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治安格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65&run=13

1986~1995年, 全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1993年,初步探索构筑了“大治
安”格局,在城郊结合部建成了济南市城区治安的大屏障。
1. 治安巡逻队伍建设。1986~1995年,全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19 86年,全县建有联防治保会818个,队员4120名,1553个生产、经济要害部位组
建了内保组织。共提供违法犯罪线索145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918起,全
县有2个乡、 410个村、167个厂企单位达到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灾害事故
“三无” 标准。1992年以来,区政府先后5次在区长办公会上专题研究群防群治工
作,4次下发关于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的文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先后投资251万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和装备。 截至1995年,全区共建立治安联防队
伍995支, 队员5517名,其中乡镇、办事处、村居3级治安巡逻队840支,队员2796
名; 镇级治安巡逻队22支,队员157名;办事处级93支,队员372名;村级725支,
队员2267名。 联防治保会155个。还建有37处危险路段治安巡逻队值班室,建街户
联防、 路户联防组织11 20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面相结合,多层
次、全方位的治安防范网络。
2.强化暂住人口管理。1986年以来,历城县(区)务工、经商、就学等外来暂住
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给社会治安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1986年,来历城县务工
经商的近1.3万人次。 到1994年外来暂住、流动人口已达21万人次。暂住人口中,
从事务工、经商的3.15万人,临时来济办事、旅游等居住旅馆、招待所的5.04万人
次,在车站、机场候车登机人员和在农贸市场从事经商交易的人员12.8万人次。为
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首先在暂住人口较为集中、情况比较复杂的洪家楼镇进行
试点,并逐步推开。到1995年底,暂住人口管理机构已逐步建立完善。全区20个乡
镇均建立暂住人口管理委员会,下设22个办公室、51个管理站、73个管理小组,设
专管员451人,在劳务团体中成立了187个治保会和治保小组。建立完善查验身份证、
签订安全合同、 出租房屋、证卡管理、检查评比、奖罚等7项管理制度,使其管理
规范化、制度化。1994年全区暂住人口达到10万人次,违法犯罪率比1993年下降了
1.5%。
3.实施人口信息微机管理。1993年,在全区推行人口信息微机管理,并于1995
年在全市率先提出建立3级人口信息网络系统, 市公安局决定在历城分局进行试点
工作。分局以郭店派出所作为联网试点单位,取得成功后,在辖区22个派出所逐步
推开, 并选择了性能优良的联网设备和X.Z5专线联网模式。1993年,分局购置4台
“586”微机,装修整理4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区级系统的机房。先后投资150万元,
在22个派出所建起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系统,录入人口数据96万个,扫描人像80万张,
收集近300 0片人口图像数据软盘,并对拷贝的数据进行认真整理,全部完成了市、
区、 所3级人口信息微机管理。1995年8月7日,济南市市立三院内发生一起特大持
枪流氓杀人案,造成了2伤2亡。根据伤者提供的犯罪分子的“别名”、“绰号”等
信息线索, 对全市的人口信息进行检索,很快认定了6名作案畏罪潜逃的犯罪分子
的真实身份,一举破获了此案。
4.加强对公共复杂场所、爆炸危险物品、特种行业管理。公共复杂场所、爆炸
危险物品、特种行业是案件多发、隐患较多的部位。10年间,始终作为重点治理对
象, 集中进行清理整顿。1990年,对大桥路、济王路、308、104、220国道路边的
550家旅馆、饭店集中进行清查,挖出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分子46人,查处6家违
章经营业户。治理整顿全区156家印刷刻字业户、161家旅馆、招待所和95家旧货业
户,停业1 4户,培训从业人员3990名。查验核证全区公用民用枪支762支,并对华
山、 党家庄、十六里河、孙村、彩石、港沟等乡镇185家生产、运输、销售、使用
爆炸危险物品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整改重大隐患24处,处罚倒卖爆炸危险物品
不法分子8人, 收缴散存社会上的子弹137发,炮弹12发,炸药27公斤,导火索701
米,雷管113枚,枪支270支。截至1995年底,对全区的1318家公共复杂场所下发治
安管理许可证。对全区272个爆炸危险物品单位(石料厂124个、矿井76个、沙厂3个、
砖厂2个、煤井1个、药库66个),配备爆破员213人、安全员40人、押运员42人、保
管员130人、看守员70人,下发500个上岗证。登记造册民用枪支1187支,下发枪证
1187个,发证率、验证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