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新闻出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17&rec=113&run=13

工作综述
新闻出版局局长 管玉田

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局、菏泽地区版权局属于一个机构,承担着全区新闻出版业的
监督管理工作。1998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
加强管理、以法行政、服务大局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
方针政策,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在1997年荣获山东省
“十佳”新闻出版管理单位的基础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8年, 全区有在山东省注册登记、领取了国内统一刊号报刊社4家。领取了山
东省内部资料准印证的报刊8种。 全年印制报纸4226.2万张,比上年增长12%;印制
期刊23.7万册。
1998年, 全区有地、县两级新华书店9处,农村集镇网点88处。已形成幅射全区
城乡贯通的图书发行网络。全年发行各类图书5859万册,比上年增长3.13%;销售总
码洋2.2228亿元,比上年增长8.79%。
1998年,散设在城乡的个体私营图书摊点176个,音像制品摊点186个。这些摊点
在满足人们的购书方便,传播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8年,经过清理整顿,全区有书刊印制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企
业1家,省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2家,省准印证印刷企业9家。全年承印省内外出版社
书刊120种200万册。
一、精心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开展争创“十佳”活动。1998年2月初,党组
召开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全面实施“六大工程”,确定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荣誉
、迎难攻坚、再创佳绩的指导思想,继续以思想整顿为重点,以争创“十佳”为载体
,狠抓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以此推动全区新闻出版工作上水平。1998年3月4日起草
了《关于在全区组织实施“五大工程”、争创“八个十佳”的意见》。“五大工程”
是:实施示范工程、净化工程、人才工程、形象工程、名牌工程。“八个十佳”是:
“十佳报纸”、“十佳期刊”、“十佳印刷单位”、“十佳发行单位”、“十佳出版
物市场”、“十佳新闻出版管理单位”、“十佳人才”、“十佳新闻出版管理工作者
”。《意见》对参评范围、评选条件、方法和时间步骤都作了详细规定,并在全区新
闻出版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门部署。为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党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
方案,具体责任到党组成员,落实到每个科室。1998年5-8月,先后两次召开县、市
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书刊印刷企业、新华书店、报纸、期刊负责人会议,交流开展
创建活动的经验,分析研究出现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各单位都结合自己的实际,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创建活动开展到车间、班组、科室,责任到人。通过创建活
动,报刊质量、图书发行、书刊印制、市场管理都有明显改观,并涌现一批先进单位
。在1998年度评选中,《菏泽日报》荣获山东省“十佳报纸”;鄄城新华印务有限公
司被评为“十佳”印制单位。另有《菏泽师专学报》在1998年4月24-29日召开的全国
高专学报第4次代表大会及“三优”评比中总分列全国第7名,荣获全国高专优秀学报
一等奖。
二、完善审读制度,加强对报纸期刊的监督管理。1998年继续落实《关于对报纸
期刊审读工作的意见》,对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登记持有国内统一刊号的《菏泽
日报》、《曹州晚报》、《菏泽广播电视报》、《菏泽师专学报》和领取了山东省内
部资料准印证的《行政研究》、《小作家》、《菏泽医专学报》、《菏泽党校学刊》
、《求索》、《民兵生活报》等10家报刊进行了审读。1998年1月,充实调整审读人
员,实行了专业分工,采取分散审读与集中审读,专版审读与全面审读相结合的方法
,加大了审读力度。全年召开报刊通气会两次,报刊质量评估会一次,审读会三次,
编发审读简报三期。在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气,并采取果断措施纠正处理。通
过审读,报刊的编校质量明显提高,差错率显著下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
的好评。1998年3月25日发现《曹州晚报》--《大京九周刊》过于密集地刊登格调低
下的猎奇性文章,偏离办报宗旨,及时地下达了处理意见。1998年9月,发现《农友
资料信息》严重违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立即令其停办,收回其准印证
。1998年4月针对花会期间易于出现的倾向,及时签发了《关于牡丹花会期间报刊出
版增刊、增期和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并及时地为报刊单位办了增版、扩版手续。
三、书刊印刷业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1998年进一步落实《印刷业管理条
例》,按照《山东省图书报刊印制管理暂行规定》监督书刊印刷企业完备了承印、排
版、印刷、装订、入库、保管、发货等各项手续。建立健全了十个制度,即:(一)申
请建厂报告制度;(二)审批发证制度;(三)书刊印刷手续审查制度;(四)印制单位设
立“三簿一单”制度;(五)持证上岗制度;(六)签订《书刊印刷企业遵纪守法责任书
》与《书刊印刷企业管理目标责任书》制度;(七)月查年检制度;(八)奖惩制度;(
九)评优树先制度;(十)通气会制度。通过十项制度的建立执行,形成了打防并举、
标本兼治的监督管理机制,将书刊印制企业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为落实《
关于对全国印刷企业整顿的通知》精神,对全区印刷企业进行普查摸底,制发了《关
于进一步对印刷企业调查摸底的通知》,并在《菏泽日报》上发了公告。1998年底统
计,全区有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1家,省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2家,省许可证书刊
印刷企业9家。另有分散在县城郊区和乡村集镇的小型印刷单位186处。针对小印刷厂
易于出现盗版盗印的情况,不断地进行了检查。1998年共立案查处6起非法盗印书刊
案和2起非法约稿案,取缔非法编制书刊委员会2个,查缴印章、信函,没收了非法收
入,按照规定退还了原作者,并将此案通报有关单位。
四、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净化书刊市场。1998年,按照《关于培育和规范书刊市
场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书刊零售单位管理标准》,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在清理
整顿的基础上,实行了设店审批发证、经营人员固定、“三证”齐全、定点经营、进
货报审,严格把住非法书刊投放市场的关口。1998年2月按照《关于对图书市场上的
反动书籍清理整顿的通知》的要求,组织人员对菏泽城近百家图书摊点进行了明查暗
访,调查摸底。针对实际情况和易于出现问题的部位,对几家发行大户,领导出面谈
话,进行法制教育“打预防针”。1998年3月普遍发了“十要”、“十不要”的明白
纸,签订了《遵纪守法经营责任书》,以防患于未然。1998年12月统计全区共有零售
批发图书报刊摊点176家,音像制品销售点186处,多数“三证”齐全,定点经营。鉴
于音像制品各种形式的软件软盘盗版复制纷杂,管理难度较大,仍需下大力气进行清
理整顿,强化监督管理。
五、“扫黄打非”不断深入,效果显著。“扫黄打非”工作,在服务大局、净化
社会风气、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一届党组一直从讲政治的高
度对待这项工作。1998年2月26日、3月10日省委两次紧急通知和收听3月12日全省电
话会议以后,地委主要领导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统筹考虑、迅速展开工作
。地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迅速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方
案》,3月17日召开全区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大力度,突破难点,追查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哪里领导负责的要求。这次会议规格高,力度大,效果好,将
全区扫黄打非工作推向了高潮。对书刊音像制品销售摊点、书刊印制单位普遍清理了
一遍。6月初,按照省《关于在全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重点
转向了抓重点查大案、治理重点部位,使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深入。6月2日向地委全
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地委书记李明先于正在召开的全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
业工作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扫黄打非工作作了大段讲话,对各级党政负责人重视和
支持扫黄打非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6月19日地委副书记李延良在全区扫黄打非专
项治理工作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县(市)分会场由县(市)党委分管书记、常
委、宣传部长,政府分管县(市)长,以及县(市)委、政府两办,纪委,组织部,宣传
部,政法委等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讲话要求严、力度大。
大多数县(市)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据统计,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两大战役期间,全
区共出动车辆1580部次,出动人员3986人次;检查印刷厂160家,检查书刊批发零售
点150处;查缴非法书刊78000余册,音像制品6600盘;处理印刷厂6家,音像制品批
发零售点18家,放映点15处;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净化了市场,消除了隐患。在总结
全区“扫黄”“打非”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全区实际,形成了切实可
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五项制度,即:举报奖励制度,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联系
县(市)制度,县(市)定期向地区扫黄办汇报制度,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
议制度,对印刷企业、书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经营业主签订《遵纪守法责任书
》制度。坚持五个结合,即:集中行动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明查与暗防相结合、大
会部署与重点调度相结合、行政处罚与思想法制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
这些做法在北方片会暨五省二市联防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省新闻出版局分别在《新闻
出版简报》和《新闻出版导刊》上刊发。
六、抓班子,树形象,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
,一直是地区新闻出版局新一届党组工作的一条主线。他们制定了《关于加强领导班
子自身建设的意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观点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要学的自己
先学,要求别人要懂的法规自己先懂,要求别人遵守的规章制度自己严格执行,要求
别人廉洁行政自己率先垂范。促进了班子团结,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1997年跨入一
类班子行列,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新闻出版管理单位”。1998年,党组一班人更加珍
视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领导带头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的规定》,带头掌握党的纪律条规,不断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互相监督,互相
关心,形成团结战斗的集体,在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虎年正月初八,春节
后上班第一天,党组就部署了为期一周的整顿活动,通过学习文件,查找不足,进一
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落实措施。根据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任务,调整了工
作格局,充实了人员,为全年的工作打了一个好基础。为提高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的
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培训。1998年6月和9月,组织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将地、县两级
新闻出版管理人员普训一遍,参加培训的共120人。1998年7月15-25日,对地、县两
级新华书店科长、副科长和相应职务人员,进行上岗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共83人,
使其达到了相应岗位规范的要求,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通过培训,全区新
闻出版系统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明显提高。
1998年,菏泽地区的新闻出版管理工作获得了领导与群众的好评。国家新闻出版
署梁衡副署长来菏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菏泽新闻出版管理工作搞得不错”,“工作
扎实,力度很大,在经济不发达地方,新闻出版管理抓得好,创造了好经验”。

(组稿人 刘传道)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来菏泽检查指导工作]1998年10月24-25日,国家新闻出版
署副署长梁衡率领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
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贯彻执行中央两办[1997]37号文件,开展治散治滥
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省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的领导陪同进行了检查。24日晚
,李明先书记到驻地看望了检查组全体成员,贾凤英副专员暨地委宣传部、新闻出版
局、广电局的负责人始终随检查组一起活动。
25日上午,梁衡副署长带领检查组部分成员,在《菏泽日报》社会议室,召开了
济宁、泰安、枣庄、菏泽4市、地7家报社主编参加的座谈会,就报刊业治理整顿和县
级报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座谈会上,检查组逐一听取了地委宣传部、地区新闻出版
局及《菏泽日报》等7家报社负责人的汇报。梁副署长对报刊征订工作中的强行摊派
和农民负担问题非常关注。当听到菏泽地区农村报刊征订费降为不到2元这一情况时
,他很感兴趣地说:“这是个大功德,菏泽这样做减轻了农民负担,抵制了行业报纸
的摊派和冲击,非常了不起。”他即嘱咐:“好好总结这个经验,寄给我。”在听到
菏泽地区20个内部报刊,多数已经停办或转化为内部资料时,他说,内部报刊首先是
停办,其次是转化。地区这一级最基本的方针就是办好现有的正式报刊,发挥好现有
的大众传媒的作用。地、县级党报要十分珍惜这个机遇和宽松的环境,要办成群众喜
看又愿自己掏钱买的有用的报纸。菏泽的管理工作搞得不错,整顿后报刊基数少,但
不要认为少就吃亏,繁荣不繁荣,要看发行量的覆盖面,多了反而会造成资源分割,
现在保持这个结构就非常好。治理整顿的结果,大家已经明显感觉到了,一定要巩固
治散治滥的成果,千万不能再出现反复,一定要防止反弹。梁衡副署长对菏泽之行很
满意,他认为菏泽的同志很实在,工作很扎实,力度很大,在经济不发达的穷地方,
报纸办得好,管理抓得好。正式报刊和内部资料都没有违规现象。报刊发行工作抓得
好,减轻了农民负担,创造了好经验。广电总局李可寒副司长等另一部分同志同时在
地区电视台召开了菏泽市和定陶、鄄城两县广电局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他们关于广电
部治散治滥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1998年获奖单位、个人]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精
品迭出,繁荣有序的文化舆论环境,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自1997年起在全省新闻出版系
统组织实施了促繁荣、抓管理、树形象的“六大工程”。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局,结合
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在全区组织实施“五大工程”、争创“八个十佳”的意见
》,深入发动,精心组织,推动了全区新闻出版单位上台阶、上水平。
1998年,《菏泽日报》荣获山东省“十佳”报纸;鄄城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荣获山
东省“十佳”印刷单位;孙银生(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局)荣获山东省“十佳新闻出版管
理工作者”;菏泽师专学报在1998年4月24-29日召开的全国高专学报第4次代表大会
及“三优”评比中,评比总分列全国第7名,荣获全国高专学报一等奖。

[菏泽首届牡丹书市]1998年4月21-24日,由菏泽地区新闻出版局发起,与菏泽地区
新华书店联合举办了菏泽首届牡丹书市。参加这次展销活动的有京、津、沪、苏、浙
、广、桂、云、鄂、闽、琼、冀、鲁、黑、辽、晋、内蒙17省、市、区的75家出版社
,137家新华书店,与会代表450人。展销书刊10756种,成交额1230万元。参观者达
3000多人。《新闻出版报》专门派记者采访报导,并免费为书市刊登广告。通过书市
培育了市场,提高了菏泽的知名度,密切了菏泽与外地的联系,达到了以花为媒,以
书会友,促进贸易的目的,同时,也为国际牡丹花会增添了新内容,提高了花会的文
化品位。

(刘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