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123&run=13

【概况】1998年,滨州地区档案部门坚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
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各
项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工作又上了新台阶。
一、农业和农村档案。按照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原则,全区农业和农村档
案工作有了新的发展。(1)村级建档基本普及。继1997年全区村级建档率80%的基础上,
到1998年底,全区5376个行政村已有5292个建立了档案室,村级建档率达98%以上(全
省建档率为85%) ,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乡镇全部建立了档案管理机构。为巩固和
发展农村建档工作,经地区档案局积极争取,引起地委、行署领导重视,于3月6日印
发了《地委专题会议纪要》 ,要求全区各乡镇建立档案管理机构。5月份,在地委领
导的支持下,地委办公室和地区档案局组织县(市)委办公室主任和档案局长考察了湖
南省的乡村档案工作,取得了经验。至年底,经地委、行署两办组织检查验收,各县
市编委或县委、 县府两办都下发了文件,全区10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档案管理站,公
布了站长,配备了专(兼) 职档案员,并挂牌办公。(3)扩大了档案门类和辐射面。在
原有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和村民档案的基础上,狠抓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当地委、
行署公布了全区16个农业科技大王后,地区档案局及时作出部署,各县市档案局派专
人跟踪指导,建立起农村科技大王档案。阳信、邹平还在各乡镇抓了科技大户试点;
博兴抓了乡镇农科站试点;其他县市也结合实际,抓了农业科技建档试点工作,为农
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同时,还加强了农业基本建设、小
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4) 加强了村级档案的
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地区档案局结合实际制定了《乡村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乡
村档案管理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村级档案室也都制定了《档案管理利用制度》、
《档案安全保管制度》等。
二、综合档案馆。1998年,滨州地区综合档案馆工作又迈出新的步伐。(1) 档案
征集工作力度增强。为丰富馆藏,突出滨州特色,地、县市综合档案馆开展了名人档
案和特色档案征集工作。地区档案局(馆)印发了《关于征集名人档案的通知》和信函,
并派专人上门帮助整理和接收进馆;无棣县成立了以县委、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主
任的档案资料征集委员会, 设立了办公室, 发布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和
《关于建立名人档案的通告》。到1998年底,地区档案馆征集到著名国画家乍启典等
7人的档案资料1000多件, 并整理上架。无棣县征集到旅美著名国画家李山和著名建
筑设计大师张等名人档案3200多件。李山首批捐赠国画15幅、书法作品20幅。中国
书法协会主席沈鹏为无棣“李山美术馆”题写了馆名。邹平县征集了1920~1997年鹤
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档案资料75件,形成档案19卷,均永久保存;还征集到美国前总
统卡特到邹平考察访问时的照片资料等。(2) 黄河三角洲档案资料馆筹建工作取得进
展。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全国、全省的重点项目,在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中形成了许多珍
贵的档案资料,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为此,山东省档案局决定在黄河三
角洲地区建立“黄河三角洲档案资料馆”。滨州地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争取在滨
州地区建立黄河三角洲档案资料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委、行署领导的支持下,经
过地区档案局的努力工作、积极争取,省档案局同意在滨州地区筹建“黄河三角洲档
案资料馆”。8月10日,地委、行署成立了黄河三角洲档案资料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
地区档案局制定了《黄河三角洲档案资料收集工作实施方案》,对筹建工作做了全面
部署。第一阶段史志办、土管局、海洋与水产局三个单位档案资料收集试点工作顺利,
为日后收集工作积累了经验。(3) 现代化管理迈出步伐。上半年,地区档案局积极筹
集资金, 为各科室配备了微机,使全局拥有微机6台。3~4月份,组织全体人员
参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培训班,50岁以下的同志经考试全部取得了省计算
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颁发的初级证书。阳信县由财政拨款为档案馆配备了复印机等
设备。为配合“全国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的建立,按省档案局的要求,对全区馆
藏720卷革命历史档案、 6042份文件进行了著录标引。年底,计算机软盘录入工作结
束,提前完成向省局的报送任务(全省要求1999年上半年完成)。同时,也建立了全区
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为尽可能延长档案寿命,地区档案馆利用微波消毒机对馆藏
39776卷档案进行了全部消毒处理。(4)提供利用和编研工作成绩显著。年内,全区接
待查档利用者3171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12511卷(册) 。为主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资源,地、县市档案馆本着精选精编出精品的原则,不断提高编研质量。地区馆完成
《滨州地区区域变迁概述》等6种材料,县市完成主要物产及发展状况等9种资料,计
54万多字。(5)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邹平县档案馆投资15万元,安装了档案密集架;
无棣县拨款11万元用于档案馆的装修改造;惠民县委、县府也发文帮助档案馆多方筹
措资金,用于安装档案密集架,使档案馆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地、县市档案部门按照省档案局新颁发的规
范标准要求,进一步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目标管理认定活动。年
内,全区有25个机关、2个企业、8个事业单位进入省级先进行列,农发行系统达到省
级先进系统标准。地、县市档案部门还积极参与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档案工作。由地区
档案局、经贸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
加强对资产与产权变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档案的安全。如地区馆及时接
收了原柴油机厂的档案。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就下岗职工档案的管理和开发利用问题
进行探讨,地区档案局撰写的《建立下岗职工档案信息库,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
在全区再就业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四、档案教育。档案教育工作又有新特色。在继续做好与省委党校联办的档案文
秘专业大本班、 大专班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自编教材组织了537人参加的全区档
案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班和由49人参加的公文处理与档案应用软件培训班;组织举办了
由各县市业务局长和业务指导人员参加的业务指导工作研讨班和由83人参加的地直单
位规范化目标管理培训班。年底,地区档案局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了中
国近现代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收学员50名,12月26日正式开学。与此同时,还结
合本局实际认真组织了在职干部对新颁布的7项法规和13个规章标准进行了学习讨论,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学术研究。地区档案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学理论兴滨隆中对”档案学术
研究征文活动,收到论文53篇。重点围绕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设服务及积极筹建黄河三角洲档案资料馆为发展振兴滨州做贡献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经评委们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9篇。
【举办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1998年7月,地区档案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和《山东省档案条例》 为主要内容, 举办了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印发竞赛试题
2400份, 收回2118份,评出优秀答卷490份,在地区公证处的监督下,举行了抽奖仪
式。抽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纪念奖100名。

【开展“国际档案周”宣传活动】1998年是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50周年,按照国家和
省档案局的部署, 全区于11月29日~12月5日开展了以“档案连着我和你”为主题的
“国际档案周”宣传活动。地委副书记郑锡昌在《滨州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积极开
展“国际档案周”活动,推动全区档案工作再上新水平》的文章,提出在新的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县市领导
也都发表了文章或作了电视讲话。地区档案局于11月29日上午在渤海七路繁华路段设
置了五个宣传咨询点, 组织地直100多名档案工作人员散发传单5000余张,播放宣传
录音或以直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地、县(市)还在宣传周期间,在
主要交通要道和单位门口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标语牌、出壁报专栏、收看《兰台魂》
电视节目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庆典活动。

【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1998年,按照地委的部署,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了“干
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年初,
地区档案局以“被评为双文明单位后怎么办”为题 (1997年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
和“地直文明机关”) ,在全体人员中开展了“总结经验找差距,制定措施创佳绩”
的大讨论,制定了“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文明服务、求实创新”十六字局风和职业
道德规范,制定了《局馆岗位规范》和《局馆机关建设展现》,并制板上墙,便于干
部职工遵守和群众监督。邹平县档案局实行承诺制度,并在《邹平报》上向社会公开
承诺事项、措施和违诺处理办法。地、县(市)档案馆还开展了服务文明用语活动,明
文标示文明用语和禁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好评。1998年度,地
区档案局被地委、人大、行署评为全区优秀执法机关;被地委机关评为“安全文明先
进单位”;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保持了地级文明单位称号;地区档案学会被社科
联评为全区先进学会;在全省档案工作总结中,业务工作列了6项,有5项对滨州的工
作给予肯定和表彰。

(李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