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56&run=13

党委书记刘连儒
副书记韩作恺吕安源仇勋荣
人大主席刘玉才
镇长韩作恺
副镇长赵炳木王孝智李福生
康玉东郭光泉

政协统战
办公室主任
韩勇

董家镇位于区境东北部,面积64.45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49个行政村,51
个自然村,12301户,455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36人。北临济南国际机场,南靠
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济青公路东西贯通。境内供电、变电、电信、邮政等设
施先进完备。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832万元,财政收入405万元,人均纯
收入1535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7.8倍、2倍、2.2倍。

农业全镇有耕地3955公顷,其中粮田2658公顷,菜田1297公顷,是全区农业大镇之
一。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农业有优势条件。自1986年以来,不断
探索由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的路子, 促使农业发展。1995年农业总产值10673
万元;粮食总产33153吨,比1986年增加11146吨。蔬菜总产181612吨,比1986年增
加139718吨。全镇重点抓了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集中进
行了“黄淮海” 平原农业项目的开发,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1988~1995
年投资37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1万元(按期收回部分85.9万元) ,自筹资金200
多万元,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150眼,扩大灌溉面积187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2880
公顷, 新建地下节水管道15万米,控制灌溉面积1830公顷。另外,建立三护房120
座, 修桥涵30座,铺砂石路和生产路150多公里,挖鱼塘5.3公顷,整地改土266.7
公顷,开荒复垦26.7公顷,实现了水利设施配套,农田保护网、渠健全的格局。二
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986年常
年菜70公顷, 1988年新上塑料大棚200多个。 1992年常年菜发展到450公顷,截至
1994年大中小棚蔬菜发展到600多公顷。 1995年全镇蔬菜播种面积2733公顷,产菜
181612吨。 全镇确立了小康富民工程的6个基地建设。即张而庄、张安村冬暖棚草
莓基地60公顷,生产的草莓上市早、品质好、产量高、效益显著,经省市专家鉴定
为国内先进水平, 被誉为“济南第一果”;张而庄“优夏王”夏季白菜基地130公
顷,被国家农业部种子课题组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菜”;全镇
冬暖大棚、中小棚蔬菜基地900公顷;大张庄大棚无籽西瓜和洋香瓜基地6公顷;张
而庄大白菜良种繁育和花卉苗木基地7公顷; 苏辛、季家等村的黄牛、猪、鸡养殖
基地已具规模。三是引进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先后推广应用了日本EM
生物技术,以色列微滴灌技术,有色膜覆盖技术和脱毒苗木、促成栽培、高垄密植、
阳光温室、立体种植等高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四是发展农业机械化。1995
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1394千瓦, 比1986年增加2332千瓦,机耕面积2666公顷。五是
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平原绿化。全镇建立健全专职护林队伍,严格林木种植采伐制度。
1986年有林地164公顷, 农田林网1000公顷,仅1992年植树达45万株,被评为济南
市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单位。 至1995年完成农田林网2533公顷,绿化路渠沟总长350
公里,林木覆盖率达16%以上,比1986年提高9%。

工业1986年镇村户工业企业35个(镇直5个,村户办30个) ,从业人员1521人,固定
资产700万元,实现工业产值1974万元,利税103万元(镇办利税49万元)。村办企业
中砖厂占35%。1986年后,镇与省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与国有大中型企业
横向联合,镇村工业有了发展。先后建起了济南金菱造锁有限公司、济南市历城潜
力化工厂、济南市历城区城子福利选矿厂、济南市历城昌盛实业总公司预制构件厂
等企业;推广产学研工程,先后与省内外30家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型技术
合作关系, 引进专业人才148名,开发新产品68个。济南净化通风设备厂研制生产
的多型号、多规模DT型低噪声通风机获国家专利,荣获省星火计划技术发明铜牌奖。
济南市历城潜力化工厂生产的QF-101耐高温酚醛树脂获国家专利,居国内先进水平。
全镇先后建立了5个村级实业公司。到1995年全镇形成了造锁、铜材、化工、电器、
机械加工、服装服饰、食品酿造、塑料加工和建筑建材等10多个门类的主导产业和
支柱产品。全镇有镇村户工业企业418个(镇办7个),实现工业产值33010万元(镇办
产值1149万元) ,销售收入34345万元(镇办销售收入1394万元),实现利税823万元
(镇办利润10.4万元)。

教育、科技董家镇围绕实现“两基”达标,发展基础教育。坚持人民教育人民办的
原则,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对教育的投入。10年来,教育总投入1980.4万元,
其中校舍投入511.7万元, 仪器投入667.4万元。1988年投资120万元,建起镇中心
中学,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1989年竣工启用。1993年投资60万元建起温家中学
教学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1994年9月竣工启用。新建、扩建、改建小学30所,
建筑面积18964平方米。 中小学内部设施配套达标率为90%以上。1986年有初级中
学6所,小学46所,1989年合并为2所中学,35所小学,1992年建镇成教中心。1989
年全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995年有镇办中学2所,48个教学班,在校生3008人,
教职工171人; 小学35所,119个教学班,在校生3734人,教职工195人;成人教育
中心有中等职业会计班2个, 在校生138人; 幼儿园36所,50个教学班,在园幼儿
1097人。全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0%、93%,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81
%。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和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
99.7%、 99.5%、100%、42.1%和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
%。1995年,被市政府验收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
乡镇”。
靠科技求发展, 提高农民素质。镇有农技推广、蔬菜、畜牧兽医等科技机构8
个, 建立大白菜、食用菌、蔬菜、草莓等民营科技机构8个,村级组织65个,科技
人员1534人。 科技示范村5个,示范户634户,科技示范企业5个,引进科技人才32
人。10年来,先后引进小麦、玉米、西瓜、蔬菜、草莓等新品种近40个。开发研制
“优夏王” 夏季大白菜良种4个,均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和国家种子总公司的鉴定。
自1990年以来,与15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开发推广新
产品28种。

文化、卫生董家镇1986年以来,建起文化站、广播站、有线电视转播站,通播2000
余户; 电影院年放映电影400多场次,建立村文化大院30处;书刊、摄影、书法等
专业户30余户。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10年来,举办书画展6次,歌咏比赛8次,
民间艺术调演10次。
区人民医院董家分院, 1986年有平房34间,设有4个科室,病房34间,病床50
张, 职工83人。1989~1993年征地0.77公顷,投资150万元,建职工宿舍33间,819
平方米;建起1800平方米门诊楼。10年来,投资19.2万元,购置医疗设备16台(件),
心电图机、 B超机、200毫安X光机、激光机、救护车等设备齐全。1995年,有职工
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5人,固定资产248万元,比1986年增长4.4倍。10年来,
门诊达5.4万人次, 住院达3800多人次。同时,完成了儿童查体、妇女病检查、婚
前查体、接生员培训、免疫接种等任务,1995年收入179.4万元,比1986年增加139
万元。1993年经市验收评审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1994、1995两年被授予市
级文明单位。村村建立了卫生室,甲级卫生室达80%,健康教育普及,妇幼健康和
儿童免疫得到了保障。

【村镇建设】董家镇村镇建设起步较晚,自1992年开始,从道路建设入手抓村镇开
发建设,4年投资500多万元,拆迁房屋600余间,投义务工2万余个,拓宽长4公里、
宽25米的郭唐公路董家路段,1994年正式通车后,路两侧建起了商贸大楼、镇政府
宿舍楼、 信用社办公楼、邮政大楼、电信大楼等40多幢。1994年投资200多万元,
拓宽温梁公路董家庄至谢家屯村西长4公里、 宽30米的路段,完成路基工程。机场
路工业区、商贸街已形成。孙唐公路加工小区、龙山桥商贸预制城规模扩大。全镇
49个行政村修了环村路, 40个村安装了电话,装机500门。加强旧村改造,张而庄
列为全区小康屋建设试点村。

【济南金菱造锁有限公司】济南金菱造锁有限公司是董家镇骨干企业。1986年与济
南制锁总厂联营,建起西郭锁厂,职工60人,固定资产50万元。1989年成立济南第
二制锁厂,先后研制生产了8种规格12种型号的保险门锁和车锁,其中“双面弹子”
门挂锁、 “129”四舌三保险门锁和“91-1”自行车防盗锁,均获国家专利,被列
为省级星火计划。1991年与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联合生产的“116”、“105”保
险门锁出口东南亚和东欧地区。 19 92~1995年,先后投资500万元,建厂房10座,
面积为5000平方米。1992年与香港济江贸易公司合资,兴办了济南金菱造锁有限公
司。 至1995年建有金菱造锁、金菱电器、金菱铜材、金菱五金、金菱外贸5个分公
司。并取得了外贸自营出口权。当年,有职工1000人,固定资产1820万元,实现产
值9000多万元,利税549万元,出口创汇120万美元。1992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
家贸工农开发企业。1994年被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授予“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
益乡镇企业”,居全国第800位,连续3年被省政府授予“先进乡镇企业”、“外商
投资双优企业”称号。

【城子村抓住机遇上项目】城子村有126户,489人,耕地41.7公顷,集体无工副业,
只靠生产粮食和季节菜,1985年人均收入197元,属三类村。1986~1989年修出村路、
开通中心街、建幼儿园、整电增容。1991年该村抓住“村办企业年”这一机遇,筹
措资金70多万元,创办了“济南市历城区城子福利选矿厂”,形成了运输、生产、
销售一条龙。1995年又承包了孙村福卢公司选矿厂。同年全村实现工业利税55万元,
人均纯收入2000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张而庄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张而庄有629户,2536人,耕地250公顷。1986年实
现工农业总产值87万元, 人均收入553元。充分利用土地、水利等资源优势,大力
发展高效农业。 10年来,先后开发冬暖大棚草莓35公顷,大白菜良种繁育基地6公
顷, 冬暖大棚蔬菜55公顷,中小拱棚蔬菜20公顷,冬春花卉繁育地1公顷。并先后
引进EM生物技术、有色膜覆盖、微滴灌、促成栽培、日光温室等高新技术,提高科
技含量。 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 全村已建起小康住宅楼120座。1990~
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郭克吉谢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