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西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96&run=13

李宝文,原名李统三(1887-1970.3),口镇东街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寒,
高小毕业后务农,于1927年投师学医,1933年在莱城与刘汉民合办“莱芜医院”,后
自办“莱裕医院”。1936年因战乱回到口镇自办“莱裕药房”。新中国建立后,积极
组织联合诊所,参加社会卫生工作,曾被选为莱芜县人大代表,县人委委员,县卫协
会主任等职。
田文忠,字尽臣(1889-1969) ,泰安五马庄人,少时入泰安基督教会学校学习,
后考入燕京大学学医,毕业后到泰安博济医院从医。1925年到莱芜口镇自办“新民药
房”。为我市最早的西医之一。能处理难产,做清创缝合等简单外科手术。设简易病
床数张收治病人。西医技术名望较高,1946年离口镇,新中国建立后在青岛国棉轻纺
医院工作。
刘兆良,字育民(1908-1978) ,莱芜市崔家庄村人,先生自幼丧母,随父寡居,
上过四年小学,稍长即务农,后离家学习西医数载。1934年出师迁居西见马村,开设
“育民医院”,行医期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凡贫困之家,免费施治,宣传西医西
药,提倡科学卫生,济贫扶危,医德高尚。
“七七事变”后,先生以国家兴亡,民族利益为重,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挺身而出,
毅然参军救国。1938年入伍,在八路军泰山纵队第四支队军医处任医务主任,193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提升为处长(1941年改名为泰山医院,任院长)。东至苗山西至龙
角沿河两岸的十余个村庄的三十余名青年经他动员,相继参军入伍,1942年由于敌人
的蚕食斗争,环境恶化,生活困难,先生随众转战南北,风餐露宿,积劳成疾,不能
随队,被安排回原籍休治,设一中药局掩敌耳目以隐身,1955年病愈后参加苗山联合
诊所,任医师。
晚年精研中医,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多采中西之长,疗效颇著,民誉甚高。
于一九七八年二月病逝,终年七十有一。
李福祥,男(1940.7-2002) ,山东省青州市人。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青岛医
学院医疗系。 同年分配莱芜县大王庄医院工作。1983年8月调县人民医院,先后任内
科、中医干部科、保健科、老年病科主任,莱芜县九届人大代表,县第一届政协委员,
山东省第三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并曾被评为莱芜市优秀共产党员, 莱芜市
“百佳人物”(十佳医务工作者)。1996年4月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本人曾在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心脏科进修。并曾在省级以上刊
物发表了《PTFV1诊断肺心病和冠心病意义的再观察》 、《病历讨论:心电图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X综合症》等专业论文30余篇。在出版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学》
专著中任副主编。 领导并参与科内有关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科研4项,其中《联用硝
本地平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研究》 、《依那普利逆转NIDDM合并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效果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