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莱芜市卫生、学术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2&rec=17&run=13

莱芜字分会民国十二年(1923年)十一月初九日,由本县县长王肇杰、本地绅董于粹
甫等人邀集农商学各界二百余人,在莱城成立莱芜字分会,会址在城西门外大街路
南,会长于粹甫。该会以慈善为宗旨,内设医药。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施诊所改
为临时医院。是年八月,临时医院改为宏慈医院。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二月初八日,成立莱芜颜庄字支会,由许子翼等招集地
方绅董及热心公益的一百八十余人组成。宗旨与分会同。
莱芜县医药联合会莱芜县医药联合会(简称医联会),是医务界群众性的学术团体。
配合行政加强社会卫生群众组织的领导,团结教育广大医务人员,贯彻我党和政府制
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令,组织开展社会宣传,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其业
务技术水平,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1949年4月,我县在口镇(县政府驻地) 召开了莱
芜县医药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由各区推选代表45人,代表300多名会员出席,
民主选举了十七人的县医联会执行委员会,亓景民为会长,李宝文、韩道华为副会长,
李希伊等14人为委员。会后各区相继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区医联分会,并推选出
较有威望的医生担任区医联会主任。
1952年,莱芜县医药联合会改称莱芜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简称卫协会),负责组织
动员全体医药卫生界的医务人员、地方医生、接生员、卫生员为社会医疗预防服务,
各区医联分会同时改称区卫协会。县卫协会主任由历届卫生科(局)长兼任,由基层的
1-2名卫协会主任任副主任。卫生科(局) 并配有一名专职卫生协会秘书。先后由孙丙
奎、陈祜曾、张同森担任。具体负责卫协会的日常工作,1960年后,该会渐渐消逝。
莱芜市红十字会莱芜市红十字会,于1984年12月29日召开成立大会,67人组成理
事会,游文机副市长任会长,秦振祥、李光前、杨文才、吴希川、高盛平、曹运喜、
王玉洁、 陈怀美、于建才等9人任副会长。常务理事10人,理事47人。李长华为秘书
长,王劲松为副秘书长。会上为第一批红十字会单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卫
生防疫站、市保健所、市结防站、莱城医院、一中、师范、实验小学、市机关幼儿园
等10个单位颁发会章和标牌。1986年副市长王育革任会长。1993年地级市建立后,由
副市长王育革任会长。并先后在市文卫体委、卫生局设红会办公室,列科级事业编制,
编制3人。先后分别由陈延华、纪延龙、李荣笃、苏周德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红十字会是“群众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坚持“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
主义”的宗旨,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发挥红十字会的积极作用。
莱芜市中医学会1982年4月15日, 成立莱芜县中医学会,中医学会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中医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委政府开展科技工作的助手和联系中
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中医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医药事业的振
兴和发展开展学术活动,促进本地中医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中医理论的普及与推广及中
医科技人才的成长和进步,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学会共有37人组成理事会。会议
推选桑荣之任理事长,邹振业、苗香圃、李泉石、魏继武、温如杰任副理事长,薛立
森为秘书长。吕国清、魏玉培、王新述、李源生、韩光来、刘玉庆、王善纪、焦金美、
毕清江、韩其龙、田克敬、候庆栋、刘家祥、毕慎江、罗维成等为理事。后又有两次
换届。
地级市建立后, 于1995年5月,学会民主选举产生了莱芜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
事会,并经市科协批准,由王瑞道、王新述、纪延龙、朱同宣、伦宗英、吕国清、刘
家祓、乔砚农、李长华、李元生、崔继宝、韩其龙、温如杰13人为常务理事。李长华
任理事长,王瑞道、朱同宣、伦宗英任副理事长,纪延龙、崔继宝分别任秘书长、副
秘书长。
五、 莱芜市医学会1982年5月莱芜县医学会成立。医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医务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委、
政府开展科技工作的助手和联系医务工作者的纽带。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医务
工作者,围绕医疗卫生工作开展学术活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
进医学科技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知识及医疗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医学科
技工作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
质文明建设服务。学会由卫生局副局长邢攸文任理事长,人民医院副书记、主治医师
张贵润、王佑臣任副理事长,卫生局医政组吴茂春任秘书长。后又有两次换届。
地级市建立后, 于1995年5月医学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经市科协批
准,学会常务理事由:于建才、万玉琛、王志新、王永泽、王作忠、朱鸿业、朱从富、
刘振瑞、邢念平、李荣笃、李寿恒、陈延华、张业金、张九彬、张增明、张贵润、吴
兆泉、杨玉岭、杨世隆、郑宪志、郭能力、郭光英、阎安、黄麟飞、焦其泉、蒋继生、
蔡铁安27人组成。由于建才任理事长,张贵润、郑宪志、万玉琛、阎安、刘振瑞任副
理事长,陈延华、朱鸿业分别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后又相继建立了中华医学会莱芜
分会暨所属各专业委员会。

表14中华医学会莱芜分会暨所属各专业委员会

┌────────────┬──────┬────┐
│名称 │负责人 │成立时间│
├────────────┼──────┼────┤
│中华医学会莱芜分会 │于建才 │1995.12 │
├─┬──────────┼──────┼────┤
│各│骨科专业委员会 │朱鸿业 │1995 │
│专├──────────┼──────┼────┤
│业│儿科专业委员会 │初桂英 │1998.3 │
│委├──────────┼──────┼────┤
│员│急症科专业委员会 │李志仁魏光晨│1997.7 │
│会├──────────┼──────┼────┤
│ │普外科专业委员会 │张启文 │2000.12 │
│ ├──────────┼──────┼────┤
│ │麻醉科专业委员会 │孟宪甫 │1996 │
│ ├──────────┼──────┼────┤
│ │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 │徐华林 │1999.4 │
│ ├──────────┼──────┼────┤
│ │内分泌科专业委员会 │王德宝 │2000.5 │
│ ├──────────┼──────┼────┤
│ │放射科专业委员会 │李勤笃 │2000.5 │
│ ├──────────┼──────┼────┤
│ │检验科专业委员会 │李念顺 │1999.4 │
│ ├──────────┼──────┼────┤
│ │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 │张业金 │1998.11 │
│ ├──────────┼──────┼────┤
│ │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刘训时 │1999.10 │
│ ├──────────┼──────┼────┤
│ │皮肤科专业委员会 │吴兆泉李兴国│2000 │
│ ├──────────┼──────┼────┤
│ │消化内窥镜专业委员会│黄加国 │1999.10 │
│ ├──────────┼──────┼────┤
│ │眼科专业委员会 │刘玉敏 │1997.7 │
└─┴──────────┴──────┴────┘

莱芜市药学会1982年5月成立莱芜市药学会。 其宗旨是:团结全体药学科学技术工作
者,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促进我国传统
药学和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药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
平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学会由顾阿兴任理事长、吴青山任副理事长,
毕世峰任秘书长,刘汉祥、马世贤为理事,会员13人。后又有两次换届。
地级市建立后, 于1995年5月30日,学会民主选举产生了莱芜市药学会第四届理
事会。常务理事由王翠珍、申其明、公方举、毕士峰、李秀珍、杜洪生、留希成、周
长秋、 周维秀9人组成。由毕士峰任理事长,李秀珍、王翠珍任副理事长,杜洪生、
秦增贵、崔宁分别任秘书长、副秘书长。
莱芜市护理学会1982年5月成立莱芜市护理学会。其宗旨是:提倡辩证唯物主义,
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团结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为繁荣发展护理科学事业,促进
护理战线出成果,出人才,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学会由张寿卿任理事长,
刘明任副理事长,苏俊英任秘书长。刘瑞华、冯作兰、曹乃珍、韩明兰、魏光英、薛
国梅、孙峰、王素芳、李进之为理事。后又有两次换届。
地级市建立后, 于1995年5月,学会民主选举产生了莱芜市护理学会第四届理事
会,由刘瑞华任理事长。解桂芬、高庆玲任副理事长。贾心红、张桂芹分别任秘书长、
副秘书长。刘学兰、李传真、姜平、王素芳、薛国梅、冯作兰、徐可云、李玉坤为常
务理事。