运输企业集约整合为7家, 基本解决了货运市场"多、弱、散、乱"
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