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南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22&rec=13&run=13

古曹国境内之名山,因处曹国之南得名。位于在今曹县青岗集乡与定陶县接
界处,西起青岗集村北,东到临商公路,现仍有遗迹。
《诗·曹风·候人》有“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句,《毛传》:“南山,曹
南山也。”注家以为:咏草木盛多,南山云气升腾,比喻小人众多,气焰盛张。
范氏日:“曹南,曹之南鄙是也。”《论衡》:“大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曹
南之山,则雨一国之山也”。阜峦起伏,高八九丈,绵延数里,山下有会盟坛。
《春秋经》载:“僖公十九年,宋人、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元和郡县志》
载:“曹南山在济阴县东二十里。”《太平寰宇记》亦如此。唐、宋济阴县皆治
左城,在今曹县西北六十里,即曹县韩集镇堤上范村南,其东二十里正在青岗集
以东,此足以证实曹南山之所在地。
关于“曹国”之名的来历,《括地志》载:“有曹南(山),因名曹”,这
一推论欠妥。《曹风》是《诗经》的一部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大抵是
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作品。因此,在
东汉之前,是只有南山而没有曹南山的。为什么南山之名又变成曹南山呢?据王
充的解释是它处于“曹之南”。这里的曹有两种含义:一是曹县,二是曹国。曹
县建制于明代,所以王充所指的“曹之南”,实际上是曹国之南。所以说,曹国
之名的来历,决不是境内有个曹南山;相反,曹南山一名的来历,却是它位于曹
国的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