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城镇卫生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87&run=13

新中国建立前,城镇卫生“各人自扫门前雪”。公共场所无卫生设施。街巷狭窄,
路面坑洼不平,莱芜县城除西关街系青石铺地外,其余均为土路,碎石垃圾成堆,路
旁杂草丛生。动物尸体乱扔,鸡毛蒜皮到处可见。战争年代,县城数遭战争摧残,城
墙及历代古老建筑,居民住宅,大都被炸为废墟,莱芜县城,吐丝口镇等地的城镇面
貌均破烂不堪。
新中国建立后,在全面加强城镇基本建设中,将卫生设施纳入总体规划,1950年,
县政府在口镇驻地开始修建公共厕所, 整修街道马路,清除碎石瓦块。1953年9月,
县城驻地由口镇迁往莱城,城市建设重点落脚莱城。此后,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
发展,城市卫生面貌逐步改善,但整个卫生建设仍发展迟缓,故有“半条马路一个灯,
马路好似跳舞厅,饭店食堂臭哄哄”歌谣流传。1975年,县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
办公室,始有环境保护的正式机构,配合卫生防疫站,城市建设局、工业局等单位共
同搞好环境保护工作。1977年10月,在制定“卫生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服务规
划要点”中规定“搞好环境保护”和“三废”污染。建立工矿卫生管理机构,卫生部
门参加新建、 改建、扩建工程的卫生设计审查,防止“三废”的危害和污染。1 978
年3月, 响应国务院号召,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环境保护首次作为社会生
活的重要内容被列入议事日程。 1981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四个单位《关于
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开展以五讲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
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
提出治理“脏、乱、差”,组织数万人上阵,清除垃圾、清扫街道、整顿市容。1982
年,贯彻中央关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治脏为突破口,大搞环境卫生和食
品卫生。 1983年,全县160余万人参加清扫卫生活动。城镇机关参加卫生活动的科局
长以上干部2400余人。出动车辆4176辆次, 清除垃圾2000多立方。粉刷墙壁32万平方
米。疏通沟渠37万米,建花坛、花池3100个,种植风景花木175000多株, 新建改建公
共厕所1003个, 莱城153个单位建花坛、花池396个。抽调10名工程技术人员,测量规
划街道,制定出“四自一联”工程施工项目,投资60余万元(其中财政拨款6万元,联
合集资50余万元),整修街道七条,长1782米,修水沟2482米,砖铺路面15043米,新
建公共汽车候车亭6个,投资14.8万元,用4米长水泥板加盖,修砌胜利中路西侧鸭子
沟。 市内主要街道设卫生箱40个。1984年2月,山东省爱卫会发出“关于创建文明卫
生单位,开展‘卫生达标’活动的通知”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制定统一卫生标准。每
项要求又规定出具体分数,让各单位对照标准落实,然后各系统组织检查,由县爱卫
会验收, 年终进行总评,达到标准者,发给“卫生达标”标志。年内出动车辆5 276
辆次,清除垃圾3000立方,粉刷墙壁42万平方米,疏通沟渠38万米, 新建花坛, 花池
1400个, 种植风景花木2026000株,新建、改建公共厕所773个,建垃圾池256个,整
修街道217条, 长90多公里,轻工塑料机械厂投资3000余元,建樱花路一条,市人民
政府投资166万元,整修马路街道3条,长1800米,城镇配备专职清洁工人1600名,其
中市环境卫生所102人, 全市184个单位卫生达标,检查总平均分数为91.86分。被评
为泰安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发给奖金3000元,另有11个单位,3名先进工作者受到
泰安市表彰。 1985年,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投资165万元。新建街道绿化率
达70.2%, 人行道铺装率达60%。 建绿岛1000平方米, 绿地21800平方米,植树21
600株。 制定了《莱芜市公共卫生管理暂行条例》、《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城区
供水管理办法》、《城市噪音管理办法》四个法规。实施“门前三包”(卫生、绿化、
秩序) 卫生责任制,配备责任人174名。配备专职卫生监督员4名。建成“文明卫生单
位” 178个。1986年,新建改建主次干道10条,总长15公里,450400平方米。改造新
铺人行道8条,长一万米,56400平方米。新建新修排水暗沟24.2公里。大小桥涵
六座,对胜利路北段鸭子沟清淤铺底400米,铺设人民路供水管道4公里。投资30万元,
动用土石37131方,河沙4550方,铺设街道18条。市人民政府拨款7万元,在文化路、
长征路、 胜利路建水冲式厕所3处。拆除主要街道违章建筑50处。发动较大的卫生突
击活动8次。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0%,人均占有绿化地0.8平方米。是年3月,建立公
共卫生监督站, 配备工作人员8名,处理违章事件32起,解决卫生死角50处,实施以
法治脏、以法治城。基本上形成大小循环,达到路通、水通、绿化配套、人行道铺装
完善的要求。 评出“花园式单位”10个,绿化先进单位15个。1987年4月,对城关西
路进行街道达标综合治理,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13120平方米,沥青路面19200平方米,
排水暗沟2350米, 铺人行道花砖14100平方米,水冲式厕所三座。交通指挥岗二处,
安装高压钠光源路灯168盏, 修建自行车存放处和机动车场各一处。沿街各单位投资
100多万元, 对沿街建筑进行整修,拆除人行道上的货棚105间,装修装饰楼房15400
间,改建大门六座。重新改建了官寺商场。提出创建“花园式街道”。莱城新建小绿
岛4处, 街道绿化隔离岛60个,绿化面积4900平方米。城区各单位植草坪一万多平方
米,各种盆景、盆花、盆树四万多盆。建花坛、花池30个。绿化廊藤架12处,庭院绿
化专用绿地五万多平方米。全年发动较大卫生突击活动10次。清运垃圾一万余吨。市
肥料厂对厕所粪便日产日清,泥封发酵,无害化处理。驻城各行政村都建立了街道清
扫保洁队伍。划分十六个卫生区,逐步达到“路平、灯亮、楼新、地绿、城美”的要
求。评出花园式单位10个,绿化先进单位20个。泰安市组织卫生检查二次,平均分数
达98分。经省检查考核,总分为95分。被评为省、泰安市的卫生先进城市。
1988年, 对胜利路进行达标改造。共拆除违章建筑,破旧房屋428间,8560平方
米,拆除沿街实体围墙350米。新建楼房30栋,27000平方米。新开沿街绿地和小游园
三处,综合公园一处,文化路、人民路、城关西路、城关东路、大桥中路、鹏山路等
都建立隔离绿岛,主要交通道口建立了街心花坛,新栽人行道树6000余棵。城市公共
绿地面积2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4平方米。新修水冲式
公厕8座。 市爱卫会与城内300多个单位签定“门前三包” 责任制合同,授予各单位
“门前三包”管理权,挂牌立标,责任到人。城内小街小巷由城区办事处爱卫会协调
各居委会保洁队实施保洁,市区主要街道及繁华区由市环卫处负责,环卫队伍发展到
1 56人,担负着城区道路32.6万平方米的清扫和432个厕所的清挖任务。保洁率达95%
以上,垃圾粪便做到日产日清,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单位卫生达标”
竞赛活动,成绩作为年终评选先进单位的依据。市里每年组织两次大检查,年底,全
市累计单位卫生达标率达76.5%,城区办事处在各居民户中开展创“卫生之家”活动,
有60%的户达到“卫生之家” 标准。1989年,莱芜各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
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以快速的步伐使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达到了卫生城
市的标准要求。11月,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1990年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次干道硬化率达92%;人行道铺装率达91%;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8%;新建公厕7座,市区主要街道配备了垃圾箱。深入开展卫生达
标活动, 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市单位卫生达标率达到89%。同年市爱卫会
办公室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1991年莱芜市人民政府又一次作出“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定” 。3月成立
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市委副书记、市长孟昭章任指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
育革任副指挥,委员25人。6月6日,国家卫生城市预查组对莱芜市的市容卫生、公共
场所卫生、 除四害工作进行了检查。认为成绩显著。9月15日,市爱卫会发出“开展
卫生突击月” 活动。全市新建和改造主次干道9条,铺筑路面15万平方米。对24条小
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了路面硬化,绿化,水通,电通,卫生设施配套。继续
加强“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的合同管理,落实责任制,加大卫生治本建设投入。
82个单位完成了旱厕改造任务,11个单位被命名为花园式单位。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组
织的食品卫生达标市考核验收。
1992年9月,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山东第二分团来我市检查,认为:“莱芜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决心大,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城
市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工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年12月莱芜荣获全国“十
佳卫生城市” ,副市长孙延年获“十佳卫生城市市长”荣誉称号。1993年4月,成立
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成员32名,市长时立军任指挥,市人大副主任房逢玉、
市政府副市长王育革任副指挥。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市
长与各部门负责人签定了责任状。各级各部门都逐级签定创建卫生城市任务目标责任
书。10月7日至9日,山东省爱卫会组织的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团对莱芜的创建国家
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考核检查。检查团认为:“莱芜市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
核标准实施细则》的各项指标要求,推荐全国爱卫会予以考核鉴定。”
1994年,莱城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但是莱芜升为地级市后,新设立了
钢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两区必须一并验收。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作出
了“莱城继续充实提高,钢城划定一定范围全面加速创建”的决定。此后,钢城的创
建工作全面迅速展开。
1995年1月9日,市政府印发《市领导包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分工表》,明确市
五大班子领导包区、 包路段任务。2月10日,市政府印发《莱芜市爱国卫生管理暂行
规定》和《莱芜市除四害管理暂行办法》。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争创国家卫生城
市暨誓夺齐鲁杯大会, 总结分析了1994年的创建形势,明确了1995年的创建任务。4
月14日,市爱卫会向省爱卫会提出报告,请求全国爱卫会对莱芜市进行国家卫生城市
考核。 6月17日,国家卫生城市调研组,对莱芜市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调
研。 8月23日,副市长李占永带领市卫生局、市爱卫办的负责同志赴北京向全国爱卫
会汇报莱芜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整改情况。 9月24日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
一行7人, 对莱芜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考核鉴定。12月25日,莱芜市被全
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副市长王育革获“国家卫生城市市长奖”奖杯。
1996年初,市政府制定《莱芜市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考核实施细则》,层
层分解落实任务,做到任务到人,工作到位。2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国
家卫生城市工作表彰大会,授予:莱城区、钢城区等28个单位“集体三等功”;授予:
市委办公室等131个单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孙元龄同志受省
表彰, 记二等功,李宪瑞等15名同志记三等功,授予:雷茂禹等260位同志“创建国
家卫生城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春节前夕,市爱卫会组织各区爱卫会、市直各部
门、各企事业单位,省以上驻莱各单位开展了以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为重点的爱
国卫生突击周活动。4月7日,世界卫生日,市爱卫会组织了15部宣传车在莱城及周围
较大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回宣传, 发放世界卫生日宣传画3000份, 发放卫生知识资料
3800余份。5-6月,市教委、团市委与市爱卫会组织开展了青少年消灭白色垃圾活动,
驻城各学校都派出学生在大街小巷和公共场所拣拾白色拉圾。市爱卫办组织召开市卫
生监督管理站、市园林处、莱城工商分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市民广场卫生治理会。
对市民广场的卫生管理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夜市管理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会后,各
有关部门迅速落实,市民广场卫生状况大有好转。10月份报请市爱卫会检查验收,年
底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1997年3月6日,副市长王育革主持召开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部门联席会,会议
强调,各级各单位要以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为动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切实改
善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为全市的改革开放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4月23日至25日,市爱卫会组织人员对鸭子沟进行治理,沿
沟13个单位派出大批人员和车辆对沟内垃圾等淤积物进行清理清运。 5月底顺利通过
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核组的暗访。6月,全市开展迎香港回归卫生突击周活动,7月8日,
组织了全市上半年卫生大检查。 8月至12月,积极参与市文明委组织的文明街道创建
活动,与沿街200多个单位签定了“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
1998年,市政府印发《莱芜市迎接全国城市卫生暨齐鲁杯检查评比任务分解表》、
《市领导包城市卫生任务分工表》、《关于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实施意
见》,进一步明确了对城市卫生管理的职责、任务和措施。决心从解决难点、重点问
题入手,提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市爱卫会组织市建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交
通局、莱城区爱卫会、莱城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负责同志,对莱城市容、农贸市场卫
生和交通秩序等进行了认真检查。 7月13日,副市长王育革主持召开迎接第四次全国
城市卫生大检查和争创齐鲁杯活动市长调度会,就前期迎接卫生城检查和争创齐鲁杯
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提出了具体要求。7月31日,市政
府市长、市爱卫会主任于希信主持召开迎接全国城市卫生暨齐鲁杯检查评比动员大会,
9月4日至6日, 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山东省第一团,在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董
先雨的带领下, 一行11人, 对全市城市卫生进行了全面检查。年底莱芜市被命名为
“创城迎检先进城市”,李钦斌被授予二等功,吕尚泉等13名同志荣立三等功。
1999年初, 市爱卫会印发《关于加强莱城内小街小巷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3
月底至6月初, 市爱卫会、区爱卫会、莱城城市街道办事处组成小街小巷卫生治理协
调领导小组,对城内24个居(村)委会逐个做工作,成立了卫生清洁清运队,与市环卫
处签定垃圾清运合同, 小街小巷卫生面貌大为改观。6月30日,副市长、市爱卫会副
主任牛志春主持召开爱卫会全体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莱芜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工作规则》和《莱芜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部门职责分工》。12月16日至20日,市爱
卫会根据各区爱卫会的申报,组织考核组对卫生乡(镇)、卫生村进行检查验收。经考
核,大王庄、口镇、寨里、颜庄等4个乡(镇)达到了卫生乡(镇)标准。卞官庄村等9个
行政村达到了市级卫生村标准。并于年底进行了表彰。
2000年4月7日,市爱卫会召开全市爱国卫生工作会,副市长牛志春出席了会议。
7月6日,省卫生城市暗访小组对莱城的市容、市貌、城乡结合部及部分小街小巷进行
了暗访。7月7日,在副市长牛志春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检查了莱芜市卫生基础
设施建设、公共场所和莱城区鹿野乡房干村的厕所改造。检查组认为,莱芜市爱国卫
生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变化。城市的卫生管理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
规范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1年初,市爱卫会印发《关于加强办事处卫生管理的意见》,对凤城办事处、
张家洼办事处、 高庄办事处、艾山办事处的爱国卫生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3
月26日,市政府副市长牛志春主持召开爱卫会全委会,向全体委员汇报了2000年的爱
国卫生工作, 提出了2001年新的爱国卫生计划和目标。4月市爱卫会召开全市单位爱
国卫生现场会。 9月,省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团肯定了莱芜市在巩固发展国家卫
生城市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市整体卫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指出
了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公共场所、饮食服务行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月23日至25日, 省城市卫生工作综合考评团来莱芜市检查, 年底,莱芜市获得了
“省卫生先进城市”称号。
2002年3月3日,市爱卫会召开全委会,副市长牛志春总结了2001年的爱国卫生工
作, 对2002年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3月15日,为改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市爱
卫会印发《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优美环境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全市深入扎
实地开展了以治理环境“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年活动。9月9日,市爱
卫会印发《关于开展纪念爱国卫生运动50周年活动方案》。10月23日组织宣传车队在
全市城乡进行了巡回宣传。组织了研讨会,写纪念文章等活动,总结回顾全市50年爱
国卫生的辉煌里程,评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名,全省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4名,
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45个,市爱国卫生先进个人5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