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32&run=13

1986年,历城县文化局下属5个单位,有职工98人。1995年设办公室、业务科、
财务科、人事科、文化市场稽查队、工会等科室,下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四门塔文管所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有职工15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中
级职务16人,初级职务38人。全区20个乡镇均设文化站,其中文化中心站13处;农
村文化活动中心456处,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设有职工文化活动中心123处。

【创建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1990年,成立了由分管书记、区长任正副组长的区创
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区)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领导机构。先后在区委常委
会、常委扩大会、区长办公会上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区、乡镇政府把文化设施
建设列入“八五”规划。1992年全区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达106.8万元。
几年来, 围绕“创建”工作在全区开展了各项文化活动。1988年4月27日,山
东省首届农民运动会在王舍人镇体育中心举行, 历城区有332位民间艺人参加了
《巨龙腾飞》大型民间艺术表演,受到省、市领导和观众的好评,被省电视台作为
专题片播出。1989~1995年,举办了6届民间艺术调演,有龙灯、高跷、狮子等16种
民间艺术表演形式。1994年港沟镇郭家村、华山镇桃园村被市文化局命名为“济南
市民间艺术之村”。1990年起每年在区驻地举办迎春花灯会,至1995年已连续举办
6届。1986~1991年,多次举办了青年歌手大奖赛,1992年改为卡拉OK青年歌手大赛,
截至1996年已举办3届。1990年起,在区驻地举办了4届闹元宵烟花音乐晚会。1992
~1995年多次举办了交谊舞大赛。
1986、 1995年区文化局与区文联先后编辑出版了《绿叶集》 、《红花集》。
《绿叶集》收集全区业余作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42件;《红花集》
汇集了1986~1994年全区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获奖的文学、 戏曲、音乐作品56件。至
1995年,全区形成了200多人的创作骨干队伍,有“三川文艺社”、“华不注诗社”、
“三月诗社” 等民间文艺社团。10年来在市级以上获奖的各类文艺作品286件,其
中获国家级奖的17件, 获华东地区奖的4件,获省级奖的41件。为推动文学创作,
1986年开始设立区优秀文学创作奖,获奖作者达229人(次)。1993年5月,历城区被
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先进县(区)称号。

【文化市场管理】 根据文化部、国家工商局1988年222号文件精神,1988年由区文
化局牵头,在全市率先对文化市场实施有效管理,建立了文化娱乐业经营许可证制
度和文化市场检查制度。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稽查队伍,配备了专用交通、通讯设
备,先后派出220人(次) 分别参加文化部、市文化局、市司法局举办的文化市场管
理培训班。历城区分别于1989、1991、1994年举办了文化市场管理干部培训班,有
59人参加了培训。1995年10月建立区文化市场稽查队。1988年以来,通过社会文化
管理委员会组织集中“扫黄打非”220次,文化部门独立进行日常检查800多次,共
出动车辆1000多辆次,收缴淫秽黄色书刊425册,非法盗印书刊88079册,非法音像
制品667盘,封建迷信物品82件。查处违章经营单位32家,取缔无证经营153户,净
化了全区文化市场。
1990年以来,区先后5次被评为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先进单位,2次被评为市创
建文明书刊、音像市场活动先进单位,被省文化厅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

【文化机构及设施建设】 1990年11月5日,区政府发文将原第一文化馆改为历城区
图书馆,第二文化馆改为历城区博物馆,洪家楼文化馆改为历城区文化馆。
文化馆设在区驻地洪家楼镇。设有图书资料、文艺辅导、美术摄影等业务部门,
职工12人。10年来举办各种培训班49期,培训1207人(次),辅导文艺演出27场(次)。
图书馆设在王舍人镇,设有图书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图书借阅室、文献资料
库等, 馆舍面积2062平方米,达到了全国中小型图书馆标准。职工8人。1995年藏
书11.5万册,持证读者963人,年接待读者1.3万人(次),年书刊流通量2.7万册(次)。
1995年底,全区各类基层图书室已达163个,藏书50余万册。1994年被评估为县(区)
级三级图书馆。
博物馆1992年在仲宫镇原第二文化馆馆址新建1085平方米大楼,设有展览大厅、
办公室、 接待室等设施,有职工10人。建馆后配合“梨花节”连续3年举办了历城
历史文物展、历城第二届历史文物展、历城籍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辛弃疾展览等。
四门塔文管所有职工9人,管辖境内四门塔、千佛崖、龙虎塔、九顶塔(均属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塔林、基台等文物。1987年11月修建了文物库房和饭店,
1994年5月新修神通寺山门。1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1985~1995年被
市委、 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1995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
文物管理1989年8月8日成立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主任,区政府办
公室、宣传部、文化局、公安分局、工商局、司法局、建委、土管局等部门负责人
为成员,在文化局设立办公室,另外全区所有文物所在地分别建有文物保护管理小
组。1995年10月13日,在全区实行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制,区政府与文物保护单位签
订了《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 , 使全区文物保护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1988~1990年,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3次全面检
查,调整充实了44个群保小组,为51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立档。绘制了区划后
的文物分布图,编印了全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并对农村集市文物市场进行
了检查。
1988年开始对纪念地、 古遗址进行了维护和修缮。1988年2月以区政府名义为
辛弃疾故里立标志。1995年10月28日经区政府批准,区文化局与江西省铅山县文化
局签订了《关于两区县文化交流协议书》,确定在两区县分别建立纪念辛弃疾的永
久性建筑。1988年9月26日,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纪念地(仲宫镇尹家店) 经维
修后开放。1989年完成对佛峪村革命遗址、大佛寺石窟造像、山门及龙泉寺的修复
工程。1994年完成对四门塔山门、三拱桥、值班室、围墙的修建工程。截至1995年,
全区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 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5处、市级6处、区级39处,全部
立档并设立了保护标志。1992年通过省市专家对现藏文物进行了鉴定,其中国家一
级1件、二级4件、三级112件。
区文化局1989年被市文物局评为市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1994年8月被省文
物局授予文物科技管理奖。

【电影发行与放映】 历城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5年4月升格为副局级单位。1995
年设办公室、财务科、放管科和历城、黄台两座直属影剧院,职工95人。1991年建
立了以公司法人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把原11个科室精减为5个,实行了两级承
包分级管理的大包干和岗位目标责任制。 1995年完成总收入160万元,比上年增加
了17%。
1989年,电影公司为庆祝建国40周年,与区委宣传部、文化局联合举办了“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优秀传统影片汇映,共发行《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
《济南战役》等影片100余部,放映2529场,观众达253万人(次)。1991年为纪念建
党70周年, 开展了建党70周年优秀影片汇映活动,共放映2000多场,观众达220万
人(次) 。在“全国第二届农村科技电影”活动中,全区放映科教片769场,观众达
80多万人次。10年累计在农村放映科技电影3000余场。

【大型纪念活动】1989年国庆节期间,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了庆祝建国40周年活动:
9月20日举办历城区庆祝建国40周年文艺调演,9月29日举办了庆祝建国40周年演出
晚会, 10月1日在百花公园举行了庆国庆游园活动,还举办了美术、书法、摄影展
览和电影专场放映等活动。 1991年7月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活动,先
后组织了历城区庆“七一”青年文艺联欢会、青年艺术节、庆祝建党70周年歌咏比
赛、庆“七一”文艺晚会等,有5万多名群众参加各种活动。1992年5月举办了纪念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系列活动。同年4月24日至5
月22日组织举办了戏剧小品研讨会、舞蹈新作研讨会、区直机关歌咏比赛、“五·
四”青年联欢会、纪念《讲话》座谈会等9项活动,参加者达5670人次。1995年1月
在历城影剧院举办迎新春文艺汇演。 同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50周年,举办了群众歌咏大型演唱会,全区有14个合唱队2000多人参加活动,
同时还举办了电影放映月活动。

【民间文艺集成】根据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要求,1986年对全县民间舞蹈进行了挖掘
整理, 其中“蛾子灯”、“竹马灯”、“旱船”、“牛斗虎”等4个民间舞蹈被收
入《济南市民间舞蹈资料集》 ,在全区普查采录整理民间乐曲255首,编辑了《历
城民间乐曲选集》。
1989年对全区民间文学进行了普查采录整理,编辑出版了《历城民间文学集成
资料》(一、二) 和《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专辑》,共收入民间故事170个,民间歌谣
123首,民间谚语181条,该资料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范本,并参加全国展出。区民
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区文化局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单位。

(徐洪宾侯德岭李宗斌

李全仁何庆亮蔡明贤)

1986~1995年历城区电影放映情况表

┌──┬────┬────┬─────┐
│ │放映场次│观众 │放映总收入│
│项目│(次) │(万人次)│(万元) │
│ │ │ │ │
│年份│ │ │ │
├──┼────┼────┼─────┤
│1986│5835 │496.1 │20.6 │
├──┼────┼────┼─────┤
│1987│9690 │537.8 │59 │
├──┼────┼────┼─────┤
│1988│12249 │638.4 │73.2 │
├──┼────┼────┼─────┤
│1989│14256 │829.7 │87.2 │
├──┼────┼────┼─────┤
│1990│14756 │950.5 │106.5 │
├──┼────┼────┼─────┤
│1991│16646 │1099.7 │89.4 │
├──┼────┼────┼─────┤
│1992│13296 │906 │81.9 │
├──┼────┼────┼─────┤
│1993│9693 │300.5 │81.4 │
├──┼────┼────┼─────┤
│1994│5720 │205.4 │53.6 │
├──┼────┼────┼─────┤
│1995│6503 │329 │78 │
└──┴────┴────┴─────┘

注:1986年数字不含黄台、历城影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