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46&run=1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3年,在董家镇进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994年,
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炳泽为组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区民
政局采取科室包乡镇的办法,将任务指标落实到人。同年,郭店镇提前完成了30万
元的投保任务,全区收取保费140万元。1995年,区编委印发了济历城编发〔1995〕
6号文件,要求各乡镇成立养老保险所,编制2~3人。在人员机构双落实的基础上进
行宣传发动,仅上半年各级政府就召开专门会议60余次,出动宣传车13辆,印发宣
传材料5.2万份。同年收取保费550余万元,参加投保农民达2.2万人,600多个村,
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69%, 洪家楼、靳家、王舍人、柳埠、港沟5个乡镇都超额完
成了年度指标。

(田道砾初培国)

【五保供养】1986年,全县共有五保老人1050户、1213人。有乡镇敬老院14处,供
养五保老人70户、95人;村办敬老院26处,供养五保老人130户、150人。全县集中
供养率占五保老人总数的20.5%。1987年,区划调整后,全区乡镇敬老院增至17处,
供养五保老人84户、 112人;村办敬老院增至30处,供养五保老人158户、198人。
对分散供养的985名五保老人落实了每年125公斤细粮、 55公斤粗粮,每月5元零花
钱的供养标准。1988年,全区敬老院发展到49处,其中乡镇级18处,村级31处,集
中供养五保老人286户、 340人, 占五保老人总数的26.5%。同年,区政府下发了
〔1988〕46号文件,要求在全区推行五保统筹。洪家楼、遥墙、孙村、唐王、董家
等12个乡镇同年实现了五保统筹,占乡镇总数的70%。共筹集粮食5.75万公斤,款
34万元, 保证了五保供养标准的落实。1989~1993年,全区敬老院57处,其中乡镇
20处, 村办37处。新入院五保老人226人,使全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逐步提高到
50%以上。为确保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供养标准的落实,20个乡镇全部实行了五保
统筹。继续抓了以副补院工作,每年创收8万多元,1993年达8.9万元。每年重阳节,
区领导都开展走访敬老院活动。1994年,国务院发布《五保供养条例》后,为搞好
贯彻落实,重点抓了敬老院管理整顿工作,使全区57处敬老院,大部分达到了生活、
文化、娱乐设施齐全,以副补院项目多样化,管理服务人员素质高的要求。1995年,
按新标准(总数的3.5%) 对全区五保户进行了普查,五保户达到1881户、2184人,
为其发放了《五保供养手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妥善供养五保老人,
集中供养583人, 分散供养1601人。五保老人凭《五保供养手册》,都能领到每年
180公斤统筹粮和每月10~20元不等的零花钱。

【自然灾害】1986年,全县主要遭受干旱、洪涝、风暴、病虫等自然灾害,总受灾
面积5.2万公顷、 成灾3.27万公顷,受灾人口43万人,成灾38.5万人。其中干旱从
春天持续到7月底, 造成麦季减产4000公顷,玉米干枯9300万公顷,地瓜成活率仅
50%;南部山区65个村出现人畜用水困难。
1987年8月26日的暴雨,从下午至次日凌晨,降雨量达174.3毫米,同时出现7~
9级暴风, 南部山区秋作物90%倒伏, 折损树木3251株、 电线杆16根,倒塌房屋
3892间, 死亡9人,重伤3人,轻伤3人,受灾农田7.37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938
万元。9月1日下午,西营、彩石、锦绣川、港沟、孙村5个乡镇遭受严重冰雹袭击,
受灾最重的西营镇, 自下午4时43分~5时10分,所降冰雹直径2厘米,最大的达6厘
米。58个村的666公顷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50万元。
1988年,总受灾面积5.1万公顷,成灾4.11万公顷,其中旱灾1.8万公顷,风暴
灾1.43万公顷,冰雹灾0.88万公顷;倒塌房屋2852间,死亡1人,受伤68人。同年9
月7日,唐王、华山、王舍人、彩石、董家、西营等9个乡镇分别遭受暴风、冰雹袭
击,唐王、孙村2镇在10多分种内降冰雹,冰雹个体直径达3厘米,局部暴风达10级,
受灾粮田18.5万公顷,蔬菜0.28万公顷、倒塌房屋1180间,受伤671人,死亡1人,
损坏砖坯20万块。
1989年3月2日早8时至3日凌晨,下雨后又降大雪,仲宫镇平均降雪20厘米,王
舍人镇降水量达44毫米, 57.4公顷蔬菜大棚大部分倒塌,200公顷苗床受灾,直接
经济损失883万元。6~8月份总降雨量仅157.5毫米,由于干旱,减少播种6067公顷,
减产3000万公斤,绝产1万公顷;376个村吃水困难。
1990年,全区总受灾6.52万公顷,成灾5.7万公顷,其中水灾4.5万公顷,病虫
灾1.2万公顷;受灾人口63.5万人,缺粮32.2万人。6月13日王舍人、华山、洪家楼、
郭店、 董家、彩石、唐王7个乡镇遭受风暴、冰雹袭击,农作物、蔬菜受灾直接经
济损失80多万元。7月6日和9日,南部山区10个乡镇的129个村遭受暴风雨和冰雹袭
击,造成绝产1334公顷,损坏果树2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达220万元。
1991~1993年,全区多次遭受干旱、暴风雨、冰雹和病虫等自然灾害。3年间,
累计受灾面积13.3万公顷, 成灾10万公顷,倒塌房屋20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1.5
亿多元, 受灾人口206万人、成灾167万人。1991年6月21日和7月4日,柳埠镇的17
个行政村和彩石乡的14个行政村分别遭受冰雹袭击, 造成3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1992年1~6月,全区降雨量只有70毫米。全区31座水库枯竭,153座塘坝干涸、13条
河流断流,旱灾面积达44066公顷。19 93年6月14、16日两场冰雹灾害,使王舍人、
遥墙、华山、唐王等乡镇严重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万元。
1994年4~5月, 全区无有效降雨,造成旱灾面积达34100公顷,并造成200多个
自然村饮水困难; 6、 7月份又连降多场暴雨,造成了大面积洪涝灾害,其中成灾
24533公顷,受灾人口51.5万人,倒塌房屋1358间,有5人因灾死亡。
1995年,春季无雨,黄河断流,造成南部山区春播困难,北部稻田无法插秧。
5月13日,董家、遥墙、唐王等4个乡镇的21个村遭受暴风雨袭击,6月8日和10日,
南部山区7个乡镇两次遭受暴风雨和冰雹袭击, 造成2.86万公顷农田受灾,3334公
顷绝产,受灾人口33.2万人,成灾19.6万人。仅党家庄镇就折断电线杆41根,造成
21个村停电,34个企业停产,1666.7公顷农田、2万人受灾。

【救灾救济】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全区每年都有几万人缺粮、缺衣、生活困难,
为使他们战胜灾荒,度过难关,保证基本生活,在及时核查灾情、指导开展生产自
救的同时, 每年都拨救灾救济款、粮,帮助其战胜困难。1986~1995年,累计拨款
786.6万元,其中,1987年为125万元,1988年为124万元,1989年为115万元;拨粮
1063万公斤, 其中,1988年为220万公斤,1989年为290万公斤,1990年为423.5万
公斤;筹集发放衣被3万余件,调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100余吨;调拨良种10余
万公斤;提供畜禽良种1.8万余只(头)。1986~1995年,全区共有125176户、475531
人得到救助,其中重灾13560户、42340人,特困户1058户、3780人。为了使救灾救
济款、粮、物确实落实到每个受灾户,区、乡镇两级领导都把救灾救济作为稳定社
会、促进改革的大事抓在手上,每次出现灾情都亲赴现场,抢险救灾,组织领导生
产自救。广大民政干部和村(居)基层领导,到村入户,挨村调查,逐户落实。

【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历城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到1986年,全县仍有部分群众没有解决温
饱问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县政府研究制定了扶贫计划。同年,在14个乡镇普遍
建立了扶贫基金会,筹集资金130万元,对771户、2851人进行重点扶持,举办了两
期实用技术培训班。 经扶持,年终有453户、1856人脱贫,其中29户人均年收入达
到500元以上, 脱贫率达63%。1987年,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副区长高洪勋为理事
长, 以区民政局、统计局、农业局、林业局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扶贫基金
会。 乡镇扶贫基金会,因区划调整,增加了洪家楼、王舍人、华山3个镇,全区共
筹集资金153.69万元,扶持472户、1173人。同年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157条,培
训591人次,提供良种1750万公斤,提供畜禽良种3815头(只),年终统计有242户、
1040人脱贫,当年收回扶贫款22.2万元。1988年,在农村成立了32个互助储金会,
入会7915户, 筹集资金12.5万元,区民政局下拨32万元,共为1088户上了970个工
副业项目, 年底有336户脱贫。1989年,在扶持364户脱贫的同时,拨款5万元,为
高而乡、仲宫镇的部分贫困村购买了800多只小尾寒羊;利用上年收回的4万元扶贫
款购买了150吨化肥,帮助贫困村户脱贫致富。1990年,区政府拨专款4万元,进行
扶贫扫尾, 使450户脱贫, 圆满完成了第二周期扶贫任务。1991~1993年,共拨款
35.5万元,扶贫基金会筹集50多万元,采取科技扶持,实体扶持,重点扶持,互助
扶持等方法, 办培训班10余期, 培训2100多人次,发各类宣传材料4000余份,使
2000户扶持户全部脱贫,其中有50户、200余人成为富裕户,收回扶贫款10多万元。
1994~1995年,区、乡镇两级共投放扶贫款152.2万元,其中区投放35.2万元,共扶
持1600户、4356人,使其中790户、2450人甩掉了贫穷帽子。

(傅思强初培国)

【残疾人事业】1990年,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
表148人, 其中各类残疾人代表84名,占代表总数的57%。大会选举出主席团,区
委常委、副区长李福水当选为主席,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元福为理事长。1991年,全
区20个乡镇残疾人联合会和866个村(居)(包括仲宫、十六里河、党家庄、王舍人、
郭店5个居委会) 残疾人协会相继成立。1994年,区、乡镇两级残疾人联合会3年任
期届满。同年8月,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炳泽为主席团主席,
区民政局副局长孙玉华为理事长。换届后,按新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
区残疾人联合会任期改为5年;乡镇仍为3年,但不再设执行理事会,日常工作由联
合会助理员负责。1994~1995年,区乡两级政府相继建立了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或残疾人劳动服务站。至此,全区残疾人组织体系及相应机构已
健全。1995年,全区共有各类残疾人31966人,其中核发《残疾人证》的1.2万人,
占总数的37.5%。 各级残疾人组织建立以来,举办种、养、加工、缝纫等培训班9
期, 使220名残疾人掌握了1门以上专业技术;有661名残疾人被安置在福利企业就
业;有300多名残疾人成为个体工商户;360多名残疾人担任了乡镇、村或乡镇企业
干部。 1990年以来,全区先后组织了两次为残疾人特困户募捐活动,共捐资1.1万
元。

(王如村初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