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庄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66&run=13

党委书记王志义
副书记杨兆凯王金森贾贻同
人大主席韩树友
镇长杨兆凯
副镇长陈连新商西平王俊杰
周丰德张宝元

政协统战
办公室主任
王官旺

党家庄镇位于区境西南部,面积118.75平方公里,辖5个办事处,45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 17007户,59696人。北与济南市中、槐荫区毗邻,西与长清县接壤,
南与泰山相望, 津浦铁路纵贯南北,境内有党家庄车站自备铁路线0.91公里,113
个货位; 104国道横跨全镇,是去泰山、曲阜必经之地;济南市13路公共汽车直达
镇政府驻地。 1994年村村通电话。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9944万元,财政
收入865万元,人均纯收入1867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5.3倍、1.1倍、2倍。1986~
1995年,连续3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4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
誉,荣获全省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跨入全省农村
综合经济实力前200名乡镇之列。

农业耕地3864公顷。1986~1995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投入工日300万个,完成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65项, 新打、配套机井150眼,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00公顷,有
效灌溉面积为3380公顷。 新增水土保持面积250公顷。大力调整农业结构,1995年
已形成一种、 二养、三加工的生产格局,粮食产量3.4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7934
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加2800吨、4213万元;大牲畜存栏1.71万头,猪3.94万头,
家禽76.06万只,分别比1986年增加1.56万头、2.74万头、55.56万只。蔬菜71公顷,
果园218公顷, 年产肉蛋奶8548吨、蔬菜2469吨、果品4780吨。10年来,全镇植树
造林700公顷,基本上消灭宜林荒山,有林地面积为2067公顷。完善农田林网750公
顷,植树950万株。农业机械总动力53825千瓦,比1986年增加18817千瓦。

工业1986年有镇村户工业企业162个, 完成工业总产值2392万元,镇办实现利税46
万元。1989年对镇村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治理措施。1992年大丘山石料厂
易名为大丘山实业公司,投资4750万元新上黄沙沙库、预制构件、喷胶棉、猴王电
焊条等项目,其中喷胶棉项目是与香港金绵纤维有限公司联营,猴王电焊条是与湖
北宜昌猴王集团合资生产的项目。镇办企业逐步形成车厢厂、丘山实业、市政公司、
建安公司、工贸公司五大龙头企业。1993年丘山实业公司正式组建集团,工贸公司
引进车架生产流水线,实现了与省建筑机械厂、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的多头联营。10
年来, 全镇引进人才211人,投资7101万元新上马庄铆焊厂、仁里化工厂、党西佳
讯电子公司、枣林水泥厂、魏家水泥厂等134个村办工业企业。新上私营企业110家,
发展个体工商户3298户,从事个体运输的车辆达3100部。1995年镇直企业固定资产
达1.8亿元,村办企业固定资产2.1亿元,全镇形成建材、加工、建筑、运输四大支
柱产业,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14万人,镇村户工业企业达到444个,实现产值
92010万元,销售收入53950万元,利税3013.9万元(镇办利润301.5万元) ,外贸出
口交货值21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

教育、科技1986年有41所中小学,1987年完成“六配套”任务。1992年完成校舍改
造任务。1993年镇成教中心建成。投资300万元,建起教师楼房宿舍46套。1994年,
投资200万元,建起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截至1995年,共投资830万元,新建改建
学校20所。 投资137万元,购置教学仪器、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及图书资料等。
1995年, 全镇有幼儿园38所,教职工95人,在园幼儿1884人,入园率100%;小学
合并为41所, 190个教学班,教职工247人,在校生6341人,入学率100%,比1986
年提高5.7%; 初中合并为4所,47个教学班,教职工243人,在校生2955人,入学
率98%,比1986年提高13%;成教中心有6个教学班,教职工16人,在校生159人。
1995年通过省“两基”工作达标评估验收;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2.3%、
95.8%,民办教师年收入是全镇人均收入的1.8倍。
1986~1995年,全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10期,培训3.1万人次,有206人获中
央、省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结业)证书;取得科研成果11项,23个企业与大专院校科
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 间作套种1万公顷,良种种植2万公顷,病虫害防治面积6万
公顷,引进作物良种30个,完成省、市试验项目28个,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
1995年有专业技术人员20人, 农业技术组276个,科技示范户2367户。镇农技站连
续3年被评为市农技系统先进单位,1 988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
广先进单位、全省农技系统先进单位。

文化、卫生、体育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丰富多彩。展村的竹马灯、邵而庄东
村及罗而庄的狮子舞、张家庄的蛾子灯先后23次参加市民间艺术调演。1991年2月,
在市新春大型民间艺术表演中展村的竹马灯、罗而庄的狮子舞均获二等奖,镇文化
站获“群众文化和民间艺术优秀组织奖”。
46个村居均建有卫生室, 有医务人员115人。1988年成立计划生育协会,有会
员4400人。1994年创办《计划生育工作简报》,村村建有人口学校。1995年有计划
生育协会会员6500人, 计划生育率达99%,比1986年提高0.7%,人口自然增长率
4.79‰,比1986年下降2.14‰。
10年间全镇群众体育活动空前活跃。 1986年8月10日,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国家体委、民委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先进单位”,万
里、刘澜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镇颁发了写有“发展民族体育,建设伟大祖国”的
锦旗。1986年9月被济南市评为体育先进乡镇。1987年1月,金延喜家被省体委、省
总工会等单位授予“省模范体育家庭” 称号。1988年4月,在省首届农民摔跤比赛
中,党西村文宝国获57公斤级冠军,法金盛获62公斤级第三名,并获本次大赛团体
总分第四名。党西村武术队队员金彪、何林彬在省首届农民武术比赛中获武术对练
朴刀进枪第一名, 并代表省参加全国第一届农民运动会。1986年党西村建起150平
方米的武术训练房,1995年邵而庄东村建立了武术学校。

【土地大户承包】1990年起,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行大户承包,使土地向那些
家庭劳力较多、有一定经济实力、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种田大户转移。(1) 连片承
包。按其劳力多少、能力大小,承包适量土地;(2) “四荒”承包与蔬菜林果专业
户承包。集体投资,提供服务;(3) 固定承包期,履行公证合同。1995年全镇有68
户种田大户, 承包42公顷耕地,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1%,年产粮食6700吨,占全
镇粮食总产的19%。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全镇有少数民族2058户,8432人,占全镇人口的13.8%,镇
党委、政府重视民族经济发展,制定发展民族经济优惠政策。1995年全镇集体工业
企业177个, 民族经济58个,占33%;民族经济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村2个,500万
元以上的村3个,民族个体工商户610户,占全镇30%。民族经济的社会总产值及工
业产值占全镇的31%和29%, 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高出全镇人均收入134元,比
1986年人均增加1292元。

【依法治镇】1990年,该镇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依法治理。(1) 成立依法治镇领
导小组。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靠上抓,人大主席监督抓,齐抓共管。(2)
建章立制。制定机关干部工作守则10条,机关干部工作制度11项;46个村居、镇直
各部门制度上墙。全镇建章立制150类、1.24万条。(3)分类建制。农业上有发展农
业20条及护林公约,工业上有发展经济优惠政策20条,计划生育有《党家庄镇计划
生育管理条例20条》及《少数民族计划生育间隔式规定办法》。当年,省、市、区
在党家庄镇召开了现场会,外地也纷纷前来参观取经。截至1995年新增条款11条,
完善7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村镇建设】1987年8月,镇政府迁址到党家庄西村西部,9个镇直、双管单位也相
继搬迁, 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1988年,区政府以济历城政[1988]105号文批
准党家庄镇政府驻地的总体规划。 1994年3月建成丘山小区。到1995年,共开发建
设商品房22幢,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进镇务工经商户171户,常住人口815人。
投资50万元,对丘山小区的水、电、路进行了疏通改造。完成104国道两侧的拓宽、
拆迁及综合治理任务,沿路两侧建2层以上楼房70座,面积1.6万平方米。新修和整
平道路8.3万平方米, 新增电力负荷4225千伏安,群众建高标准楼房22幢,4400平
方米。

【中国重汽集团公司济南车厢厂】原名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车厢厂。1989年原冲压厂
与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联营, 1990年易名为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车厢厂,占地2.5公
顷,大中型车间9座,工人420人,有高中级技术人员40人。主要产品有黄河、罗曼、
斯太尔3大系列17种规格的车厢和汽车配件150种,具备生产各种改装车的能力,产
品销往全国, 并出口东南亚。1993年,与泰国三友及济南汽车制造总厂3方合资成
立济南三友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投资1200万元,新建厂房4300平方米,购进设备5
台套, 改装9吨、 12吨、 15吨自卸车和20吨半挂自卸车,1994年投入批量生产。
1995年实现工业产值26787万元,销售收入3313万元,利税14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
达到1853万元,年末职工人数460人。1990~1995年,先后被授予省级先进乡镇企业、
市级文明单位、省农行特级信用企业、市明星乡镇企业等称号。

【杜家庙村形成发展农业新格局】杜家庙村410户,1870人,有耕地190公顷。1993
年2月成立杜家庙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农业发展的新格
局。 总公司设4个分公司。工业公司拥有砖厂等6家集体工副业,有工人450人,固
定资产310万元, 1995年实现工业产值1000万元;农业公司集约经营土地14公顷、
果园13.3公顷、 蔬菜0.7公顷,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及配套齐全的农业机械18台,实
现了机械化耕作,地下喷灌,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45万公斤,产菜60万公斤、果品
12.5万公斤;畜牧公司养鸡10万只,养猪5000头,养牛1000头,另有7000平方米养
鱼水面, 每年可向市场提供肉5万公斤、蛋7.5万公斤、鱼2万公斤;供销公司统管
全村农业生产的产供销。 1995年总公司纯收入105.2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分
别比1987年增加100万元、 2200元。1989年6月8日,省委书记姜春云带领省六大班
子领导到杜家庙村参加麦收劳动时指出:“杜家庙发展农业的作法,是今后农业发
展的方向。”1995年被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小庄强化支部班子思想建设】小庄127户,487人,耕地24公顷。村党支部坚持抓
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村里建章立制11条,坚持三会一课、四簿一记录制度,每月集中学习两个半天,支
部教育党员,党员评议支部。实行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做到财务日清月结,
政务公开,密切了干群关系。10年来,小庄村一无刑事违法案件,二无越级上访现
象。 村办企业1986年有3个, 1995年增到6个, 集体纯收入由1986年的2万元增到
1995年的47万元,70%的剩余劳力进厂务工。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建起了教学楼,
展宽了街道。1995年6月被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大庙屯村民参政议大事】 大庙屯420户,1537人,1994年底新的党支部班子成立
后,制定了《大庙屯村村民议事会章程》。议事会代表由群众选举产生,有47人。
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群众意见,参政议政。根据群众建议,调整土地11.3公顷,
方便了统一耕作;贷款10万元购买了2台联合收割机,使麦收提前5天完成。

(朱军、刘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