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5&A=2&rec=222&run=13

历城区立体种植技术于1981年开始推广,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1~
1985年) ,通过分类调查,小区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经验,广泛宣传,全县抓了
仲宫、 董家、港沟、孙村4个重点乡镇、30个样板村的示范推广。1985年,全县推
广面积7733公顷。 通过对仲宫镇10个村、430公顷、34个典型户的调查,立体种植
技术示范片比小麦、玉米两作常规种植平均亩增收入250元。第二阶段(1986~19 90
年) ,在前5年试验、调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3大类型、12种种植模式进行
大面积示范推广。1986年,全县推广立体种植面积10331公顷,平均亩增收入104.2
元,共计增加收入1614.68万元。1987年,全区推广立体种植面积15544公顷,平均
亩增收入140.6元, 共计增加收入3278.8万元。 1988年, 全区推广立体种植面积
17320公顷, 平均亩增收入153.85元,共计增加收入3997万元。同时,针对历城区
实际情况,研究、筛选出了适应丘陵旱区及沿黄稻区的种植模式,归纳总结出适应
本区的4大类型、 5大基础作物、9种种植模式的立体种植技术。1989年在旱情严重
的情况下,全区丘陵旱区重点推广了抗旱耐瘠适应性强、价值高的旱地西红柿种植
模式。 当年推广立体种植17400公顷, 平均亩增收入156.5元, 共计增加收入
4084.65万元。 1990年, 全区立体种植技术推广面积19000公顷, 平均亩增收入
171.8元, 共计增加收入4896.3万元。1991年,历城区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立体
种植先进单位”。第三阶段(1991~199 5年),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重点推广了地
膜覆盖、塑料拱棚、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实施了“白色工程”,发展霜期
农业。1995年全区立体种植面积达18933公顷,亩增收入697元,共计增加收入1.98
亿元,其中有2487公顷平均亩产值达到3222.9元,653公顷平均亩产值达到5261.58
元。

历城区立体种植主要模式

┌──┬──────────────────┐
│序号│模式 │
├──┼──────────────────┤
│1 │小麦/菠菜/玉米 │
├──┼──────────────────┤
│2 │小麦/玉米/大白菜 │
├──┼──────────────────┤
│3 │春土豆/玉米/萝卜 │
├──┼──────────────────┤
│4 │早春西瓜/玉米/大白菜 │
├──┼──────────────────┤
│5 │早春菜(菜花、西葫、卷心菜)/玉米/豆角│
├──┼──────────────────┤
│6 │小麦/玉米/芸豆或杂粮 │
├──┼──────────────────┤
│7 │鲜食玉米/地芸豆/玉米/架芸豆 │
├──┼──────────────────┤
│8 │鲜食花生/玉米/早熟白菜 │
├──┼──────────────────┤
│9 │小麦/春土豆/玉米/大白菜 │
├──┼──────────────────┤
│10 │小麦/菠菜/玉米/芸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