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52&run=13

党委书记赵玉杰
副书记吴贞煊苗德山
人大主席万宝明
镇长吴贞煊
副镇长李显国关仲秋张书才
杨富生李洪果

政协统战
办公室主任
祝凤翱

王舍人镇位于区境东部, 原归济南市郊区,1987年5月,济南市区划调整后划归历
城区。 面积59.62平方公里,辖5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30201户,
100702人, 镇辖非农业人口46236人。济青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工业
北路、 坝王路等交通干线横穿镇内。镇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建有现代化大型水厂2
个,列为济南72泉的白泉正在综合治理开发中,发电、输变电、通讯、管道煤气等
基础设施先进完备。镇驻地有省市工矿企事业单位76个。王舍人镇是济南市重要的
粮食、 蔬菜生产基地和副食品生产加工基地。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9685
万元, 财政收入2256万元,人均纯收入231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3倍、2.6倍、
1.7倍。1994年4月被市政府验收命名为小康镇,被省统计局授予山东省农村综合经
济实力前200名乡镇, 居47位;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一流成绩先进单位,
山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市级文明镇、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等荣誉称号。

农业全镇有耕地2630公顷。镇党委、政府在农业生产上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
扩大蔬菜保护面积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增量与增效并举,市场建设
与基地建设同步发展”的路子。自1993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1995年,投资450万元,以治理“三湖”为中心,对农田排灌系统进行
综合治理, 投工16万个,搬运土石41.8万立方米,治理面积966.6公顷,受益面积
66.6公顷。 修建砂石路30公里,桥涵17座,路涵、管闸44处,开挖沟渠9条、4430
米, 新建农田林网480公顷,完善900公顷,有林地面积达232公顷,林木覆盖率达
18%;有效灌溉面积为2400公顷。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20415吨,亩产802公斤,分
别比1986年增加2777吨、 214公斤,实现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和耕、耙、播、种、收
等工序的机械化。大力培植农业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
发展蔬菜大棚。1995年,播种面积1947公顷,产菜101549吨,亩产值3300元。番茄
高接换头技术推广后,亩产达到12605公斤,亩收入2万多元。把奶牛业作为主导产
业来优先发展。1995年,全镇有奶牛2500头,畜牧产值达2949万元,涌现出了水坡
等养牛专业村。全镇养殖水面达到10公顷,年产鱼58吨。

工业1986年有镇村户工业企业79个,从业人员5685人,固定资产1863万元,实现产
值2982万元,利税364万元(镇办利税93万元)。1986~1995年,王舍人镇充分发挥辖
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的优势,加快与其横向联合,建起与之配套的加工企业,并与
省内外60余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引进高中级专业人才
657人,开发新产品171个。济南电力开关厂研制的电力开关柜、历城节能技术研究
所研制的KL型燃油乳化器和济南市东郊耐火材料厂研制的镁质绝热板,鲍西激光试
验厂研制的激光焊接技术, 历城区硬质合金厂研制的硬质合金系列产品, 分别于
1989、 1993、1995年通过了星火计划验收。10年间,全镇技改总投入3亿元,增加
产值6亿元, 利税5600万元。到1995年全镇已建立了27个村级实业有限公司,全镇
工业形成了电力电缆、机械加工、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硬质合金、化工、服装等
10多个门类。镇村户工业企业达到485个(镇办工业8个) ,实现工业总产值62024万
元(镇办工业产值5837万元) ,销售收入65235万元(镇办销售收入3690万元),实现
利税2568万元。

教育、科技王舍人镇1995年有3所中学(1所完全中学),23所完全小学及成人教育中
心学校。 1987年全镇进行中小学校舍改造,实现了“六配套”。1989~1991年投资
320万元完成了四室(实验、图书、仪器、阅览) 建设。1993年11月,市政府对全镇
“两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已达标。1994年元月份,经市教委等联合评估验收,
全镇实验室建设和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二类标准。1995年11月经省政府
评估验收“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初等教
育完成率均为100%。 镇成人教育中心的教学设施已达到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全
镇有幼儿园31所。殷陈庄幼儿园和路家庄幼儿园为全区首批合格幼儿园。
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设有分管副书记、科技副镇长;镇政府设
科委、科协等职能部门。1994年召开了镇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科协委员。截
至1995年,5个办事处设有科协分会,村级科普小组98个,科普人员310人。全镇建
8个专业学会,168人;9个科技机构,科技人员52人。全镇有中高级职务的414名,
还建立农科教培训中心,配备专职教师22名,学校除经常举办各类短训班外,还开
办了5个全日制中专班,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
自1990年起,济南历城激光加工中心与山东大学光学系合作承担了省科委“七
五”规划项目“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QM-1型气门激光补焊机研制任务。
经一年多的生产应用,1991年10月18日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
空白,被列入国家新产品。在实验阶段,就为济南汽车配件厂增收162万元。
1992年历城区节能技术研究所研制出LCT-3型常温快速黑化液, 1993年12月通
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年获成都全国星火科技精品金奖,并获
得国家发明专利。
济南市特种粉末冶金研究所,1993年研制开发的YL3、YL6硬质合金系列刀具,
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开发生产的硬质合金顶锤,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
国内先进水平,被市科委授予“济南首届民办科技机构15强”称号。

文化、卫生、体育1974年建立东郊公社文化站,1992年全镇有三分之二的村建起标
准较高的文化大院。 镇驻地有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济南化肥厂等单位的3座影剧
院, 2个书店。王舍人镇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民间艺术调
演比赛,有龙灯、高跷、九连环、大秧歌等。书法绘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
都举办规模较大的书画展览。1995年成立了王舍人地区书画社,为培养、发现书画
人才发挥了作用。中年美术教师韩兰生1989年参加峨嵋山画展,其作品《高瞻图》
获一等奖。镇辖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文化遗址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
山革命烈士陵园。1990年,梁王地区发现汉墓,出土印章、铜器、陶器、铜钺等多
件。据有关专家论证,对研究济南及梁王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92年开始投
资兴办有线电视,这在济南地区的乡镇中尚属首家。全市有线电视共缆系统论证会
在王舍人镇召开, 当年列入市科委科研课题。 1992年10月试播, 播出11套节目,
1994年底增加到16套节目,1995年底全镇实现通视。
镇辖区内有省市级医院3处。1986~1995年全镇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86年
镇卫生院有职工63人,床位20张。1993年投资30多万元购置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
件。1994年11月,与济南市儿童医院联合成立了“济南市儿童医院东郊分院”,聘
请儿科专家应诊,解决了东郊地区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镇政府制定了《实现2000年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经省政府评审,12项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初级卫生保
健的规划目标要求。全镇村村建有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29个,乡医75人。健全
的医疗卫生网络,为治疗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发挥了作用。
王舍人文体中心的建立(详见体育分目),为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成为举
办体育比赛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全镇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许
多村、镇直企业建起体育活动场所。殷陈庄建起了标准较高的灯光球场、门球场,
还成立了老年门球队,多次与区和驻地厂企进行门球比赛;宿家村的晚间体育活动
常年坚持。张马屯、宿家张马、赵家庄、东郊水泥厂等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垒球、
门球、韵律操等比赛活动。

【村镇建设】王舍人镇村镇建设一度滞后,制约着经济发展。1987年,镇建委成立,
坚持走“小机构大服务”之路,集规划设计、建材生产、开发、装修于一体,建设
规模、档次、水平及效益不断提高。镇上确定了以建设工业北路商贸一条街为突破
口,对城镇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王舍人庄村内朝山商业街的综合改造工程已基本竣
工; 大辛庄、宿家张马、殷陈庄等村商业街建设已具规模。1991年投资660万元,
拓宽改造了工业北路东首长1150米的“卡脖子” 路段。1992~1995年投资1200余万
元, 开发建设苏家居民小区,建商品住宅楼、商业楼11幢,面积3.2万平方米,有
300多户、1500余人迁入新居。
镇建委不断开拓建筑市场。东郊一建公司承建的济南炼油厂80万吨重油催化建
筑工程获国家银质奖;历城古建筑公司修建的千佛山、大明湖等多处仿古工程,受
到省市专家及佛教协会的好评。10年来,镇商业楼、住宅楼开工面积达50万平方米,
新建沙河大桥1座、喷泉6个,装修玻璃帷幕2000多平方米。全镇村村通了公路、安
装了程控电话。与此同时,镇集贸中心、市种子市场、大新物资综合市场等设施相
继建成投入使用,在发挥市场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改善了城区面貌,促进第三产
业发展。1995年,有第三产业户4022户,从业人员7190人。

【济南东郊养猪场】济南市东郊养猪场始建于1978年,投资108万元,占地29公顷,
扩建于1988年,是全市最大瘦肉型良种繁育中心和商品猪生产基地。1995年存栏生
猪2000头,有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斯格等优良种猪,还有五莲黑猪和里岔黑
猪等。固定资产850万元。建有标准种猪舍、母猪舍和育肥舍2.6万平方米,饲料加
工车间30间,720平方米。10年来,向社会提供良种猪6400头,商品猪5.6万头,先
后接待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朝鲜等6个国家10个代表团的参观考察。

【济南市种子市场】济南市种子市场位于王舍人庄,投资150万元,占地2.7公顷,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市场自1992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省内外20多家种子经营单
位在场内常年经营;自1993年开始,每年两次(5月8日、10月8日) 举办全国种子展
销订货会。集种子展销、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咨询、信息交流于一体,吸引了来自
20多个省、 市、自治区的近3000名代表。到1995年已举办了6届,成交总量达4600
万公斤,成交额突破9000万元。

【济南东郊企业集团联合发展促进会】济南东郊企业集团联合发展促进会于1995年
9月21日成立。 这一组织是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等十几个大
型企业集团联合倡议,济南炼油厂、济南三箭置业集团总公司等50多个企业为成员
而成立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长才、省政协副主席翟永氵孛、著名书法家武中
奇、南海舰队榆林基地少将副司令李大同、韩国首任驻华大使卢载源等被聘为顾问,
书法家武中奇题词祝贺:“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该会致力于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农关系,
交流信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互通有无,加速济南东郊工业区域化建设。

【济南市汽车车身厂】济南市汽车车身厂占地5.3公顷,1987年有职工388人,实现
产值446万元,利税33.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7万元。当年转产JN-150型黄河车驾
驶室总成。此后又与济南汽车制造总厂联营,成为济南汽车总厂JN-150型驾驶室总
成专业化生产厂。 10年来, 投资800多万元, 新上驾驶室、板簧、油箱生产线。
1990年投资90万元与省冶金研究所联营新上特种金属材料生产线。1994年又投资80
万元与省机械厅供销总公司联营新上了稀土合金生产线。1995年共生产20余种产品,
实现利税73万元。

【虹鳟鱼落户杨家屯北村】虹鳟鱼被誉为水中“贵族”,是世界四大名鱼之一,称
为淡水鱼之冠。1986年,杨家屯北村建起涌泉虹鳟鱼场,以养殖虹鳟鱼为主,年产
4万公斤,人均创利万元以上。1991年,这个场与中联国际科技实业公司(香港) 合
资创办了济南顺发淡水养殖有限公司,开始向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虹鳟
鱼。1994年,引进日本名贵观赏鱼锦鲤,并养殖成功。1995年又引进俄罗斯名贵鱼
种--鲟鱼。所养虹鳟鱼获首届省水产品交易会优良产品奖。

【水坡村发展奶牛业】 水坡村有398户,1389人,耕地95.4公顷。该村充分利用当
地资源,率先发展奶牛业,走出集畜牧养殖、乳品加工于一体的发展路子。全村饲
养奶牛从1982年起步, 经过10余年的精心饲养, 奶牛存养量每年平均增长30%,
1995年达468头,并拥有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2890平方米的奶牛场,每年提供鲜奶
2000吨。 还投资235万元,建起了济南斯达乳品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北京奶
业产品开发中心进行技术合作, 开发出9种产品。奶业开发研究课题,1994年列入
省级“星火计划”,1995年通过验收。当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00万元,企
业收入240万元,人均纯收入2410元,分别比1986年增加2230万元、207万元、1660
元。

(张庆珍张延军王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