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30&run=13

【概况】历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简称科委) 是县政府管理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
198 6年有职工10人。 1995年,历城区科委设办公室、综合计划科、科技管理科和
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有职工18人。全区20个乡镇设科委,为乡镇政府职能部门,有
专职人员85人。
1986~1995年, 历城区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八五”期间,区委、区政
府提出了“科教兴区”战略,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
会、区长办公会每年都召开两次以上的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区财政每年都安排
科技3项(科研攻关、中间试验、新产品开发) 经费,并纳入区财政预算。10年来,
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速科技进步:1988年,创办了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试验区;1991、1992年,两次组团进京,引进技术和人才,召开难题招标会;
1993年, 举办经济技术暨人才交流洽谈会; 1994年起, 将每年的9月5~10日定为
“科教兴区活动周”;1995年,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
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改革科技计划体制,
改革科技流通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 ,初步建立了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新机
制,使科技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选择
工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10年来,共安排科研、开发、推广等科技项目
499项, 累计新增产值14.3亿元、利税3.5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68项,其中市级以
上奖励的重大成果60项(次)。在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兴农、科技兴工等方
面取得显著成效。 1990年以来,实施火炬计划16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植
高新技术生长点4处, 有13家企业和22种产品受到国家命名和表彰。进行农业科技
综合开发,大力推广了农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动了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
农业发展。“八五”末,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96.9%,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
盖面达到92.3%,土地复种指数达到178%。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
实施产学研工程,培植主导产业,开发主导产品,发展规模经济,加快了企业科技
进步。 “八五”期间,全区开发新产品204个,优质产品14个,其产值分别占工业
总产值的25.5%和20.8%。
1986~1995年, 科技队伍迅速壮大,人员素质大为提高,1995年底,全区各类
科技人员总数已由1985年的1181人增加到11304人, 其中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的人员由1985年的86人、2人分别增加到4963人、446人;民营科技机构从无到有,
已发展到60多家,从业人员900多人。
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使科技显示度大大提高,“八五”
末, 科技进步对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额达到57.25%。区委、区政府1995
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济南市科教兴市先进单位。

【科技管理体系】区科委设有综合计划科、科技管理科、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星
火计划办公室、地震办公室、科技开发交流服务中心等科技管理业务机构。区经委、
农委、建委、供电局、乡镇企业局等经济管理部门都建立了技术科或科技开发办公
室等科技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1995年底,区直部门中有科技管理机构28个,
工作人员167人。1989~1990年,董家、唐王、王舍人、华山、洪家楼、仲宫、锦绣
川、港沟等乡镇先后建立了科委。1995年底,全区20个乡镇全部选配了科技副乡镇
长, 并建立了科委;全区861个行政村配齐了科技副村主任。各级科技管理机构职
责和工作目标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在全区形成了上下贯通、统一协调的科技管理
体系。

【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986~1995年, 在全区加强了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到
1995年底,全区已建有农技、林果、畜牧、蔬菜、农机、种子、植保等科技服务机
构23处,有技术人员187人。乡镇有农技、农机、水利、林果、畜牧、农经及蔬菜、
水产等技术服务机构140处,从事推广服务工作的技术人员近千名。861个行政村也
都成立了科技服务组织。区属和乡镇骨干企业都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或技术服务站。
随着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以农民为主体、自主管理、自主经营
的农村技术经济组织。有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 20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281
个,有会员80 00多人。近郊乡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民营科技机构得到较快发展。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技术承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物资供应等
形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在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像唐增生、赵新坤等学科学、
用科学、靠科技致富的先进人物,带动了农村科技推广。

【科技培训】区建有成教中心、农广校、农函大、职工电大及职业中专、职业中学,
坚持常年办学,培养人才。1990年实行农科教统筹以来,全区20个乡镇都建立了农
科教培训基地, 村有农民科普业校。到1995年底,共有校舍630间,实验基地9.45
公顷及相应的图书、仪器,有专职、专业教师160人,聘任教师185人。根据社会需
要设置专业, 根据生产需要进行了3个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一是培养中等专业人才
(学历教育) ;二是专业技术培训(系统培训) ;三是传授生产技术的普及性培训。
1992~1994年,全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面达96%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面90%以上,
青壮年劳动力接受系统培训达25%以上。
区建有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负责对区直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据1992~1994
年统计,年培训面达到92%以上,技术人员占职工的比例达到34%,科技干部继续
教育培训面达到40%。

【科技政策】 1986~1995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速科技进步的科技政策。1986、1993年,两次修订《历城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
法》 , 把科技进步奖的奖金由400元、 200元、120元、80元四等修改为2500元、
1500元、800元三等。1990年6月,作出了《关于命名表彰历城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
人才的决定》 和增发生活津贴等有关规定。1988年3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发
历城, 振兴经济”的若干试行优惠政策规定》。1989年5月,制定了《引进、放活
科技人员的暂行规定》 。1993年3月,制定了《关于引进人才,推动经济技术协作
的优惠政策》。
1988年10月,在洪家楼镇筹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出台了《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办法》 。1994年7月,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科技带动促进
乡镇企业向大高外发展的意见》 。1995年9月,召开了全区科技大会,颁布了《关
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的实施意见》 ,作出了
《关于表彰科教兴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16个单位“科教兴区先
进集体”、2 0名个人“科教兴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科技规划与计划】1986~1995年,先后编制了《历城县“七五”科技发展规划》、
《历城区“八五”科技兴区规划纲要》、《历城区科技发展“八五”规划》。1995
年又编制了《历城区科技发展“九五”规划及到2010年科教兴区规划纲要》,经区
人大批准后,由区政府印发全区实施。各乡镇和区经济主管部门也都编制了相应的
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10年来,区科委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99项,其中科研206项,成果推
广221项, 星火计划56项,火炬计划16项,上述项目的实施,累计新增产值14.3亿
元,新增利税3.5亿元,创(节)汇2000万美元。
1987~1995年,累计实施星火计划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4项,市级
1 2项,区级2项。累计新增产值5.9亿元,新增利税1.56亿元,创(节) 汇1418.4万
美元,星火计划培训1.1万人次。星火计划的实施由初期的“短、平、快”(周期短、
技术实用、见效快) 逐步向“大、高、外”(规模大、高科技、外向型)发展,促进
了全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1990年9月,经省科委、省体改委批准,在华山镇成立了
“山东省济南青花岗石材星火技术开发集团”;科技星火环带建设(洪家楼、华山、
十六里河镇为星火辐射环,王舍人、郭店、孙村镇为星火密集带) 初见成效。星火
项目呈现三高:(1)技术含量高,95%的项目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2)利税率
高,70%的项目利税率达20%以上;(3) 外向型出口产品占25%以上。共获科技星
火奖4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次),市级32项(次)。经批准的济南市级星火
示范企业8家; 济南通讯电缆厂被命名为省级星火骨干企业,洪家楼镇被命名为省
级星火示范乡镇;星火产品在国家、省举办的科技成果展交会上获奖牌19枚。

(陈延文)

【科普体系】1985年5月,成立历城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 。1986年,县科协
有职工6人。1995年,历城区科协设办公室、科普部、学会部,有职工6人。1986年,
县科协着手建立县、 乡镇、村三级科协机构,在全县14个乡镇、312个村建立了乡
镇、村科协。在成立县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的同时,与县教委、农牧渔业局、妇联、
武装部等9部门联合, 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村科普学校。截至同年底,全区14个乡镇
已全部建立了科协,区直学会发展到8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简称农研会) 发展
到10个。19 87年9月,召开了区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科协工作报告、
科协章程,选举出科协委员23人,常委11人,张志恩任主席,朱世金、陈德贤任副
主席,使科普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协工作开始走向正规化。1991年,全区20
个乡镇已全部建立科协, 有专兼职人员39人,各类农研会278个,会员5298人。科
技示范户1万余户, 区直学会18个,会员2752人。同年,成立“中国农函大历城分
校”,招收学员110人。至此,以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为龙头、乡镇科普学校为主导、
村科普夜校为基础的全区科普活动网络已基本形成。 1994年6月,召开区科协第二
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科协工作报告,修改了科协章程,选举出科协委员27人,
常委29人,刘哲任主席,杨世华任副主席。会后针对科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
步加强了领导,理顺关系,建立健全了各级科协机构。1995年底,全区各乡镇科协
有专兼职人员21人,农研会281个,会员5399人;有区直学(协、研究) 会、厂矿科
协20个,会员2829人。

【科普活动】 1986~1995年,区科协在科普活动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围绕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以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和开发引进、咨询服务
为主要内容,举办了科技讲座、科技成果展览、科普画廊和科技成果发布会,开展
了科普活动月(周)、科教电影放映月、科普赶集及青少年十小科技等活动,普及推
广了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围绕区委、区政
府的中心工作,区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参谋、助手作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
者,把各级科协办成了科技工作者之家,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
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使全区工农业生产的科
技贡献率在“八五” 末达到57.25%。1990年,区科协在科技咨询活动中完成重大
科技咨询项目12项, 被省科协评为“决策咨询论证”先进单位;1986~1990年,被
省、市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
进单位”。

(刘明)

【专利工作】 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后,全区认真宣传贯彻
和实施《专利法》,举办专利法培训班5期,培训300多人次,有87人取得了《济南
市工程技术人员专利法培训结业证书》,在全区建立了专利工作联络员队伍,形成
了网络。确定济南铸造材料实业总公司、济南金菱造锁有限公司、济南华山煤制品
厂为专利试点企业。10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510件,其中1993年申请量为154件,
居全省县区第六名。在1995年济南市专利知识竞赛中,历城区代表队获第二名。

【技术市场管理】 1992年10月,设立济南市技术合同登记处历城登记站。1993年3
月,区科委成立技术市场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技术合同法》和《山东省技术市
场管理条例》,对区内技术市场进行了检查整顿,组织技术贸易人员进行培训,有
40多人取得结业证书后, 持证上岗。1992~1993年,全区技术转让、开发、服务合
同登记48份, 技术交易额80多万元。1994年5月,建立技术、人才、信息市场,展
示技术信息千余条。

【信息咨询】1987年3月,历城县科委创办了《科技信息参考》,1989年3月,区科
委出刊《历城星火信息》 ,印发各乡镇和企业。1992年2月,又成立了“技术经济
信息部”,创办了《历城经济技术信息》,加入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技术信息促进
系统U NDD/TIDP, 共印发信息刊物百期, 及时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各类信息1500条
(项)。

【民营科技】 1985年6月,历城区成立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历城新工艺研究所。
10年来,在发展民办科技机构工作中,认真贯彻“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方针,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及优惠政策,使全区民办科技机构得到迅速
发展。 1995年底,民营科技机构已达到60多家,其中厂办所6家,企业所属的技术
协会服务站12家, 民办个体40多家,从业人员900多人,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
上的技术人员占30%以上; 研究开发项目110多项,其中获奖成果24项;济南华阳
实业总公司应用技术研究所和济南市粉末冶金研究所进入济南市民办科技机构15强。

【地震监测】区建有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委,
科委有分管主任和专人分管地震工作。 1993年4月,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全区第一
个《济南市历城区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全区地震监测,在孙村镇农技站、
党家庄镇杜庙村设两处水井观测点,在唐王渔场设动物异常观测点,定时观测记录,
定期向市地震办公室报送观测情况。此外,历城一中、二中的地震知识宣传活动小
组,洪家楼、王舍人、港沟、党家庄、柳埠、高而、遥墙等乡镇的地震知识宣传网,
也都有观测、报送宏观异常的任务。1995年,区科委被济南市地震办公室评为地震
监测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办公室】 1988年7月,历城区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
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88)29号〕精神,会同山东大学、山东轻工业
学院、省农科院、省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发起建议在洪家楼地区建立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试验区, 并由历城区政府向济南市政府写了请示。8月份由科技副区长冯
书文带队到北京、 天津考察,9月份召开了论证会。11月,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李
绪鄂来历城检查试验区工作。 1989年5月,成立济南市历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
验区办公室,并制定出台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和《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试验区暂行办法》 等规定。到1991年2月,已发展各类研究所、科技开发公
司等科技企业20多家,初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在试验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济南市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3月,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
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聘请科技副职】历城区于1988、1990、1993年,先后从山东大学聘请冯书文(女)、
鲁开宏、柴建国为科技副区长。1989年,全区有14个乡镇选聘了16名科技副乡镇长。
1995年,全区20个乡镇全部选配了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区长、科技副乡镇长工作
上有职有权,积极组织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了原单位与所在单位联系,
牵线搭桥,引进人才和技术,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为全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产学研工程】历城区充分利用和发挥洪家楼镇智力密集这一优势,加强了同大专
院校、 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1994年7月,根据济南市谢玉堂市长关于“产学研
工程率先在乡村突破”的批示,抓了以请军师、建智囊团、建立形象工程为重点的
产学研工程。 全区聘请科技军师102名,其中区六大班子26名,20个乡镇76名。全
区近百个经济一类村组建智囊团1000多人,与省内外6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
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开发、提供中试、技术服务等形式,联合实施90多个项目,其
中产学研形象工程项目19项。 创建产学研示范乡镇1个--洪家楼镇。产学研工程的
实施,加快了全区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科教兴区活动周】 1994年8月,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5日到10日
定为“科教兴区活动周”。在首届科教兴区活动周中,区六大班子领导会见了区委、
区政府聘请的26位科技军师,并颁发了聘书。对1993年度的科技进步奖成果进行了
奖励,表彰了省级星火示范乡镇、省级星火骨干企业。省科委主任何宗贵,市委书
记、市长谢玉堂,市科委主任王长欣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在1995年举办的第二届科
教兴区活动周期间,召开了全区科技大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后以区委〔1995〕63号
文下发。表彰了科教兴区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发了1994年度科技进步奖。开展了走
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慰问科技军师活动,对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活动进行
了检查和交流。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1995年,历城区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活动。
各级党委、政府在创建活动中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区长办
公会6次专门研究科技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了专门培训,
在全区形成了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的热潮。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对
科技的投入,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科技管理、培训、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1992~1994年,全区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达到
57.25%,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达73.4%,国民收入平均增长37.51%,均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
1996年1月10日, 省科委受国家科委委托,依照10条标准27项指标,对历城区
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验收。同年7月24日,国家科委以国科发政字[1996]321
号文命名历城区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1986~1995年历城区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星火奖主要成果表
┌──┬───────────────┬───────────┬───────┬──┬──┬───┐
│序号│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奖励级别 │奖励│奖励│首位 │
│ │ │ │ │年度│等级│人员 │
├──┼───────────────┼───────────┼───────┼──┼──┼───┤
│1 │花岗石精加工技术开发 │济南青花岗石开发公司 │山东省星火奖 │1989│二等│翟恒泰│
├──┼───────────────┼───────────┼───────┼──┼──┼───┤
│2 │HYA全塑纵包通讯电缆 │济南通讯电缆厂 │山东省星火奖 │1989│二等│于锡俊│
├──┼───────────────┼───────────┼───────┼──┼──┼───┤
│3 │实施星火计划振兴区域经济 │济南市历城区科委、农行│山东省星火奖 │1989│三等│李国栋│
├──┼───────────────┼───────────┼───────┼──┼──┼───┤
│4 │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历城区植保站 │济南市科技进步│1989│三等│翟家仁│
│ │应用 │历城区仲宫农技站 │奖 │ │ │ │
├──┼───────────────┼───────────┼───────┼──┼──┼───┤
│5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历城区植保站 │济南市科技进步│1989│三等│刘哲 │
│ │究 │ │奖 │ │ │ │
├──┼───────────────┼───────────┼───────┼──┼──┼───┤
│6 │玉龙雪桃丰产栽培技术扩大试验 │历城区林业局果树站 │山东省科技进步│1990│三等│臧海云│
│ │ │历城区彩石乡政府 │奖 │ │ │ │
├──┼───────────────┼───────────┼───────┼──┼──┼───┤
│7 │DZG0.5--0.09 │济南市历城区热水锅炉厂│济南市科技进步│1990│三等│张梦珠│
│ │0.35--0.6995/75 │ │奖 │ │ │ │
│ │AⅡ型汽水两用锅炉 │ │ │ │ │ │
├──┼───────────────┼───────────┼───────┼──┼──┼───┤
│8 │小麦良种提纯复壮高纯度原种大面│历城区种子站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0│三等│于金龙│
│ │积繁殖 │ │奖 │ │ │ │
├──┼───────────────┼───────────┼───────┼──┼──┼───┤
│9 │优质镁碳砖技术开发 │济南市镁碳砖厂 │济南市星火奖 │1990│一等│曹心芝│
├──┼───────────────┼───────────┼───────┼──┼──┼───┤
│10 │HYA市内通讯电缆生产技术开发 │济南通讯电缆厂 │国家级星火奖 │1991│三等│柳新华│
│ │ │邮电部第五研究所 │ │ │ │ │
└──┴───────────────┴───────────┴───────┴──┴──┴───┘

续表

┌──┬───────────────┬──────────────┬───────┬──┬──┬───┐
│序号│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奖励级别 │奖励│奖励│首位 │
│ │ │ │ │年度│等级│人员 │
├──┼───────────────┼──────────────┼───────┼──┼──┼───┤
│11 │花岗石精加工技术开发 │济南青花岗石开发公司 │国家级星火奖 │1991│三等│翟恒泰│
├──┼───────────────┼──────────────┼───────┼──┼──┼───┤
│12 │优质镁碳砖技术开发 │济南市镁碳砖厂 │山东省星火奖 │1991│二等│曹心芝│
│ │ │鞍山热能研究所 │ │ │ │ │
├──┼───────────────┼──────────────┼───────┼──┼──┼───┤
│13 │自然通风窖改良及应用技术开发试│历城区锦绣川乡农技站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1│二等│王可敏│
│ │验 │ │奖 │ │ │ │
├──┼───────────────┼──────────────┼───────┼──┼──┼───┤
│14 │硅69及R--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济南市洪楼辛甸化工厂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1│三等│李连福│
│ │ │ │奖 │ │ │ │
├──┼───────────────┼──────────────┼───────┼──┼──┼───┤
│15 │合成香料乙酸苄脂新工艺的研究 │济南合成香料厂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1│三等│王学伟│
│ │ │ │奖 │ │ │ │
├──┼───────────────┼──────────────┼───────┼──┼──┼───┤
│16 │大白菜抗病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开│历城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1│二等│刘省 │
│ │发 │ │ │ │ │ │
├──┼───────────────┼──────────────┼───────┼──┼──┼───┤
│17 │大面积推广立体种植技术 │历城区农技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1│二等│刘光楚│
├──┼───────────────┼──────────────┼───────┼──┼──┼───┤
│18 │利用废纸生产中高档卫生纸技术开│济南市卫生纸厂 │济南市星火奖 │1991│三等│黄觉怀│
│ │发 │ │ │ │ │ │
├──┼───────────────┼──────────────┼───────┼──┼──┼───┤
│19 │济南青薄板技术开发 │济南华新石材有限公司 │济南市星火奖 │1991│三等│程庆国│
├──┼───────────────┼──────────────┼───────┼──┼──┼───┤
│20 │科学施肥应用技术开发 │历城区土肥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1│三等│邓启煌│
├──┼───────────────┼──────────────┼───────┼──┼──┼───┤
│21 │优质镁碳砖制造技术 │济南市镁碳砖厂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2│一等│周惠兴│
│ │ │冶金部鞍山热能研究所、钢铁研│奖 │ │ │ │
│ │ │究总院 │ │ │ │ │
├──┼───────────────┼──────────────┼───────┼──┼──┼───┤
│22 │通讯光缆生产技术 │济南通讯电缆厂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2│二等│于锡俊│
│ │ │ │奖 │ │ │ │
├──┼───────────────┼──────────────┼───────┼──┼──┼───┤
│23 │康利--生菌饲料添加剂 │历城区生化厂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2│三等│商和明│
│ │ │ │奖 │ │ │ │
├──┼───────────────┼──────────────┼───────┼──┼──┼───┤
│24 │“多效灭腐灵”防治苹果腐烂病 │历城区果树服务站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2│三等│张广友│
│ │ │ │奖 │ │ │ │
├──┼───────────────┼──────────────┼───────┼──┼──┼───┤
│25 │塑料棚菜生产配套技术推广 │历城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2│三等│黄梦贤│
│ │ │ │奖 │ │ │ │
└──┴───────────────┴──────────────┴───────┴──┴──┴───┘

续表

┌──┬───────────────┬──────────────┬───────┬──┬──┬───┐
│序号│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奖励级别 │奖励│奖励│首位 │
│ │ │ │ │年度│等级│人员 │
├──┼───────────────┼──────────────┼───────┼──┼──┼───┤
│26 │自行车防盗锁 │济南第二制锁厂 │济南市星火奖 │1992│二等│章戈力│
├──┼───────────────┼──────────────┼───────┼──┼──┼───┤
│27 │历城区十万亩种放剂、喷施宝等五│历城区土肥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2│三等│王长水│
│ │种产品综合应用技术 │ │ │ │ │ │
├──┼───────────────┼──────────────┼───────┼──┼──┼───┤
│28 │高锌蔬菜栽培技术应用 │历城区蔬菜局 │济南市星火奖 │1992│三等│王芳德│
├──┼───────────────┼──────────────┼───────┼──┼──┼───┤
│29 │历城区十万亩地瓜综合增产技术推│历城区农技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2│三等│宫秀兰│
│ │广 │ │ │ │ │ │
├──┼───────────────┼──────────────┼───────┼──┼──┼───┤
│30 │优质镁碳砖制造技术及推广 │济南市镁碳砖厂 │山东省科技进步│1993│二等│曹心芝│
│ │ │冶金部鞍山热能研究所、钢铁研│奖 │ │ │ │
│ │ │究总院 │ │ │ │ │
├──┼───────────────┼──────────────┼───────┼──┼──┼───┤
│31 │自行车防盗锁 │济南第二制锁厂 │山东省星火奖 │1993│三等│郭光泉│
├──┼───────────────┼──────────────┼───────┼──┼──┼───┤
│32 │LCJ-3型常温快速黑化液 │济南市历城节能技术研究所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3│二等│王中超│
│ │ │ │奖 │ │ │ │
├──┼───────────────┼──────────────┼───────┼──┼──┼───┤
│33 │新牌号YL3、YL6硬质合金刀具 │历城区硬质合金厂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3│三等│刘文生│
│ │ │ │奖 │ │ │ │
├──┼───────────────┼──────────────┼───────┼──┼──┼───┤
│34 │高强度低膨胀QF-101型特种酚醛树│济南市潜力化工实业总公司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3│三等│观学道│
│ │脂 │ │奖 │ │ │ │
├──┼───────────────┼──────────────┼───────┼──┼──┼───┤
│35 │窝铺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历城区政府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3│三等│鲁开宏│
│ │ │山东农业大学 │奖 │ │ │ │
├──┼───────────────┼──────────────┼───────┼──┼──┼───┤
│36 │GD光缆技术开发 │济南通讯电缆厂 │济南市星火奖 │1993│一等│于锡俊│
│ │ │邮电部第五研究所 │ │ │ │ │
├──┼───────────────┼──────────────┼───────┼──┼──┼───┤
│37 │光合微肥在果树上应用技术推广 │历城区锦绣川农技站、林业站、│济南市星火奖 │1993│二等│王可敏│
│ │ │济南市农业局 │ │ │ │ │
├──┼───────────────┼──────────────┼───────┼──┼──┼───┤
│38 │山丘地区玉米高产配套技术开发 │历城区仲宫农技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3│二等│张跃堂│
└──┴───────────────┴──────────────┴───────┴──┴──┴───┘

续表

┌──┬───────────────┬────────────┬───────┬──┬──┬───┐
│序号│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奖励级别 │奖励│奖励│首位 │
│ │ │ │ │年度│等级│人员 │
├──┼───────────────┼────────────┼───────┼──┼──┼───┤
│39 │芦笋糖浆技术开发 │济南锦绣川保健食品厂 │济南市星火奖 │1993│二等│周逢春│
├──┼───────────────┼────────────┼───────┼──┼──┼───┤
│40 │肌醇生产技术开发 │济南市华新生物化学研究所│济南市星火奖 │1993│三等│商和明│
├──┼───────────────┼────────────┼───────┼──┼──┼───┤
│41 │池塘养鱼模式养殖增产技术 │历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3│三等│王林波│
│ │ │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 │ │ │
├──┼───────────────┼────────────┼───────┼──┼──┼───┤
│42 │窝铺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历城区人民政府 │山东省科技进步│1994│三等│冷寿慈│
│ │ │山东农业大学 │奖 │ │ │ │
├──┼───────────────┼────────────┼───────┼──┼──┼───┤
│43 │山丘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历城区仲宫农技站 │山东省星火奖 │1994│二等│张跃堂│
│ │ │历城区农业局 │ │ │ │ │
├──┼───────────────┼────────────┼───────┼──┼──┼───┤
│44 │GD光缆技术开发 │济南通讯电缆厂 │山东省星火奖 │1994│二等│于锡俊│
│ │ │邮电部第五研究所 │ │ │ │ │
├──┼───────────────┼────────────┼───────┼──┼──┼───┤
│45 │富养系列小麦粉技术开发 │历城区粮油总公司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4│二等│孙积刚│
│ │ │ │奖 │ │ │ │
├──┼───────────────┼────────────┼───────┼──┼──┼───┤
│46 │淡水鱼鱼丸的研究 │济南市白云实业总公司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4│三等│李茂芝│
│ │ │ │奖 │ │ │ │
├──┼───────────────┼────────────┼───────┼──┼──┼───┤
│47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推广 │历城区水利局 │济南市科技进步│1994│三等│张忠炎│
│ │ │ │奖 │ │ │ │
├──┼───────────────┼────────────┼───────┼──┼──┼───┤
│48 │名优特水产畜禽产品生产基地综合│济南市白云实业总公司 │济南市星火奖 │1994│二等│李茂芝│
│ │开发 │ │ │ │ │ │
├──┼───────────────┼────────────┼───────┼──┼──┼───┤
│49 │冬季茄果豆类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历城区蔬菜局 │济南市星火奖 │1994│二等│黄梦贤│
│ │术开发 │历城唐王、王舍人蔬菜站 │ │ │ │ │
├──┼───────────────┼────────────┼───────┼──┼──┼───┤
│50 │苹果幼树丰产综合技术推广 │历城区果树服务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4│二等│张波 │
├──┼───────────────┼────────────┼───────┼──┼──┼───┤
│51 │历城区五万亩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历城区农技站 │济南市星火奖 │1994│三等│孙善文│
│ │培技术推广 │ │ │ │ │ │
├──┼───────────────┼────────────┼───────┼──┼──┼───┤
│52 │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件 │济南市历城南郊铸造厂 │济南市星火奖 │1994│三等│于立功│
├──┼───────────────┼────────────┼───────┼──┼──┼───┤
│53 │唐王渔场生态农业系统建设与研究│济南市白云实业总公司 │济南市星火奖 │1995│二等│谢连庆│
└──┴───────────────┴────────────┴───────┴──┴──┴───┘

续表

┌──┬─────────────┬────────────┬──────┬──┬──┬───┐
│序号│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奖励级别 │奖励│奖励│首位 │
│ │ │ │ │年度│等级│人员 │
├──┼─────────────┼────────────┼──────┼──┼──┼───┤
│54 │奶业开发 │济南斯达乳品厂 │济南市星奖 │1995│二等│陈传刚│
├──┼─────────────┼────────────┼──────┼──┼──┼───┤
│55 │烟草薄片粘合剂添加剂 │济南华阳实业总公司 │济南市星火奖│1995│二等│李长水│
├──┼─────────────┼────────────┼──────┼──┼──┼───┤
│56 │甘薯切块栽培技术开发 │历城土肥站 │济南市星火奖│1995│三等│张长华│
├──┼─────────────┼────────────┼──────┼──┼──┼───┤
│57 │苹果、梨改劣换优技术推广 │历城区果树站 │济南市星火奖│1995│三等│李克明│
├──┼─────────────┼────────────┼──────┼──┼──┼───┤
│58 │YLD系列电动激振器 │济南洪楼振动电机厂 │济南市星火奖│1995│三等│于强 │
├──┼─────────────┼────────────┼──────┼──┼──┼───┤
│59 │黑色低密度聚乙稀电缆护套料│济南东方塑胶制品公司 │济南市星火奖│1995│三等│杨景春│
├──┼─────────────┼────────────┼──────┼──┼──┼───┤
│60 │LNXHG全自动给水设备 │济南市利农自动给水设备厂│济南市星火奖│1995│三等│郝敬东│
└──┴─────────────┴────────────┴──────┴──┴──┴───┘

(陈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