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提速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4&rec=311&run=13

从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提高效能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了行政“提速工程”,有力
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一是转变机关作风,提供优质服务。向社会公开了职责范围、管理权限、法
律依据、应提交的材料、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工作纪律和监督投诉渠道,实行了承诺服
务; 建立和完善了业务大厅, 实行统一受理、一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和科长带班,挂牌上岗,
“阳光”作业;实行了联络员和预约服务制度,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定期走访、提前介入、跟踪办理、
现场办公;推行了“首办责任制”、“一次讲清”、“服务质量确认”、“AB角”等制度,实行“三
个一”服务,即登记材料一次发清,咨询事项一次讲清,有关手续一次办清;并随时发放《联系服务
卡》,公开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号码,便于企业及时联系;发放《办照指南》和《照后指南》,对企
业办照和照后守法维权等进行具体指导;发放《服务质量监督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
了登记工作的事权划分,方便了企业。还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急事急办,各类备案事项全部实
行即时办理; 充分发挥“红盾信息网” 的作用,积极推行了网上登记、年检、查询和监管。全年有
420户企业通过网络进行了年检。市局还为全市各工商所统一配备了微机,实行了公文网上传输,提
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降低准入门槛,缩短办事时限。对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私营有限公司和部分国
有、集体企业,实行了分期注入制度,下放了登记权限。取消了6类、14种登记材料;对各类企业的
登记、名称核准、年检以及市场登记、商标印制资格审批、广告许可证审批等,一律缩短办事时限,
由法定的10~30天缩短为2~5天。三是突出重点,立足职能,扶持企业发展。狠抓了个体私营经济发
展工作。突出抓了“160工程”的实施,全系统积极参与个体私营经济“村、镇、园”建设,引导个
体私营企业进园投资,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到小城镇经商办企业,把农村个体私营经
济的发展与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了产业镇的发展;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引导个体私
营经济向科技型、外向型、集团型方向发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排出重点业户,实行联系挂包,
帮助个体私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承包、租赁、
兼并、收购亏损破产国有中小企业,或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实现低成本扩
张。引导私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管理水平。到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04万户,比上年增长33.4%;注册资本81.47亿元,比
上年增长98.03%。认真实施了“红盾护航工程”。全系统认真开展了“为企业提一个建议、出一个主
意、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难题”的“四个一”活动,深入国有企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
企业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先后举办由工商所长、企业登记专
管员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人数达5000人次,向企业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还
积极帮助企业探索发展的新途径,支持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主动参与改制企业的政策
咨询和改制方案的论证工作,落实了企业改前走访改后回访制度。加强规范和引导,推动了市场的健
康发展。按照市政府促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市场的扶持、引导工作,围绕交易主体组
织化、交易商品标准化、交易方式现代化,引导市场业户大力发展代理经销、连锁经营、超市经营、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业态,提升市场档次,促进了市场的持续发展。年内,全市灯具城、
家电批发市场等部分市场总代理、总经销已达到30%;胶合板市场地产品占的比率已达7 1%。2002年
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4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其中临沂批发城成交额达280.8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