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西药、成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58&run=13

西药即新药,自18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我国,西洋医学也作为一种文化侵略进
入我国,境内自1925年(民国14年) 始有西医使用西药,随后阿斯匹林、山道年、“6
06” 、“914”、红汞、十滴水等已广泛应用。1935年《续修莱芜县志》载:“历年
购制急救药料,最能普及实惠者十滴水一项”。1946年。大众药房经营西药多个品种。
新中国建立后, 西药发展迅速。1956年,县药材公司经营西药200多种,1961年,县
卫生防疫站备有西药102种。 1985年,市药材公司经营西药达1142种,其中粉剂、冲
剂77种,片剂、丸剂334种,针剂182种。酊剂、膏剂113种,兽用西药30种。其他406
种。
西药多为化学制剂,人工合成。新中国建立前,大都从济南、上海等地购进,能
自行配制的仅有红药水、碘酒、蒸溜水、氯化钠等品种。1967年,县人民医院制剂室
配制氢氧化铝凝胶等内服制剂。20世纪70年代,大力提倡自制药品,公社卫生院普遍
建立制药厂,大队卫生室建立制剂室,除生产膏、丹、丸、散常用中成药外、自制注
射用水、柴胡注射液、银黄针、大青叶针、狗骨针、百里香针、野菊针等二、三十个
品种, 1973年,能大量自制5-10%葡萄糖氯化钠,25-50%葡萄糖注射液。但由于设
备条件不足,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要求,检测跟不上,质量无保证,有些制剂疗效不
可靠。后期进行了整顿,1984年后,能生产各种常用大液体和甘露醇、氯化钠、碳酸
氢纳、普鲁卡因、维生素B12等注射液。
成药多为中药制剂,剂型有膏、丹、丸、散、片、糖浆合剂、注射液等多种,系
中药单方、复方中经多年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经加工制作的定型制剂。境内制用历
史悠久。1545年(明嘉靖24年)慎述堂药店就自制成药30余种。清末民初,以秘方、验
方制作的成药脱颖而出,竞争力强。如马光银的蟾酥丸,蟾酥酊;宋培厚的拔毒膏。
慎述堂药店的金不换膏药,均有独到之处,丁鹤亭的祖传眼药白玉锭,周长富的跌打
损伤膏药,朱绍笃的疥疮膏,均为自制专售,疗效卓著,久盛不衰。1959年,县药材
公司与莱芜第一中学联合办制药厂,自制六味地黄丸、归脾丸、宝塔糖等10余个品种。
1985年, 县药材公司经营成药426种。境内制用的计有:金不换膏药、拔毒膏、万应
膏、白乌鸡膏、疥疮膏、接骨膏、红开丹、白降丹、蟾稣丸、藿香正气丸、金柜肾气
丸、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乌鸡白风丸、柏子养心丸、防风通圣丸、香砂枳术丸、
益母丸、莶丸、抗骨质增生丸、磁珠丸、橘红丸、龙胆泻肝丸、舒肝丸、七制香附
丸、香连丸、槐角丸、保和丸、银翅解毒丸、舒肝和胃丸、黄连上清丸、乌梅丸、归
脾丸、逍遥丸、山楂丸、白头翁丸、六一散、如意金黄散、渗湿败毒散、桃花散、下
乳涌泉散、冰硼散、眼科白玉锭、香矾蜜、益母膏、风油精、柴胡针、银黄针、板兰
根针、复方大青叶针、狗骨针、野菊针、复方大青叶合剂、健肝合剂、野菊感冒冲剂
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