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116&run=13

【概况】1998年,全区气象系统贯彻“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以减灾防灾、科技
服务和地方气象事业为重点, 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狠抓业务质量,
促进气象服务, 开展增雨防雹,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服务网的作用,在为全区经济建设服
务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气象基本业务保持一级水平。1998年,全区气象测报、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气
象通讯等基本业务质量,按省气象局的综合考核标准继续保持一级水平。邹平县、阳
信县、 无棣县的业务综合考核分数均在97分以上。全区有11人次创测报连续250个班
无错情,有2人次创农业气象测报连续百班无错,均受到省气象局的表彰奖励。
气象服务效益明显。各级气象台站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为
领导决策服务和为农业服务放到突出位置。地区气象台定期发布年、季、月的短期气
候预报,地县两级气象台站都定期编发气象旬、月报,及时向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
供实时气象资料和中期天气趋势预报。地县气象台站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严密监视天
气变化,把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和传播媒
介及时向各级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全方位气象服务。据统计,仅地
区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公告就有13次,全年的重大天气过程无空报、无漏报。春播期
间,各气象台站及时向领导提供温情、墒情、雨情,提出农业生产建议,开展小麦产
量预报,供领导参考。麦收期间,地区气象台增发未来七天的逐日天气预报,用传真
电话报送地委、行署领导和有关部门。7月4日, 地区气象台在认真分析天气形式的基
础上, 预报7月6~7日将有一次全区性强降雨过程,并进入汛期,以天气公告的形式报
告行署领导和有关部门,建议领导应将主要精力由抗旱转入防汛。当7月6~7日出现全
区性暴雨后, 又对9日、14日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提前2~3天做出预报,并以各种形
式开展服务,使各级领导取得了组织指挥防汛排涝的主动权,大大减轻了连续暴雨天
气造成的损失。由于降雨集中部分地区出现了涝灾,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十分关心未
来的天气变化。针对这一情况,地区气象台经过认真分析,于14日准确预报并发布了"
7月20日之前不会有大的降雨天气"的天气公告,对稳定群众思想,坚定干部群众战胜
涝灾的信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7~8月,仅地区气象台向领导和有关部门直
接预报服务就有32次,进行雨情服务31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为了进一步拓
宽气象服务领域, 使气象科技与工农业生产更加紧密的结合, 继地区气象局之后,
1998年又有3个县气象局开通了121气象服务自动答询系统。年内,博兴、邹平、无棣
县气象局先后引进了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使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发布的公众
气象服务更加喜闻乐见,质量进一步提高,受到社会好评。地区气象台利用微机终端
开展的气象服务,用户进一步增加。气象部门开展的防雷避雷工程和氢气球广告宣传
服务又有新的发展。
人工增雨防雹再创佳绩。1998年,全区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按照“抓管理、上水平、
保安全、增效益”的要求,通过推行规范化管理、狠抓技术培训、强化高炮维护维修、
加强地县指挥中心建设等措施的落实,在冰雹天气多发年份,实现了连续三年“作业
防护区内无雹灾” 的目标。自4月13日开始至10月13日,全区共进行增雨消雹作业25
次,其中增雨作业8次,累计有18个县(市)次的67个作业炮日,发射炮弹551发,共增
加降水981.7万立方米, 累计受益面积3270平方公里。全区进行防雹作业17次,累计
有52个县(市)次的223个作业炮日,发射炮弹9175发,累计防护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
特别是在4月16日、6月2~4日、6月16~18日和8月27~31日等几次大范围降雹天气过
程中,各县市的增雨防雹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了消雹作业,做到了作业防护区内无雹
灾,同时有效地抑制了雹云的发展,大大减轻了作业防护区外的灾情或避免了大范围
雹灾的发生。通过统计测算,全区全年增雨防雹的直接经济效益约2.3亿元。全年地、
县市、 乡镇各级总投资约300万元,投入与增雨防雹总效益之比约为1:76。全区有21
个乡镇政府和地区高炮维修中心被地区增雨防雹领导小组授予“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单
位”称号,有24名同志被授予“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效益显著。全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信息
内容更加深入、广泛,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除每天定时通过这一信息网向广大农村
广播天气预报、警报外,还播出各类科技信息稿件4000篇。这些信息和稿件有较强的
针对性、及时性和实用性,为各级领导指挥生产、组织防灾抗灾提供了依据, 成为农
民普及科技知识、获得致富信息、学习实用技术的重要来源。在小开河引黄工程施工
期间,各县市及时组织并把警报接收机安装到工地指挥部进行现场服务,深受领导和技
术人员的赞誉。博兴县店子镇运用农村科技信息网指导农民搞好大棚蔬菜生产管理、
组织病虫害防治,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县政府调研室专门编发内部消息予以推广。
滨州、邹平、阳信等市县在农村科技信息网推广应用方面也都培养了自己的典型,通
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农村科技信息网的应用,使其在农村科技服务
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有11个乡镇政府和37名同志分别被地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领
导小组授予“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先进单位”、“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先进工作者”荣誉
称号。
气象台站基本建设成绩斐然。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
区气象系统台站基本建设规模大、 速度快。1998年完成总投资800万元以上。其中,
滨州地区气象局完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楼的土建工程, 完成投资额达593.9
万元,同时完成了408平方米的住宅楼改造;博兴县气象局完成总投资150万元的办公
楼和住宅楼建设,建筑总面积2170平方米;惠民县气象局投资55万元, 建设职工住宅
及综合楼883平方米。 还有一些单位结合业务需要和美化环境组织了一些小型工程建
设。这些基建项目的实施并投入使用,将使这些单位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年初,地区气象局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文明行业、创建文明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年
内,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 结合地委、行署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对干部
群众深入进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经常性的党的组
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评选模范党员、优秀团员、五好家
庭等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机关业余文化生活。为了推广邹平
县创建文明单位的经验, 6月,在邹平县召开气象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通过各
项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全区气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度,博兴县气象局
被省气象局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地区气象局和邹平县气象局同时被省气象局和当
地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防雷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雷暴是伴随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一种天气现象,当
雷暴击中建筑物、电力通讯设备或人体时,常引发严重事故和人身伤亡,特别是随着
微机网络、电视、电讯工具的广泛应用,雷暴所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滨州地区是雷
暴天气多发区,据统计,滨州年平均雷暴日数33天,最多年份达58天,雷暴最早出现
在2月下旬, 最晚到11月下旬。据不完全统计,仅1988~1994年全区就有17人遭雷击
身亡,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雷暴灾害一直受到气象部门的关注,但
在1988年以前,仅是从天气预报角度向有关部门提供预报信息,提请他们采取防范措
施。1998年,防雷监测机构与公安消防、劳动安全、建筑管理等部门加强协作,加大
工作力度,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和资格考核,实
行持证上岗。同时,认真分析全区各系统防雷工作状况,在搞好常规性监测、扩大覆
盖面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和建筑工程的防雷设施标准化建设,全区防
雷避害、减少事故、保证安全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闪电定位仪应用于气象业务】 1998年3月底,地区气象局安装闪电定位仪并投入业
务应用。 该系统与济南的主站以及设在其他地市的4个副站联网,形成覆盖全省大部
分地区的雷电探测系统, 能实时测定周围500公里范围内的雷电活动。通过微机操作
可以在屏幕上以极坐标、经纬度、监视区地图等方式为背景,以不同颜色的亮点显示
不同时段发生的雷电位置,能直观地反映雷暴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具有重现、
记录、建档、打印输出雷电信息等各种功能,可为事后研究雷电活动规律提供准确资
料。这一设备的使用,为冰雹云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探
测设备配合使用、综合分析,将大大提高对冰雹云的判别能力,不仅为高炮消雹作业
指挥提供客观定量的依据,而且也为雷暴天气研究、开展防雷工作提供帮助。

(信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