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纺织服装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146&run=13

1988年,有以济南第七棉纺织厂为主的纺织企业9家,其中全民企业2家,集体企
业7家。 年产纱4532吨,布672.59万米,总产值1965万元。1990年生产棉纱4552吨,
布3305.68万米, 年产值9935万元。1990年后,纺织企业受市场和其他因素制约,部
分企业开始经营困难。 1995年有乡及乡以上企业4家,年产棉纱(混含量)3640吨,
棉布2172万米,产值17099万元。村办企业5家,年产值257.55万元,销售收入1602.7
万元。2000年,年产纱4326吨,布6219万米,产品销售不畅。2003年,有规模以上纺
织企业5家, 其中亏损3家。生产棉纱5178吨,布7228万米,总产值31625万元,销售
产值31374万元。
1988年,有服装厂3家、针织厂1家,生产针织内衣201.65件,被服产值194万元。
1990年年产针织内衣241.26万件, 服装产值237万元。1991年县被服厂并入煤矿,生
产服装13.9万件。 1995年,有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家,年产服装31万件,产
值202.94万元; 生产针织内衣79万件。2000年,生产服装124万件。始建于1968年的
济南开元针织厂,因管理不善、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等原因,2000年停产。2003年,
有规模以上服装加工企业2家,生产服装234.97万件。
重点企业选介:
一、济南第七棉纺织厂
济南第七棉纺织厂始建于1966年,原为青岛国棉二厂平阴分厂,1970年移交泰安
地区,更名为平阴棉纺织厂,1985年因行政区划调整隶属于济南市纺织工业局,定名
为济南第七棉纺织厂,1997年由济南元首集团托管,1998年随集团一起被中国华诚集
团整体兼并(属划转式管理)。至2003年底,企业注册资金1600.9万元,资产总额为
4730万元。 占地面积20.68万平方米,为国有中二型工业企业,拥有两个(中中)合
资企业。拥有在职职工1862人,纱锭40000枚,布机800台及相关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为纱5000吨, 布2000万米。子公司双益公司拥有506台织机及相关配套设备,从业人
员414人; 子公司双丰公司拥有409台织机及相关配套设备,职工人数447人。企业主
要产品为棉纱、棉布。棉纱(注册商标"玉塔")品种以纯棉、纯涤、纯粘单纺和涤棉、
涤粘、粘棉混纺为主。棉布注册商标"龙池",品种以细平、府绸、卡其为主。企业产
品均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通过山东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为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员单位。
1987年是济南七棉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形式的第一年,当年实现工业总产
值4384.45万元, 利润375.2万元。1988年,新增纺织设备320台(套),实现工业总
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3507.49万元,销售收入3353.71万元,利润223.63万元,职
工人数3103人,劳动生产率11303元/人。1989年,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制定了企业内
部经济责任制承包方案, 多劳多得, 使一线收入高于二线;推行标准化管理,编写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投资150万元,进行技改及新设备购
入;T/C、65/35、13×2/23.5、311/228、96.5厘米府绸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0年,
企业被列入纺织工业部"八五"期间技术改造单位。 全年棉纱产量4552吨, 棉布产量
1817.68万米, 实现工业总产值4400.57万元(1980年不变价格),销售收入6011.32
万元,利润0.36万元。产品13×2/25普梳涤棉半线府绸被评为1990年度纺织工业部优
质产品。 1991年,全年亏损349.81万元,职工年收入仅为1993元/人。为摆脱困境,
全厂实行正品工资制; 实行成本控制, 将考核指标分解到个人;注重新产品开发,
27.8/27.8、 236/228、96.5厘米棉平布,29/29、236/236、160厘米棉平布,JT/C、
13/13、378/283、96.5厘米涤棉细平布三种产品被评为山东省纺织工业厅优良产品。
1992年, 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93年,企业完全陷入低谷,自5月放假至年底
启动生产,停产半年。为加强管理,先后成立生产部、机动分厂、供销公司多个部门;
实行分厂制,逐步实施二级核算;实行厂退及厂内劳务市场制度。年底启动生产后,
对分厂及各车间进行了全面承包,从严考核,定死基数,节约归己,浪费自付。全年
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1990年不变价格),销售收入2010.1万元,亏损1661万元,
棉纱产量1085吨,棉布产量432.87万米。1994年,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实现利润1.83
万元, 人均年收入3067.5元。1995年,投资近300万元进行设备投入及技术改造,增
加生产总量; 全厂推行成本否决法, 狠抓成本控制。 全年生产棉纱3746吨, 棉布
1899.02万米, 实现工业总产值7371万元(1990年不变价格),销售收入9685万元,
利润0.8万元。 1996年,实行销售费用提成包干制度。10月,济南七棉、济南二棉合
资设立济南市双益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双益公司) ,注册资本900万元,济南七
棉所占股权比例为45%。1997年8月,济南七棉与济南诚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
济南双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双丰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七棉所占股权比
例为4 5%。 自1997年9月8日起,企业由济南元首针纺集团代管。1997年、1998年连
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三无"先进单位,2000年,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全年
完成棉布产量1969万米,棉纱产量4326吨,工业总产值7834万元,销售收入7083万元,
利润20万元,出口创汇30万美元。2001年,重新修订完善销售费用提成包干规定,为
压库促销, 鼓励职工参与销售,并按销售额3‰进行奖励;重新修订各车间、部门的
考核办法,细化各项考核指标;调整生产指挥系统,撤销分厂,设立生产部。2002年,
通过定编、定岗、定职、定责、定薪,实行竞争上岗;精简机构,由科(部)室改为
处(部)室,实行单职化,共精简部门11个,减少中层管理人员38人,减少一般管理
人员78人;对职工食堂、服务公司、设备安装处、宿舍区锅炉房、机修车间、职工医
院实行承包经营, 自负盈亏。6月,经双益公司董事会通过,济南二棉抽回投资,由
双益公司员工出资入股。 经审计, 注册资金变更为520万元, 七棉所占股权比例为
67.08%。2003年,企业重新修订完善经济考核责任制,制定全新的考核网络,把成本
与工资完全挂钩,工资随效益浮动;整顿设备,抽出70多万元用于小改小革及设备更
新。 全年棉纱产量5178吨,棉布产量1924.78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7346万元,销售
收入7953万元,出口创汇132.20万美元。
二、济南华玫服装有限公司
济南华玫服装有限公司前身为平阴县服装厂,始建于1956年。1983年被平阴煤矿
兼并,2001年改制为济南马基奴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并保留华玫服装有限公司牌子。
1993年与日本华和株式会社合资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是从事服装加工的大型生产企
业。 已形成以羽绒服、防寒服、茄克衫、风衣、内衣、PU、PVC"三防"系列中高档休
闲服饰为主要产品的服装生产基地。是济南市"出口创汇明星企业"之一,被济南市人
民政府授予"先进外商投资企业"荣誉称号。 2003年,企业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000万元,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0人,实现
产品销售收入8967.9万元,利润97.5万元,利税97.5万元。
1999年,公司推出"喜哥马"少年装和"马基奴"休闲装两个品牌。2002年,被山东
省服装行业评为"中国同行业十大首选品牌"、"山东省行业十大新品牌"。公司产品覆
盖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