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除“四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85&run=13

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早在
195 3年反细菌战时即号召大力开展消灭苍蝇、 蚊子、虱子、跳蚤、臭虫、老鼠等,
重点是苍蝇、蚊子、老鼠。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明确规定了除四害、 讲卫生、消灭疾病的任务。2月,县政府召开有各区长参加的专
题会议,县长刘明州亲自部署任务,确定春节前七天为爱国卫生突击周,提出做到三
挖:“鸡窝、阴沟、栏底”;四刨“碾道、磨道、饭屋、天井”;五勤:“勤扫街道、
勤扫天井、勤扫尘土垃圾、勤垫栏、勤泼水”;三换:“栏墙、锅头、旧炕”;二积:
“积尿、 积灰” ;二烧:“烧锅土、烧坯块”;拾零粪。年内捕鼠551545只, 捕雀
899661只, 蚊蝇密度下降。年底评出卫生先进单位21个,先进工作者124人。1957年5
月召开全县文教卫生干部大会,县长刘明州主持,副县长高兴环作“深入搞好除四害、
讲卫生,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安排意见”报告。会后,在全县掀起了除四害热潮,爱国
卫生运动成绩显著,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茶业区潘家崖村,
仪封区营子村, 水北区前进农业合作社被评为出席省的除四害, 讲卫生先进单位。
195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
莱芜闻风而动,提出苦战三个月实现五洁 (室内、院内、街道、厨房、厕所) ,四无
(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县的口号。运动席卷全县,年内捕鼠1295239只,捕雀1904
4485只,挖蛹8136斤,捕蝇2038斤,灭蛆1207斤,“六六六”喷洒和烟薰房间336072间,4
月10日,以基本实现“五洁四无县”向省报捷。1959年7月,全县统一开展消灭蚊蝇突
击活动,县药材公司制销“灭蝇纸”73万余张,此为首次采用药物灭蝇。同年11月,
提出消灭越冬蚊蝇,药物烟薰房屋105109间、水井、地窖51296口,结合灭鼠,寨里、
口镇二处公社采用统一摆毒饵阵的方法, 发动23935人参加, 堵鼠洞96862个,捕鼠
9750只。1960年1月21日7点至23日7点,全县范围内发动围剿麻雀战役。县成立了总指
挥部,下设960个指挥站,采用“轰、打、毒、掏”的围剿麻雀综合战术,三天时间,
歼灭麻雀264022只。1960至1966年全县坚持开展了经常性的除“四害”活动。期间根
据上级指示,四害中的麻雀被赦,同时代之以臭虫。
“文革”期间,内乱不堪。形式上虽设有爱国卫生领导组织,但组成人员中部分
系“造反派”头头,不懂专业知识,不抓实际工作。“四害”自由繁殖,密度回升,
对人类造成新的危害。1977年,制定“卫生为‘双学’(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服务规划”。提出到1985年基本上消灭老鼠、臭虫、苍蝇、蚊子(重点是苍蝇、蚊子),
做到厕所不见蛆,室内无蚊蝇,积水无孑孓;粮库、食堂、住房无鼠害,其他如虱子、
跳蚤也要消灭的要求。“除四害”掀起新的高潮。消灭蚊蝇采用药物消杀与疏通沟渠,
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污水、铲除蚊蝇孳生地等综合措施。蚊蝇密度逐年下降。
进入20世纪80年代,除“四害”转入以消灭老鼠为重点。1980年春,在高庄公社
任家庄等五个大队进行“敌鼠纳盐”灭鼠试验。随后,全县统一时间使用“敌鼠纳盐”
灭鼠,共拣死鼠22.7万只。
1984年3月24至29日,全县统一投放灭鼠药物,灭鼠45.3万余只。1985年1月,全
市统一灭鼠, 拣死鼠155万余只,灭鼠率80.22%。1986年3月建立“除四害”消杀管
理站, 配备工作人员8名,为城区300多个饮食服务行业、机关、厂矿、学校和311个
厕所,采用“溴氢菊脂”类药物定期喷洒。年内喷洒墙面40余万平方米。同时,开展
三次全市统一灭鼠和考核验收,灭鼠率达97.8%,家鼠密度下降到0.46%,野鼠
密度下降到0.5%。 实现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一役达标”的要求。1988年,全市开
展创建无鼠害单位活动,年底市爱卫会组织卫生局、农牧局、市联社、粮食局、畜业
局、林业局、莱钢、鲁中矿、鄂庄煤矿等单位的负责人和灭鼠专业人员50多人,对各
乡镇和驻城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市涌现出创建无鼠害先进单位19个。1990年初,
市爱卫会成立了除四害消杀管理站,编制5人。4月发出了“关于加强蚊蝇消杀管理工
作的通知”,组织专业队对垃圾箱、公共厕所、河、塘、沟、渠等蚊蝇孳生地喷洒生
物灭蚊蝇剂。1991年12月泰安市爱卫办、泰安市防疫站、泰安市农业局植保站组成灭
鼠检查团,对莱芜市的灭鼠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认为莱芜的灭鼠工作,成效显著,
不仅巩固了灭鼠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1992年市政府下发文件,发动改厕,
有135个单位将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9月份莱芜的除“四害”工作通过了省专家组的
考核和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的充分肯定。
1993年1月地级莱芜市挂牌办公, 再一次掀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高潮,至95年底
创成国家卫生城市。这期间的除四害工作,主要是围绕国家卫生城市除四害标准开展
达标活动。94年8月份在市酿酒总厂召开了由200多个单位参加的除四害现场会,王育
革副市长到会讲话。 市财政拨款5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保证了消杀用药。年底在华冠
集团总公司召开表彰大会, 对莱城、 钢城两个“灭蚊蝇先进区” 和市教委等159个
“灭蚊蝇先进单位” 进行了表彰奖励。6月10日至11日,全国爱卫办施妈麟副主任、
监督处秦耕科长、江苏寄生虫病研究所副主任颜维安、内蒙古自治区爱卫办主任张以
仁组成调研组,对莱芜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认为莱芜市“除四害工作基本达到国
家标准, 灭鼠工作很扎实,蚊蝇密度低。”9月17日至18日,除四害工作正式通过了
省级考核鉴定。 1995年创建工作到了冲刺阶段,除四害工作也相应加大了力度。6月
17日至19日, 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调研组一行8人,对莱芜市创建工作进行了调
研。9月24日至27日,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一行7人,对莱芜市创建工
作进行了正式考核鉴定。1996年至2000年,主要围绕巩固和提高除四害达标成果展开
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市除四害工作经全国爱卫会、省爱卫会专家组的多次严
格考核,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01年制定下发了《莱芜市2001至2005年除四害
工作规划》和《关于加强2001年除四害工作的意见》,调整了莱芜市除四害领导小组,
牛志春副市长为组长, 孟庆辉局长任副组长,农业、粮食、教育等6个部门的领导为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