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淡水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103&run=13

一、鱼种培育
全县有淡水水产良种场1处,始建于1985年,位于平阴镇山头村,面积10.67公顷,
用于水产良种的引进、培育和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以平阴镇城西洼为中心,
每年从济南、聊城引进乌仔苗种,培育生产大规格鱼种,年生产能力1000万尾,鱼种
除供应当地使用外,还远销到泰安、菏泽、聊城、淄博等地。县水产公司负责统一联
系、统一调配、统一运输、统一投放。1999年开始投放水花鱼苗,进行乌仔鱼种培育,
至2003年,年平均投放各类水花鱼苗2000万尾,年生产各类乌仔鱼种1200万尾。
二、成鱼养殖
池塘养殖 2003年全县池塘养殖面积为212公顷,主要分布在平阴镇、刁山坡镇、
东阿镇。养殖品种除常规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鲂鱼外,还先后引进试养
了罗非鱼、淡水白鲳、建鲤、革胡子鲶、彭泽鲫、南方大口鲶、白鲫、美国青蛙、中
华绒螯蟹、美国大口胭脂鱼、红螯螯虾、虹鳟、八须鲶、金钱蛭、香鱼、锦鲤、丁鱼
岁等品种。开展了种草养鱼、池塘网箱养鱼,开始投喂全价颗粒饵料,搭设了饵料台,
安装了增氧机、投饵机,配备了深水井、砂管井,养殖方式由粗放粗养向精养高产转
变;采用了上粮下鱼、上果下鱼、上菜下鱼、上畜下鱼、鱼藕混养模式,生产方式由
单一型渔业向渔、畜、农、林、果生态型渔业转变;增加了垂钓、餐饮、娱乐服务,
经营方式由单纯生产型渔业向以垂钓为主的城郊休闲娱乐型渔业发展。池塘平均单产
为5355公斤/公顷,最高单产37500公斤/公顷,每公顷纯收入最高达15万元。
1988年在城西洼开始引进养殖罗非鱼,每公顷产量6000公斤。多年养殖面积稳定
在13.33公顷左右, 平均单产10500公斤/公顷。砂管井技术始用于池塘养鱼后,鱼产
量大大提高。东平湖网围养鱼,面积20公顷。1989年平阴镇收回山头村、上盆王村的
部分鱼池,成立平阴县城西渔牧场,以股份制形式进行经营。1990年省淡水水产研究
所在城西渔牧场设点,进行黄淮海平原池塘生态渔业模式研究。1991年引进建鲤亲鱼
养殖,并进行催产孵化,因该鱼种体型好、生长快,很快取代黄河鲤鱼和其他杂交鲤
成为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 全县养殖面积333.3公顷。1992年在城西渔牧场开始进行
鱼、畜、农立体生态养殖。1993年平阴县热电厂渔场投入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进
行淡水白鲳、罗非鱼等热带鱼越冬保种和养殖,成为全县第一个具有越冬保种能力的
渔场,1997年因循环水污染停产。1995年购进淡水白鲳,进行土池养殖,每公顷产量
15000公斤, 因其外观漂亮、易于上钩成为城郊休闲渔业中最主要的垂钓对象,年养
殖面积在13.33公顷左右,每公顷产鱼量在15吨以上;引进革胡子鲶养殖,单产37500
公斤/公顷,但其口感较差,未能形成规模养殖。1996年8月,突降暴雨,玫城公园至
平阴镇北山村20公顷鱼池出现涝灾,池水外溢,池鱼逃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997
年引进彭泽鲫,养殖面积20公顷,其以生长快、性状稳定特点取代了本地鲫鱼,成为
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998年引进南方大口鲶、白鲫、美国青蛙;县水产站在城西洼
进行乌仔培育, 生产乌仔鱼种500万尾。1999年引进中华绒螯蟹,但因市场不景气没
继续养殖;首次在池塘设置小网箱进行梯级养殖,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但由于池塘要
求条件较高,未形成规模养殖。2000年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作为搭配养殖品种在平
阴落地生根;引进了红螯螯虾,因池塘条件和市场因素没能继续养殖;利用洪范池镇
书院泉的泉水进行虹鳟鱼养殖,但因场地限制未能形成规模。在刁山坡镇丁口村首次
进行鱼藕混养并获成功,每公顷产藕6万公斤、八须鲶鱼1.2万公斤。2001年在平阴镇
北山村投放金钱蛭4000尾, 未获成功;在洪范池镇书院泉和周河水库投放香鱼22000
尾,因繁殖不成功已绝迹。2002年为大旱之年,全县266.67公顷水库、池塘受旱严重,
其中133.33公顷水库、 池塘干涸见底,实际渔业面积不足200公顷。2003年引进锦鲤
进行土池塘养殖,其既观赏又食用的双重优点受到人们的欢迎;从市淡水所引进5000
尾丁鱼岁养殖获得成功。
水库养殖 全县水库养殖面积200公顷,主要分布在浪溪河流域和城西洼沉沙池。
1997年周河水库开始使用投饵机喂鱼,采用"猪粪便鱼"半自动化生态渔业养殖。1999
年市水利局在城西洼沉沙池投放大银鱼卵10万粒,至2003年已形成种群。
河道养殖 全县河道养殖面积33.33公顷, 主要在浪溪河下游。2001年浪溪河进
行清整疏挖,原有河道养殖暂时全部停止。
三、水产捕捞
自然水产捕捞主要在东平湖,1996年前平阴县拥有东平湖水面1667公顷,年捕捞
鱼类200吨, 虾蟹7吨,贝螺5吨。1996年旧县乡划归东平县,全县已没有自然水产捕
捞。水库、池塘的捕捞方式主要用拉网、刺网、罾,另外有虾篓、宿笼、网箔等。渔
船全部为非机动渔船,一般在水库和大池塘中使用。1988年曾有专业捕捞队伍,以个
人承包形式进行生产经营。1990年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养殖方式影响,捕捞生产经
营不善,捕捞队自行解散。现有的捕捞人员,既从事养殖生产,也从事水产捕捞。
四、鱼病防治
水产病害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县池塘开始投喂饲料,单产水平较低,鱼病较
少。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单产水平逐年提高,水产病害也日渐严重。从80年代中期,
陆续出现了草鱼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鲤鱼竖鳞病、疥疮病;水霉病、鱼鲺、锚
头鳋、鳃蛆病、车轮虫病、复口吸虫病等。进入90年代中期,草鱼出血病、溶血性腹
水病等一些病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病毒性疾病死亡率高,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鱼用药物 20世纪80年代末平阴县池塘养鱼生产中开始使用渔用药物,初用六六
六、敌百虫、硫酸铜来杀灭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疾病,用漂白粉、孔雀石绿来治疗
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后来逐渐发展到用鱼康、灭虫王、水中宝、
季铵盐碘、双效灵、鱼血清、微生态宝、底质改良剂等药效更高、残毒更小的药物。
进入21世纪,健康养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日益受到重视,六六六、孔雀石绿、硝酸
亚汞及一些磺胺类药物被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