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27&run=13

【概述】2005年,青岛海关驻聊城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海关工作16字方针,积极落实为促进聊城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出的各项举措,以深化通关作业改革为契机,着力打造快速、良好的通关环境,为推动聊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付出了应有的努力。
一、以属地报关为中心的通关新模式深入推广。2005年,青岛海关为支持山东省外经贸发展,推出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新型通关模式,推广这一新型通关模式,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结束了聊城市长期以来企业只能依靠口岸海关办理通关手续的历史。为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一方面组织业务骨干到兄弟海关考察学习;另一方面向市政府汇报,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暨“无纸通关”推介会。下半年属地报关业务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报关单量为1225票,首次突破千票大关,是2004年全年报关单量的8.2倍。在已推广属地报关业务的13个内陆海关中,属地报关业务量位居第八。伴随着“网上付税”、“无纸通关”等系统进一步推开,以往一些只能在东部沿海地市施行的便捷通关举措,在聊城也得以运用,通关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05年共办理网上付税196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60%;无纸通关报关255票,占全部单量的29%。实施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的企业也达到4家。
二、支持企业用好减免税政策的力度持续增强。2005年共审批减免税150份,同比增长18.1%,合同金额3107万美元,依法减免税款6332万元,为实现聊城市主要进出口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持。为搞好服务,海关业务人员根据企业的需求主动登门服务,先后到祥光铜业、希杰(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澳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东阿阿胶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宣讲政策,具体指导企业如何享用减免税政策,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为提高减免税审批质量,督促相关业务岗位加强对减免税政策、审批规范、归类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审批技能和审批效率,使减免税审批合格率达到了100%。
三、新型关企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确立。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定期到企业一线,强化了与企业的沟通,加大了对企业宣传海关政策法规的力度。以企业通关需求为基础,确定并及时调整海关服务的内容、方式,使良性的关企互动关系进一步确立起来。注重加大对进出口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年末,高唐时风双星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向海关提出提前调整企业类别的申请,根据以往企业在进出口活动中信誉表现,海关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以最快的速度向总关相关部门作了汇报,并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高唐时风双星轮胎提前一年调整为A类。仅此一项就使企业摆脱了上千万元保证金的占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认真做好企业分类管理工作,确保守法企业享受到应有的通关便利。2005年,聊城市又有5家企业被评为A类。现辖区内有AA类企业4家、A类企业达到16家,享受便捷通关企业1家。
四、海关统计监督、预警职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05年,海关对原有《海关信息参考》进行大幅改版,按“海关动态、通关改革、政策透析、热点聚焦、贸易统计”重新设置栏目,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海关统计信息支持,并将发布范围扩大到分管县市区长,获得良好反响。狠抓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所撰写的统计分析文章多篇被市政府信息部门采用,海关总署《海关要情》采用4篇次,省政府采用4篇次,中办采用4篇次,实现了海关统计工作的新突破。为深入落实“海关业务服务年”活动,在认真分析聊城外经贸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订促进聊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十项举措并抓好落实,得到聊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对建设保税物流中心问题,海关从促进鲁西内陆发展的大局出发,始终予以积极支持和配合。
五、海关实际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税收征管工作大步迈进,圆满完成预定税收计划,共征收税款3295万元,同比增长94.4%,是开办业务以来征税最多的一年,其中,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2876万元,也是为地方征税考核指标贡献最多的一年。二是积极促进聊城加工贸易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办理加工贸易手册184份,同比增长32.4%,备案金额8273万美元,手册到期核销率达到100%,加工贸易企业经营更加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进风险式管理,通过有效利用风险信息资源,加强通关数据分析,准确掌控重点商品和重点企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了海关监管效率。四是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调查工作思路,认真抓好规范企业行为工作,增强企业自律能力,维护了辖区健康的进出口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