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财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76&run=13

工作综述
财贸办公室主任
贸易局局长 霍保银

1998年,全区流通工作紧紧围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流通体制,全面深
化改革,调整优化结构,在市场制约因素增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实现了流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一、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开拓市场成效显著。面对市场低迷、销售不畅的严峻形
势,组织工商企业把开拓市场、启动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先后参
加了南京、武汉、潍坊、济南商品交易会,扩大了区内产品宣传和销售。从农业大区
实际出发,把开拓市场的重点放在农村,开展了开拓农村市场工作调查,制定了《关
于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意见》,加强了农村销售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狠抓了单县、
郓城两县及20个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3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开拓农村市场工作,
促进了城乡市场的繁荣稳定。199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0.7亿元,比上年
增长18.5%;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68.8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99.3%,1985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二、流通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经营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在继续抓好流通小企
业改革规范完善的同时,围绕调整完善流通所有制结构,实施“两抓两退”战略,以
股份合作制改造和产权出售转让为重点,加快了国有资本退出流通领域步伐,整个流
通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至年底,全区流通系统672家企业已完成改制,其中股份
制、股份合作制企业148家、租赁经营193家、出售拍卖18家、兼并破产71家,改制面
达到76.5%。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粮食、棉花、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理顺了
粮食经营管理体制,放开了棉花、化肥市场。围绕提高企业综合经营能力,促进下岗
职工再就业,组织国合流通部门和企业以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办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
经营结构调整,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全区国合流通部门用于发展多
种经营和商办工业的总投入达到1.5亿元,新上项目71个。至年底,多种经营项目发
展到450多个门类,县级以下流通企业基本消灭了多种经营空白点。商办工业企业发
展到196个,销售收入占流通系统的60%以上。郓城县五棉厂、巨野县六棉厂等20多
个棉花加工企业,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培植了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了主体业务转移。
多种经营和商办工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1998年,全
区流通系统共安置下岗职工19362人,职工上岗率比上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支农服务成效显著。各级流通部门和企业
把加快流通发展的基点放在农业和农村,围绕服务“三农”,在积极搞好农副产品收
购和生产资料供应的同时,主动参与农业开发,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
,开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支农服务。1998年,
在粮食、棉花、化肥购销价格倒挂,销售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区累计收购粮油7.6
亿斤、棉花105万担,供应化肥114.4万吨,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和农业生产需要。至年
底,全区国合流通部门各类农场、良种繁育基地发展到50多处,各类畜禽养殖厂达到
130处,存养量达到180多万头(只),各种村级服务组织达到230多处,贸工农一体化
龙头企业发展到57个,经营额达6亿多元,农村专业合作社82个,联系农户53843户,
经营额1.5亿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场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各级认真组织实施“商
贸兴城”战略,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全区完成市场和商业网
点建设总投资2.2亿元,新建改造市场54处,新增面积25万平方米,扩建改造商业网
点3120处,新增商业网点7231处。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逐
步发展。截止年底,全区代理配送企业达到82个,年经营额9799万元,连锁经营企业
发展到11个,经营额4000多万元。认真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定点屠
宰工作在全区普遍推开,肉食市场管理得到加强。粮食、石油、化肥、煤炭、民爆器
材、化学危险品等重点商品市场清理整顿取得初步成效,市场流通秩序明显好转。
五、个体私营商业快速发展,多元化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在加快国合商业改革发
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个体、私营、联
营、股份制等新的流通经济成份的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其他经济共同
发展的多元化流通格局。到年底,全区个体、私营商业发展到16.5万户,比上年增加
1.58万户,从业人员40.1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年经营额71.1亿元。在全区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20.8%,集体经济占14.63%,个体、私营等其他经
济成份占64.57%。个体、私营商业已成为流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活跃市
场,安置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