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纺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305&run=13

麻制品是家家户户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多为自产自用,历史上以制绳为业的户不多。沂南
县杨家坡乡坊南村的“吕氏绳业”为区内较早的制绳业者。从其先祖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后来到
坊南打绳算起,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清咸丰四年(1854年)沂水知县吴树声在所撰《沂水桑麻话》
一文称:“南乡坊南庄居民数百户,尽以绩麻为业,合庄无一穷户。”可见150余年前,吕氏绳业已
很兴盛,成为村民维持生计的好门路。
解放后,率先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生产道路的,是由临沂县岔河区集西村(今属枣沟头镇)的刘相贞
等三个打绳户发起组成的绳业生产合作组。 1953年6月,他们每人入股55元建组,在临沂城西小山子
(现市百货二店)露天打绳、制经、穿车襻等,生产麻类制品。1956年升为城关绳业生产合作社,"大跃
进"期间改为临沂市制绳厂,1962年又改为合作社。1967年10月,用淘汰的棉纺织设备自己改装麻纺设
备,机械化生产麻袋布,尔后由人工缝成麻袋,此为区内现代麻纺织业之始。1970年升格为合作工厂,
更名为"临沂县麻纺织厂"。1977年进行第一次技术改造,淘汰了旧设备,安装了省内自制的小型麻纺
设备,形成了年产25万条麻袋的生产能力。1980年、1984年、1986年又进行3次技术改造,使企业生产
能力达到年产麻袋200万条。
1977年,省纺织工业局在区内定点设立了一批小麻纺织厂,促进了临沂地区黄麻纺织工业的发展。
除临沂县麻纺厂外,同时上马的还有费县、临沭、日照3个县麻纺织厂。全部使用省产小型麻纺织设
备,每厂均具有年产25万条麻袋的能力。后各厂不断扩建改造,能力逐步扩大。到1988年4个厂已形
成年产700万条标准麻袋和104万米麻包布的生产能力。
80年代中期,受出口的拉动,苎麻纺织业异军突起。区内苎麻纺织,始自莒南县1983年将停产的
电子管厂改建为苎麻纺织厂。1984年5月,该厂改建完成,开始生产苎麻条出口。1985年开始引种苎麻,
管理好的地块获得成功。1986年扩种到4万亩,解决了发展苎麻纺织业的原料问题。1987年,莒南苎
麻纺织厂经省批准,投资近千万元扩建苎麻纺锭5000枚。同年,经省批准,临沂市麻纺织厂负责建设
投资千余万元、拥有5000枚纺锭的临沂苎麻纺织厂。在此期间,莒南县官坊苎麻脱胶厂新上5000纺锭
后,改称莒南县第二苎麻纺织厂。1987年4月,地区批准蒙阴棉纺织厂新上苎麻纺织生产线,新增纺锭
5040枚,总投资450万元,主产苎麻棉混纺纱出口,当年建成投产。上述4个项目至1989年全部建成,
全区苎麻棉混纺纱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
为了拓宽生产门路,提高企业出口换汇能力,费县麻纺织厂经地区批准,1988年3月,投资近千
万元引进奥地利产摩擦纺纱机3台36锭及配套的喂料机、切割机、开松机等设备,用汇156万美元。设
计年产装饰用花式纱750吨,兔腈混纺开司米250吨。
1989年,全区有黄麻纺织企业5个,苎麻纺织企业2个。有黄麻纺锭2920枚,黄麻织机181台,其中
麻包布织机8台。有苎麻纺锭1.01万枚,苎麻织机100台。全年生产麻袋550万条,苎麻纱619吨,苎麻
布106万米。工业总产值2735万元,销售收入3035万元,实现利税203万元。
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导致苎麻纱产品出口受阻,苎麻纺织企业生产陷入困境。到
1994年, 全区麻纺织企业只剩3家。有黄麻纺锭1640枚,黄麻织机86台,苎麻纺锭13632枚,苎麻织机
134台。全年生产麻袋440万条,完成工业总产值374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