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8&rec=134&run=13

【概况】 2002年,全市新闻出版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开展"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争做表率"和"规范管理年"活动为主线,各项业务有了
新的进展。
一、"扫黄打非"深入推进,战果显著。2002年,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向纵深
发展,整个出版物市场呈现出了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加强了"扫黄打非"
工作的指导。年初制定下发了《滨州市2002年"扫黄打非"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全
年的工作重点和阶段性目标要求。 3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
会议,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发动、再部署。4月份和9、10、11月份分
别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各县区的出版物市场进行了明察暗访,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
果断措施,及时消除了隐患。(2) 狠抓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年内,重点抓了部门
责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联系督导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6月下旬,市"扫黄
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7个成员单位的领导带队,组成督导组对各县区的"
扫黄打非"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市新闻出版局先后三次与县区、县区与经营业户签
订了责任书,确保了他们不印不发各类非法出版物。(3) 认真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
的三个战役。 第一季度开展了以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法轮功"类宣传品,确保"
两节""两会"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战役; 第二季度开展了以查缴盗版教材教辅,净
化校园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战役; 9、10月份,开展了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集
中整治出版物市场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战役。在三个战役中,先后组织了6次集中检查,
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8l万册,盗版光盘11.5万盘,取缔违规经营业户41家。确保
了出版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年内,市新闻出版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2年度"
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为主线,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1)按照"提高
行政效率, 简化办事程序"的原则,对全市新闻出版的规范性文件逐一进行了清理,
将原属于市局的报纸、期刊、图书零售(出租)业务的审批权限交由县区审批,提高了
办事效率。(2) 印刷发行业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整顿规范印刷业和出版物市场工
作初见成效。l~2月份,按照"取缔非法,查处违规,优化结构、严格管理"的要求,
对全市240余家印刷企业进行了整顿规范, 压缩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印刷企业65家,取
缔无证无照印刷企业8家,限期整改的印刷企业9家。对整顿后的印刷企业负责人分两
期进行了法规培训,换发了经营许可证,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了承印验证、登记、印刷
品保管、交付以及印刷活动残次品的销毁制度。完善了"三簿一票"制度、月查季报年
检制度,坚持了通气制度和谈话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对印刷企业的管理。下
半年集中时间对全市复印、 打印、名片印刷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清理整顿,对162
家打印、复印、名片印刷企业进行了重新登记申报,对存有问题的44家企业责令限期
进行整改。在全市印刷、发行单位中广泛开展了争创"十佳"印制、发行单位活动。在
全省"规范管理年"活动评比中,滨州教育印刷厂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印刷单位",阳信
县"扫黄"办和市新闻出版局的一名同志分别被评为"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和先进
个人。
三、版权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年初,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由分管局长带队,
分别到枣庄、淄博等地学习了开展版权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滨州市实际,研
究确定了加强版权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1)切实加强了报刊审读工作。3月份,召
开了报刊管理工作会议, 调整充实了报刊审读员,全年编发《审读通报》4期,对存
在问题的报刊进行了通报。年终,对全市各内部报刊的出版情况进行了年度审核,换
发了准印证。保证了滨州市报刊的正确舆论导向。(2) 加强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编
辑出版工作。重新印制了内部资料性准印证登记表。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出版、印
刷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办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55个、编
审字数900余万。(3)认真组织参加了"全省著作权法知识竞赛活动"。全市印刷发行单
位共有800余人参加了竞赛, 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五名,市新闻出版
局获"全省著作权法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奖。
四、自身事业有了较快发展,《校园文艺》办刊质量明显提高。年内召开了编、
印、发工作座谈会。将原来的小32开本扩至大32开本,由原来的48页码扩至64页码。
全年审阅来稿5000余篇,约600余万字,编辑加工稿件600余篇(首),28万字。文字差
错率逐渐下降,编印质量逐步提高。

滨州市正式报刊基本情况统计表
┏━━━━━━━┯━━━┯━━━━┯━━━┯━━━━━━━━━┯━━━━━━┓
┃ 报刊名称 │ 刊期 │ 开本 │期印数│ 主办单位 │创办(刊)时间┃
┠───────┼───┼────┼───┼─────────┼──────┨
┃ 滨州日报│ 周六 │对开四版│ 4万│ 滨州市委 │ 1985年 ┃
┠───────┼───┼────┼───┼─────────┼──────┨
┃滨州广播电视报│ 周报 │ 4开16版│ 8.5万│滨州市广播电视局 │ 1990年12月┃
┠───────┼───┼────┼───┼─────────┼──────┨
┃ 滨州医学院报│ 半月 │ 4开4版│ 1500│ 滨州医学院党委 │ 1998年1月 ┃
┠───────┼───┼────┼───┼─────────┼──────┨
┃ 滨州师专报│ 半月 │ 4开4版│ 1500│ 滨州师专党委 │ 1998年6月 ┃
┠───────┼───┼────┼───┼─────────┼──────┨
┃滨州医学院学报│双月刊│ 16开│ 1000│ 滨州医学院 │ 1978年 ┃
┠───────┼───┼────┼───┼─────────┼──────┨
┃ │ │ │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 ┃
┃ 中国医院统计│ 季刊 │ 16开│ 3000│ 中心、滨州医学院│ 1994年 ┃
┃ │ │ │ │ │ ┃
┠───────┼───┼────┼───┼─────────┼──────┨
┃ 滨州师专学报│ 季刊 │16开80页│ 1000│ 滨州师专 │ 1985年 ┃
┗━━━━━━━┷━━━┷━━━━┷━━━┷━━━━━━━━━┷━━━━━━┛
(吕金生)

滨州日报社

【概况】 2002年,滨州日报社党委带领干部职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市
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多方面宣传报道,促进了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大宣传报道力度。(1)做好十六大的宣传工作。在十六大召开前两个多月,
《滨州日报》就刊出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喜迎党的十六大特别报道、
与时俱进看滨州》,等十几篇重头稿件;十六大期间,圆满完成了十六大会议精神的
转发任务;十六大结束后,又推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专栏,报道了各级各
部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情况。(2)农村税费改革的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性强,
牵扯面广,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报社派专门记者负责税费改革方面的报
道。开出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问答》和《聚集农村税费改革》两个栏目,从不同的
侧面宣传农村税费改革,起到了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作用。(3) 政
府提速工作的报道。开设《政府工作大提速,创造发展新优势》专栏,集中发表各行
业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全面提速的承诺,有效推进了政府提速工作的迅速展
开。 (4) 在民营经济宣传方面,连续开出了《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关注民营经济、引才用才大手笔》《关注民营经济、转变职能抓服务》等专栏,营
造了支持、鼓励、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5) 在"工业兴市"的宣传方面,报
社和市经贸委联合主办了"经贸杯工业新闻头条大赛",刊发了大量的有较高新闻价值
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稿件。(6)招商引资宣传方面,在随时刊登各种动态消息的基础上,
报社又开设了《招商视窗》栏目,专门对招商引资方面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进行宣
传,栏目时间长,稿件质量高,较全面地反映了滨州市招商引资各个方面、各个侧面、
各个层面的情况,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7) 重大典型报道浓墨重彩,起到了新闻
工作激励人鼓舞人,扬正气鼓正劲的作用。李玉国、张群两位先进事迹的报道,均被
《光明日报》和《支部生活》转载。(8) 圆满完成了中共建党81周年纪念活动、西部
新区建设、海外人才滨州行、打造金融安全区、转复退军人先进典型、新型村官治村
记、加人WTO等各项宣传任务。
二、经营管理成效明显。(1) 广告宣传力度加大,广告收入比上年有明显增加。
(2)报纸发行在保质保量完成年度任务的基础上,投递及时、准确无误。(3)报纸印刷
效益增加,印刷质量在全省近百家报纸质量评比中进入前10名,连续多年获得优质奖。
【《滨州日报》20篇新闻作品获奖】 2002年,本报报送的20件作品全部获省市报新
闻奖,其中特等奖1件、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0件。
本报获得特等奖的作品是:通讯《临走,他只想穿一身税服--追记沾化县地税局
下洼征收处主任李玉国》(崔吉本、孙娜、魏洪坤、张玉峰、单吉庆)。
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消息《张课家卖土卖疯了》(朱庆光、李国昌、李振平);
评论《狼不是吃素的》(韩俊亮);通讯《中国人拥有一个家》(李志武、李登国)。
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 消息《"泰灵"让滨州人损失一千万》(王守和、周昆);
评论《你在"忙"些啥》(荆常忠);通讯《叩开大使馆的门》(宋淑芳),《职业开锁人
小李》(杨小南、李振平),《鲁北一民乍启典》(王锋、李国昌),《计量到乡计量到
户》(张新泉、王景元)。
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是:消息《胜利河又遭污染》(朱庆光),《滨州师专重金聘人
才》(王建喜、李国昌) ,《订单教育叩响技校大门》(周昆) ;评论《官也要少扰》
(钱杰) ;通讯《一位农民和他的艺术沙龙》(刘志勇、朱庆光) ,《74岁老人刘海贤
自学英语20年》(张炜),《金悟真的管理经验》(李国昌、张卡),《农村改厕难在哪》
(李伟伟、苏煜),《滨州城市化迈开大步》(孙文杰、张海民),《听店子人讲诚信的
故事》(黄佩杰、王志强)。
(杨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