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1&rec=22&run=13

【概况】 2012年,滨州组织工作以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统筹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
工作科学化水平。 8月,滨州市委组织部作为全省惟一市级组织部获得“全国组织系
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突出贴紧宏观经济政策、
贴紧区域发展战略、贴紧县域产业特征、贴紧干部素质提升规律、贴紧干部调整阶段
性需求, 全年举办各种培训班14期、“干部周末大讲堂”7期。坚持正面培训教育常
态、反面告诫警钟常鸣,深化“名师送教”行动,探索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和“网络班
级”,开通“滨州党员干部网络学院”,利用“网络学院”开展基层干部“科学发展
主题培训行动”。出台《关于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全程竞争机制的意见》,在干部年度
考核中实行述职述廉述德述学“四位一体” 管理。 (2) 健全领导班子运行制度。
制定了《市委关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以班子内部制度建设
为重点,扎实推进换届后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市县党委领
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定开展“双向约谈”的实施意
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市县党政领导班
子成员带头建立联系点。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实行新任市管干部考察时个人重大事项
报告制度,完善来信、来访、电话、网站和短信举报“五位一体”的举报网络,落实
直查督查,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应查必查、查必深入、查必有果,提升了组织部门的公
信力。 在全省市县党委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交流推进会上, 滨州市作典型发言。
(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制定《滨州市干部选拔任用事前酝酿试行办法》 和
《滨州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后征求意见试行办法》,形成了“事前充分酝酿——事
中规范操作——事后及时反馈”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闭合体系。加强对县区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的监审,对县区任用干部的调整时间、职数、资格、条件、方式、程序等进
行严格把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做好选调生、公务员等各项招考工作,严格规范高
效做好干部的综合管理工作。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升年”活动,完成干部档案
数字化建设升级,2011年度全市干部统计、党内统计工作,在2012年获得省委组织部
“双全优”表彰。(4) 树立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对县级班子和干部实施“考人”
与“考事”相结合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兑现考核表彰奖励,强化考核结果反馈,在
2012年的评选中,滨州的2011年度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位列全省15个地级市第三
名;2012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滨州市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均列
全省第二位。
基层组织建设。 (1)在农村,以后进班子整顿推动整体晋位升级。市、县、乡
三级共选派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 1355名, 其中市派“第一书记”121名。按照
“严选派、 优管理、 强考核、重使用”的原则,实行“两定三制一化”管理,确保
“第一书记” 下得去、蹲得住、做得实、干得好、管得紧、受欢迎。(2)在非公有
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建组织、扩覆盖”活动。按照党员“一方隶属、多重
管理、全程作用”模式,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重点抓好非公企业出资人培
训,在清华大学举办首期培训班。在全市开展非公企业党建调查,博兴县采取“五步
法” 进行拉网式普查、 惠民县实施园区党建“1310”计划等,取得初步成效,全市
1283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完善了“二元” 审批和
“四个同步”工作机制,被民政部列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观察点。全市1298家社会组织已建党组织的800家, 组织覆盖率61.6%。(3)在社区,
着力探索二线城市社区党建模式。按照组织设置系统化、活动开展经常化、管理服务
制度化、作用发挥特色化的思路,以滨城区为重点,各县区试点,探索建立社区“综
合党委”,完善党员向居住地报到、党员社区表现评价、参与社区工作评优等制度。
根据党员的兴趣、爱好、特长,建立特色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引导党员在
居住地发挥作用, 提高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4)
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责任制。抓好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
在对各县区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的基础上,召开全市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
项述职会议,强化领导点评和民主评议,推动责任制落实。指导各县区召开乡镇党委
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深入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村级党组
织建设履职情况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
建工作约谈办法》,强化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扩大
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范围,以沾化县为试点,逐步扩大到村(农村社
区)、城市社区、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
人才服务科学发展实效工作。 (1)突破高端,着力引进高技术产业人才。深入
实施引进海外人才“526工程”,年内,全市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2人,其中海
外人才235名, 柔性引进99人。积极申报“千人计划”和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滨
州市“泰山学者”由1名增加到4名。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
支持人才载体建设专项政策,新增院士工作站4个。(2)放大中端,着力培育本土产
业领军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全市26家企业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
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与56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工程”,
围绕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确定优秀创新团队重点攻关课题,实施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培养工程,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启动“高技能人才发展工程”,在全市支持
建设首席技师工作室(站)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
兵活动。实施名师、名医、文化英才培育工程,制定出台《滨州名师、滨州名医、滨
州文化英才选拔管理办法》 ,在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创建基地等方面配套推进。
(3) 做实初端,着力培育未来企业家。培育初始创业人才,完善随时受理、定期评
审、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全年资助人才初始创业项目64个。整合资源培育高成长型企
业后备人才,对17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社会形象好的高
成长型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 建立了集管理、 服务、监督、激励为一体的培养体系,
实行“联系直通车” 制度。着力培育杰出贡献企业家,对年纳税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贡献大、责任感强的企业家授予“滨州市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实行优待激励政策,
全市杰出贡献企业家达到20名。 (4)服务末端,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人才。在全市
实施了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春风计划”,以“一库一卡两堂三服务”为载体,让优
秀人才服务基层,帮带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第一书记” 工作】 2012年,市委组织部门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党员干部派驻一
线, 市、县、乡三级共选派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1355名,其中市里选派的121个
“第一书记” 中,县级干部及县级后备干部占40.7%。按照“严选派、优管理、强考
核、重使用”的原则,实行“两定三制一化”管理(定职责、定目标,工作记实制、
全员帮扶制、系统考核制,责任一体化)。严格实行帮扶工作项目化管理,签订《任
期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全员帮扶责任,引导“第一书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
抓党建促扶贫工作;对“第一书记”遵守驻村工作纪律以及工作开展情况“一月一调
度、两月一暗访、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总结”,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蹲得住、
做得实、干得好、管得紧、受欢迎。滨城区探索的“差异法目标管理”推进村村晋位
升级做法,得到上级充分肯定。2012年市派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建修缮村级活
动场77处, 修建村民健身休闲广场80处,完成道路硬化146.5公里,帮助村“两委”
新建基层党组织61个,32个村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方面破题。

【实施“春风计划” 】 2012年,全市实施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春风计划”,主要
内容是“一库一卡两堂三服务”(一库,即市、县两级建立服务三农专家库。一卡,
即从农业专家库中遴选优秀专家,将其专业特长、服务热线等信息印制成联系卡,送
到群众手中,及时为群众指导服务。两堂,即举办农业专家大讲堂,邀请农业专家传
授现代农业知识;开设技术移动课堂,遴选优秀专家、致富带头人、技术示范户开展
“百名专家进千村”活动,把技术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三服务,即在传统农贸集市中
开设人才大集服务窗口,组织专家和致富能手坐诊服务;建立网上人才服务超市,公
布专家服务信箱和服务电话,建立网上视频和手机短信交流服务;选派科技服务特派
员, 为每个乡镇和“第一书记”村引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年内,共为409名专
家建立了数据档案。举办专家大讲堂200余期,参与群众9000余人;举办移动课堂100
余期, 受益群众6000多人。举办人才服务大集326场,培养了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需
要的高素质农村人才。
(王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