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开拓进取的绿源食品公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86&run=13

菏泽绿源食品公司总经理 张志华

绿源食品公司(原菏泽肉联总厂),是原中商部投资建设的中型肉类联合加工储备
企业,山东省十大肉联企业之一,也是菏泽地区规模最大的肉食加工企业。1983年建
成投产, 厂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4800万
元,铁路专用线2.6公里,专用供电线路3.5公里。主要生产能力和设施为:日宰生猪
150 0头,牛200头的屠宰生产线各一条;班产雪糕10万支的自动生产线一条;熟食制
品、骨粉、血粉、脱水蔬菜及配套完整的供排水、污水生化处理、供暖等设施;冷藏
库容量5200吨,其中恒温库1000吨,低温库4200吨,日结冻能力150吨;建筑面积750
平方米, 检疫检测设施齐备、先进的质检楼一座。1997年8月26日,地委行署决定将
公司整建制划转地区粮油集团总公司。兼并后,特别是1998年元月以来,粮油集团启
动和恢复公司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注入1000多万元的资金启动生产,
组建了新的公司领导班子,在地委行署及粮油集团总公司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加强
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内部改革力度,广大职工的情绪稳定,
生产积极性高涨,企业发展形成良好势头。1998年全年宰杀生猪4万头,牛883头,实
现销售收入2405万元,创综合效益215万元。
1998年,公司从抓思想教育入手,使广大职工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我
与企业共兴衰”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企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1998年初,针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
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实际,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2
4项规章制度。“请假考勤制度”,解决了迟到、早退、旷工等劳动纪律涣散的现象
;“资金管理制度”,解决了多头收款、多头开支的混乱局面,同时压缩费用开支,
对非生产性200元以上和生产性1000元以上的开支,全部报局审批。对设备物料的购
置严格把关,对业务招待、车辆维修、办公费、电话费等费用,实行定额管理,严格
控制了开支,从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上。在产品质量上,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合
格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1998年10月,销往江苏的产品中,混入了一件不合格品,公
司发现后,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一起事故隐患。并对相应责任人进
行处罚,确保了产品质量信誉。通过强化企业管理,使企业形成了“人人有职责,事
事有标准”,办事高效,奖罚严明,制度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
二、抓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首先,针对生产加工车间人员不足,而机
关人浮于事,科室设置繁多的实际,公司果断地把原有的14个科室归并为7个,机关
人员减少30%。充实到生产经营第一线。由于长期停产,职工技术和素质普遍低下。
因此,公司抽调一部分骨干力量,到外地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方法和加工技术,另一
方面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职工尽快掌握了生产加工技能。1998年初加工的860
吨猪肉出口俄罗斯,基本上没发生质量问题。技术力量和素质的提高和加强,确保了
产品质量和效益。
三、加大销售力度,努力占领市场。公司要求业务人员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
客户即“上帝”的观念。同时注意搜集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巩固老客户
、开辟新客户,销售网络逐步完善,出现了市场比较稳固的局面。同时,新成立10处
放心肉专卖店,努力扩大产品在菏泽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公司还充分发挥自有铁路专用线和库容量大的优势,积极开展代中转储存业,增
加了收入。对猪小肠、猪血副产品的销售也由驻地村委的低价收购,改为由公司按市
场出售,全年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10多万元。
四、狠抓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1998年初,公司投资28万元对冷饮
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并对外承租经营。1998年4-8月份,投资400余万元,对猪、牛
肉加工车间按出口标准进行了改造,当年顺利通过国家商、动检注册验收,使公司取
得了自营出口权。结合城市规划,投资25万元,对人民路一侧的排水沟和厂容进行改
建,树立起崭新的企业新形象。

(组稿人 王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