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类 医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65&run=13

工作综述
医药管理局局长 魏建华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十项改革,在艰难爬坡中找生路
根据地委、行署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原则
,大胆推行十项改革。一是菏泽第二制药厂被济宁鲁抗集团兼并后,又将菏泽制药厂
整建制送给北京三达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优势企业的资金、管理、技术、市
场等优势,使两个老大难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明显改善。二是行业管理的工业企业采取
送、并、租、合等多种形式,如菏泽四药与香港“互经合”、灵芝精厂与济南“大正
”、鲁西制药厂与四川“世红”、菏泽生化制药厂与北京“希力”……联合,使企业
焕发了生机。三是对二级站进行资产剥离,成立三个新公司,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四
是对东明制药厂实行一厂两制,以溴米那车间为突破口,实行内部股份合作制。199
8年该厂首次突破产值1000万元,上交税金28万元,比上年同期翻一番。五是医药流
通企业内部机制转换,多种经营机制并存。为搞活流通企业,地局领导亲自带领企业
厂长、经理到临沂、鄄城等地学习改革经验,继尔在曹县召开改革研讨会,全区11个
直属商业企业以抽本经营、风险抵押、集约化管理、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优化组
合,竞争上岗,使医药流通企业抵住了外部混乱现象的影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六是探索国有医药企业与医疗单位合作,实行医、药分管的路子。10月26日,国家和
省体改委、医药局、卫生厅领导来区内调查,对医、药合作,分管药房的改革给予充
分肯定,认为医、药分管在医疗制度改革上找到了攻入点,完全符合全国医药制度改
革会议精神。国家《医药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均作了专门报道。七是兴办“
菏泽地区医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998年招收新生200人。八是根据行署要求,对
原医药局91名人员适当分流,妥善安置。九是根据行署文件,成立“菏泽地区医药管
理稽查大队”,经过省、地培训,全部持证上岗。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一年中查处非
法经营和制售伪劣药点30多起,严厉打击非法活动。十是组建精干、高效的局指挥机
关。按行署要求,撤掉14个科室,保留和新建6个科室,除5名局领导外,经过民主测
评、考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抽调18名同志在局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1998年度,医药局狠抓质量、证照、资金等综合管理。经检查,省重点考核的产
品指标为:大输液成品率97.92%,优级品率98.67%,较上年分别提高1.92和12.04
个百分点。针剂成品率97.71%,优级品率81.84%,分别比上年提高4.71和9.81个百
分点。商业企业抽查18批次,合格率100%,地区抽查352次,合格率96.6%。先后对
10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并对74个批发、零售单位年审后发放《药品经
营企业合格证》。全年增设批发零售网点23个,其中农村网点17个。另外,各企业均
建立了严格的安全保卫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狠抓市场开拓,扩大市场份额
针对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医药局狠抓了开拓市场、治理市场和规范市
场等四个环节。首先,为适应市场需要,医药局注重培养、招聘、吸引高素质人才,
同时,狠抓科技进步,培植拳头产品。1998年,新产品产值5051万元,创利润468万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6%。其次,坚决取缔非法药市。根据国家四部局《关于
严禁开办或变相开办各种药品集贸市场的紧急通知》,于元月26日,行署组织医药等
有关部门对该市场依法取缔。其三,规范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该市场是全省唯一
一处经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医药局等有关部门
帮助该市场建立“十统一”管理制度,规范交易行为。1998年达到经销数量5万多吨
,成交额3亿元以上,交易客商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中药材集
散地。其四,狠抓零售工作。为达到省局关于2000年每个乡镇设一处药品网点的规划
,各企业进一步加强了零售网点建设,定陶县医药公司近几年投入292万元,兴建全
区一流的零售门市部,在全区医药工作会议上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四、进一步加强了对医药工作的领导
1998年度,医药局“一班人”和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努力做到心系群众,狠抓
改革;不计得失,真抓实干;坚持原则,团结协作。特别是在祖国南北方遭受特大洪
水灾害时,动员全区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纷纷献出一颗爱心,自觉积极捐款捐物,
共捐款60万元,捐药品90万元,捐衣被3000件。年底,对全区10个医药工商企业,1
0个最大城区批发部、最大农村批发站、最大零售药店,32个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
人进行表彰。
经过一年努力工作,取得明显成果。全区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实际完成
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产销率93%,上交税金450万元,减亏400万元,
扣除鲁抗停产亏损因素,全行业实现扭亏增盈。
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92亿元,为上年同期的103%;毛利率18.27%,同比增
加2.14个百分点;上交税金240万元,本年度减亏1400万元;扣除两站剥离前亏损36
1万元,商业企业冲出低谷,实际盈利7万元;资产负债率117.96%,比上年同期下降
1.98个百分点。

(组稿人 褚化冰)

稳步发展的菏泽地区医药工业
一、基本情况
1998年,菏泽地区有医药工业企业21个,其中综合制药企业1个(山东鲁银恩奇药
业有限公司),化学原料药、制剂及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5个(山东鲁抗集团菏泽药业
公司、山东互经合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菏泽化学试验厂、山东东明制药厂、山东
世红鲁西药业有限公司),中成药生产企业5个(菏泽健民中药厂、菏泽华润制药公司
、山东大正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永丰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天生药业公司),医疗器械
生产企业5个(山东定陶医疗器械厂、山东巨野医疗器械厂、山东郓城医用氧气厂、山
东菏泽地区酒厂医用酒精分厂、山东单县医用制品厂),医用卫生材料生产企业4个(
山东菏泽卫生材料厂、山东曹县白天鹅卫生材料厂、山东曹县纱布加工厂、山东成武
卫生材料厂),生化药品生产企业1个(山东菏泽希力制药有限公司)。可生产10多个剂
型、220余个品种。单品种产值过千万元的品种有“哌拉西林钠”原料、山东大正药
业有限公司的“雪莲乌鸡素口服液”,单品种产值过500万元的品种有山东鲁银恩奇
药业有限公司的“稳心颗粒剂”,山东互经合药业有限公司的原料药“苯唑西林钠”
。21家企业资产合计2.5亿元,员工3000余人,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350人,中
级职称以上员工110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人员16人。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998年,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销售
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工业增加值0.4亿元,比上年增长8%,产品销售
率9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
,上缴税金600万元,比上年增加210万元,增长53.8%,实现利润-733万元,较上
年减亏400万元。地区重点企业山东鲁银恩奇药业有限公司年度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
价)3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现价产值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69%,销售收入2
173万元,比上年增长64%,上缴税金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倍。
三、企业改制情况
1998年,全区医药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菏泽地委(1998)1号文件,加快国有医
药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领导,内引外联,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初,菏泽制药
厂整建制被北京康得斯生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兼并,组建了山东菏泽恩奇药业有限公
司,10月被山东鲁银集团控股,更名为“山东鲁银恩奇药业有限公司”。2月,菏泽
灵芝制药厂被山东大正实业集团以80%的股份控股兼并,组建“山东大正药业有限公
司”。3月,山东永丰制药厂被山东天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兼并,组建“山东永丰药
业有限公司”。5月,定陶医疗器械厂被定陶县农业银行租赁经营。8月,山东鲁西制
药厂被北京世红药业集团公司收购,成立“山东世红鲁西药业有限公司”。11月,菏
泽希力制药厂被北京希力公司兼并,成立“山东菏泽希力制药有限公司”。12月菏泽
第四制药厂被广东深圳互经合药业集团收购,组建了“山东互经合药业有限公司”。
改制后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制度、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存量资产得到合
理利用,同时充分利用了优势企业的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企业活力、市
场竞争力均明显增强,逐渐步入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的轨道。山东鲁银恩奇药业有限
公司被菏泽地区行署确定为全区22家重点企业之一,山东大正药业有限公司被菏泽市
政府定为市10家重点企业之一。
四、质检、科技、技改情况
1.强化质量管理,杜绝质量事故。加强药品监督,坚持药品质量管理常抓不懈。
对各生产企业的质检人员加强培训,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一流的监测设备,并经常对
各单位进行抽查和指导,严把各道关口,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1998年度全行
业杜绝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2.加强技改和技术进步,做好GMP验收的准备工作。1998年,加大了新设备、新
技术、新品种等方面的投入。鲁抗集团菏泽药业公司先后投资800余万元,更新了锅
炉软化水设备、发醇降温水输送设备、压缩空气降温和过滤设备、电网供电设备、锅
炉除尘系统、不锈钢管、阀门和空气净化系统、冷冻站及环保项目等。在技术方面,
投入100万元,引进高产菌种,山东大正药业集团公司先后投资2800万元,用于更新
设备、修缮厂房,购置了具有全检技能的化验设施,并新上一条颈痛宁颗粒剂生产线

1998年度下达11项科研项目,其中4项为新技术,研究进度基本达到了立项时的
目标要求。东明制药厂的“葡萄糖醛酸钠原料工艺改进”项目已完成全部试验工作,
进入试产阶段,准备进行项目鉴定。鲁抗集团菏泽药业公司的3个新技术项目,有2个
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消化吸收庆大霉素引进菌种”,大罐生产已达到1650u/ml水平
,通过改进提炼工艺,使产品质量和收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7项新产品项目中山东
永丰药业有限公司的“橘红胶囊”和“护肝颗粒”两个项目取得了批准文号,已投入
生产,其余新产品研究进展顺利。
山东鲁银恩奇药业有限公司的大输液和小针剂车间改造、山东大正药业有限公司
的颈痛宁颗粒剂生产线技改项目已着手准备工作,迎接GMP验收认证;山东永丰药业
有限公司的中成药生产车间已通过国家GMP认证。

(孙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