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工业经济工作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51&run=13

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 崔庆长

1998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地委、行署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
突出抓改革”的指导方针,以调整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初步扭转了生产下降、 效益滑坡的被动局面。全区工业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步好转,9
月份开始实现了盈亏相抵后的净盈利,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6 9.2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分别比上年增长17%、16.8%和21.
8%。
从整个工业经济工作来看,1998年工作力度最大,投入精力最多,取得成效最显
著的是企业改革。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以搞活企业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
根本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紧紧依靠职工,采取对外重组、股份合作、兼并联
合、租赁经营、破产经营等13种形式,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全区268家
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已改制244家,改制面达91%。其中对外重组的30家,共重组资产
14.46亿元,引进资金3.6亿元;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108家;租赁经营51家;
向社会公开出售37家;申请破产的15家。通过改革落实了资产经营责任,建立了企业
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内部活力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好
转。据统计,全区90%以上的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26亿元资产得到活化,3
.2万名下岗职工得到了重新安置,80%多的改制企业即期效益实现了净盈利。全区改
制后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高出全部企业1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高出16.6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高出35.6个百分点。
工业调度也实现了重大转变。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指导进行产权改革、加强管理的
同时,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工业运行态势,把握关键环节,实行重点调度,有力地促进
了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一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培育。在全区选择了22家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相关产业拉动大,辐射力强,已形成一定规模又具较大发展潜力
的企业,在资金筹集、技术进步、税费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制定政策进行配套扶持
,并派“三大员”进驻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服务,取得明显的成效。1998年,22个重点
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7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27.7%,增长幅度比面上企业高
14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9.51亿元,占全区的28.2%,增长幅度比面上企业高22
.5个百分点。二是强化了亏损大户的扭亏工作。行署研究制订了《关于全区工业企业
扭亏工作意见》,并从各有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106个扭亏工作组,分别进驻
128家亏损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帮助企业分析亏损原因,研究落实扭亏措施。到1
998年底,80%的亏损企业分别实现了扭亏、止亏、减亏的目标,使一批亏损大户,
开始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三是抓了“三有”产品的调度。在全区范围内对有市场、
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产品逐个排出单子,实行跟踪调度,在指导企业节约挖潜,减
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的同时,争取省计委支持资金近亿元,区内各家银行
和财政又筹集1.25亿元,对“三有”产品实行封闭贷款,使一大批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为提高全区工业运行效益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区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1
998年全区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3亿元,实施地管以上项目80个,完工项目66个,
年可新增利税4.2亿元;列入省高新技术开发项目27项,开发新产品315项,其中,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5项,填补省空白76项,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1%。重点考核的工业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6%。
工业发展环境实现重大改善。新一届地委、行署领导班子,重新确立了“全党抓
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为菏泽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政治环
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收费项目、预算外资金和人员编制的清理整顿,从根本上遏
制住了“三难五乱”泛滥的势头,同时强化了社会保障机制,并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
声势浩大的“打霸”斗争,大大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环境。全区共废止乱收费
项目120多个,清收各种预算外资金4.6亿元,清退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的临时人
员1.2万人,9.2万名下岗职工有6.3万人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了再就业,惩处、收捕各
类霸头和干扰破坏经济建设的地痞流氓1200人次。

(孟庆军)

[企业改革实现重大突破]1998年,在整个工业经济的指导上,各级党委、政府投入
精力最多的是改革,工作力度最大的是改革,成效最明显的也是改革。全区上下认真
贯彻地委1号文件,坚持以搞活企业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解放思
想,大胆探索,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紧紧依靠职工,分别采取对外重组、股份合作
、兼并联合、租赁经营、破产拍卖等13种形式,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了彻底改革。全
区268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已改制244家,改制面达91%。其中对外重组的30家,共重
组资产14.46亿元,引进资金3.6亿元;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108家;租赁经营
51家;向社会公开出售的37家;申请破产的15家。在改革过程中,多数企业都能坚持
出资者选择经营者的原则,根据出资人意志选举建立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的法人实体奠定了坚实的产权基础。全区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了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
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通过改革落实了资产经营责任,增强
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的内部活力大为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明显好转。据统计,全区90%以上的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26亿元资产得到活
化,3.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80%多的改制企业即期效益实现了净盈利,全
区改制后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高出全部企业15个百分点,销售收入高出16.6个百分
点,实现利税高出35.6个百分点。东明、成武等县基本实现了停产企业全部启动、改
制企业全部盈利、下岗职工生活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的目标。菏泽市啤酒厂、单县麻纺
厂、曹县橡胶厂、鄄城棉纺厂、郓城华源空压机有限公司、定陶林盾木业有限公司、
巨野花冠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运营效益成倍提高。这些企业发生的有目共睹的巨大
变化,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念,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干部群众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
信心。

[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新一届地委、行署班子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重新确
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战略方针。为振兴菏泽工业,年初专门召开了全
区工业大会,并相应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菏泽地区经济
落后主要落后在工业上”,“没有工业的振兴就没有菏泽整个经济的振兴”,从地委
书记、行署专员到各级党政领导人都亲自抓工业,纪委、人大、政协及各部门的工作
也都更多地转向服务经济建设、支持工业发展上,初步形成了发展工业、振兴菏泽的
巨大合力,使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为之振奋,使本来极其困难的1998年成了菏泽
工业扭转被动局面的历史转折点。地委、行署认为,振兴工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
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和良好的政治环境,而且还必须相应解决一
系列影响和干扰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全区有针对
性地进行了收费项目、预算外资金和人员编制的清理整顿,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从
根本上遏制住了“三难五乱”泛滥的势头,同时强化了社会保障机制,加大了下岗职
工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并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打霸”斗争。全区共废止
乱收费项目120多个;清收各种预算外资金4.6亿元;清退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的
临时人员1.2万人;9.2万名下岗职工有6.3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再就业;惩处、
收捕各类霸头和干扰破坏经济建设的地痞流氓1200人次,有效地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
的社会环境。

(孟庆军 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