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39&run=13

1986年,历城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职工972人。1995年,有医疗卫生机构28个,
其中区属单位8个, 即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防疫站、区妇幼保健所、区药
检所、区结核病防治所、区皮肤病防治所、区卫校;乡镇卫生院20个。有行政村卫
生室798个,个体医疗点104个。另还有驻区的省武警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
区、 乡镇两级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业务用房3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17万元。
开设病床781张, 其中区级医院250张,乡镇卫生院531张。职工1352人,其中专业
技术人员119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6人,中级职务516人,初级职务488人。全
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区、乡镇
两级政府将初级卫生保健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
年度计划, 健全了组织,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并定期进行工作考核。1986~
1995年,区、乡镇两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逐年增加,1995年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
支出的8%。 区、 乡镇、村3级医疗卫生网不断健全和完善。1989年,建筑面积为
2300平方米的区妇幼保健所门诊楼、 区防疫站化验楼建成投入使用;1990年5月,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病房楼竣工投入使用。 1987~1988年,乡镇卫生
院实行“条块分割”,划归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加强了对卫生院的投入。至1995年,
20个乡镇卫生院有18个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貌建设,新建医疗用房1.56万平方米,
增加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4台(辆),16个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共投入资金474万元。
行政村卫生室在实现“一村一室一长制” 的基础上, 积极创建甲级卫生室。截至
1995年底, 全区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93%, 比1986年增加35%;甲级卫生室
570个, 占卫生室总数的71.4%,比1986年增加21%。乡村医生1332名,其中已获
得乡村医师职务的783名,占58.7%,医士职务492名,占37%。
改水改厕工作。1990年全区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制定农村改水改厕规划。1991
年,区政府确定了对干旱缺水的南部山区以蓄引水为主、丘陵地区以打深机井为主、
平原以浅机井为主、沿黄以手压井为主以解决人畜用水的困难。普及安全饮用水。
5年总投资330万元, 379个行政村的47.25万人吃上自来水,对173个行政村的大口
井进行改造, 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水源监测, 1995年定点监测39个水样,合格率
100%。 “八五”期间,全区用于改厕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改建公厕790个,居民
厕所14045个, 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居民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0%。
健康教育工作。县防疫站健康教育科成立于1980年,负责全县健康教育指导工
作,乡镇、村设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1995年,全区专(兼)职人员达1518名,健
康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其中中、小学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居民卫生知识
普及率达84.7%。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工作。1986年,在洪家楼、华山镇的少数村(居)建立了村办
村管的合作医疗制度, 参加人数2万多人。1995年,全区已有50%的乡镇建立合作
医疗制度,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207441人,占全区农业总人口的27.6%。
计划免疫工作。 199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
联合组织评审团,对全区计划免疫“第二个85%”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项指标均
达到85%以上,实现了“第二个85%”达标。1995年12月,省计划免疫“第三个85
%” 达标检查评审团来区检查评审。经检查,全区0~12岁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100
%,卡介苗接种率97%,麻疹疫苗接种率98%,百白破 (百白咳、白日喉、破伤风
三联疫苗接种) 接种率99%,脊灰糖丸接种率99%,顺利通过验收,实现“第三个
85%”的目标。
1986年, 全县新法接生率99%,住院分娩率30%,孕产妇死亡率8.11/万,婴
儿死亡率17.5‰。1988年,全区推行母婴保健程序化管理,对高危妊妇实行妊娠全
程监护、 住院分娩, 加强产后访视,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到
1995年, 高危妊妇住院监护分娩率达100%,孕产妇及儿童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
93.33%和80.38%,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0.43‰和9.63‰。

【医疗防疫工作】1993年,董家卫生院率先达到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一级甲等医院标准, 被市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委员会授予“一级甲等医院” 称号。
1994年,遥墙、孙村、郭店、锦绣川卫生院通过评审,定为“一级甲等医院”,港
沟、彩石、王舍人、靳家、唐王、桑梓店、西营、柳埠、党家庄、华山等乡镇卫生
院定为“一级乙等医院”,区人民医院定为二级合格医院。为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
质,1994年,在各医院开展了以“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
中心的岗位练兵活动, 273名护士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基础理论统考,合格率95
%。1995年,在全区实行护士上岗许可证制度,未取得上岗证的护理人员,一律不
准上岗。
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1986年,全县发生传染病3445例,发病率573.54/10
万, 全县现症麻风病人10例,患病率为0.016‰。1992年降至0.01‰以下,达到卫
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并顺利通过验收。1993年10月,世界银行贷款
支持的控制结核病项目在全区实施,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和检查。
至1995年底,共收治结核病人795人,治愈715人,全程管理治愈率达90%以上。积
极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南部山区8个乡镇的碘缺乏病控制在2160/10万。发生传染病
1734例,发病率177.97/10万。

【卫生监督执法】 1986年,全县有专职执法监督员6人,1995年增至48人,配备乡
镇兼职检查员40人,形成区、乡镇两级监督网络。建立和完善卫生许可证发放程序、
饮食业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查体制度。 1994年, 使用全国统一的27种监督文书。
1995年,全区共有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公共服务场所5051个,其中饭店1395个,
食品商店2381个,食品加工厂135个,集体食堂103个,摊点394个,冷饮店(点)175
个, 旅店、理发等公共服务场所268个。年监督检查17817户次,平均每户3.5次。
抽检各类食品542份, 合格率94%。对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环境照明、噪音监测
2640项次,合格率85.7%。对13460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查体,查体率100%,查出
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伤寒)人
员151例,全部调离。经综合考评,全区卫生合格率达92.4%。

【药品质量管理】 1986年,全县有药品销售单位800个。1995年,有药品经营销售
单位1089个。近年来,积极开展《药品管理法》的宣传工作,制做药品管理法图解
宣传牌21个,在重要药品经营单位悬挂;并利用宣传车、宣传站广泛宣传,群众对
《药品管理法》的知晓率明显提高。1993年以来,群众主动向卫生部门举报无证药
贩7人次,共10家。为打击假冒伪劣药品、整顿医药市场,1993年10月至1994年1月,
区卫生局与工商局、 技术监督局、公安分局配合,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打假活动,
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测。据统计,1992年查处伪劣药品价值7700元,1993年查处伪劣
药品价值8081元, 取缔无证批发药品点4个,侦破游医造假药案1起;1994~1995年
查处假劣药价值3524元, 取缔无证批发药品点4个。同时,进一步理顺药品流通渠
道,在全区推行药品统采办法。1995年,全区已基本实现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卫
生室、个体诊所用药实行代购分发。加强和完善了药品使用许可证和从药资格证制
度建设,培训从药人员200多名,并通过市统一考核,发给从药资格证。

【区红十字会】历城县红十字会成立于1972年,1986年有会员单位20个,会员2600
人。 1995年有会员单位29个,会员2.6万人。区红十字会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
敬老助残、助人为乐为宗旨。1992年,开展驾驶员急救培训,培训9200人,每人配
备急救包1个。1993年,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46人无偿献血2920毫升。1994年,西
营镇、 高而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区红十字会募捐人民币4.3万元,衣物2500件。
1992年以来, 区红十字会还陆续接受国际红十字会支援的面粉1.7万公斤,棉衣棉
被800件及部分药品,救助残疾、孤寡老人和受灾群众万余户。

【卫生改革和医德医风建设】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实行院(站所)长负责制;对一些
职能交叉的部门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进一步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
行院内浮动工资、后勤部门企业化管理等。在办院模式上,在保证基本医疗和搞好
社会卫生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优势,与上级医院联合,发展专科特色。锦绣川卫生
院与省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创办的锦绣川精神卫生康复中心,自1986年创办以来,由
过去的64张病床、43名职工发展到1995年拥有150张床位、110名职工、2个门诊、8
个临床科室、2个专科病房的精神病康复中心。连续3年被省卫生厅评为省级“卫生
系统先进集体”,199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89年8月11日,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精神卫生专家和官员萨托瑞斯、新福尚隆参观视察了该
中心,给予较高评价。
1993年以来,在卫生系统中加强了以“医德医风红旗竞赛”为主线,以“三拒
一送”(拒收红包、拒收礼品、拒宴请、向病人送温暖)为内容,以行风评议活动为
动力的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了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医药收费明码标价上墙、医德考
绩入档等制度。设立意见箱、行风评议公开栏30个,每年召开病员座谈会6~12次,
聘请义务监督员165人。1994~1995年,区卫生局共向病人及社会群众、有关单位发
放医疗、 药品、卫生执法满意度调查问卷1200份。测评表明,对3项服务满意率均
达90%。董家卫生院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区人民医院】历城区人民医院位于仲宫镇政府驻地,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
方米, 固定资产550多万元。1986年,设科室13个,病床150张,职工190人。1995
年, 科室18个,职工202人,其中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72人。拥有万元以上大型
医疗设备10余台,是全区卫生系统医疗、科研、教学中心,省卫生学校的教学医院。
1986~1995年,医疗设备有较大发展。增添了血液分析仪、尿分析仪、麻醉机、B型
超声波诊断仪等。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科研工作,普外科、骨科达到省内同
级医院的先进水平;妇产科、眼科能开展二级甲等医院的全部医疗项目。1995年,
经市卫生局验收评为济南市职业道德教育试点合格单位。

【区中医医院】 区中医医院前身是历城县机关门诊部。1986年7月,改建为历城县
中医医院,业务用房800平方米,设7个科室,开设病床15张,职工37人。1987年11
月, 改称为历城区中医医院。1995年有医疗用房6000平方米,开设病床100张,设
科室20个,配备了摇篮式X光机、氧疗机、血气分析仪、尿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职工146人, 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7人,中级职务的54人,初级职务的61人。
已成为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新型中医医院。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驻历城区王舍人镇,占地5公顷,医疗建
筑面积1.6万平方米,开设床位350张,设临床和医技科室22个,配备有全身CT、彩
色心电图机、全功能麻醉机、电视腹腔镜等高科技医疗设备。矫形外科为该院特色。
1978年以来,手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及其他各类畸形万余例,成功率达95%。完
成15项科研任务,其中有8项科研成果获省武警部队一、二、三等奖,2项获世界博
览会银质奖。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济南市工业北路东首,建筑面积
3.62万平方米, 医疗用房面积24370平方米,开设床位327张,职工660人,卫生技
术人员558人,共有12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配备有全身CT、钴60、拥有750
毫安X光机、 高压氧舱、碎石机、体外反搏仪、感特显微手术仪、心电监护仪、血
液流变仪等先进医疗设备。以创伤显微外科著名。该院多次被评为省市卫生系统先
进单位。

(李桂芳)

【中药材资源与药品供应】济南市历城区医药药材经营公司,原为历城县药材公司、
历城医药公司,分别隶属于济南药材采购供应站和济南医药公司。1992年底,改称
济南市医药药材经营公司, 隶属济南市医药管理局。1986年,公司设4个科室,共
有职工74人。 1995年,公司下设政工科、业务科、财务科、质管科、销售科、3个
中心药品批发部、 8个分公司、10个药品零售门市部。有职工96人,有药学专业技
术职务的高级经济师1人,主管中药师9人。1986~1995年,累计销售药品收入12890
万元; 1995年度突破2000万元;累计实现利税710万元;资产总额1699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572万元。 分别比1986年增加1504万元和527万元。公司投资700万元,在
济南市花园路中段、区政府所在地购置办公营业综合楼1幢,1996年8月交付使用。
历城区山区丘陵分布很广,中药资源丰富。经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全县地
产中药材954种, 总蕴藏量180万公斤,最高年产可达50万公斤,其中有植物药822
种,动物药123种,矿物和其它药9种。大宗地道药材有:黄芩、远志、丹参、红茜
草、柴胡、荆芥、马齿苋、益母草、翻白草、酸枣仁、柏子仁、山楂、土元、全蝎、
滑石、磁石等十几种。全国363种重点中药材资源普查品种,历城区就有134种,经
过加工,不仅满足本区所需,还远销全国各地。
药品供应。 1986~1995年,先后建立了孙村、董家、黄台、洪家楼、经十路、
文化东路、王官庄、泺口8个医药批发零售网点,并更新设施设备,购置汽车11辆,
送药上门。公司业务科已与全国30多家药品生产厂、20多家二级医药经营单位建立
了业务关系,增加药品供应品种,保障医疗单位用药。公司经营中药材、中成药、
西药制剂、医疗器械、滋补保健品5大类药品共计4000种。业务覆盖区内外320个医
疗单位,与淄博、德州、枣庄、泰安、临沂等市地20多个医疗单位建立了业务联系。
1995年,5大类药品销售总额已达2048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

(朱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