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粮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85&run=13

工作综述
粮食局局长 胡月臣

1998年底,全区粮食系统干部职工28826人,有341个独立核算单位,固定资产原
值8.4亿元;有15个粮食储备库 (其中国家储备局批准挂牌的国家粮食储备库9个,列
全省各市地之首) ,5个粮食转运站,10个面粉厂(年处理原粮能力40万吨),9个植物
油厂(年处理原料能力20万吨) ,7个饲料厂(年班产能力4.5万吨),6个食品加工厂,
农村基层粮管所225个, 城镇粮店45个;全区完好仓容量80万吨,为国家储存专项储
备粮30万吨。
地直粮食系统现有企事业单位18个,其中国家大型企业3个,中型企业3个,粮食
职工中专学校1所。现有干部职工1878人。粮油日加工量近千吨,年经营粮油总量10
0余万吨。铁路专用线3条,仓房容量22万吨。至1998年底,总资产已达5.5亿元,其
中固定资产(原值)2.6亿元,比粮食放开前的1993年翻了两番,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
省同行业第3位,经济效益列首位。所属华瑞食品公司系山东省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拥有2条引进布勒公司日加工550吨的小麦制粉生产线和一条日加工15吨的高档挂面
生产线,其“华瑞”牌系列面粉被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满意产品,被省技术
监督局定为质量免检产品,并享有独立的进出口经营权。菏泽浸出油厂拥有日处理原
料400吨的两条浸出油生产线,具有国内先进的平转式固定栅板浸出器等整套加工设
备及质量检测仪,主要产品有“荷宝”牌系列大豆油、花生油、浓香花生油、食用调
和油及豆粕、花生粕等省、地优良产品。肉联总厂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急冻能力1
50吨,冷藏库容量5200吨,其中恒温库1000吨,低温库4200吨,铁路专用线2.6公里
,拥有日宰生猪1000头、活牛200头的生产流水线各一条。菏泽和巨野两个大型国家
粮食储备库,现有标准化仓房13万吨,在建仓房5万吨,各有铁路专用线一条。菏泽
旺达畜禽养殖公司是1998年新建年出栏优质瘦肉型仔猪和商品猪1万头的养殖基地,
其“旺达”牌饲料科技含量高,产品已占领菏泽市及其周边市场。

(组稿人 杨玉奎)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1998年是大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年。为尽
快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粮食流通体制,全区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
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粮食改革的各项政策和一系列重要文件,紧紧围绕“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粮食
收购条例》,坚决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努力克服仓容不足、库存量
大、露天存放多、保管压力大等困难,周密安排,积极收购,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出售
保粮的要求。1998年,全区共收购定购粮1.95亿公斤,顺利完成了年度国家粮食定购
任务,按保护价收购粮食2.2亿公斤。在收购过程中,认真执行户交户结政策,坚持
做到一手交粮,一手付钱,不向农民打白条,受到农民的欢迎。
二、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运作良好。国务院出台的顺价销售政策,是确保国有
粮食收储企业不再发生新的亏损,逐步消化老挂帐的重要措施,是确保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全区各级粮食收储企业按照地委行署和省粮食局部署,把
执行国务院粮食顺价销售政策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来对待,达不到顺价销售价格
的坚决不销,没有再发生亏本销粮的情况。11月份,国务院、省政府对顺价销售政策
作了新的调整,规定小麦按1998年当年定购价、保护价的加权平均价计算顺价销售价
格,以前的粮食随着市场粮价的回升,逐步实现顺价。这一政策出台后,各收储企业
抓住时机,大力开拓市场,促进粮食经营,先后销售粮食3.75亿公斤。
三、粮食收购资金实现了封闭运行。全区各级粮食部门下大气力加强资金管理,
自觉接受农发行监督,严格执行“库贷挂钩”、“钱随粮走”政策,确保收购资金专
款专用,坚决杜绝和纠正各种形式的挤占挪用,实现了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1998年
全区粮食收购入库值,同农发行新增贷款额基本一致,粮食销售款归行率和贷款收回
率基本达到100%。
四、收储业务与附营业务实现了分离。按照粮食体制改革关于政企分开和政策性
业务与附营业务分离的要求,各县市都建立了收储公司,在县粮食局领导下,受政府
委托专司粮食收储业务。各乡镇粮所成立粮食收储站,收储公司对收储站实行委托代
理制或内部报帐制。基层粮所成为附营企业。根据业务分开、资金分离、人员分流的
原则,积极做好附营企业的资金划转工作。年内9个县市共向附营企业划转资金2.72
亿元,促进了附营业务的开展。各县市粮食收储公司按照精减、高效的原则,主动做
好配备人员、完善制度等工作,多数已开始运作经营。
五、粮食企业改革有较大进展。按照地委行署要求,全区粮办工业企业加大改革
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企业自身改革。1998年底统计:全区粮办工业企业已完成
改制的24家,占企业总数的61%。其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6家,实行股份有限公司的
4家,拍卖出售的11家,承包经营的1家,兼并破产的1家。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转变经营方式,使一些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的竞争主体,增强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全区粮食业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安全保粮水平有新提高。1998年全区年粮油
平均库存量达到12亿公斤,最高库存量达到13亿公斤,垛存粮最高达2.5亿公斤,均
创历史最高水平。仓容不足,安全保粮难度大,是全区粮食仓储工作的一大特点。为
此,各级粮食部门以确保储粮安全为重点,狠抓了各项储粮制度的落实。继续深入开
展了“四无粮仓”活动,广泛推广科学保粮新技术。年内先后3次组织了全区储粮大
检查,累计抽调业务技术骨干150多人次,检查存粮库点320多个。年底共评出“四无
粮仓”单位256个,占储粮单位总数的98%,3次累计检查“四无粮油”35亿公斤,占
总库存量的97.3%。
二、粮仓建设有新的进展。为适应全区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级粮食部门一是
狠抓了现有仓房的维修和改造。全区投资450万元,大修仓房7500万公斤,小修仓房
2.2亿公斤,提高了现有仓房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二是筹措资金建设新仓房。各县市
粮食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多方筹集资金2029万元,新建仓房容量6000万公斤,并全部
建成投入使用。三是认真抓好中央直属粮库的建设。通过跑省、部多方做工作,积极
争取国家无偿投资8000万元,建设巨野、曹县、单县3个国家粮食储备库,增加库容
1.5亿公斤,为1999年乃至以后的粮食收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种经营工作有新发展。基层粮食企业主、附营分开后,多种经营已成为商
业经营企业的主业。为推动此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地区粮食局采取典型引路、现场指
导、组织参观、及时调度等措施,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开展。一是发展了以“两代一换
”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活动。年内新增代农储粮7000万公斤,132套面粉加工机组
代农加工面粉9500万公斤,1463个农村服务网点为农兑换粮油9000万公斤,安排了分
流职工2427人。二是大力发展种植业。巨野县谢集粮所在海南租种热带水果获得成功
;成武县、菏泽市粮食局在海南租赁土地搞种植,发展势头良好。三是开展跨行业经
营。据统计全区粮食部门跨行业经营项目发展到460多个,经营范围达10多个门类。
养殖业年内共养鸡6.3万只,养猪2481头,养兔400只,养鱼12.7万尾,安置富余人员
3000人。
四、全区粮食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迈出新步子。在地区粮食局工业技术中心的指导
帮助下,县市粮食企业技改投入7700万元,先后完成了成武、巨野、东明面粉厂的生
产工艺改造。东明浸出油厂通过技改,日加工量由原来的100吨增加到150吨,并提高
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小麦优良品种推广工作有新进展。为加快全区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高
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粮食部门积极响应地委行署号召,以服务“三农
”为出发点,积极推广PH系列小麦新品种,取得明显成效。地区粮食局继去年筹措资
金100万元用于推广优良小麦,扶持建立36个PH系列小麦生产基地的基础上,1998年
进一步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全区14个乡镇联合向全区发出了《以市场为导向
,向质量要效益,加快我区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的倡议书,动员各乡镇粮所刷写
永久性宣传标语1.4万条,印发宣传提纲48万份,提高了广大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自
觉性和积极性。据农业部门统计,1998年全区种植优质品种小麦近20万公顷,其中P
H系列小麦种植面积6.67万公顷,比上年的1.43万公顷有了重大突破。

[地直粮食部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1998年,地直粮食系统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
改革为动力,继续发扬“团结求实、拼搏争先”的粮食企业精神,齐心协力做好各项
工作,年内完成粮油经营总量9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630万元,提取折旧
810万元,超额完成了地委行署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一、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地直3个工业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搞好生
产经营,较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华瑞食品公司全年加工小麦7.8万吨,实现产
值1.31亿元,综合效益1050万元,居全省同行业首位;菏泽浸出油厂通过技术革新和
改造,使原来日处理原料50吨的预榨浸出生产线提高到80吨,原来日处理大豆200吨
的生产线提高到300吨,实现年加工产量8.8万吨,销售收入2.48亿元,提前2个月超
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综合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菏泽肉联总厂千方百计筹措资
金600万元,对猪、牛屠宰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获地区、省、国家三级动检、商检注
册,取得了独立的进出口经营权,为全面启动生产,开展出口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粮油经营取得较好成绩。各商业企业面对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的困难局面,
认真分析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形势下,实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政策后粮油经营的新
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全年完成购销量65万吨。菏泽国家粮食储备
库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完成粮油经营量6.4万吨,销售收入5056万元,居地直粮食
企业之首;地区粮贸公司善抓机遇,抢占市场,积极筹措资金2400多万元,年发运车
皮329个,销售收入3093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10名职工的地区粮食局驻
济宁转运站,坚持苦干实干,全年人均完成粮油经营量2500吨,人均经营量列地直粮
食企业第一名。
三、实业兴粮迈出稳健步伐。地直粮食企业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固定增值700
0多万元,是历史上基建投资最多的一年。投资3850万元的华瑞二期工程,1998年10
月底一次试车成功,小麦日加工量扩大一倍。该条生产线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
,大大增加了华瑞公司的整体实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巨野国家粮食储备库争取国家无
偿投资2305万元,扩建仓容5万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该库还投资400万元,建成4
341平方米的麟川商城;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万头良种猪厂,优良种猪已陆续入栏,1
999年将形成养殖规模;粮贸公司新建仓房7500吨。地区军粮供应站建立后,新上馒
头生产线一条,其“华瑞”牌馒头迅速占领了菏泽市场。菏泽国家粮食储备库食品厂
开发生产的面包、糕点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为进一步增强地直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紧迫感
、危机感,树立吃市场饭、辛苦饭、服务饭的观念,1998年不断深化了三项制度改革
,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逐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按照选贤任能的原则,坚持知识化
、年轻化、专业化标准,先后对5个单位的法人代表作了调整。继续实行企业行政职
能聘任制,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法,选聘了20位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了企业领
导岗位,全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实力。二是优化劳动用工制度。普遍实行了待岗
、试岗、竞争上岗和优化劳动组合的动态用工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待岗
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办法确定待岗人员、待岗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并实行动态管
理,通过待岗培训,达到上岗条件的,可以竞争上岗,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
是下力抓好减员增效。各直属企业按照地区粮食局的统一布署,积极压缩行政管理人
员,充实生产经营第一线。菏泽库、浸出油厂等单位精减压缩行政人员超过40%。巨
野库清退临时工力度大,一次清理临时工67名,彻底解决了建库以来长期没有解决的
临时工问题。四是规范分配制度。各直属企业在普遍实行风险工资的基础上,有的实
行了计件工资和提成工资,也有的实行了年功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彻底打破
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五、系统集约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地直粮油结算中心强化对资金的调度和监控
,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年融通筹集资金4000万元,保证了地直粮食企业的生
产经营需要。同时,统一在内部中转粮油、购置器材、修车加油、餐饮招待、调度经
营区域和客户范围、审核工资奖金发放等“十统一”规定在地直粮食企业得到坚决的
贯彻执行,有效堵塞了跑冒滴漏、降低了能耗,减少了费用开支,全年共节约开支1
00余万元,充分显示出地直粮食系统的整体优势。
(杨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