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313&run=13

1986年,历城县邮电局下设4个职能股、11个生产班组、20处邮电支局和7处邮电所。
职工总数353人,邮政职工232人,电信职工121人。其中生产人员311人,管理人员
42人。 1989年4月,根据省邮电管理局决定,原历城区邮电局邮政、电信分设,成
立区邮政局和区电信局。区邮政局下设3个职能办公室,5个生产班组,20处支局和
7处邮政所, 职工197人。1990年1月,根据市邮政局决定,吴家堡、大金庄邮政支
局和腊山所划归槐荫区邮政分局管理。1995年,区邮政局实行局长责任制,下设局
长办公室、计财办公室和业务办公室;设营业室、储汇室、发行室、集邮室、封发
室、 邮运室和投递室7个生产专营室;设王舍人庄、郭店、孙村、大龙堂、港沟、
董家、唐王、遥墙、华山、党家庄、仲宫、柳埠、高而、锦绣川、西营、桑梓店、
大王、靳家、工业北路、山大路、黄台和大桥路22处邮政支局及工业南路、王舍人
庄街里、济钢、炼油厂、生建4处邮政所。同年末职工182人,其中生产人员153人,
管理人员2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人,初级职务者21人。

【邮政业务】 1986~1995年,邮政通信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区邮政业务总量
1995年达到776万元, 比1986年增加585.4万元, 增长3.0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5.06%; 邮政业务收入由1986年的54.47万元, 1995年达到830.6万元, 增长了
14.25倍, 其中包件、汇票、订阅报刊和邮政储蓄余额分别提高6.73倍、5.47倍、
2.71倍和100多倍。特快专递业务从无到有,1995年底达到35195件。10年来,全员
劳动生产率由人均2724元增加到43716元, 增长15.05倍; 通信邮路达到3189公里
(单程);拥有邮运车辆13部。先后新建遥墙、党家庄、郭店、孙村、桑梓店、董家
邮政营业楼, 新增作业场地3089平方米,投资总额333万元。增设服务网点35处,
购置微机23台,计息器33台,邮政储蓄事后监督实行电脑控制,报刊发行业务使用
微机处理,提高工时24倍;信函过戳机的引进以及电子收寄机的使用,大大减轻了
邮政劳动强度, 提高效率3倍;对主要营业窗口进行改造,实现收寄微机化、电算
化, 用邮环境得到改善,通信生产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部颁7项通信质量
指标稳步提高。企业综合档案管理达到省级先进标准。

【邮政内部管理】 1986~1995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管理、邮政信誉有较大
的改善和提高。一是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出发,本着政、业、勤并举,注重实绩,
选拔年轻同志充实领导岗位,支局长、室主任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建立健全20多
项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环节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并对管理部门和支局生
产室职责范围的协调配合提出规范要求,避免大小责任事故3起,复活“死信”200
余封。二是发挥全员经营优势,克服畏难情绪,参与市场竞争,召开各种形式经营
座谈会52次,揽收收入达80万元,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尤其各年度党报党刊收订时
期,积极宣传,改善服务,确保各年度的党报党刊完成收订任务。三是坚持增收与
节支并举,把握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积极开展节约一滴油、一
个铅志、 一段扎绳活动,总共折合人民币2万元,企业经济效益连年提高。四是建
立健全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采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励
政策,给生产经营注入了活力。1994、1995年度业务收入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
五是加强业务检查监督工作,每年检查时间都在三分之二以上,及时纠正处理违犯
《邮政法》 、 《邮政管理条例》事件18起,维护了邮政事业的严肃性。六是开展
“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营业人员统一着装,挂牌服务,规范服务用语
40条,聘请社会监督员11名,累计发放征求意见函1万余封。

(卢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