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328-1979)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9&run=13

1328年(元致和元年)

5月莱芜县城内建三皇庙, 内设医学,配医生为郡人治病,是时即重医术,倡医
德。

1547年(明嘉靖26年)

是年韩兆凡, 章丘人,在莱芜县口镇开慎述堂药店,郭德元为第一任经理,于1
947年停业,历经400年。

1582年(明万历10年)

2月在县城外一里许, 重建三皇庙大殿三楹,三皇正坐,其东西壁下分列历代名
医十二人配焉。

1748年(清乾隆13年)

是年大疫。

1851年(清咸丰元年)

秋大疫。

1862年(清同治元年)

8月大疫。

1889(清光绪15年)

秋大疫,死伤无算,自是徙往山西、陕西者络绎不绝。

1902年(清光绪28年)

7月大疫。

1918年(民国7年)

秋淫雨伤稼,冬大疫。

1919年(民国8年)

7月寨里区大渔池村一带霍乱病流行, 月内即蔓延至东渔池、大渔池、代渔池、
宜山等村,七、八二个月,上述四村即死亡一百七十四人。

1923年(民国12年)

11月9日由本县县长王肇杰、 本地绅董于粹甫、张逢甲、许子翼、李增裕等邀集
农商学各界200余人, 组织成立莱芜字分会,购定亓姓城宅一座,后购定西门外大
街路南宅基一座为会址。该会以慈善为宗旨,内设医药,为民众开展免费种痘。

1925年(民国14年)

冬南北激战,逼近泰属,莱芜字分会组织救济队。救济灾民、伤兵甚众。
是年燕京大学毕业的西医田文忠, 由泰安教会医院来我县口镇开设新民药房。1
946年停办。

1927年(民国16年)

4月莱芜字分会设立施诊所,施医舍药。
12月8日由许子翼等招集地方绅董及热心公益180余人。组织成立莱芜颜庄字分
会,会址始租赁颜庄街路西吕姓宅,后定路东谭家胡同路北宅基一座。是时,刘匪攻
破红山等八山寨,惟红山寨最惨,死亡1,300余人,伤重无算。该会在颜庄北首设立
临时诊所,延聘西医孙贯之,白医士及中医,购置中西药料,筹备应需材用及供给伤
众饮食,医愈伤众出所120余人。

1928年(民国17年)

春国民军北伐,莱芜字分会组织之救济队,救护伤兵50余人,抬送医院治愈后
分别给资送往泰安后防医院,并治疗病民1200余人。春,国民军北伐,莱芜字分会
组织临时医院。
8月临时医院改为宏慈医院。

1930年(民国19年)

夏(闰6月21日) 早,晋军由泰安突来守备,是日午刻,国民军即由新泰来至城下
激战七昼夜,是役莱芜字分会组织救济队,救入住院伤兵30余人,治疗后送入泰安
车站,并治病民200余人。

1931年(民国20年)

是年由济南来的胡荣廷与徐连吉、杨超,在莱城东关铁板街开设宏济药社,经营
年余,改为中西药房,仍以医疗为主,兼营西药,1936年停业。

1934年(民国23年)

是年有西医刘建民(博山人)、李保文(莱芜口镇人)二人在莱城西关开办一所莱芜
医院,后改为莱裕医院。日本侵占莱城该院解散。

1935年(民国24年)

是年西医李衡(莱芜北埠村)、于汉英(莱芜官厂村)在鲁西村借用民房开办健民医
院,设有简易病床,收治眼科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后因故解散。

1936年(民国25年)

是年莱芜县吕家芹村吕愍曾在全县中医统考中名列榜首。

1942年(民国31年)

是年日伪县政府在莱城东门下,设县立卫生院,济南医生陈崇惠兼任院长,该院
专为伪县机关、军队人员服务,治疗一般疾病和外伤疾患。后因陈调回济南,医院随
之停办。

1945年(民国34年)

是年建立莱芜大众药房,隶属泰山区中心卫生院,主要经营中西药材,供应中心
卫生院和各医疗机构。当时因处于战争年代,无固定地址,随地委机关流动。

1946年(民国35年)

3月莱芜县人民政府建立卫生科,工作人员4人,柳建堂任副科长。

1947年(民国36年)

秋国民党县政府,以西关亓家庙为址,成立莱芜县卫生院,县长刘伯戈指定吕祖
博为院长,工作人员13人,为县机关及乡镇工作人员服务。1948年古历正月,该院随
县大队撤退至泰安、济南,济南解放,医院不覆存在。

1948年(民国37年)

春鲁中南行署第一地方医院,在莱芜县香山区上崮村建立。秋,迁至仪封区朱家
庄。
4月莱芜县人民政府, 对香山区苏家庄、温家庄24户种罂粟者进行教育,没收全
部烟头并关押4人。
9月据我鲁中南行署《简报》 称:经医院门诊和茶叶区抢救治疗统计,我县发生
回归热143人,天花109人,伤寒21人,痢疾12人,猩红热32人,脑炎10人,感冒24人,
黑热病2人。
是年莱芜大众药房定址口镇东街, 正式挂牌营业。职工初期5人,逐步增加到十
余人,经理李金章。药房除经营中西药材的批发、零售外,还对外开办诊疗业务。

1949年

1月鲁中南行署关于财会工作决定中称: 医药费按每月伙食人数的平均数,以每
人4斤小米凭领条报销。 住院病号药费按每月实有人数,在每人每月小米30斤范围内
报销。
春鲁中南行署第一地方医院由莱芜县仪封区朱家庄迁至泰安县城东后省庄。
4月在口镇(县政府驻地) 召开莱芜县医药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由各区推
选代表45人,代表300多名会员出席。
是年县医药联合会负责查处路医、游散药商的不法行为。

1950年

2月本县常庄、苗山、颜庄、辛庄等区发生麻疹流行,患者上千人,死亡率很高,
苗山区患病210多人,常庄区常庄、北文字、南古德范三个村病者85人,死亡8人,颜
庄区的田庄死亡8人, 危重者40余人,对群众情绪和生产威胁很大,政府组织抢救。
其次,黑热病较严重,县在口镇成立了黑热病防治所。
3月在口镇(县政府驻地)建立莱芜县卫生院,共有工作人员37人。7月根据上级指
示进行整编,缩减为12人。
12月中央人民政府《种痘暂行办法》发布后,境内分春、秋两季为群众免费接种,
同时还开展伤寒三联疫苗、霍乱疫苗注射。

1951年

11月中医邹振业为首,在矿山区东芹村建立了莱芜县第一个集体性质的联合诊所。
12月12日泰安地区专员公署决定:县医院今后除业务上仍有专区中心卫生院直接
领导外,其余一切行政领导,经费供应核销,均由县人民政府负责。
是年,全县建立起15处黑热病防治站,施行免费治疗。

1952年

1月恢复莱芜县卫生科。
3月全县1至3月下旬发生天花18人,其中十一区(茶叶区)发生15人,死亡4人。此
后本县未再发现天花病人。
5月建立莱芜县防疫工作委员会, 共11人组成。由王钧昌任主任、董现德、张声
甫兼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陈祥甫任主任,吕连玉任副主任。
6月13日莱芜县建立卫生防疫大队,共17人组成。由人武部部长梁子玉任大队长,
文教科科长张声甫任副大队长。
7月7日至13日莱芜县在一区、二区、三区、七区、十四区进行了4,246人的鼠疫
疫苗预防接种。
8月莱芜县在政府、 党派团体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始实行公费医
疗制度,凭卫生科制发的医疗证,到指定医疗单位就诊。
9月县政府发出“关于大力开展秋季种痘的通知“, 通知中说:我县自1950年开
始每年春、 秋二季种痘,至今春共种痘231,638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40.4%,
提出今秋对山区普种牛痘,分配种痘任务106000人。
9月28日莱芜县防疫工作委员会改名为莱芜县卫生工作委员会。
10月成立莱芜县医务工会。由卫生科潘耀华、县卫生院严子玉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是年本县先后建立茶叶、常庄、雪野、香山、圣井、颜庄、口镇七个区卫生所,
均属全民所有制单位。
是年泰安地区分配了8000人的黑热病治疗任务,并规定为照顾地方医生的生活费
和消毒费, 每治疗一黑热病人收小米10-20升,烈军属及贫困户免收四成。同时每治
疗一人由国家补助小米5斤(折合旧币5000元)由县汇总治疗人数,统一向专署报销。
是年本县农村卫生医药人员,采取自愿结合,互凑资金,自负盈亏,民主管理,
按劳分配,死分活值的办法,组织三、五人的小联合诊。参加诊所的人数占中西医药
人数的70%。

1953年

3月20日莱芜县卫生工作委员会改名为莱芜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8月建立莱芜县妇幼保健站,在县卫生院内办公,工作人员3人。
11月15日莱芜县卫生院由口镇迁至莱城区西关,12月21日正式办公。

1954年

11月22日本县出席泰安地区首次中医代表会议的代表共27人(中医代表17人,县医
院1人,卫生所长7人,县卫生协会主任1人,地方西医代表1人)。
12月12日至16日莱芜县首次召开中医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6人,即:中
医56人, 西医4人,卫生所负责人8人,区文卫助理员8人。会议传达了省中医代表会
议精神,刘明洲县长就中医工作讲了话,县委崔立堂政委作了目前形势与今后任务的
报告。大会共收到各种秘方、验方124件,其中可以整理采用的46件。

1955年

春莱芜县局部地区发生麻疹流行,据1-4月份统计,共发病4365人, 死亡153人。
三区陶镇村,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发病136人,死亡11人。
春淄川、博山一部划归莱芜为十六区并建区卫生所,同年秋又归回淄博。
5月19日莱芜县人民政府印发《集体食堂卫生规则(草案)18条》。
8月5日莱芜县人民政府,制发《集体饮食行业卫生管理暂行规则》10条。
9月全县共有卫生工作者协会会员470人,划分建立了67个防疫小组。为搞好预防
接种工作,培训接种员352人,注射员156人。

1956年

1月本县各区组织大联合诊所,区设中心诊所,下设若干分所。
5月26日县卫生院,首次成功的施行了阑尾切除手术。
6月成立莱芜县除四害运动领导小组, 杨东亮任组长,刘军山任副组长。成员11
人。孙丙奎任办公室主任。
7月县保健站由县卫生院内迁至莱城西门里路南,为独立机构,肖翠琴任站长。
是月莱芜县卫生院改称莱芜县人民医院。
8月本县首批招聘中医药人员吕筱山、 刘汉祥、冯寿亭、司宝玉、吕雪年、陈松
山进入国家医疗单位工作。
是月建立莱芜县卫生防疫站。地址在莱城西门里路南。
是月建立莱芜县麻风病防治站,地址莱城西关。
是月建立矿山、鲁西、汶南、辛庄、苗山、水北、杨庄、仪封八处区卫生所,至
此,全县各区都建立了国家卫生机构。
12月中共莱芜县卫生科支部委员会建立。由科长朱明亮任支部书记。
是年全县动员了4500名青壮年到黑龙江垦荒。卫生部门以千分之十的比例配备了
医务人员。共动员医生32人,接生员13人,到黑龙江省安家落户。

1957年

1月10-12日在莱城召开1956年度除害灭病、 爱国卫生和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
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出席代表313人,县委、县政府向先进集体和个人分别颁发了锦
旗、奖状、奖章和纪念册。
4月改变县药材公司隶属关系,由商业局移交卫生局领导管理。
11月莱芜县人民委员会下达了《关于加强对路医和游散药商管理的指示》,提出
了六条实施措施。

1958年

春随机构体制调整,撤销原15处区中心联合诊所,设28个乡(镇)联合保健站。
9月在县人民医院举办第一次中医进修班。
是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施行第一例剖腹产手术。

1959年

1月18日县委批准原区卫生所与乡保健站合并成立公社卫生院。管理区设保健站,
生产大队建卫生室。
10月本县举办首次中医理疗学习班,学员42人。由上级医院派教师讲授针炙、推
拿、按摩、拔火罐等疗法,学习时间三个月,邹振业任班主任。

1960年

1月21日本县组织围歼麻雀战役, 由县委书记李聚馨为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及作
战参谋、政工、物资供应、通讯联络、安全卫生五个处。
4月撤销高庄、羊里两公社建制,两社卫生院同时撤销。
5月6日山东省精神病院精神病普查小组,在本县卫生部门配合下,历时16天,全
县共查出精神病患者1,788人。
5月山东省自然疫源地调查队来本县作历时一个月的自然疫源地调查。
8月上级及部队医疗卫生部门,先后派12个医疗队共105人,来我县进驻杨庄、茶
叶、 上游、口镇、方下、牛泉6个医院及大王庄公社的龙尾大队,帮助开展医疗卫生
工作。
是年本县白喉病暴发流行。 8月在方下公社发现首例白喉病人,很快蔓延全县。
省、济南市、泰安等地的7个卫生医疗单位和济南部队派出101名医务人员支援我县开
展防治工作, 至1961年1月共发病11627人,死亡122人。为防治白喉病,由国家拨给
减免费85984元,地方拨支6万余元。
是年制定了莱芜县(1960-1967) 卫生事业发展七年规划,其中规定:1962年彻底
消灭白蛉子、跳骚、虱子、臭虫、蟑螂及其它害虫、害鸟。1967年全县基本实现“四
无”。1960年全县基本达到“五洁”,1962年“五洁”达到制度化。1967年所有农村、
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住区达到街道马路化、环境花园化。

1961年

7月常庄公社关西坡大队社员刘正传一家三口人, 另有探亲的二个外甥女共5人,
因食鲜毒蘑菇鸡子汤,造成中毒,使4人抢救无效死亡,仅1人幸存。
7月济南市二院分配我县初级卫生人员46名(练习生) ,其专业:药剂5人,化验7
人,放射2人,一般卫生护理32人(其中女性20人) 。这批人员由县卫生局分配到县医
院及公社医院工作。
11-12月寨里公社肝炎暴发流行,全社共发病579人。
12月莱芜县药材公司由卫生局移交县商业局领导管理。
是年全县建立大蒸气疗法室5处, 以中药配方浸泡熏蒸,主要治疗关节炎、子宫
脱垂等慢性疾病。 矿山公社自3月15日-5月5日,蒸气疗法治疗子宫脱垂94人,有效
率65.9%。
是年由于自然灾害,农业欠收,食物严重缺乏,人群出现营养不良、水肿、干瘦
等营养缺乏疾病大量发生。 全县发病42874人。其中水肿病34592人,干瘦病849人,
死亡180人。
是年全县共支付各种疾病医疗减免经费390, 363.00元,其中用于水肿、干瘦病
医疗减免的186,139.00元,地方病、传染病医疗减免的51,276.00元。

1962年

4月常庄公社常庄大队第二生产队,将信精(纯砷) 与玉米同仓库混放,造成粮食
污染,后分给社员食用,先后有32人出现厌食、腹胀、恶心、呕吐、齿龈肿胀、声嘶、
眼睑浮肿、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脱发等症状,曾误诊为神经炎等病,治疗无效。后
经县、地区医疗防疫部门检查确诊为“慢性砷中毒”,经治疗恢复健康。
4-5月莱芜县将卫生系统基层组织的人权、财权、管理权,无偿下放给生产队。
全县建立大队保健站和联合保健站264处,人员571人,(其中回生产队第一线的37人)
平均每处保健站2.1人,其口粮全部改由生产队供应。1964年三权统一收回原单位。
11月24日莱芜县卫生局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莱芜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加强对
路医和游散药商管理的指示”的通知。指出:最近利津县游民贾守田冒充医生,招摇
撞骗,给矿山公社宋家庄烈属刘秀芳包治瘫痪病,用白酒加兰墨水当药酒给患者服用,
并处方:虎骨酒2斤,黑豆5斤,热敷。同时用一个牛的全骨、桑木柴300斤烧土炕,让
患者躺在炕上,盖被出汗,造成患者死亡;颜庄公社兰头大队吴连彬,从集上买回游
医的驱虫药片,内服驱虫,服后身亡。
12月莱芜县卫生系统进行整编精减,方案确定:1961年共有干部职工 (不包括地
方医生) 215人,1962年保留指标159人,精减56人,同年专署分配的14名大、中专毕
业生也全部精减下放,实际共精减下放70人。
是年潘西煤矿医院建立。

1963年

3月莱芜县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医学组。
是月莱芜铁矿医院建立。
5月23日为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莱芜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防疫领导小组,
11人组成,李天祥任组长,王振彩,苗守田任副组长。
10月全县卫生系统对全民、集体部分职工进行了工资调整。
12月据统计,全县有39名老中医带徒弟59名。

1964年

1月县文教局、 卫生局向全县中小学校下达《关于做好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
通知》,并颁发了三个附件:⑴《保护中小学学生视力的十项要求》,⑵《学生个人
卫生守则》,⑶《食品卫生五四制》。
2月7日全县卫生系统在莱城北埠以半月时间, 集中全县医药卫生人员388人,进
行社会主义教育。即“四清”运动。
3月10日-4月10日县人事局、卫生局联合对全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
员和全体教师共3294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查出各种疾病1263人,做了妥善处理。并建
立了健康档案。
5月恢复高庄、羊里两公社建制,卫生院同时恢复。
6月5日-20日全县分六个组,对县直、厂矿、公社各级医药卫生单位,进行药品
质量大检查。发现有323个品种价值749万元的药品霉烂变质,并作了处理。
6月18日苗山公社中方山、 下方山、南柳子村18只羊患炭疽病死亡,因剥食其肉
人受感染。 自6月26日至7月16日发生了3名炭疽病人,由于及时采取防疫措施,控制
了疫情发展。
9月大王庄公社东风炉、姚家庄两个大队的社员因食用有毒蘑菇,有7户32人发生
中毒,死亡2人。
是年本县组织了麻风病普查。共查出麻风病220人。

1966年

2月8日省、 地下放18名卫生技术人员到莱芜县工作。其中:去苗山地区医院的1
0人,去县人民医院的4人,大王庄医院1人,常庄卫生院1人,另2人未到莱芜。
2月25日本县卫生系统张其太、 刘学敏、孟宪芬、李云厚、李庆玉、许登泉、许
其芳、袁法清、崔言政、周先苓、吴焕煜、何效泉、王善纪等13人,被山东中医学院
业余函授部录取为函授学员。
2月泰安地区人民医院下放到莱芜县苗山地区医院工作的外科医师丁延生, 因陋
就简, 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利用草房茅舍做手术室,木床当手术台,成功的做了1
0名胃大部切除、阑尾切除等大中型手术。
4月15日泰安专署劳动局、卫生局以(66)劳配字第46号、卫医字第6号批复我县招
收中医药徒弟30名(中医15名、中药15名)。
5月14日茶叶公社下法山大队,因吸烟引触炸药起火,当场烧伤9人,经抢救,除
一人死亡外,其余全部得救。
6月18日泰安专署计委、 卫生局批复:莱芜县苗山地区医院建门诊部一幢,病房
三幢, 共建筑面积为755平方米,核定投资2.93万元,由国家拨款。病房、洗衣房、
伙房共465平方米,核定投资1.55万元,材料自筹。
8月经莱芜县人民委员会批准,给全县201名县、社二级卫生管理人员制发了“卫
生监督证”。“文革”期间遭破坏,停止使用。
8月26日泰安专署财政局、 卫生局批复,给莱芜县增拨卫生支出经费一万元,解
决县人民医院购置救护车款项。至此,莱芜县卫生系统有了第一辆机动救护车。
9月20日经泰安专署计划委员会批准, 颜庄地区医院修建门诊楼一幢,病房宿舍
45间,计建筑面积为811.2平方米,投资15,000元。
10月19日泰安专署批复口镇地区医院的建设计划,总建筑面积
1,065.20平方米, 每平方米造价33元,共计造价为35,000元,其中国家拨资2万
元,医院自筹资金15,000元。
是年苗山、大王庄、茶叶、颜庄、口镇5处公社卫生院,先后改建为地区医院。
是年莱芜县消灭黑热病。

1967年

3月受上海“一月风暴” 影响,县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卫生防疫站、妇幼
保健站、麻风防治站的造反派,联合夺了上述单位的党、政、财、文大权。
4月2日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局三个单位合并,列入生产指挥部下设机
构内务办公室,分政工、业务、财务三个组,具体分管各项工作。
6月县卫生防疫站由东门外迁至城关西路9号。

1968年

3月莱芜县开办工读卫生学校。共招生34人,其中泰安11人、长清5人、章丘10人,
莱芜8人。学制二年。
5月23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大生, 因“文革”遭受惨酷迫害致死,肇事者三人
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9月14日《赤脚医生杂志》 试刊版刊载毛主席亲自批发“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
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由此启用“赤脚医生”名称。
10月11日莱芜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站、麻风防治站、卫生防疫站、
药材公司,合并成立“六、二六”卫生公社革命委员会,统一行使上述单位的党、政、
财、文大权。

1969年

3月27日莱芜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关于修建麻风村的报告”。
4月莱芜县药材公司划归莱芜县“六、二六”卫生公社领导,并改称“药政部”。
是年大王庄公社龙尾、茶叶公社下法山两个大队在全县首先办起了队办合作医疗。
是年新汶矿务局潘西煤矿瓦斯爆炸。莱芜县人民医院先后派出医务人员20名。前
赴救灾。
是年始至1970年,全县撤销卫生所119处,下放卫生人员366人,回大队当赤脚医
生的307人, 其中中医学徒41人,回大队当赤脚医生的28人。1973年下放人员全部收
回。

1970年

1月莱芜钢铁厂医院建立。
8月县人民医院妇科医师姚来卿参加中国援坦医疗队, 赴坦桑尼亚。1972年11月
回国。
10月山东省泰安疗养院迁入本县。1972年9月迁回泰安。
12月1日恢复莱芜县革委卫生局。
是年莱芜县麻风防治站由西关迁至莱芜城东(县医院西侧)。

1971年

4月莱芜县卫生局编印“中草药土单验方选编” 一书,本书共收载了141个病种8
22个方剂。
7月26日中共莱芜县委决定:建立县皮肤病防治院(村)筹备领导小组,七人组成。
由曹福常任组长,耿双斌、李天祥任副组长。下设办事组,吴熙斌为组长,张庆厚、
高祥田为副组长。
8月大王庄医院药房司药王XX将医生处方: 阿斯匹林10片,每次1片、日服3次,
在服药袋上误写为每服1包,造成患者焉维夏(在校学生) 服后中毒死亡的严重医疗事
故。
9月7日撤销莱芜县“六、二六”卫生公社,恢复莱芜县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
妇幼保健站、麻风防治站、药材公司等建制。
是年莱芜县进行丝虫病普查,实查76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0%以上。查出
微丝蚴阳性病人218人,全部给予药物治疗。
是年新汶矿务局莱芜医院建立。

1972年

3月县“六、 二六”卫生公社药政部恢复为莱芜县药材公司名称,隶属关系交县
商业局。
3月22日根据莱革发(72) 24号文,将颜庄、苗山、茶叶、大王庄、口镇、上游、
牛泉、 高庄八处公社卫生院转为县分院。院名为莱芜县人民医院X分院,属全民所有
制单位。
6月30日成立莱芜县革委整顿卫生队伍领导小组, 七人组成。汝汇泉任组长,耿
双斌、吴鉴任副组长。
8月建莱芜县皮肤病防治院(村) 。院(村)址在长安庄东岭,由国家拨款建病房70
间,病房办公室12间,工作人员用房18间,共100间。
12月建立莱芜县卫生局卫生人员进修班。
是年公社卫生院、卫生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66人,下放回家务农。

1973年

1月-10月遵照中央指示和沿黄八省、区工业污染协作会议要求,对本县境内的汶
河水系水质、五个水库、九个工业单位的饮用水污染源进行了调查。
2月张家洼矿山公司医院建立。
3月县皮肤病防治院(村),正式接收病人入院治疗。
是月莱芜县人民医院内科医师王佑臣参加中国援坦医疗队,赴坦桑尼亚,先后任
省城宝塔拉、内瓦拉医疗组副组长、组长职务。1975年11月回国。
6月茶叶公社尧舜大队因吃病死牛肉, 发生食物中毒38人,幸抢救及时,未造成
死亡。
8月20日杨庄公社第一个实行社、队两级管理的合作医疗。
9月县卫生防疫站由城关西路迁至育红街。

1974年

1月6日根据莱革发(1974) 1号通知,莱芜县人民医院口镇分院改为莱芜县第二人
民医院。
4月全国布氏杆菌病防治会议在本县召开。 重点研究交流了猪Ⅱ号菌苗的制造、
使用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学术问题。
4月18日成立莱芜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 11人组成。孙启松任主任,李天祥、
吴鉴任副主任,吴鉴兼办公室主任。
8月本县为泰安卫校承办一个护士班,学生40人。
8月县人民医院妇科医师姚来卿第二次参加中国援坦医疗队,1976年11月回国。
是月寨里公社涝坡大队发现坑塘内鱼肉中有肝吸中囊蚴。采集人群大便化验检查
发现肝吸虫感染率为2.52%, 抽查该社高庄大队亦发现感染率为6.8%后,在杨
庄公社胡宅大队也发现感染病人,经尸检疫区的狗、猫的肝脏均发现肝吸虫成虫。证
明本县部分村庄有本病流行。
是年莱钢第一钢厂医院建立。

1975年

1月23日-26日县委召开全县计划生育、 合作医疗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议,
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50人,其中计划生育代表175人(集体138人,个人37人) ,合作医
疗代表175人(集体134人,个人41人)。
5月-6月全县组织20名医务人员, 在杨庄、寨里、大王庄、羊里四个公社的204
个大队209848人中进行了肿瘤病人五年死亡回顾调查。
8月18日县人民医院抢救成功触电后呼吸心跳停止18分钟 (自主节律停止30分钟)
的解放军战士。
8月县妇幼保健站帮助茶叶公社刘白杨大队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妇幼卫生室。
12月16日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县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12人组成。王福裕任
组长,李天祥、丛祥滋、吴鉴任副组长。办事机构设在皮防院。
是年莱钢卫生防疫站建立。
是年莱芜县人民医院为牛泉公社东牛泉大队患者鹿XX首次成功施行了开颅手术。

1976年

1月建立莱芜县结核病防治站,站址在城关西路009号。
2月据调查统计,全县尚有老药工4人 (矿山公社亓尚吉、常庄公社郑志厚、寨里
公社刘金镯、县人民医院刘汉祥)。
4月28日莱芜县卫生局卫生人员进修班改为莱芜县“五、七”大学卫生分校。
8月苗山公社五色崔村首次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 共发病70人,发病率为
4.6%。
10月20日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中西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八人组成。由于一峰任组
长,李天祥、杨俊亭、吴熙斌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吴熙斌兼办公室主任。

1977年

3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五病一环” 普查领导小组,由朱云恒任组长,于一峰、
李天祥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共13人组成。
4月本县组织开展了五病(慢性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矽肺、麻风病)一环(节育
环)的普查工作。
7月27日县人民医院治愈因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所致自主呼吸停止49天的病
人李XX。
9月3日-8日县委、县革委召开全县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
代表会议。卫生系统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97人,其中先进集体代表180人,先进个人代
表117人。
12月10日县人民医院外科,一次收治23名烧伤病人,成功率在90%以上。
12月28日县革命委员会建立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十四人组成。由郭清玉任组
长。下设办公室,吴熙斌兼办公室主任,孙长修兼副主任。
是年根据上级规划部署,本县将头癣病列入重点防治的皮肤病。全县共确诊头癣
病96人。通过理、洗、擦、消、服五字措施进行综合治疗,至1980年复查,已全部治
愈。
是年全县15处公社先后实行了社队两级管理的合作医疗制度。
是年南冶煤矿职工医院建立。
是年全县进行了第二次卡介苗普种工作,共接种223347人,接种率为98.3%,
12周后阳转率为76%。

1978年

1月5日颜庄公社棋山大队发现首例被犬咬伤病人。
1月莱芜县五七大学卫生分校改为莱芜县卫生进修学校。
2月12日根据中央、省、地委指示,县委决定成立莱芜县委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
28人组成。杨庆蔚任组长,李天祥、郭清玉、王振彩、刘桂文、杨俊亭、吴熙斌任副
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防疫站,吴熙斌任主任,孙长修任副主任。
4月12日上游公社马家峪大队发现一例狂犬病人, 相继在高庄、牛泉、城关、苗
山五个公社发生狂犬病人7人,全部死亡。此外,家畜被狂犬咬伤发病死亡耕牛7头,
羊2只。
5月苗山分院成立以外科医师秦泗河为首的外科矫形手术组, 开展以治疗婴儿瘫
后遗症为主的外科矫形手术,截止1985年共做矫形手术3206例,效果良好,曾撰写发
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受到国内外科矫形学者的高度评价。
7月27日中央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 卫生部办公室张钧、医政局张梅、政策研究
局罗玉勤等卫生部检查团一行四人,在省卫生局副局长李竹堂、医政处吴春华及泰安
行署副专员杨海岩、卫生局副局长刘玉生、医政科长安汉陪同下,来我县进行了为期
9天的视察。当日下午二点半,在县招待所会议室会见了县委、文办、卫生局领导人。
县委书记周兴礼向郭副部长介绍了我县的地理特点、自然面貌,汇报了工农业生产和
卫生工作发展情况。自28日起,郭副部长一行先后到结防所、防疫站、妇保站、卫校、
城关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大王庄分院、寨里卫生院、上游分院、茶叶分院、苗山
分院、颜庄分院、杨庄卫生院、高家店大队卫生室、何家庄大队卫生室、高庄分院、
坡草洼大队卫生室、莱钢医院、新汶矿务局莱芜医院进行了视察。8月5日进行座谈,
肯定了我县前段卫生工作的成绩,找出了存在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指导意见。
对加快我县“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的进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8月1日中央卫生部长钱信忠,在《健康报》社张编辑的陪同下,来本县视察了县
人民医院、辛庄公社卫生院、辛庄大队卫生室三个医疗卫生单位。8月2日离开本县。
是月莱钢第一铁厂医院建立。
是月54849部队医院迁入莱芜境内。
10月2日辛庄公社卫生院妇产科给该社徐家店大队社员孙洪芝(女,28岁,妊娠四
月)做检查,孙要求终止妊娠,于10月3日下午违犯上级规定,擅自行水囊引产术,术
后感染,抢救无效,10月19日22时30分死亡。
10月12日建立莱芜县中药处方用药计量改革小组,五人组成。由吴熙斌任组长兼
办公室主任。田伯钧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
10月18日莱革发(78)123号文批准,建立莱芜县药品检验所。
10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全县进行了中药处方用药计量单位由旧制“斤、两、钱”
改为公制“克”的改革工作。改换单位自1979年1月1日起实行。
是年由山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泰安地区卫生防疫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来本县对
丝虫病进行考核验收,已达到消灭标准。

1979年

3月经莱芜县革命委员会批准, 对全县县、社两级的卫生管理人员又重新制发了
“卫生监督证”。
4月本县对1961年至1968年招收的37名中医学徒及其25名子女,办理了“农转非”
户口。
5月21日建立莱芜县招收中医药人员领导小组, 组长于一峰,副组长杨俊亭、吴
熙斌,委员4人。下设办公室,王玉章任主任,邹振业任副主任。
6月20日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在《卫生工作情况》 第24期,刊载了“莱芜县卫校积
极培养提高技术人才,解决比例失调问题”的典型材料。
7月县革委批准筹建莱芜县肥料厂, 由卫生局高桂云负责筹建。地址在矿山公社
狄里沟。征地20亩,配三吨半解放翻斗车一辆,五吨泰山牌车一辆。
8月经省统一命题选拨录用城乡中医药人员, 本县坡草洼大队亓孝谦成绩优异,
被泰安地区医科所录用,并破格晋升为主治医师。
8月莱芜县经省统一命题考试、 考核、选拨录用了散在城乡的中医药人员15名。
其中中医13名,中药2名。
9月20日中央卫生部在《卫生工作简报》 第35期,刊载了题为“莱芜县整顿建设
工作是怎样开步走的”调查报告。
9月全国卫生厅(局) 长会议在本县召开,重点讨论了“三分之一重点县”卫生事
业整顿建设问题。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自始至终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10月县卫生局,根据上级指示,对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定职晋升工作。全县
应考试考核定职晋升的415人。经考试考核晋升为主治(管)医师的23名,医师86名,医、
药、护、技士228名。考试不合格未定职称的39人,因故未参加考核的14名,1980年3
月结束。
12月建立中共莱芜县卫生局委员会,吴熙斌任书记。
12月26日县卫生局长吴熙斌, 医政组吴茂春, 特邀去北京参加了“全国卫生厅
(局)长会议”,并做了题为“我们是怎样加强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的”典型发言,薄
一波、陈慕华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我县出席会议的代表。
是年县卫生局对全县赤脚医生进行了统考发证。全县共有赤脚医生2617人,实际
参加统考的1903人,经评卷及格的1232人,填发了赤脚医生证书。
是年本县组织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普查。 共普查了15处公社,715个生产大队,
537747人。查出地甲病患者7805人,患病率为1.45%。其中茶叶、常庄、上游、大王
庄4个公社和其余11个公社的49个大队,患病率均超过3%以上,划为病区,进行重点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