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95&run=13

明代
张文元,通判爽之孙,父素修殁,遗两弟尚幼,文儿自任教养,侄喧失恬,延师
课之,列学宫;族人有不能婚嫁者,辄以资助之。晚年精医术,活人无算。殁之日,
远近叹之有泣下者。
吕宪珂,字玉堂,号慧岩。晓医术,尤精外科,凡阴疽疔毒之症,群医束手者,
服其药立痊。故求医者麇集于庭。施药饵于贫者为尤挚,远近颂其德惠。
吕绍曾,字述斋。身长鹄立,望之凛然。工篆刻,晓医术,外科尤精,笼中药物
随手济人,贫困者尤蒙其惠。
朱包蒙,庠生,以兄中丞阴援肥城所镇抚,迁守备。儿时嘻戏。取泥丸为药以饵
禽兽,稍长,课《内经》,一过不忘。望病立决生死,皋司比某无疾,包蒙诊其脉曰:
“患怔忡,五日内两臂当不能屈伸”。果然,刘某久病痢,便口生毛如,触之痛彻骨
髓。包蒙曰:“赤痢多服涩滞之药,淤血所成也。”投以行血败毒之药立愈。马某迁
腐善疑,患风痛,自谓疮毒,积忧成疾。包蒙曰:“然! ”投药发泡十余。额愈:人
或询之,曰:“是本非疮,既疑是疮,不令实见疮形,疑不释也”。周某举子,周岁
病淋闭,包蒙令去襁褓立风中,以雪沃其足,立下,诸如此类,不可更仆。年八十余,
时跳掷为戏,忽语家曰:“余将逝矣,岂若他人必待病死耶! ”清朝饮淡如初,入夕
率。
清代
张德配,字凝道,善治痘疹,贮书青囊,不轻示人。予起元,习其术,有肥城伊
姓患痘甚剧,延起克至,仍众医方加减,服之立效。众惊问,起元曰:“酿酒则善用
引子耳! ”,自此益知名。临终前一日,命焚青囊,盖其父尝云:“医易学难精”,
恐贻此误人也。
张奉文,字翰村,邑增生。长于经说,尝手抄诸经,会通懦先之说而析哀之,自
成一家言。以遭世变,故载所读书,买用于泰山深处之大津口,白云红树,吟啸甚闻。
居数年归,益自韬晦,人罕得见其面。精医术,能以诊脉决人修短,毫厘不爽。或请
其术,曰:“但熟读《扁鹊传》,能自得之”术竞不传,卒年六十五,葬日有双鹤集
其墓林。
王廷璧,大王庄镇小王庄村,清道光年间人。(生卒年限待考)。据小王庄王氏族
谱记载:“廷壁公,材艺人也......素业医术未精。后得执教公(廷壁之族叔)其传。
遂大进。能名驰百里外,来就诊者,日数十家,已渐号素封矣”。后留有《秘传眼科》
一书,为先生终生之经验积累。抄本尚存,全书共分三部分;其一为“五轮受病捷法”
和“眼科虚实歌诀”;其二为以问答形式详述眼科证治,首述症状,次论方药,计七
十二条。书后附牙痛、臁疮、产后风、瘤子方等验方,最后附有“化积羔”秘方一首,
经用之临床,疗效颇验。
亓占峰,男,字依山,今莱芜市前峪村人,生于清乾隆年间(约1784年),卒于清
同治年间(约1864年),享年八十余岁。
占峰少时务农,倜傥有大志,及长自适习医,凡外科名著,捧读殆尽,他学习刻
苦,勇于实践,历时数年,积厚自光,功深有素,终成当地外科名医,尤以医治疮疡
见长。
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急人危难;分所有余,留以济贫;他对病人态度和蔼,
诊治竭力,凡有所请,无所不至。且不骑马,不坐轿,不吃请,不收礼;他热心医学,
乐于助人,数十年如一日,求医者络绎不绝,门几如市。经他治愈者成千上万,均深
服其艺,深感其德。
占峰晚年,医道益精,声誉日甚,名驰数县。时泰安有一大家闺秀,患腹内脓肿,
名医求遍,花费无数,终不见效,绝望之际,占峰闻讯前往诊治,他问明病因,探清
症候,力排众议,独创医案,竞至妙手回春,被颂为神医。
后其寿终,葬于莲花山雁岭关之侧,时人感其恩德,奉以为神,墓前牲馔时陈,
蝶灰日飞。外县有一病愈者,为感其再生之德,竞铸一铜像,送其故里,以表崇奉,
三年之后,人们又在其故居附近,塑立神像,修建庙宇。并以其忌辰 (古历二月廿六
日) 为庙会日,每年是日,前往赶会者成千上万,焚香二、三里许,道祭者千有余,
甚为兴盛。此会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方被废止。
一百多年过去了,亓占峰的一些事迹,仍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虽业经夸张神化,
有所失真,但足见他为民解除病痛的高尚医德与高超医术是深得人心的。
张卿云,字星符(1849-1904) ,常庄乡北文字县村人。卿云自幼聪慧,岐嶷若成
人,及长工画画能诗,性慷爽,谈吐风生,周历淄、博、蒙、沂,与当时知名人士相
交友,通扁华之术,入都华胄之沉疴,应诊奏效,朝贵倒屣相迎,各动烹师。光绪丙
戌由布衣经历起家赴粤随剿琼州黎匪,伊时军士瘴染,赖卿云全治者无算,嗣因前敌
出力,官封历任防城、灵山、会浦三县知县,饮州直隶连平州二州知州之职,所至皆
有政声,光绪三十年殁,年五十有五,著有《岭南集》。
现代
蒋其奎,又名其安(1827-1908) ,苗山镇田家楼村人,自幼苦读经书,清光绪三
十年,考取贡生,后弱冠习医。博览经典医籍及各家医著,一生学而不倦,广取百家
之长。精内科,擅痘疹,临症屡起沉疴,名扬博山、泰安、莱芜、沂源等地。先生医
德高尚,悯苦济贫,凡贫寒之家有病求诊,有请即到,药价赊济减收,亦尝分文不受。
行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著有《斑疹杂病论》数卷,惜未梓已佚。终年八十有三,
葬殡众皆悲痛泣下。
杨乐春(1829-1894),莱芜县羊里镇东留村人。邑庠生,因先天指残弱弃儒行医。
精于妇科兼擅痘疹,同治时邑令刘林之母病崩漏,诸医罔效。疾亟,人荐杨治之而愈。
邑令感其德,赠匾云:“回春堂”。
韩林甫 (1830-1907) 寨里镇韩王许村人。 廪生,先生广读医书,三十五岁自立
“雪松堂”,坐堂行医。精妇科,常与当时名堂中医切磋医学,不耻下问,医德高尚,
广为同行称道。
毕先明(1842-1907) 寨里镇宜山村人。秀才。自幼跟其父学医,先后攻读了《内
经》、《伤寒》、《景岳全书》等名家之著。同父共在“慎术堂”以眼科为主给百姓
医病。他平易近人,救人之危,医德高尚,为世所敬重。
曹钱(1851-1905) 寨里镇曹大下村人。自幼爱读书,二十岁奔走他乡拜师学医,
曾先后在淄博、章丘行医,后回乡设“兴春堂”自为坐堂先生,雇用五人从泰安购运
药品,名嗓乡里,精儿科,配方精当,不失古人之法,常以“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为怀。临症处方用药善以扶正为主,以温补见长。
郝九化,字沾臣(1851-?) 莱芜市陶家庄人。早年读私塾,后受聘于口镇南街郑
家为教员,同时,攻读各中医经典名著,1881年舍教回归本村自设“生化堂”为坐堂
先生,擅长眼、妇儿科,在当时莱芜北部较有名气。1916年口镇一带“热症”流行,
先生整日奔波于病患之家施医舍药。救治危疾甚多。曾著有《眼科选录》,惜未梓,
散失。
张考,字武山,牛泉镇,东泉河村人,弃儒习医,熟读《银海精微》、《眼科大
全》等医籍,尤对眼科独具匠心,颇负盛誉,立号“泉升堂”。先生平生忙于诊务,
辩证精当,用药灵活,通权达变,不泥古方。未著书立说,其手稿和验方已佚。曾治
章丘县牛牌庄一名妇女双目失明眼疾,内外兼治,几日即愈,敬赠“妙手回春”匾额。
王秉才,字福佑,号英岑,(1880-1945) 高庄镇南王庄村人。清光绪未年开始行
医,各科通晓,精于癍疗。治学融百家之长为一炉,临证屡起沉疴,方园百里,慕名
求医者络绎不绝,他视病轻危为据,不为药物贵重之分,远辛同邻,富庶百姓一律对
待,颇有盛誉。他待人和睦,以善为本,主动为病人登门治疗,并为生活拮据之家施
以无偿求助,深得百姓赞誉。
刘法孔,字效周(1885-1971) ,颜庄镇陶家岭村人。自幼勤奋好学,热爱歧黄,
博览各家名医之著,擅长妇科,精于本山药物,善用本地药物医病,处便方较多,疗
效甚著。一妇人怀孕八个月,突患小便不利,多医用药无效,请效周诊治,诊毕曰:
“不药可愈”。用黄豆一把撒在地上,让孕妇逐粒猫腰拾起。拾完后继作蛙爬行,令
其丈夫拽住她一条腿,随后跟行,爬行以三丈为度,每日两次,连作三日。结果一日
见效,二日病大减,三日病愈。其行医近五十年,怜贫惜苦,有求必应,医德高尚,
四方求医者甚多,在本地享有盛誉。
谭守身(1885-1971) ,颜庄镇颜庄村人。自幼好学,专攻医著。其父义务行医三
十年,家藏医书较多,遵父志承父术,熟读《伤寒》、《金匮》,兼览各家名医之著,
擅长妇科,善用经才,收效甚佳。有一富豪之家,自开药铺,有坐堂先生,其母病重,
教医无效,请谭诊治,诊曰:“病虽重,尚可治,用大柴胡汤加量一剂可愈”。病家
畏药量大,改减半服用。第二天谭见病未除,询问用药情况,病家以实情相告,仍用
原方又服一剂,果愈。自此,名声大扬,求医者甚多。新中国建立后,于1956年参加
大联合诊所,后转入颜庄卫生院工作。1971年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刘延龄,字鹤年(1896-1967),颜庄镇兰头村人。自幼聪慧好学,通晓五经四书,
专阅歧黄之籍。通读《伤寒》、《金匮》,参阅各家名医之著。十六岁粗通医理,年
弱冠即应诊乡里,疗效颇著、求医者络绎不绝,名扬新泰、莱芜、沂源各地,后被聘
往莱城东关“广生堂”药铺,任坐堂先生。时县令陈恩启之母病重,行医束手。县令
就自登门宴请鹤年出诊。诊毕曰:“病虽重,但无险”。服药三剂而愈,自此名声大
振。县令深为敬佩,留鹤数日。临行赠送亲笔绘“松鹤图”一幅,上联为“一樽相共
如今雨”,下联为“万事无求德古风”。以此表示对鹤年的谢意和对其高尚医德的赞
扬。
卞修教(1873-1939) ,莱芜市卞官庄人。少时勤奋好学,二十岁考中秀才,后自
修祖国医学名著,渐能应诊。1926年回乡悬壶行医,精内科,一生诊病谨慎,从不敷
衍了事,1929年霍乱流行先生昼夜忙碌,经其治愈者甚多,当地民誉较高。
吕愍曾,字明轩,号半瓢(1882-1959) ,莱芜市张家洼镇芹村人。爱读书,于学
无所不窥,尤精于医,曾先后受聘于口镇、谭集,莱芜城,寨里等地药铺为坐堂先生,
屡起沉疴,颇负盛名,于补景之方,精研有得,如以《金匮》大黄甘遂汤治妇科诸疾,
乌梅丸疗气逆心痛等均获捷效,著《医学选粹》十册,今佚;唯《日记》数卷尚存。
尚怀圣,字化轩(1884-1953) ,城区官厂村人。先生苦学勤记,曾获泰安府莱芜
县官立高小学堂取列中等毕业执照。后因生活拮据而辍学务农,民国九年,长子患疾
无钱求医而夭亡,故立志攻读医著为己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先后精研熟读经典医
籍及名家之著,受益至深。三十二岁先后在高庄对仙门、颜庄街开设增生堂药铺坐堂
行医。先生通晓各科,善长妇科,尤精妇女不孕症的治疗,并积累丰富经验。他医德
高尚,辩证精详,组方严谨,疗效颇著,故而驰名方园百余里。1941年在对仙门行医
时,县长亓聘如因患重病,闻及砚兄怀圣此行医,便驱人执字邀诊,先生闻信速至,
对症下药不日即痊愈,其感恩不已。
先生以民族大业为重,对日寇深恶痛绝,在行医之余,受亓县长委托,屡派次子
尚庆鹏为洪涛等领导人送信送药。曾救过吕剑光夫妇之性命,后因汉奸告密出卖,先
生被捕,后经亓县长等人暗中托人保释。
韩发殿,字玉斋(1886-1961) ,常庄乡西古德范村人。先生自幼聪慧好学,因家
境贫寒,稍长即业农,昼耕夜读,二十岁时受聘为私塾教员。因素睹百姓有病求医之
难,随发奋习医,初读《本草备要》,《汤头歌诀》、《频湖脉学》等医籍,皆背诵
如流水,后精研经典。攻读遇疑,即虚心向当地名医求教。三十岁时教兼应诊,因学
业扎实,临床辩证精详,组方严谨,用药亲自检点,疗效颇著,随声誉渐扬。三十五
岁时弃教行医。先后被沂源县南燕村衣姓、辛庄毕姓,下朱家店韩姓聘为坐堂先生。
晚年在家义诊。
先生终生精研脉学,对脉诊积有丰富经验。各科均晓,尤擅妇科。用药效仲景而
擅用经方,临诊屡起沉疴。一妇产后喘急,痰亟,众医罔效,后延先生诊治,一剂中
的,二剂病愈。终生学而不倦,至终仍不失卷。先生终生医德高尚,惜苦怜贫,常以
“庸医不明,即是杀人”。“病者求医,如溺水求救,万勿贻误”等鞭策自己,教晦
后人。民皆称颂其德。
李元钢,字冠三(1887-1971) ,常庄乡南峪村人。先生自幼攻读诗书。二十五岁
时在村开始办学任教二十余载。民国七年曾参加创办响水湾三元宫高级小学。他好学
志上, 广博群书, 任教期间留心钻研医学方书,近四旬,弃教致力医学事业,并对
《傅青主妇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尤为推崇,故精妇科,四乡颇有名气,
先生诊病细心,组方严谨,他主张:“论诊有据,施治有准绳”。每诊一病,周密深
思翻书对照,他常以“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决不可以至粗至浅之思”,为行医准则。
他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论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为人所称颂。
张溪云(1889-1973) 杨庄镇候家洼村人。1917年在本村行医,抗战期间,曾跟随
我政府工作人员到北山抗日根据地为军残治病。解放后,辗转回乡重操旧业,擅内科,
对切脉诊病潜心体会,有丰富经验。他反对先固元气后则攻邪之法,常谓:“邪气自
诸身,遭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也?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临证效子和善以
祛邪为治。
田锡璋,字琢如(1894-1970) ,苗山镇黄崖头村人。先生自幼聪慧好学,通晓五
经四书。十九岁始去李家镇跟随名中医李洪书学医,从师九载,历尽艰辛,二十八岁
返里开张“一元堂”中药铺,整堂行医,广济众人,一生济人为怀,博览群书,博采
众长,积三十年之经验。擅于妇科,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从不吝教啬请,尝教人不
厌,诲人不倦,一生谨慎,从不弄险,待人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对药品遵古炮制,
乐善好施,耿耿于怀,博得广大群众之赞誉。荡瀑于苗(山)莱(芜),口(镇)、博(山)
之地区,医者皆知言之不谬。
先生于1956年积极响应走集体化道路之号召,毅然自携药折价千余元投资参加联
合诊所,工作积极,思想进步。学验俱丰,积一生之经验,曾著有《杂病论》一卷,
惜在“文革”中焚失,卒前已七十六岁高龄,仍坚持义诊,民皆称颂不已。
王绵增,字延生(1895-1977) ,大王庄镇小王庄村人。幼年丧父,随母寡居。因
家境贫困,年稍长即业农。边耕自读。性沉默寡言,稳重笃厚。好学强记,自修学业
与日俱进。二十六岁时留心医学,先后读《本草备要》、《汤头歌诀》、《脉诀》、
《医宗全鉴》、《付青主女科》等书。继而行医于世,边学边临证,因医德扎实,诊
断谨慎,处方精当,其效多验,遂名嗓乡里。
一九五二年先生参加小联合诊所,一九五六年参加大联合诊所,后转公社卫生院
至殁。1956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香山区人大代表。先生在联合诊所及卫生院工作期
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勤奋学习,积极带徒,为培养中医的新生力量做出了
应有贡献。
晚年,除诊务外,潜心著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临床心得。著有“新编验古并集”
一书。全书共七十篇,内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记述临证医案较多,重理论与
实践结合,用药平中见奇,辩诊准确,妇科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实为当地一份较有
价值的中医药遗产。
李希伊 (1896-1971) , 莱芜市店子村人。先生自幼勤奋好学,熟读《五经》、
《四书》,兼攻医家名著。1935年在莱芜县中医统考中获得第三名。在长期的行医生
涯中,他思想进步,投身革命,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开中药铺为公开身份,
积极参加党的地下组织,曾先后在宁阳、东平、泰安等地从事医疗工作,1948年组织
成立莱芜药社时出任经理。1949年调泰安专署门诊部任医生,任泰安山口卫生所所长,
汶上县卫生科副科长,汶上县医院副院长。1958年因病离休回家。
韩松龄,字鹤亭,号酉山(1898-1968) ,常庄乡北文字村。先生自幼攻读私塾,
勤奋好学,早年家业较丰、乐善好施。民国十年(1921年),二十四岁时即发动乡民筑
桥修路。1926年创办本村小学自任教师。教学期间,立志学医,暇时苦读医著,兼研
医理,1936年弃教行医,临证谨慎,组方严谨,师古而不泥古,常中西兼收并蓄,疗
效显著,医名渐嗓。
先生性情开朗,思想进步,1950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组织当地医务人员成立医
药联合会,发动会员施种牛痘,开展各种预防接种,1953年组织成立常庄联合诊所。
1956年创办文字高级社保建站,后加入常庄卫生院,历任常庄区医联会、卫协会主任、
联诊所、保健站负责人等职,曾被选为莱芜县第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
张鸿儒(1900-1972),寨里镇前裴王村人,自幼酷爱读书,后因家境拮据而辍学,
而其看到当地群众就医难的状况,故立志学医,先后跟张灿庵、张瑞山等人学习,后
自立“忠德堂”为乡邻治病,诊病用药细心慎重,从不敷衍了事,性格开朗,平易近
人。诊病一视同仁。1953年参加联合诊所,后进入寨里卫生院。
吴绒信,号吴八,莱芜市中法山人。世医门弟,1949年受聘于雪野自设“延寿堂”
为坐堂先生。精妇科,在当地颇负盛名,他潜心好学,自编“医学入门”手册,惜文
革中散失,先生医德高尚,常以“庸医不明即是杀人”鞭策自己,乡民皆称颂。
丁玉松,字鹤亭(1900-1985) ,莱芜市普通村人。出生世医之家,幼读私塾,稍
长即攻读医著,治学严谨,好学善记,通晓经典及各家名著,尤对叶、吴之温病研究
较深,常推崇杨玉山所著《寒温条辩》为治时温之准绳,对杨氏所制之“升降散”临
床应用多有发挥,验案较多,先生博采众长,注重发展创新,临证用药平中见奇,积
数十年之经验,救治沉疴危疾甚多。
先生各科通晓,尤擅眼科,遵“内障多虚外障多实”之则,分别采用补虚泻实之
法,对治疗多种眼疾常收捷效,名扬博(淄博)、莱(莱芜)等地。自治祖传之眼药“白
玉锭”,治疗外障诸疾颇收佳效。先生医德高尚,一生以济人为怀,新中国建立后,
积极走集体化道路,1953年组织参加和庄联合诊所。1956年转入常庄卫生院,曾被当
选为县第一、二、三、四、五、六、八、九届人大代表。1985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
陈铭新,字玉胜(1906-1978) ,莱芜市陈林村人,十八岁高等学校毕业后在家务
农,1929年拜吕愍曾为师学医三年,尽得其传,各科均晓,尤精外科。先生乐善好施,
惜贫济苦。 他曾在日记中写到: “不计其功, 不谋其利,不论贫富药施一例”。1
947年口镇战役中, 先生曾利用中医麻醉法为支前民夫、战士做清创手术。后在治疗
疔、疮、痫、疖等方面积有一定经验。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参加联合诊所,后入口镇
医院。
陈肇基,字端卿(1910-1975) ,莱芜市杨庄镇陈楼村人,幼年遵父遗志,弃儒研
医,从事中医工作四十年,颇有声望。早年行医乡里,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在莱芜县医
院,杨庄公社卫生院从医,治学渊源《内》、《难》,撷采众长,善用经方,旁及民
间单验方。注重实践,务求实效,对中医事业殚精竭力,孜孜研讨,至老不辍。一生
学验俱丰,颇能奖掖后学,为培养青年一代中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尤重医德教育。
1959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1975年病逝。
马明德,(1910-1966) 莱芜市山口村人。旧制高等学校毕业后于1935年自修中医
理论,三载后,始应诊,擅内、妇、儿科,尤对产后诸病颇有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在当地群众中信誉较高。1956年积极参加联合诊所,后进入上游公社卫生院工
作。
吕筱山,曾用名吕瑞森、吕灿林(1911-1975) ,张家洼镇吕家芹村人。出身世医
家庭,少时读私塾,后升入莱芜县立中学就读。1934年毕业后在本村任教员,由于出
身世医之家,耳濡目染,于本村教学的同时兼攻医家名籍,六载,即能应诊,后弃教
行医,自立“益生堂”为坐堂先生,此时正直莱芜沦陷,为抗日救国,他以医生为公
开身份,秘密协助抗日工作。
先生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苦读勤记,上起四大经典,下迄历代医家名著于无所
不窥,崇《医宗金鉴》为医者必读之书,师仲景,效经方,博采后世众家之长。临证
辩证精详,用药精当,救治沉疴危疾甚多。对病人,不分贫富贵贱,酷署严寒有求必
应,对医林同道从未忌贤妒能,吝啬好强,他经常求教于莱芜知名中医吕愍曾舍下,
为其医术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生各科通晓,尤擅内科,治病权衡标本缓急,谨
守病机,攻补适中。如以四逆散化栽创新治疗多种肝胃疾患常收捷效。
先生乐于公益事业,1955年参加联合诊所,1956年调入县人民医院工作,曾两次
被选为莱芜县人大代表,县人委委员。1958年入山东省中医进修班深造。1975年因患
脑溢血,不幸病逝,享年六十有四。
司宝玉(1913-1976) ,莱芜市张里村人。1936年在本村任教,随攻读医书,致力
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医宗金鉴》的学习,1939年学医成名,辞教行医于大王庄私
人药铺为坐堂先生,后回本村自设“宏德堂”行医售药。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参加联
合诊所,1956年作为第一批被吸收到国家医疗机构的中医被分配到方下区卫生所工作,
1958年参加省中医进修班学习,后到县医院中医科工作。他对中医内、外、妇、儿科
技术较全面。尤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善用经方、验方、
不墨守成规,他治疗“中风”一症,以法用药,集历代医家之长,对半身不遂以左主
血虚,右主气虚分别施治,补气养血或养血益气,同时有防有守,配伍得宜。益其不
足,损其有余,课阴阳和营卫,益气血通经路,疗效显著。他处事稳重,团结同志,
有较高的信誉。1961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蒋则廉,字奉公(1917-1973),见马乡田家楼村人。系当地医林高手蒋其奎之孙,
瑾堂之子,出生于三世医家,幼承庭训,高小毕业后即随父习医,苦读精典医籍,精
研方书,重于实践,博采众长,学验续增,深得民誉。一生语言和气,礼貌待人,乐
善好施, 民有疾, 有求必应, 朝夕奔波于诸村病患之家,诊病细心,取药谨慎。1
949年首次组织县医药联合会时, 即被当选为区医联会副主任,县医联会委员。积极
组织广大医药卫生人员走集体化道路,1952年带头参加联合诊所,历任所长,分所长
等职。“文革”中受迫害。积怨成疾病逝,终年五十六岁。
亓孝谦(1920-1987) 莱芜市坡草洼村人。幼读私塾,中年弱儒习医,为境内现代
名医吕愍曾之再传弟子,聪慧好学,尽得其传,注重精研中医经典著作,对仲景著作
见解较深。运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屡起沉疴,旁及历代名家,辩证审慎,组方严谨,
用药平中见奇,擅内科,治时疫杂病见长。早年悬壶乡里,名誉雀嗓,1979年全省招
考录用散在乡村的中医药人员,考试成绩名列全区前茅。被泰安地区医科所录用,后
转入泰安市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80年晋升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1986年调莱芜市
中医院工作。执医数十年,学验俱丰。撰有“小调经散对产后血淤瘫痪证治验体会”。
“多发性肉瘤一例”等论文,在《山东中医杂志》、《泰山卫生》杂志上发表。
耿传彬(1892-1981) ,本市口镇林马庄人,幼读私塾,后在其父药店习医,勤学
艰练,认真钻研,常以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名言鞭策自己,终于成才,承其
父开药店,独立行医,精内科兼外科,医德高尚,在口镇一带颇有名望。在二十世纪
五十年代,药店并入口镇卫生院,他被接收为该院的工作人员。
他在行医中,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病人不论穷富和有无权势都平等相待,对
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认真给予精心治疗。
他在1973年12月因患脉管炎而行截肢手术后,仍致力从医,坚持给病人义务看病。
他在热心医疗事业的同时,曾接受共产党的政治教育,1935年至1940年期间,叛
徒刘伯戈带领国民党捕共队伍疯狂破坏我地下党组织,此时,传彬积极为我地下工作
者传递情报,掩护地下党员,并参与了一些分化瓦解敌人的活动,为党的事业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
亓祝五,男(1906.12.17-1973.5.14)南冶镇大北冶村人。自幼读书,曾就读莱芜
师范,后从父学医,幼承庭训苦读经典医籍,精研方书,重于实践,博采众家之长,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四方乡里,颇有盛誉,慕名求医者甚多,先生各科皆精,尤
擅外科,一生诊病辩证审慎,组方严谨,从不敷衍了事。新中国建立后,积极走社会
主义道路,于1953年即组织任家洼联合诊所,任负责人,1956年又任大联合诊所负责
人,1958年成立公社卫生院,随到卫生院工作,曾当选为莱芜县第二届和第五届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
邹振业(1928-1998.2) ,男,汉族,山东省莱芜市邹家庄人。莱芜市人民医院中
医内科主任医师。历任所长,县医院院长,县卫校校长,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出身中医世家,先世经验,尽得内传。自幼攻习中医经典著作及历代名家学说,
对仲景著作精研不辍,临床善用经方,屡起沉疴,验案甚多。如以“桂枝”、“四逆”
汤治小儿肺炎心衰,大黄甘遂汤治水与血俱结在血室的妇人腹大如鼓症。大承气汤治
阳明腑实所致之黄胆肝炎呃逆症。瓜蒂散治精神失常等证,均收捷效。曾撰“经方临
床记实”一文,受到同道赞颂。临床既认真继承仲景之学说,亦重视吸收叶、吴等后
世医家的长处,融古今医家长处为一炉,加以化裁创新,在继承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
上,注意学习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和西医基础知识,中西兼收并蓄。执医五十余年,
对冠心病、哮喘、再生障碍性贫血、痹症等疑难病证的诊治均有丰富经验。同时,热
心发展振兴党的中医和集体行医事业。 于1951年11月结合4名个体医生创建了新中国
后的莱芜第一个联合诊所--矿山区东芹村联合诊所。积极培养后继人才。1958年即启
任县中医进修班中医经典教师,从事中医教学多年,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中医专业人才,
大都成为中医骨干。诊务,教学之余,撰写论文,总结经验。1954年主持采风访贤,
搜集整理验方、秘方1243件。1971年主持编写刊印了《中草药土单验方选编》,撰写
论文16篇,约30万字。1987年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1993年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退
休后仍被返聘坚持行医,深受群众赞誉。
李泉石,男,汉族(1931.7-1990.11),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莱芜市南冶镇
东沟里村人。1946年11月参加革命。
在部队历任看护员、卫生员、调剂员、司药等职,1956年2月退伍。同年8月参加
汶南区联合诊所从医。 1979年9月任颜庄分院副院长,1980年被选为县政协委员。19
81年9月调县人民医院任机关门诊所主任。1983年5月县中医院成立后调任党支部书记。
在部队医护伤员,学习和掌握了西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退伍后仍从医,
熟悉内外各科,具有一定的西医专业技术。同时热爱中医事业,潜心学习中医经典著
作,撷采众长,注重实践,务求实效,主张“师古而不泥于古,承先启后,继承发展”。
尤对中医内科造诣较深,有较丰富临床经验。1979年为解决中医后继乏人,全省通过
统一考试,从农村和集体医疗机构中选招中医药人员时,他倡导举办中医培训,自任
教师,经他诲导参加考试的人员,有5名考中,列全县第一。
黄庆昌(1914─1990.8),男,汉族,山东省莱芜市黄亮坡村人,生前系莱芜市人
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幼读私塾,稍长攻习歧黄之术,渊源《内》、《难》,旁通诸家,尤对外科精研
有得。诸如《外科正宗》、《疡医大全》、《外科全生集》、《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要诀》著作,皆熟读善记。重点条文要理证治,多能背诵,运用自如。对诊所治外科
诸病积有丰富经验。俱“初期宜消为贵,中期以托为要,后期以补为善”的三大中医
外科治疗法则。临床辩证精详,注意整体观念,内外兼治。对湿性皮肤病,主张“外
湿引动内湿”的病因病机和“内湿外湿兼治”的方法,创有“渗湿解毒散”,外用疗
效卓著。著《中医外科辩证治验简录》,为多年从事中医临床经验总结。理、法、方、
药具备,每一病证均附验案数则。近10万字,未梓。
韩其龙(1938─1996.12) ,男,中医副主任医师,山东省莱芜市常庄乡西古德范
村人,历任公社卫生院副院长、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市中医学会理事等职。
十七岁辍学,师从伯父学习中医,初读《本草》、《汤头》、《医学三字》等基
础医著,后读中医经典,从师临证见习,耳濡目染,数载渐能应诊,多次参加中西医
进修学习,学识日进,临床注重实践,遵古不泥,力求发展创新,潜心于疑难重症的
防治研究,如以“固本扶正法防治慢支”、“益气活血育阴滋脉法治疗心血管疾病”、
“疏肝健中和胃法治疗消化道疾病”,均积有一定经验。自拟“棠梨消积散治疗胃柿
症” , 取得一定疗效。 1971年参与编纂《莱芜县中草药验方选编》,刊印发行。1
973年、 1987年兼任市卫校中医教师。本人医德高尚,声誉较高。在离岗主笔编写卫
生史志期间,还不断有人慕名求医,本人从不推辞,总让病人满意而归。1985年任主
笔参与《莱芜卫生志》 的编撰工作。在人手少,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历时5年,工作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后期由他1人统编,完成了20余万字的(上限1328,下限1987年)
卫生志初稿。于1990年5月打印后装订成册,为续修本志创造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史料。
魏振盛,男(1920.1-1998.8) ,莱芜口镇江水村。出身中医世家,自幼受其祖、
父熏陶热心中医。16岁时即到口镇慎述堂药店当店员,1947年回家跟其父魏水吉学医,
并甚得其道,学有所成,在周边颇有名气。新中国建立后,于1952年起先后参加小联
合诊所、 大联合诊所。1959年4月调莱芜县卫生院中医科从医。1960年调雪野水库卫
生所从医。多年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对妇女不孕症、肝炎、胃病及老年
气管炎的治疗,且医德高尚,深受患者赞誉。
刘汉祥,男(1918-1992) ,莱芜市大槐树乡公家庄人。幼年聪慧好学,进本村小
学堂读书一年,后因家境拮据,中途辍学务农,1934年弃农到寨里玉寿堂投师学医,
究心苦读经典,为人温和厚道,对于《本草纲目》诵记尤熟,后精药科,1956年应聘
入县人民院,潜心中药工作,终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医德高尚,尤其对中草药炮
制技术更为见长,他自配药方制作的各种膏、丹、丸、散,临床应用收效甚验,被誉
为“大王庄的丸子”之美谈,1980年当选为莱芜县政协委员,1983年晋升为主管中药
师,曾被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和市医院历届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