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科技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104&run=13

一、新品种引进
1988年至2003年,平阴县共引进罗非鱼、淡水白鲳、建鲤、彭泽鲫、中华绒毛蟹
等12个品种进行养殖推广,其中建鲤、彭泽鲫替代了原有的鲤鱼和鲫鱼品种,成为主
要养殖对象。
二、主要技术推广
1989年平阴县完成了引黄清淤工程区域鱼池精养高产技术项目,路、渠、桥、涵
科学布局,渔、农、牧、林、菜综合开发,采用"挖一抬二"(挖一亩鱼池,抬造二亩
良田)的治理模式,池内养鱼,田里种粮、菜,植树木,养牲畜,为沿黄涝洼的综合
开发治理提供了示范。 至2003年底,全县已开发荒水涝洼1333.33公顷,建设标准池
塘266.67公顷。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渔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垂钓为主,娱乐、休
闲为辅的城郊休闲渔业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县休闲渔业养殖户30余家,面积30多
公顷。
池塘精养高产达到新水平。渔业生产逐步从粗放粗养向精养高产转化,大部分池
塘配备了增氧机、 投饵机、 水泵,投喂全价颗粒饵料,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2003年平阴镇南门居李长青主养鲤鱼池塘, 平均公顷产量22500公斤,创造了全县历
史最高单产水平。
平阴县地处干旱地区,池塘防渗取得突破。以刁山坡镇丁口村为主,开始实施鱼
藕混养模式,对池塘进行防渗处理,平均每公顷产藕6万公斤,鱼1.2万公斤,每公顷
效益近15万元。 水泥池塘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至2003年共建成水泥池塘30余个,近1
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