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楼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51&run=13

党委书记王志刚
副书记柳克安田崇银李富勇
人大主席王在贵
镇长柳克安
副镇长李富勇郭存安殷清华
段法娥(女)宋玉亭

政协统战
办公室主任
李宝荣

洪家楼镇位于区境中部偏北、区政府驻地。面积16.32平方公里。是1983年6月在原
济南市郊区东郊公社12个村的基础上建立的。 1987年5月济南市区划调整后划归历
城区。辖1个办事处,12个村居,1995年底辖区内总户数36856户,总人口116917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09049人。1986年有耕地302公顷,随着城区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
1995年末耕地减少到43公顷。 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9917万元,财政收入
2220万元,人均纯收入252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25倍、8.2倍、3.5倍。1995年被
省统计局授予1994年度山东省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前200名乡镇, 居39位,同年被市
政府验收命名为“小康镇”。1987~1995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工业1986年有镇村户工业企业71个,实现工业产值1634万元,利税106万元(镇办利
税33万元) ,产品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最大的企业是济南市节能技术研究所实验
厂, 主要生产热管茶水炉、开水器等,实现年产值110万元,利税15万元,固定资
产14.9万元。1995年,镇村户工业企业发展到285个,实现工业产值48916万元,销
售收入53488万元,实现利税2699万元(镇办利润248.4万元),工业增加值2138万元,
工业产品以塑磁餐具、 无水酒精、体育器械、电子仪器、塑胶彩印、PVC塑料添加
剂等为主,汽车改装、轧钢、机械加工也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
洪家楼镇发展乡镇企业注重投入, 大力引进外资。 1986年到1995年总投资为
46197万元, 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392万美元。济南市洪汇源集团、山东成大集团、
济南市东方集团、 山东甸柳集团、济南市豪鑫集团5个工业小区初具规模,成为全
镇的经济支柱。
1986年全镇既无三资企业也没有外贸出口产品。1987年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外经
贸办公室,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管理。一是与外商签订合作合同后,积极帮助其办理
各种手续;二是积极协助解决三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向三资企业发
放了《收费、罚款、摊派登记簿》,防止有关部门乱收费;四是培训三资企业高级
管理人员,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经营;五是按月、季收取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报表。 通过采取以上5项措施,促进了三资企业的发展。1988年首家合资企业济南
三发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 总投资33.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7万美元,年产
值151万元,产品80%外销,年创汇120万元。到1995年底,全镇已有三资企业78家,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总投资额达773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122万美元,居全区
第一位,外贸出口供货值11332万元;完成涉外税收505.2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
23%,外向型经济已初具规模。

教育、 科技1986年有5所直属小学,在校生1538人,教师101人。1986~1995年,全
镇适龄儿童入学率、 在校生巩固率、小学生毕业率、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
1990年镇政府投资7万元, 进行教育技术装备,经市政府检查验收,成为全市乡镇
中第一个达标镇。 1993年11月被省、 市命名为义务教育示范镇。1995年经省政府
“两基”工作评估验收,全镇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对
义务教育舍得投资,1992~1995年,8所小学和成教中心的社会总投资达800多万元。
祝甸村1994年投资40万元, 为学校装备了36台386微机。1995年小辛村投资20万元
对校舍进行改建等。到1995年全镇直属小学发展到8所,成教中心1处;在校生2550
人,教职工163人;小学生毕业后到区直中学就读;村办集体幼儿园11所,其中2所
为市级二类幼儿园。
1986年成立镇科委,镇长兼任科委主任。10年来,该镇实施产学研工程,成立
民办科研机构12个。镇党委、政府聘请了9名科技军师,12个村(居)均聘请了3~5名
科技人员组成智囊团。全镇有专业技术职务的736人,其中有高级职务的5人;外聘
专业技术人才673人,已有1000余人的科技队伍,科技人员占全镇就业人数的6~7%。
全镇72%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搞横向联合,先后研制了
化工液罐车、 塑料稳定剂、透明脂酸钠、无水酒精试剂等90余种新产品,其中4种
填补了国内空白,46种获科技进步奖和星火成果奖。实施星火项目18项,其中国家
级4项,省级14项,实施省级火炬项目3项。1994年被省科委命名为省级星火示范乡
镇。

文化、卫生洪家楼镇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1986年,建
起了西周、 甸柳、利农、祝甸等4处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专人管理。1995年,
12个村(居)都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有各类体育场所13处,省级青年之家、妇女之
家各2个, 市级青年民兵之家3个。1995年,祝甸村投资200多万元,建起老幼活动
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老年活动室、幼儿活动室、休息室、多功能厅等,
可容纳500人。10年来,军民联欢2 0余次,歌舞比赛16次,各种棋类、球类比赛50
余次,199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称号。
镇门诊所始建于1987年6月, 有职工11人,在镇政府院内设门诊、药房、办公
室各1间。 1995年,镇卫生院有职工18人,有11间房屋,设有门诊、药房、防疫、
妇幼、口腔、放射、观察室、PHC资料室等科室,有流动资金5.5万元,固定资产17
万元。12个村居卫生室均为甲级卫生室,有乡医28人,全部获乡医证书。开展了初
级卫生保健,各村(居)均实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医疗。计划免疫“四苗”单苗接种率
达98.8%,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分别达到100%和83.7%。

【第三产业】1986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500户,私营企业50多家,其中商业、饮食
业、服务业占全镇第三产业总数的95%,销售收入4000万元,上交税金12万元,从
业人员5000余人。镇成立了第三产业管理机构,各村居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在辖
区内投资经营者及时办理营业执照,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自1986年以来,先后采
取了合资、合作、租赁、嫁接、改造等方式,让出5个商业带、5个工业小区的黄金
地段,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搞经营,带动了各业的发展和提高。镇政府办
公楼出让给三株公司;东环实业总公司出让优势地段给金泰集团、花园大酒店;洪
楼实业公司与济南四海香商场联营, 建起了金鹰商厦;北全福村出让3.3公顷土地
与山东汽车销售集团合办了山东汽车城;七里堡村投资870万元,建起了占地6.7公
顷的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洪汇源集团与普华鞋厂联合,组建了济南华冠鞋业
有限公司,还与台湾合资在东外环路成立了全冠塑胶彩艺有限公司等。到1995年底,
全镇建起了山大路、东外环路、洪楼西路、花园路、工业北路5条商业街和4个农贸
市场。 个体第三产业户达5560户,从业人员8830人。个体、私营销售总额4亿元,
上交利税160万元。

【村镇建设】洪家楼镇1986年各村居民均住平房,1987年成立镇建委,下设建筑公
司、 村级建筑队各1个, 职工500多人。 到1995年镇建委下属企业发展到5个,近
8000名职工。 村级建筑队发展到9个,有近千名职工。全镇建筑职工有专业技术职
务的95人。 在旧村改造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施工。9年中全镇建成
居民楼56幢,建筑面积25.18万平方米,拆迁居民平房2万余间,有2644户搬进了新
楼房,占全镇总户数的37.2%。新建楼房水、电、暖等设施配套齐全。1986年全镇
只有几条村路,到1995年全镇已按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建设了东西3条、南北7条市
级公路,成网络状分布,共66.3万平方米。

【计划生育】 洪家楼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稠密,暂住人口达2万多人,成分复
杂且流动性大。 1987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6‰, 晚婚率68.1%, 出生率
18.64‰。 在狠抓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的同时,搞好暂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一是
管理机构到位, 镇、村及驻镇单位都成立了管理机构;二是管理队伍到位,按100
户配1名专管人员的比例, 建立了一支群众性管理队伍;三是管理制度到位,与租
房户签订暂住人口计划生育责任书,交计划生育保证金,制定了检查评比和奖惩办
法;通过强化计划生育各项措施,计划生育已成为育龄夫妇的自觉行动。到1995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55‰, 晚婚率和节育率分别上升到100%和90.5%。 自
1986年农村实行间隔式生育后, 全镇已有150对夫妇主动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标,终
生只要一个孩子。 10年间,全镇计划生育率、晚育率、统计合格率均为100%,出
生人口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计划内。

【济南哈勒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济南哈勒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济南黄台汽车改装厂
与德国哈勒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于1994年7月兴办的合资企业。 总投资2184万元,注
册资金1638万元,双方投资比例为1:1。合资后,引进德国哈勒公司全套生产设备、
工装技术; 拥有经德国哈勒公司培训的技术员和高级工程师20余人, 有技术工人
120余人。生产压缩式垃圾车和真空抽吸车,年产250辆。除生产合资产品外,还生
产油罐车、洒水车、食品车、不锈钢罐车等30多个产品,其中1994年研制开发的化
工液罐车获国家“星火计划”奖,1995年研制的流动售油车获省级“星火计划”奖,
填补了省内空白。 1995年有职工130人, 占地2.8公顷, 5个生产车间,固定资产
2650万元,实现工业产值1315万元,销售收入1692万元,利税108万元。1994~1995
年,被市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并被授予“10强企业”称号。

【甸柳居开拓国际市场】山东甸柳集团总公司位于解放路东首,东外环路横穿境内,
有532户, 1618人。1986年公司仅有几处加工企业,实现工农业产值2214万元,利
税64万元,人均收入1035元。1995年,公司已发展为集科技、工业、商业、贸易、
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经济联合体。建有化工、建材、医疗器材、塑料制品、服装
玩具、纸箱包装等法人企业57个,有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实现工业产值10514万元,
利税509万元。
1995年公司的三资企业发展到14家,在香港、美国等地建立了跨国公司,当年
创汇350万元, 生产的精细化工原料、木制品、花岗石、塑料制品等产品畅销国际
市场。合成香料厂生产的“鲁光”牌透明酯酸钠、乙酸苯酯获星火计划银奖、科技
进步奖,并填补国内空白。1994年10月建成的三星级豪华宾馆--格兰大酒店,占地
1.1公顷,有普通客房、总统套房共160余套,舞厅、室内游泳池等设施齐全。

【利农居让优势地段产生黄金效益】 山东成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4年9月13日
经省体改委批准成立。它的前身是济南利农实业总公司,成立于1986年,当年有工
商企业10个,总收入876万元,实现利税139万元,人均收入1150元。从1990年起公
司先后实行了全员抵押承包责任制和股份合作制。1995年发展到11个商业企业和木
材加工、 给水设备等4个工业企业,各业总收入1.7亿元,实现利税724万元,人均
纯收入达2600元。
公司在发展中注重外引内联, 拓宽经营渠道。 1994年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
7000平方米的成大商厦, 与山东华联联合经营,1995年3月开业。台商兴建的宝岛
大饭店位于优势地段。1993年征地12.5公顷、投资1000万元,建7000平方米厂房、
800平方米办公楼,建成了港沟工业区。1995年10月与日本昭和塑料有限公司签约,
联合生产家用电器外壳及各种塑料制品。

(崔炳义)
注:乡镇中的办事处、村居、自然村、户、人口、耕地系指1995年的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