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沟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53&run=13

党委书记孙继舜
副书记韩剑侠杨兴厚方庆佐
人大主席李宝玉
镇长韩剑侠
副镇长杨荣强孟宪东韩连潮

政协统战
办公室主任
孙巨业

港沟镇位于区境中部, 面积127.85平方公里,粮田面积4358公顷;有6个办事处,
40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15533户,540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6人;主要农作
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地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白云石、方
解石、石英石、红粘土、铁、铜、镍等矿藏;旅游景点众多,有“江北第一洞”蟠
龙山龙洞,朱凤山、云台山红叶,云台寺中的摩崖石刻佛像保存完好,已载入《中
国石刻佛像》一书,全国四大灵鹫寺之一的邢村灵鹫寺也在境内。还有省委、市委
的2处万亩绿化点。 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8580万元,财政收入289万元,
人均纯收入1517元, 分别比1986年增长9倍、2.2倍、2倍,28个村用上了自来水,
300多农户建了楼房,三分之二的农户翻建了新房,500余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彩
电、冰箱、摩托车、录放机等大件商品已进入百姓家。

农业港沟镇有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1986~1995年,镇党委、
政府围绕将农业大镇建成农业强镇这一目标,提出了“南抓林果北抓粮,两高一优
要推广,种植结构要调整,科技先导作保障”的工作思路,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生
产条件得到改善。10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工程有:狼猫
山水库神武灌区配套工程,新打电井41眼,东北洼(省委万亩绿化区)千亩果园,济
王公路两侧改貌等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0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340公顷。1995年
粮食总产30676吨,比1986年增加11448吨。
科技推广为粮食生产增添了后劲。根据本镇实际,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即耕
作保墒,以土蓄水;配方施肥,以肥济水;选用耐旱品种,以种节水;培育壮苗,
经济用水;防旱保苗,提墒保水。通过实施以上抗旱措施,小麦亩产增加67公斤。
还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1989、1990年在全镇实验推广了抗旱耐瘠高产玉
米新品种鲁原单14号, 比聊育5号亩增两成多。1991年后全镇大面积推广,1995年
玉米亩产302公斤,比推广前亩增40公斤。
立体种植普遍推广。以小杂粮为主的间作套种在全镇推广,10年累计推广面积
1.2万公顷, 种植模式有玉米间作绿豆、套种芸豆,地瓜间作芝麻等,在粮食不减
产的情况下,亩增收100元左右。
林业发展迅速。港沟镇1985年有荒山4633公顷,已绿化780.5公顷。1986~1995
年实施荒山大户承包,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993年完成了绿化保泉第一期工程
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基本完成灭荒任务;1995年所剩荒山基本得到
绿化; 107家荒山承包大户, 由于责权利明确, 植树造林热情高涨,逐步形成了
“一座山,一个人,一座房,一条路,一个池”的格局。1995年全镇有林地面积为
3544公顷。
1986年全镇有果园面积175公顷,产干鲜果品201吨,到1995年果园面积已发展
到288公顷, 果树专业户350户,产果品272吨,并引进了成熟早、品质好的红荷包
杏,出仁率高的香玲、鲁光、丰辉等核桃,柿子树嫁接成甜柿、盒柿,形成了以马
家庄为主的红芽香椿基地,以冶河村为主的核桃基地,以北胡村为主的蔬菜基地。
加大服务力度,推广引进先进饲养技术和良种,全镇畜牧业得到发展,新建奶
牛场1处,有奶牛200余头;1995年大牲畜存栏4300头,生猪1.9万头,家禽16万只,
分别比1986年增加1364头、8400头、9.86万只;蛋类总产1680吨,肉类总产2743.4
吨,奶类总产3000吨;初步形成了章灵丘村、邢村的禽蛋基地,章锦村、伙路村的
仔猪繁育基地, 燕棚窝村、 东邢村、 里子村3处黄牛基地。农用机械得到发展,
199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8027千瓦,比1986年增加15513千瓦。

工业1986年, 镇直工业企业8个,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26个,实现工业产值1285万
元, 镇办利税32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镇确定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
“一引、二联、三挖、四管”的路子,镇办企业上档次,村办企业上规模,个体企
业搞横联,实现了企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狠抓技术改造,投资1000万
元,对压铸厂、氢气厂、建材集团等一批镇直企业实行改造,增添了设备。压铸厂
引进125吨、160吨、630吨压铸机,形成了三条生产流水线;氢气厂新上50空分机1
台,生产出氢气、氧气、氮气等系列产品;镇经贸委、建委建起了建材集团、建筑
集团,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村办企业和个体企业迅速发展。港沟、安家庄两村分
别建起年产能力为4.4万吨的水泥厂,全镇采石场已发展到300余个,红砖厂28个,
石灰厂、 石料厂200余个,季节性从业人员已超过万人。个体运输业已形成规模,
有汽车86辆, 拖拉机1288辆,三轮车75辆。1995年全镇有镇村户工业企业295个,
完成工业产值43184万元(镇直工业产值9778万元) ,销售收入44494万元(镇直销售
收入8732万元),实现利税1204万元(镇直利润349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400万元,
固定资产总值达11070万元(镇直2070万元),从业人员7804人(镇直1324人)。

教育、科技1986年,全镇有中学11所,小学40所,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30%、
50%。10年来,累计投资42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1992年投资100万元,建起潘庄
中学教学楼,面积2700平方米,18个教学班,占地3公顷。1995年投资320万元,建
起镇中心中学教学楼,面积4200平方米,30个教学班,占地3.3公顷。村级投资500
万元, 17所小学新建了校舍。 神武村、安家村、大汉峪村等小学建起了教学楼。
1995年镇村两级投资80万元,购买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2所中学和6所中
心小学达到了部颁二类标准。1995年建成镇成人教育中心。同年经省、市检查验收,
全镇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合格单位。 在全区率先完成中学布局调整,全镇有2所中
学,40个教学班,在校生2708人,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小学35所,172个教
学班, 在校生5114人,入学率100%;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540人,入园率达95
%。 有中、小学教师377人,其中公办教师252人,民办教师125人,中、小学教师
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2%、 90.7%。教师中有高级职务的13人,中级职务的156人。
1993~1995年, 在全国竞赛中有12人获奖,在省级竞赛中有56人获奖,升入中专、
重点高中的有112人。
靠科技求发展。与济南市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建成了镇氢气厂。通过技术革新,
以水为原料,生产出氢气、氧气、氮气系列产品,市场前景看好;镇压铸厂依靠自
己的技术力量,试验成功了摩托车易损器。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系统旱作农业。
1995年引进地瓜切块高产栽培和地瓜脱毒苗栽培两项技术,地瓜切块栽培实现亩产
鲜瓜2700公斤, 亩增800公斤,此项技术推广获济南市科技兴农三等奖,全镇已建
立起地瓜脱毒原种繁育基地以及与大田推广相配套体系。

文化、卫生港沟镇于1979年建起文化站和文化站印刷厂,走以工养文之路,广泛开
展群众文化活动。1992年投资30万元建起了镇文化中心楼,成立了农民业余说唱团,
自编自演节目132个, 《婚礼之前》获全市农民文艺调演一等奖,《选地基》被省
艺术中心拍成电视舞台剧, 文化站挖掘整理了失传200多年的棒鼓秧歌,建村文化
大院40处,其中一级文化大院4处,10个业余演出队可随时演出。1993~1995年立集、
山会请专业剧团演出20天, 52场次;每年放映电影500余场次。1991年投资70余万
元建起了镇电视差转台,年底试播,收视覆盖率达100%,3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1989年12月被省授予先进文化中心站称号。
区人民医院港沟分院,1993年投资40万元,新建潘庄门诊部。1995年有职工52
人, 业务用房75间,床位30张,收入140万元。1986年妇产科承担全区的引流产手
术; 1987~1995年仍承担附近4个乡镇的引流产手术。医疗设施不断完善,购进300
毫安、 50毫安、30毫安的X光机各1台,万能手术床2台,心电图机、B超机各1台,
救护车1辆。 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儿童系统化管理率达80.5%,健康卡、计划免
疫率达100%。 “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100%。投资250万元,加强了村卫生室的
建设,村村设有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34个,乙级5个,乡医128人,有乡医证书
的86人, 35个村解决了乡医的报酬。镇政府1993年投资100万元建起计划生育服务
站, 实现计划生育四种手术不出站。1995年镇投资136万元,建起了镇、办事处、
村、组四级计划生育网络,落实了计划生育专职人员的工资待遇,及时兑现独生子
女优待金。

【江北第一洞--蟠龙洞】被誉为“江北第一洞”的济南蟠龙洞,座落在蟠龙山南半
山腰上,洞长千余米,洞内外景点众多。镇党委、政府于1993年成立了蟠龙山风景
区旅游开发公司,并多方筹集资金。3年累计投资450万元,对洞内外景点进行了维
修和整理,清理和硬化了路面。1995年洞内新发掘出一珊湖宫,珊湖树晶莹剔透,
千姿百态,洞外有蟠龙水库,洞景相映成趣。港沟镇已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兵种
部济南办事处签订了联合开发淌豆寺景点的合同书,一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

【安家庄靠优势求发展】 安家庄有435户,1523人,耕地93公顷。10年来,他们立
足本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建材、运输业。1995年有村办水泥厂、石料厂、工程
队、 加油站等8个企业,个体企业15个,养殖、代销等专业户52户,装载运输车辆
150余部(台),人均纯收入1800元。1993年,筹集资金1200万元,用8个月时间,建
成年产4.4万吨的水泥厂, 全镇第一条微机调控生产线启用,实行科学检测。1995
年实现利税83万元。安家庄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投资3万元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
投资50万元整修街道,维修机井、水塘,安装了自来水,建起了敬老院;投资60万
元,修筑了长2000多米的沥青路,直达济青公路;投资50万元,建起小学教学楼;
组织起25人的科技服务队,每年为村民提供科技服务3000余人次,推广良种2.5吨。

【港沟村发展集体工业】 港沟村1046户,3346人,耕地234公顷。1986年筹资25万
元,建成万吨水泥厂,产品达到部颁标准;投资20万元,建成年产1500万块的港沟
兴华砖厂; 1987~1990年相继建成了村办奶牛厂、压铸厂、涂料厂。1990年,全村
实现工业产值1500万元, 比1985年增长2.5倍。1993~1995年,投资700万元对水泥
厂进行扩建, 年产能力达到4.4万吨。1993年投资83万元,建成年产2000万块的空
心砖厂。 1992年成立了济南兴港实业总公司。 发展公益事业。自1986年起,投资
185万元,建起港沟中心小学、幼儿园、村文化活动中心;1994年,投资60余万元,
对通村路铺设了沥青; 1992~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1995年
实现工业利税150万元,人均收入1800元,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

【北胡庄干群齐心建家园】北胡庄476户,1668人,耕地76公顷,山岭面积40公顷。
10年来,立足本地优势,工、商、建、运、服各业齐发展,建起村办大型石料厂、
机械化施工公司、预制构件厂、建筑安装工程队、联营汽车驾驶员训练队、面粉加
工厂、 综合服务部、汽车修理厂等8个企业,个体企业20余家,装载机、挖掘机等
大型机械20余台, 拖拉机300余部,个体经销、养殖等专业户近百户。1995年人均
纯收入1800元, 比1985年增长3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1988
年投资30万元,安装自来水,改建了小学。1989年投资15万元整修村内供电线路。
1993年投资10万元,立起北胡庄农贸集市,活跃了农村经济。1994年,建起教学楼。
1995年投资80万元, 修建了环村公路,硬化水泥路面1.3万平方米,改变了村容村
貌,方便了交通运输。

(刘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