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6&rec=114&run=13

2008年, 全市有幼儿园405所,在园幼儿6.90万人,当年入园幼儿3.30万人,教
职工3626人,专任教师285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6.40%。全市学前一年幼儿入园
率达到97.44%。 至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山东省十佳幼儿园”6处,“山东省实验示
范幼儿园” 41处;“市级十佳幼儿园”31处,“市级示范幼儿园”100处,规范化乡
镇中心幼儿园26处, 市级一类幼儿园333处。全市有小学481所,在校生26.63万人,
当年招生4.12万人, 学龄人口入学率99.51%,辍学率0.46%,毕业生升学率99.96%,
教职工1.73万人, 专任教师1.59万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68%。初中143所,在
校生11.76万人,当年招生4.11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37%,辍学率0.63%,毕业生
升学率83.60%,专任教师962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43%。普通高中18所,在校
生6.79万人,当年招生2.16万人,专任教师443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5.67%。中
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生4.14万人,当年招生2.1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
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7.87%, 教职工2340人, 专任教师1419人,专任教师合格率
86.75%。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658人,当年招生77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0%以上,
教职工243人, 专任教师175人, 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
5.16万人,当年招生1.77万人,教职工3678人,专任教师2738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
0.81万人,当年招生0.58万人。
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成立了全市中小学素质教
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素质教育暨教育督导工作会议。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迈出
实质性步伐。 普通高中招生名额50%分配到学校,加大了体育、信息技术和实验技能
等在中考中的权重。中小学日常考试推行无分数评价。对初中学生实行了学业水平考
试。严禁依据考试成绩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排队。加强了对高考信息的管理。普通高
中招生秩序趋于规范。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水平逐步提高。对高中、初
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进行了检查评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地位得到较好落
实。举办了中小学生法制知识竞赛,开展了防震知识进校园、弘扬民族精神月、感恩
教育和中华诗词进校园等活动。 4个县区建成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坚持“健康第
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得到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大课间和每天锻炼
一小时活动得到落实。全省中小学生体育大擂台活动在滨州市启动。举办了首届校园
集体舞大赛。组织了中小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加强了对学生体制状况的监测,卫生防
疫知识得到普及。以“奥林匹克”之美为主题,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小学艺术节。实施
科研兴教,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申报省“十一五”课题23项。开展有效教学行动,向
课堂教学要质量,探索减负增效的新路子。校本教研经验在全省推广。组织了教学开
放日活动。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录取9834人,比上年增长1391人,增长率为16.5
%。本科录取率为37.2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63个百分点。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全市投入资金
1.72亿元。其中免除杂费、补助公用经费1.41亿元,免除教科书费2781万元,补助贫
困生生活费397万元。 农村中小学教科书费全部免除,农村生均公用经费定额由小学
240元、 初中340元分别提高到295元、445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由每生每年300元提
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50元。危房改造工程年度计划全面完成,争取上级资金2030万
元, 拉动投资1.1亿元,完成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热
水、热饭、取暖、改厕)工程”首批试点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争取省专项资
金600万元; 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仪器配备工程完成投资1138万
元。4所明德小学全部竣工。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全面完成,锁定债务4.7
亿元。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基本实
现。 年内投资4284万元,新建校园网48个,多媒体教室431个,装备微机5285台。师
机比达到1.98:1,生机比达到19.1:1,信息技术普及率达到98%。新建实验室79个,
改建实验室162个。 幼儿教育进一步规范,经验推向全国。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
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准予登记注册329处,
暂缓登记注册534处, 不予登记注册288处。年内创建省十佳幼儿园1处,省示范幼儿
园4处。 开展了交流互访、观摩研讨、园长高级研修等活动,保教质量不断提高。无
棣县建设以公办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经验在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现场研讨会和全
国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专题研讨会上交流。以教育专项督导和对县区党政领导教育工作
考核为抓手,依法推动农村教育工作加快发展。开展了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机制改革、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整改效果明显。首次开展对乡镇教育工作进行考核。
普通高中招生2.24万人。对第一批市级示范学校进行了复评。评选市级依法治校示范
校15所。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10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24所、省级教学示范学
校10所。
职业教育有新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14万人,比上年增加6299人,在校
生达到4.77万人。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求学观和就业观。
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加大初、高中分流力度,在本地生源严重不
足的情况下,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完成全日制招生1.94万人,成为全省增幅最大的市。
高度重视中职基础能力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总投资超过1.5亿元。邹平县投资3000
万元购置数控机床, 建设机械加工和电焊专业实训基地。博兴县投资350万元扩展实
训中心。 滨城区、阳信县、惠民县也分别投资750万、195万、15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
条件。投资7500万元的无棣县职业中专实现搬迁,当年招生1528人,创历史新高。根
据十大产业链需求,创新办学模式,新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提升了办
学层次。 对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实行了申报备案制度。成立了9个骨干专业市级教研中
心。连续两年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民
办中职学校成为新的增长点。 3所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
提高,招生总数达到1900人。对民办学校和高校驻滨函授站进行了检查评估,规范了
办学行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和数量补充新机制。全市教育系
统累计为灾区捐款捐物683万元。 多层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利用远程研修和校本培
训的形式对全市4297名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走出去考察学习、请进
来专题讲座、校本教学研究、教学视导、送教下乡等形式,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加
快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步伐。启动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班主任培训计划。举办了
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幼儿园长高级研修班、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心理健康
教师培训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总人数超过2万人,占全省的50%。广泛开展多种形
式的业务大比武活动。在各个学段、多个学科开展了优质课、优秀教案、教学论文、
教学课件评选和基本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并在省里获得了好名次。职业教育教师队
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400人次参加了国家、省组织的技能和新教材培训。切实做好
教师资格认定、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工作。335名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1072名教师
晋升中级职称。认定教师资格2582人。开展了第八批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积极争取
编制,全市共补充新教师606名。高桂荣获得山东省2008年度十大创新人物。2名教师
成为奥运火炬手。
促进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贫困生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发放各类
奖助学金3940万元, 资助学生4.65万人次。 其中发放普通高校奖助学金9143人次、
1409万元, 发放普通高中教育政府奖学金1.06万人次、530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
金2.67万人次、2002万元。市区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下发了《关于对
2008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进行公示的通知》,对招生范围和政策作了明确规
定,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纳入城区义务教育规划,并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
待。市区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挖掘办学潜力,扩大招生规模。投资7500万元的
开发区一中建成招生,滨城区六中开工建设,有效扩大了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开辟绿
色通道, 简化入学手续,减免一切费用,妥善安置100名灾区学生到滨州就读。学校
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周密部署“两节”“两会”“奥运会”期间的安全与稳定工
作,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月”“第十个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活动,
先后下发15个文件, 进行了学生乘车、校舍、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周边建筑4
次专项检查和1次全方位拉网式检查。 全市共完善应急预案852个,举办安全讲座267
场, 组织逃生演练898次,年内未发生重大群体性安全事故。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未
发生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校方责任保险覆盖率100%,辐射43.2万名学生。针对手
足口病在全国流行的严峻形势,广泛普及卫生知识,加强预防,控制了该传染病流行。
治理教育乱收费成效显著。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突出教辅资料和报刊征订的规范管理,
对改制学校进行了清理整顿, 18所改制学校有12所恢复为公办。 普通高中重点抓了
“三限” 政策的落实。加强了对民办学校收费的管理。开展了4次收费检查,查处和
清退乱收费84.55万元。 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教师评优、教师选招、
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将条件、名额、程序、办法、结果全面公开,实行“阳光作业”,
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步入正轨,群众的知情权得到有效保障。各
类考试组织严密, 社会反响良好。顺利完成了2.64万人参加的高考、3万人参加的中
考、59万人次的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0万多人次的自学考试、非学历证书考试。
考风考纪明显好转,所有普通高考考点均被评为省优秀考点。
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我为教育献计献
策”征文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4条。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荣立
集体三等功。 连续7年被表彰为省级文明机关。为灾区捐款捐物近11万元。顺利完成
了赴川援建和灾后重建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新办公楼建
成实现搬迁。 倒排工期,科学安排,顺利完成新办公楼南段建设任务,11月1日实现
搬迁。办公楼内设的购置全部实行招投标,公开透明,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效率。对
办公楼实行了物业管理,各项管理日益规范。两个宿舍院的物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招商引资和争取无偿资金2.5亿元。 对口帮扶惠民工作进一步推进,争取上级专项资
金及帮扶实物734万元。 信息宣传工作再创佳绩。向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
400多条。 围绕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教师节等重大题材在国家省市报刊推出
了一批重点报道,发表新闻和调研文章近百篇。年内有两篇稿件分别荣获山东教育社
和市委宣传部稿件评选一等奖。文件综合评估成为政府系统47个部门中10个优秀部门
之一。提案办理荣获十佳办理单位。年内,荣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
单位、全省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20多项表彰
奖励,多项工作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