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两管、五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86&run=13

在爱国卫生运动中,“两管、五改”始于20世纪70年代,“两管”即管水、管粪,
“五改”即改良水井、改造厕所、栏圈、环境、炉灶。
新中国建立后,贯彻“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原则,开展环境卫生改良。
1950年,县机关在口镇驻地开始建立公共厕所,整修加高井台,开展卫生大扫除清除
久积成堆的垃圾污物2000余车。 1952年,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全县改建新打水井7
10眼。建立消毒浴池,室内设痰孟,用石灰粉刷墙壁,室外院落每日打扫,禁止在公
路上晒大粪等规定。 1955年,结合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打扫垃圾11942车,用垃圾
积肥55942车,打扫栏圈垫换圈土积肥122710车。1958年,全县有饮用水井10316眼,
饮用井水的509565人,饮用河流16条,饮用河水的46431人,饮用泉水的94564人, 当
年改良水井2352眼。 改良厕所35895个,修鱼脊式街道15903条,长332.8公里。疏通
沟渠9206条,长86.5公里。常庄区和庄乡,鱼脊式街道纵横交织,路基光滑,院内平
坦,人有厕所猪有圈,牛羊有棚鸡有窝,院墙内外石灰粉刷,家家卫生整洁,饭具有
防蝇防尘设备的要求, 成为全县的卫生先进典型。同年3月,莱城建立粪便管理所,
对粪便、 垃圾统一管理。 1960年,提出“四拆、四改、十二挖”的卫生积肥号召,
“四拆”即拆除不合乎卫生要求的厕所栏圈、残墙断壁、破屋坏房、坑洞锅头,“四
改”即厕所标准化、栏圈平底化、水井加高加盖化、街道马路化;“十二挖”即挖栏
圈底、牲畜棚底、鸡窝、污水坑、碾磨道、院子土、街土、当门、粪场、汪泥等。全
县成立积肥专业队621个,7400人,粪便有生产队统一管理。230个生产队实行粪便无
害化处理。1962年,县卫生防疫站在省卫生防疫站协助下对莱芜铁矿饮水做了调查,
并提出改进意见。1963年,对全县682520人的饮水卫生状况进行摸底,为开展饮水卫
生治理提出了科学依据。1964年,大抓农村卫生治本工作,由“四改造”(改造厕所、
鸡窝、猪圈、牲畜圈)。“六统一”(人粪尿、牲畜粪、猪粪、鸡鸭粪、杂肥、干灰等
统一管理) 。发展到“两管、五改”基本建设。1965年,全县改良厕所15295个。196
6年,全县改良厕所13280个,其中建立公共厕所467个,有258个大队实行粪便统一管理。
同年1至3月,县卫生防疫站同县农业局配合在杨庄公社小桥沟进行卫生试点,建前罐后
坑式厕所57个, 三层楼式鸡窝56个,固定粪场,对粪、尿、垃圾、鸡屎实行“四合一”
泥封堆肥,能杀灭虫卵,提高肥效。后在全县推广。当年全县改良水井1480眼,其中
井台加高1309眼,井口加盖171眼。1974年,有157个大队的群众吃上了土自来水 (群
众自己动手搞的自流水)。建水压插管井5840眼,密封水车井36眼,井台加高1150眼。
1980年,县卫生防疫站对30眼手压插管井水进行水质抽样化验,证明大口井细菌总数,
大肠菌值明显降低。 全县改良厕所6746个,栏圈4740个,鸡舍53857个。1981年,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饮水卫生十年规划》,对全县饮用水进行采样检验和水质卫
生评价。 1983年建立饮水卫生档案。新建改建公共厕所1003个,改良水井130 0眼,
建手压插管井35000个, 修建土自来水塔、池82个,受益人口达14万余人。有6 71个
大队建立卫生专业队,1984年,新建改建公共厕所773个,手压插管井16000个,土自
来水塔、池47个,配备专职清洁工人1600名。1985年,国家投资改水项目33个,投资
34万元,受益人口17945人。集体和个人集资150万元,修建水塔集中供水项目5 0个,
受益人口25780人。 市人民政府制定颁发了《莱芜市公共卫生管理暂行条例》,并贯
彻实施“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卫生、绿化、秩序)。1987年,农村改水,市人民政
府投资11.65万元, 群众集资20万元,修自来水塔8座,受益22891人,建手压插管井
1830个, 受益7588人,张家洼矿山公司给羊里镇建自来水塔5座,受益5900人。全市
农村人口共94.8万人,饮用自来水的17.1万人,插管水井33.4万人,改水受益人口达
50.5万人,占总人口的53.6%,其余均饮用井台加高、井口加盖的大口井水,已无饮
用河水、池水者。农村建房统一规划,达到标准化,绝大部分农户人有厕所,猪有圈,
家禽圈养。1988年,对农村改水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农村改水工程人均造价,
供水到户有水表的为180元, 定点公共取水的35元。自来水厂的平均运转和管理费用
人均2.65元。 本年度建自来水厂20个, 总投资127万元, 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
25489人。 1989年投资65万元,建自来水村12个,受益人口5400人,自来水受益人口
总数达21.14万人, 受益率为23.61%。1990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改水工
作作为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 投资247万元,为28个村庄改良了水井,使其用上了安
全卫生的自来水,结束了人畜缺水的历史。各乡镇政府也都将农村改水列入了议事日
程, 摸清了底子,制定了规划。全市农村改水投资407.4万元,受益人口67.4万人,
占总人口的72.67%, 其中自来水受益人口27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9.1%。1991年3月8
日,市政府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王育革副市长总结工作,部署了任务。市政府办
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因
地制宜,分类指导,部门配合,共同完成改水任务。6月7日,市委、市政府在莱芜宾
馆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了为迎接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市爱
卫会出色完成了环境卫生治理任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改水工作的大力
开展,使水媒介传播的各种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由1985年的
6.81/10万下降到1990年的0.18/10万, 痢疾发病率由1985年150.98/10万
下降到1990年的79.42/10万。 1992年,改水步伐加快,全市改水受益人口达到8 9万
多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1%以上,达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标准要求。
1993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卫生改水工作的通知》,提出创建自来
水建设先进市(受益人口达到45%以上)的要求,确定了全年改水141个村,受益人口增
加11万, 并下达了任务分配表。1994年,全市投资632万元用于自来水建设,当年新
增受益人口11万人,自来水受益率达56.33%,改水总受益人口达到93万人,受益率达
96.82%,达到了省自来水建设先进市标准。卫生改厕总数为14.7万户,占农村总
户数的50.07%。1995年下拔改水改厕专项经费1万元 (其中莱城区0.8万元,钢城
区0.2万元)。因手压机用水大都为地表水,卫生指标达不到要求,亚硝酸盐超标。以
后的改水以建自来水为主。 全市自来水受益率达到61.87%,改厕受益率达到54.6%。
1996年卫生改水受益率达98%, 基本上消除了饮用不卫生地表水的现象,自来水受益
率达67.42%。 “8.5”期间,全市共投入改水资金2298.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6.3
5万元, 集体投资391.10万元,个人投资1402.8万元,其他资金97.8万元。改水总受
益人口92.82万人,占总人口的96.82%,其中自来水受益人口59.46万人,占61.87%,
都比“7.5” 期间有较大增长。在改水形式上坚持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在水质差
的乡镇重点抓了打深井,搞连片供水。市爱卫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卫生乡(镇)、
村活动的通知》 ,召开了动员大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向农村拓展工作展开。1
997年市爱卫会转发山东省爱卫会《关于开展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活动的通知》,号
召全市开展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活动。本年度卫生改水受益人口99.68万,受益率达
98.75%。1998年下拔莱城区农村卫生改水经费0.8万元,钢城区0.2万元。当年改
水受益人口0.42万人, 累计受益人口89.56万人,受益率为99.02%,其中自来水受益
人口67.26万人,受益率占82.58%。农村改厕总户数为19.46万户,占农村总户数
的66.44%。1999年,市爱卫办多次到和庄乡荣科村、西平州村搞“三下乡”活动,
无偿发放灭鼠药,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帮助村民种收庄稼。本年度多次组织有关职能
部门工作人员对两区创建卫生乡(镇)村活动进行检查、调研、指导,年底表彰市级卫
生镇4个, 本年度卫生改水受益率已达100%,当年改水受益人口5.54万,自来水受益
率为77.35%, 改厕受益总人口占农村总户数的68.87%。2000年6月份,省爱卫会
拔专款(莱城区0.8万元,钢城区0.2万元)对莱芜市改水改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调查结果与所报数字基本相符,只是卫生改厕有些较简易,如连茅圈,达不到粪便无
害化处理要求。 “9.5”期间,莱芜市卫生改水改厕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总投资达
4850万元,改水受益率从1995年的96.82%上升到2000年的100%,自来水受益率由67.4
%上升到81.52%,农村改厕受益率由54.6%上升到73.54%。钢城区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
94.68%, 达到先进标准,被全国爱卫会授予“9.5”改水先进区,朱家庄被评为全省
改厕先进单位。莱城区亓勇被评为全国改水先进个人,朱司亮、鹿先英被评为全省改
厕先进个人。2001年度改水改厕进入“10.5”计划的第一年,全市投入改水资金
86万元, 当年改水受益人口达1.1万人,自来水受益总人口达69.4万,受益率为
82.83%。 卫生厕所投资43万元,当年改厕1400户,改厕总户数为21.67万,卫生
厕所普及率54.5%。 全国爱卫会对卫生厕所统计要求,农村总户数以每个五年计划的
第一年统计资料为准,5年不变,“10.5”初农村总户数比“9.5”末有所增加,
致使改水总受益率下降。
2002年,在全市城乡开展了“优美环境建设年活动”,制定了乡(镇)村环境卫生
整治标准,两区都认真组织了活动,以乡(镇)村容貌整治为重点,大搞卫生基础设施
建设,整顿农贸市场,消除暴露垃圾等卫生死角的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以提
高自来水普及率和学校厕所改造为重点,落实了“10.5”第一年的改水改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